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子吃小魚

    一般來說,秦朝和隋朝應該是華夏最強盛的兩個階段。也是貢獻最大的兩個朝代,但是開國者戎馬一生,很難把自己的角色轉換過來。另外就是當時四面強敵環顧,也沒有給當時的統治者休養生息的機會。但是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朝代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高句麗當然很難打,原因如下:

    一、高句麗實力並不弱

    地形: 立足半島,地據東北,坐擁平原,可攻可守。

    勢力範圍:半個東北加上大半個半島,疆域廣闊。

    人口:約300萬(比遼對宋的優勢還大)

    政權:農耕政權(高度警惕,這就是帝王之業)。

    軍力:176座城池。(嚇人不?)

    組織:律令制(夠可怕不?高度集權制!)

    戰備:修長城(恐怖不恐怖?他們想幹什麼?)

    宗教:佛、道和薩滿(想起別的類似政權了嗎?)

    二,高句麗野心勃勃,志不在小

    高句麗曾經在5世紀兩度擊敗日本,繼而征服了新羅和百濟。6世紀中葉,高句麗已經完全在東北亞構成了一個小天下的王朝體系,勢力範圍接近於後來的偽滿+日佔北韓。

    成為了東北亞地區的霸主,還坐擁著大半遼東,高句麗對隋唐的長期威脅遠遠超過遼對北宋的威脅。

    隋初,高句麗dog膽包天,竟然還穿針引線,串聯了以“高句麗――陳國――突厥”三方組成的同盟,成為了反隋聯盟的領頭羊。

    在歷史上,只要中原地區分裂和戰亂,高句麗就開始崛起以及稱霸東北亞。

    四、隋朝的國際大體系戰略

    隋朝主要目的是為了構建國際大體系,是要使高句麗臣服,而不是要消滅之。

    隋朝兩帝在出兵高句麗的詔書中都不提領土問題,而是聚焦於高句麗的“不臣”,“高麗高元,虧損藩禮,將欲問罪遼左,恢宣勝略”,“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開皇十八年,隋文帝調集大軍進攻高句麗。 此次大戰,隋軍三十萬幾近全軍覆沒。

    隋煬帝繼續了這個使命。但卻沒有消滅高句麗的意思。

    大業八年,隋煬帝首次出兵就動用了百萬大軍,後勤負擔沉重,但在軍事上卻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更像是一場“政治仗”。

    各軍中都設立了受降使者,一旦高句麗請降,隋軍就停止進攻,這恰恰被高句麗軍隊所利用,在情勢不利的時候多次以詐降獲得喘息時機。 而對於高句麗這樣一個立國數百年的大國,試圖速戰速決在戰略上就根本行不通。

    四、隋煬帝的出兵時機有問題。

    隋煬帝統治期間,動用國力過猛,修運河,修糧倉,四處巡遊,民力疲乏而強徵高句麗,規模又如此巨大。

    首次出征受挫之後,隋煬帝次年就再度出兵,用力太急。

    隋煬帝第三次徵高句麗之前,國內已經烽煙四起,局勢不穩,隋煬帝居然還強行出兵,導致身死國滅。

    戰略決策上的失誤和不堅定,是導致隋朝多次出征失敗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左半邊景右半邊頁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