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競60秒

    二桃殺三士是一則典故,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裡,典故的內容我就不贅述了,最重要的還是要清楚它的寓意, 它突出的含義就是“用謀略殺人”。

    粗看這個故事,我們第一反應肯定是覺得這三位將軍太傻也太簡單了,還是自殺的,第二反應就覺得事故在騙人,人都是自私的,怎麼會因為這幾句話而結束生命,還是自殺,但它能一直流傳下來,必然有一些真實東西是被文字所掩蓋了,為什麼要掩蓋呢?可能原因有2個:

    一是為君者諱。國君要辦了自己的3員大將,而這3員大將還沒有什麼突出的劣跡,只是為了防患未然,這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所採用的手段也必然不只文字記述的那樣,肯定更加陰暗,如果曝光,不僅有損國君的形象,還會影響國家的安定

    二是春秋筆法使然。文人都喜歡講仁義,對於先賢晏子,肯定不希望因故事的記述而損害了他的名聲和形象,再加上文人鄙視武人的作風,將武人寫傻一點,功勞寫小一點,最後武人又因羞愧而自殺,這不是皆大歡喜的事嗎?

    所以對於真正明白事故含義的人來說,肯定不是去糾結故事的真實性,而是想著真正的手段是什麼,又怎麼能將殺人的風險和影響降至最低。在歷史上,將“二桃殺三士”熟練運用的大有人在,大部分還是那些皇帝,玩得最遛的應該就是明成祖和清康熙帝了

  • 2 # 晚來風L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流傳已久,很多人把這段晏子殺三士的故事封為智謀的經典場景,但是仔細推敲起來,我覺得這段記載實在是不可信,甚至有點鬼扯。

    我們先看看原文,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遊,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晏子有一次見到三士,快步上前打招呼,因為三個人沒理他,他就覺得沒有面子,於是就向齊景公建議,殺掉三個人。

    首先,晏子在歷史上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心胸也是比較開闊的。有的評價說他身體力行,為民楷模,虛懷若谷。那麼這麼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只是為了三個人沒和他打招呼就要殺人嗎?而且這三個還是國家的猛將,屢立戰功,作為有效仿齊桓公想稱霸的齊景公,這麼輕易的就同意殺掉三個絲毫無錯的將軍嗎?

    其次,如此看來,在個人氣度上,晏子比藺相如差的太遠了。廉頗同樣的也是持功自傲,非常蔑視藺相如,甚至還堵著他要當面羞辱他。但是藺相如聽說後,就處處刻意躲著廉頗,這是何等的胸懷啊。這三士只是因為沒有和晏子打招呼,就招來這麼大的禍患,晏子的心胸何其狹小啊,簡直和小人無異啊。這種結果導致晏子的形象大打折扣,和歷史記載也不符合。

    最後,我覺得晏子此招如果是真的,那真的是一步昏招。這三士代表的也不是僅僅三個人而已,背後也是有家族勢力的。特別是齊景公上位之後,齊國由田氏、鮑氏、欒氏、高氏幾大家族把持,這裡的田開疆就是田氏的主要代表。而且這三個人意氣相投,共生死,同進退。特別是田開疆,史書記載說他有為齊國開疆拓土的功勞,這可不是一般的功勞啊。如此大的功勞,如此龐大的家族,齊景公一點都不怕後患嗎?不怕幾大家族的反彈嗎?

    果然,事後的發展也真的是這時候引發了後患。齊景公死後,田開疆的弟弟田乞很快的架空了齊國,幾代之後的田和,更是廢掉了姜氏齊王齊康公的位置,自己取而代之建立了田氏齊國。這就是晏子這步昏招引發的嚴重後果。俗話說,斬草要除根,利用這種詭計殺了田氏的掌門人,又不徹底剷除後患,晏子此招十分不智。

    再來看看此陰謀的過程,也是漏洞百出,不能令人信服。

    首先,在自述功勞的時候,公孫接說自己“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猏(jian)發一聲,和豜(jian)是一個意思,指的是野豬等猛獸。他的功勞就是同時和野豬以及幼虎搏鬥,這實在是有點可笑啊,和野豬搏鬥也就罷了,野豬發起瘋來確實很勇猛。不過再勇猛也是野豬啊,一般見到人也就跑了,就算是厲害一點的勇士,拿著刀槍盾牌,勉強搏鬥一番,也算比較勇猛了。但是你和小老虎搏鬥是什麼鬼,幼虎啊,不就是乳虎嗎?可能牙都沒有長齊吧,你是和貓咪搏鬥嗎?這種功勞也值得拿出來炫耀啊,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既然是勇士,當然是開疆拓土,征戰搏殺,這才是真正的功勞啊,故事開頭說三人靠著戰功因為驕橫,你這裡又說只是和野豬小老虎搏鬥,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就這功勞就敢上前拿桃子,你心可真大啊!

    其次,田開疆確實有功勞,他說自己“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這個功勞就比較大了,所以我認為這三士其實只有此一士而已。之所以說三士,只是為了襯托這個故事而已,不值得相信。

    最後,就是最厲害的古冶子,這簡直就是個神人啊,比田開疆厲害太多了。他說有一次和國君渡黃河,忽然從水裡鑽出一隻大鱉,這個鱉可真的是太大了,大到什麼程度呢?可以一口咬住“左驂”拖入水裡。左驂就是駕車的馬中最左邊的那一匹,要知道,這可是一匹馬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能一口把馬拖進水裡的鱉那要多大?

    還有更厲害的,他追了9里路,也就是在水裡遊了4500米,才抓住大鱉,然後把鱉殺了,頭砍下來。然後才從水裡冒出來,一手牽著馬,一手拿著鱉頭,從水底就那麼冒出來了。這一舉動把小夥伴們都嚇呆了,以為河神出來了。他還是比較謙虛的說自己當時年紀小,不太會游泳,你也太能吹了,你咋不上天呢?

    然後很突兀的,三個好兄弟忽然就不和諧了,特別是沒有拿到桃子的古冶子,馬上拔出寶劍就要火拼。你的功勞說白了不就是救了國君的一匹馬嗎?這件事情雖然難度比較大,但也只是救了一匹馬而已啊。你就憑這個就敢拔劍和好兄弟拼命嗎?有點腦子好不好呢?

    再看公孫接和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如此厲害的功勞和神蹟,立馬就慚愧了,無地自容,而且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直接拔劍自刎。

    楚漢爭霸,項羽兵敗,乃自刎而死,這是對前途對命運再無留戀,心如死灰。也是對自己一生征戰,最終窮途末路的交代。更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愧疚和自責,這是失敗者的死法。

    齊國貴族田橫,在劉邦一統天下之後,本欲投降劉邦,無奈無法面對國破家滅的現實,又不甘心忍辱偷生,更覺對不起齊國曆代列祖列宗,無法面對至此自己的部下,愛戴自己的百姓。這是生無可戀啊,是不得不死,這是失敗者的死法。

    現在看看這兩個人,只是因為覺得先拿了桃子有點慚愧,就活不下去了,這也太玻璃心了吧。當然了,古人的思想我們現代人或許無法理解。如果真的因此而自刎,這或許也是一種君子之風吧。羞恥心人人都有,但是因羞恥而捨生,這是一種大義,也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行為也同樣如此。但是故事的主旨或許並不是體現晏子的計謀,以文殺武無論如何都是有點陰謀的意味。陰謀並非不好,懲惡揚善當然無話說。但是用如此歹毒的陰謀誅殺三位義士,我覺得十分的不恥。

    後來諸葛亮寫了一篇《梁甫吟》,其中有“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的語句,對晏子的陰謀詭計給予了無情的諷刺。

  • 3 # 策馬揚鞭走神州

    故事還須待推敲,只能消失在長河。君子言智不言勇,匹夫氣盛弄結果。

    古人著書可信強,立言立行是強項。攻擊力度一張嘴,天將亡他少籌劃。

  • 4 # 火雲雜談

    在古代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並不奇怪,自古就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也有不是嗟來之食的典故。

    不過這種士只有古代才有,二桃殺三士只有在古代才可行。

    士人,古時指讀書人,亦是中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稱。他們學習知識,傳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學術上循道,周旋於道與王之間。他們是國家政治的參與者,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國才有的一種特殊身份,是中華文明所獨有的一個精英社會群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之間在意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