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49618505464

    高郵民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蘊含著水的靈秀,大俗又大雅,這種特色源自於高郵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深的文化底蘊。高郵地處蘇中裡下河地區,全市面積1960多平方公里,人口83萬。秦代此地築高臺、設驛亭,故名秦郵。自漢建縣以來,素有“秦郵漢郡,蘇中要邑”之稱。水,是高郵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河湖塘渠星羅棋佈,高郵湖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有36湖合成,780平方公里。運河的水催生了運河民歌、民俗與運河文化、運河經濟一系列的繁華、輝煌和不斷的發展。而很多帶有水的特點的高郵湖的民歌以及故事、傳說、笑話、號子、習俗等等更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民歌:《數鴨蛋》、《養女莫把漁船上》,《拔根蘆柴花》(現在是江都民歌);號子如:《拉縴號子》、《栽秧號子》、《水車號子》;故事如:《漁家夫妻圈圈子》、《漁到冬天處處肥》,《螞蝗為什麼要吸血》;傳說如:《耿七公的傳說》、《碼頭莊》、《金燈村的故事》;笑話如:《買竹篙子》、《公牛過小牛》、《雷打摻水人》;習俗如:吃穿住行、紅白喜事、神鬼風水等等。基於優厚的文化背景,高郵有很多的名人:堯,孫覺,秦觀,賈國維,王氏父子(王安國、王念孫、王引之),汪曾祺……其中較為著名的屬秦觀、汪曾祺與王氏父子。高郵籍作家汪曾祺所說:“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我也是在水鄉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的作品風格。”早期秦觀詞有寫高郵之景的。如《行香子》:“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倘佯。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遠遠苔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傍。偶然乘興,步過東崗,正鶯兒啼,燕兒舞,蜂兒忙。”詞雖然不是用高郵方言寫成,但詞句明白曉暢,琅琅上口,如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鶯兒啼,燕兒舞,蜂兒忙,民歌風格十分明顯。再如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王安石、蘇東坡、歐陽修、陸游、文天祥、唐伯虎、嚴嵩、徐渭、蒲松齡、劉墉、林則徐、龔自珍、鄭板橋等都有詩文流傳於民間。這些文人使民歌小曲得到了昇華和普及。人們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以此類推的話,越是地方的就越是民族的。高郵民歌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她獨特濃郁的地方色彩。僅憑歌詞中方言和地名的運用,一聽就知是高郵民歌。  先看方言的運用。俗話說“鄉音難改”,又說“鑼鼓不出鄉,各是各的腔”,“十里不同風,五里不同音”。“淮上風情,淮下俚曲”。高郵的鄉風燻人,方言純樸,每當農忙時節,農民演唱的民歌就噴薄而出,田鼓喧闐,俗曲流布,如河川決堤,蔚成大觀:“官道行旅抬眼望,三千歌女是農婦。”高郵民歌中高郵話(高郵方言)很多,像“脫鞋(hái)”、“黃黃子(zāi)”、“來哪(nāi)”、“呱來呱去(kè)”、“舌頭環(kuán)”、“換交(gāo)葉”。如《黃黃子(三)》:叫我麼唱唱我就來呀,說呀說得好來,說得好來唱什麼?唱到春風楊柳啊擺,恩吆哎哎子哎呦,嗯吆哎哎子哎呦,黃黃子哎咳,楊柳年年換新葉呃,姐姐那個月月換花鞋呀,姐姐月月換呀麼換花鞋,黃黃子姐姐月月換呀麼換花鞋。叫我麼唱唱我就來呀,說呀說得好來,說得好來唱什麼?唱的哥哥笑開呀懷,恩吆哎哎子哎呦,嗯吆哎哎子哎呦,黃黃子哎咳,妹做那鞋哥哥穿呃,勞動那個生產跑得快呀,勞動生產跑呀麼跑得快,黃黃子勞動生產跑呀麼跑得快。再如《九連環》:蝴蝶頭上飛開開翅兒揚得兒揚得兒搖,揚得兒揚得兒搖啊。親親人兒呀送我一把九得兒九連壞,久啊九啊九得兒環哪。兩雙手兒接得兒喂,打把鋼刀割啊。大雪花兒飄來飄去三丈三尺高,三丈三尺高啊。大雪花兒飄得兒喂,親一啊個啊雪呀美得兒人啊將她接在懷啊。這些歌曲中的“子”“鞋”“交”“哪”等字,演唱時用方言才能顯得親切,飽含濃厚的鄉土氣息、地方特色。還有地方名稱,像邵伯、下河、盂城驛、界首驛,都是高郵地名,看題目就知道是歌唱高郵的:盂城驛前吟夕陽啊,高郵湖上好秋光啊,紅粉菡萏初經雨啊,綠滿蒹葭未受霜哪———《盂城驛即事》大運河水日夜流淌,盂城驛前柳花飄香,秦嬴政置郵亭驛馬奔騰,公文信函傳四方啊。———《郵驛史上見曙光》一更鼓兒咚呀,耳聽街上熱鬧哄哄,身啊騎馬燈玩的龍燈啊,走的獸燈河裡魚燈。———《邵伯調》一呀更一呀點月出頭噢,姐在廂房中啊把著心來操啊,等等有情的哥噢哥。———《下河調》高郵民歌(高郵民歌有著與其他地方民歌不同的特點)是蘇中的裡下河地區民間俗曲的典型代表,婉轉流暢,曲調甜美,詼諧風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裡下河特色。而民歌中的情歌,它既有蘇南民歌柔婉的特點,又有北方民歌爽朗的氣質,甜中適爽,野味芳馨,雅俗共賞。“中國民歌之鄉”高郵盛產民歌,《數鴨蛋》等唱紅大江南北。隨著農耕方式的轉變,傳統民歌漸行漸遠。高郵民歌主要有號子、小調、情歌及各種生活、風俗歌謠,兒歌、對歌等、還有鑼鼓車唱、打夯號子、五句半秧歌、調情唱等,曲調有下河調、小開口、梳妝檯、誇誇調、道情、疊斷橋、梨膏糖調……婉轉悠揚,原汁原味,給人有種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感覺。。歌曲中散發著泥土的芬芳,蘊含著水的靈秀,節奏婉轉輕盈,有著濃郁的裡下河水鄉風格。“這種特色源自高郵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高郵民歌中襯詞多,襯腔也較多,獨具地方特色,這和高郵方言的特點有關係。蘇州話甜、糯、軟、嗲,可稱是吳語的極致;揚州話也嗲,是有硬度又有亮度的流麗,一種活潑潑的婉轉;而高郵方言中多仄聲字,甜美親切,質樸本色,水鄉味濃,情味十足。襯腔如“咿呀咳子喲啊喲”,襯詞如“多年哪不打海棠哎啦子鼓來”中的“哎啦子”等。委婉細膩高郵在江蘇中部,京杭大運河使其成為水陸交通的要邑,使其處於南北文化的交匯點,所以它的民歌既沒有淮北民歌的侉,也沒有蘇南地區民歌的嗲。高郵民歌語言洗練、風格清雅、曲調優美、旋律流暢,就像水一樣流動,透著水的靈氣。淳樸的高郵人祖祖輩輩帶著春播、夏種、秋收和冬藏的夢想和嚮往,用心的歌唱。  處於魚米之鄉的高郵,有水無山,老百姓以農牧生產為主,所以高郵民歌中沒有山歌,只有號子。這個地區的勞動號子很多,有栽秧號子、放鴨號子、鴨蛋號子、挑草號子、薅草號子、拉犁號子等等。在這些勞動號子中,栽秧號子是最突出的一種,它遼闊悠揚又有幾分悽婉蒼涼。如《月涼西》:“一見啊姐姐苦悽悽啊,人人勸我要分離,要分離來難分離,要分離來,皇帝搬到南京地,要分離來,麻雀子長成老母雞,要分離來,鐵樹開花落此地,我的好姐姐除非你死我斷氣。”情深意切、盡發心聲的歌詞,表達了戀人的纏綿悱惻、難分難捨。此外,高郵民歌不少採用領唱和合唱,即“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加上“對白”的運用,如:《小小劉姐姐》(領唱)叫我那個唱唱我不難哪,小小劉姐姐,(合唱)噯!(領白)姐姐,(眾白)噯嗨!(領唱)只要我個嘴動舌頭環哪,(合唱)噯嗨噯子呦,噯嗨噯子呦,噯嗨噯子呦來,(領唱)小小劉姐姐哎,只要我嘴動舌頭環哪。再如《掃除那個文盲》中“姐姐”“哎嗨”,一人領唱,眾人合唱,熱烈歡快,非常能鼓舞勞動幹勁,提高生產熱情。還有像《數鴨蛋》裡面的“間白”(“呱!呱!”,咦嘖嘖來),或者像《鑼鼓車》,用上“鑼鼓傢伙”,演奏出明快歡樂的節奏,使農民從事枯燥單調又辛苦的農活時,也能被誘發出樂觀愉快的心情,才能齊心協力、幹勁十足、鬥志昂揚。  這些演唱方式和變化音、裝飾音的巧妙配合,使得高郵民歌聽上去旋律優美、韻味十足。時代烙印,與時俱進中國民歌大都具有口頭性和即興性,同一種曲調,可以配用不同的唱詞。高郵民歌也不例外,它的主要傳播形式是口傳心授,可以即興“來詞”。馬克思說:“民歌是唯一的編年史和歷史傳說。”高郵民歌忠實記錄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狀況,重大事件,政治舉措以及人民群眾基本態度,有著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如高郵閔塔民歌《拉犁號子》:“日出東方一點紅,個個都在田裡忙,互助合作大生產,集體勞動樂洋洋”等,《齊心學文化》、《送夫參軍》也是此類民歌。像《高郵西北鄉》,本也是高郵閔塔區民歌,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送橋鎮一帶流傳。在不同的時期就有不同的唱詞版本。有反映生活疾苦,詠唱封建社會女子婚姻不自由的版本:“二大姑娘,出了嫁,天天兩眼淚汪汪,恨得媒婆張三媽,又怪那個二爹孃,把奴配上一個小夫郎。”以下幾段唱詞也是如此,讓人聽了為之心酸嘆息。也有像上文提到的版本,則是歌唱了青年人的自由戀愛、情意綿綿。郭沫若說:“百花齊放百鳥鳴,貴在推陳善出新。”高郵民歌也在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根據《剪剪花》改編的《送夫參軍》,根據《黃黃子》改編的《石榴熟了張嘴笑》,傳唱一時,經久不衰。柴可夫斯基也說:“民歌的旋律,對作曲家來說是珍貴的種子。”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就是借鑑了高郵民歌《送夫參軍》的核心曲調,才能以流暢的旋律和質樸的歌詞,傳唱大江南北。總之,高郵民歌源於生活,發展於民間,又經過文藝工作者的收集整理,是中華民族民歌寶庫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態民歌,以歌唱的形式表達出來的草根文化,反映的時代特色,永遠值得大家研究思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罐茶價效比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