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老沈一

    中國古人發明“賤”這個字的初衷,絲毫沒有專為區分人之“貴賤”的想法。

    “賤”,是形聲字,從貝,戔聲。

    漢字裡,凡是以“貝”作偏旁的字,本義都與“錢”“價值”“價格”“交易”“財富”等等有關。

    《說文》對“貝”的解釋是:“古者貨貝……至秦廢貝行錢”。這是說,直到秦代,人們才不用貝殼當錢用。

    《書.盤庚》曰:“茲予有亂政,同位具乃貝玉。”《疏》雲:“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為貨,如今之用錢然。”

    殷墟婦好墓出土了大量的貝,一定是商王武丁當做“錢”給他這個疼愛的老婆陪葬的。

    所以,“賤”之本義,也一定與“錢”有關。

    《說文》曰:“賤,賈少也。”“賈”,即“價”之本字,亦音“jia”。許慎說,賤,就是價(價)少,也就是價格低。

    “貴”,《說文》雲:“物不賤也。”許慎這個方法叫“轉訓”,說白了,“貴”就是“價(價)高”。

    這就是貴賤二字的本義,只涉及價格,無關人的地位高低。

    漢字,有一個幾乎其他所有文字都不具備的特點,這就是,漢字是“聯想牌”的,幾乎所有漢字,沒有不帶“聯想”的,這被稱為漢字的引申義。

    “貝”與錢有關。錢少的人,稱為“貧”。錢多的人呢?稱為“賢”。

    《說文》曰:“賢,多財也。”後來才引申為“多才”,本義反而基本不用了。這時候,“富”就成了“貧”的反義詞。

    這裡插上一句,“窮”字,本義與錢少或沒錢無關,而是表示“到頭”、“困頓”,也就是“窮盡”之義。

    後來,“窮”被人們與“貧”連用——“貧窮”,“窮”沾“貧”的光,也有了沒錢或錢少的含義。

    “賤”,之被引申,大概最早也是與“貧”連用有關。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

    這樣,賤也有了“貧困”、低下之義。

    當然,“賤”之低下的含義,與“貴”作為反義詞也有關,即所謂“高貴”和“低賤”。

    “賤”的這個引申義,至少在孔子時代就有了。

    《論語.子罕》載,子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歷來,人們把孔子這句話翻譯成:我小的時候地位低賤,所以學會很多卑微的技藝。

    《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貧且賤。”這是說,孔子幼時家境貧困,社會地位低賤。

    西周伊始,確立了嚴格的宗法制度,因此而等級分明,形成了以天子、諸侯、大夫、士卿的貴族;底層計程車,包括黎民,就是低賤之人了。

    由於宗法制度與土地分封互為表裡,所以財富的多少,是與地位緊密相關的。

    孔子,祖籍宋國,商族貴族後裔,後來家道沒落,遷到了魯國。到他出生的時候,已經“貧且賤”了。

    春秋時期,是一個社會階層大分化的時期,有乍晉的新貴,也有衰敗的望族。

    儒家,主張守住“道德底線”,於是才有了前面所引的孟子那段話。

    其實,亞聖在《公孫丑下》裡還說:“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徵之。徵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龍斷”,就是現在所說的“壟斷”。孟子說,有的人,到了市場上左顧右盼,恨不得把所有盈利都歸於自己,人們都覺得這樣的人卑賤,向商人抽稅,就是從這種“賤丈夫”開始的。

    孟子說的“賤丈夫”的“卑賤”“低賤”,不是沒錢,而是道德低下。

    《禮.樂記》雲:“廣則容奸,狹則思欲,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這講的,也是以道德評判“貴賤”。

    擴充套件到“大人”“小人”,同樣既包括地位、財富角度的衡量,也包括道德水準的評判。

    亦在《孟子.公孫丑下》中,記錄了孟子見齊王的事情,一個叫尹士的人對孟子的行事方法不理解,在背後表示不以為然。孟子知道後說了一番話,“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這個尹士感覺自己的思想和道德境界遠不如孟子,自愧弗如地說,我尹士真是個小人呀!

    自然,在春秋戰國時代,更多的,“賤”所表示的,是社會地位低微和財富的貧寡。

    《左傳.宣三年》曰:“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

    當時,男尊女卑已然形成;況且,妾不如妻,不論地位和可支配財產都更低下,於是有了這個說法。

    “賤”,也作為自己的謙稱,如“賤降”,是自己生日的謙稱;“賤子”“賤息”,是對自己子嗣的謙稱;“賤累”,是自己家屬的謙稱;“賤事”,是自己從事職業的謙稱,等等。

    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情況,如荀子在《非十二子》所用。

    他說:“弟佗其冠,祌禫其辭,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正其衣冠,齊其顏色,嗛然而終日不語,是子夏氏之賤儒也。偷儒憚事,無廉恥而嗜飲食,必曰君子故不用力,是子游氏之賤儒也。”《注》曰:“此皆言先儒性有所偏,愚者效而慕之,固有此敝也。”

    荀子這裡說的“賤”,是講幾個儒家人物的學問水平和學風格調低下了。

    這算是特例。

    但的確,在長期封建社會中,統治者往往被說成高貴者,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則被說成是卑賤者。所以,毛主席曾經有一個很著名的說法: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這是從歷史唯物主義高度所作的哲學概括。

  • 2 # 莫忘初心242650426

    中國古人單就發明文字而言,聰明智慧非同小可!

    賤與貴相對而生,結伴而行,它們最初的本意,應該與物物交換的籌碼有直接關係吧?

    賤,則不值錢,便宜。貴,當然與珍貴,稀缺,物以稀為貴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了。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推移,賤的內容被乏化了,逐漸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漫長的封建社會,人有上下三教九流,尊卑等級分明,高低貴賤自然有十分嚴格的區別了。

    當今天的一些人們,在用金錢利益的多寡,去衡量一個人的貴賤、尊卑的時候,附加於他們驅體的銅臭味也太重了吧?

    有不少人嫌棄一些老年人有體味,卻久聞銅臭味不覺臭,究竟是賤字變了味,還是思想意識發生了質的變化,也值得拋根尋底的探討一番啊!

    (網路圖片)

  • 3 # 使用者呈塵成成

    賤與貴一樣,古人發明了這個字是有指向性的。

    古人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但從根本上把人分為兩類,即貴人與賤民。貴人一般指官僚士大夫,而把普通老百姓被稱為草民、賤民。

    毛主席指出: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只有毛主席才把人民當作歷史的主人,創造歷史的動力。

    所以,毛主席扭轉了數千年來對人民的踩壓和糟踏。被人民遵為大救星、人民領袖。

  • 4 # 無名草2020

    有這意思在內。戔與錢有關,

    戔左邊加上三點水成了淺,

    水不深,淺水淺溝豈能有

    大魚?

    戔左邊加上貝,是錢少了,

    錢少就貧窮、就貧賤。貧

    賤豈能稱富貴?

    古人造字,不但彰形顯聲,

    還分高低貴賤,貧窮富有。

    寓意深長……

  • 5 # 歷史投影

    是的。

    為什麼要區別人,把人分類呢?

    因為人和人本來就不一樣。

    如果人生來平等,我們還需要追求什麼?

    如果人和人都一樣,幹嘛要取名字分辨彼此?

    有身高一米八的有身高一米六的,難不成都用一樣大的布料做衣服嗎?

    承認現實,才能從實際出發,才有可能走到人人平等自由的那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驚爆范冰冰分手顯得很輕鬆,感覺明星分手都看得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