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高速警事

    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已經不再是富人的代名詞,一般家庭也能夠擁有。當然我們的粉絲也是槓槓的,最近特別多人問大師第一次買車要注意些什麼,太多的東西要糾結了。今天大師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第一次買車如何才能選到適合自己的車。

    1買車首先要確定自己手上有多少購車預算。

    有5萬買5萬的車,有500萬就500萬的車,別懷揣10萬天天眼睛盯著100萬的車,這樣你永遠買不到好車。老人家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預算幅度範圍越窄,就越能夠幫助你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車。當然這裡預算也要明確是“裸車價”和“包牌價”,裸車價和包牌價往往相差幾千到幾萬都有,價格不同可以選購的車自然有所不同。

    裸車價:不包含上牌以及其他費用,僅僅是車的售價。

    包牌價:是指這個價格包含了新車至上牌的全部必要費用,但不包含汽車各種保險。

    2有了錢之後,需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一款怎樣的車。

    現在同一個價位可選的車型會比較多,例如轎車、SUV、MPV、旅行版、跨界車型等。從自己的實際用車出發按需求選車,尤其是對空間或者用車有特別需求的人更要如此,千萬別人雲亦云,畢竟每輛車的設計都有不同,適合我的未必適合你。

    3在做到前兩步之後選車的範圍應該縮小很多,這時同樣先急著比較眾車型配置。

    應該先看品牌還有外觀設計(大師經常會遇到例如日系不買、中國產不買、大眾不買等不同消費習慣的網友);車輛的外觀是最能夠說服自己和別人的,所以選車還是要選一輛自己喜歡的車。如果外觀連自己都不喜歡的話,那買車的意義估計就失去一半了。

    4經過前三輪海選之後,剩下的2-3個車型就要來具體瞭解車型品質、分析配置以及品牌經銷商和車型優惠了,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好進品牌店談價格的準備。

    溫馨提示:千萬不要太過糾結同價位、同級別車型保養費的差距,實際差距並沒有那麼明顯。對比車型配置可以自行到汽車網站上對比或者來資訊茶哥,具體瞭解你所選的品牌以及車型哪個會更好。

    5在瞭解配置及優惠之後,可以到相應品牌經銷商店試駕還有談價格了。

    買車之前務必要試乘試駕一番,因為每個人的駕駛習慣還有體格等都不同,真正意義的駕駛過乘坐過的感受會更直接促使你選擇哪一款車。

    最後溫馨提示:人無完人,車無完車!選一輛適合自己的車,才是王道!

  • 2 # 每天一句b話

    現在的車都是常用品,選車好不好很關鍵。我們先拋開一些政治上的影響,比如說買日本車就是不愛國啊,這些我們先不說。第一,我們選車是什麼用途?用來上下班的話,比較推薦燃油經濟性的,就好比豐田,本田。如果是已婚家庭,為了出行方便,比較推薦7座車,如別克GL8。第二,我們的預期在哪裡?如果經濟充裕,可以選擇一些體驗性比較好的車,功能齊全一些的車。如果經濟不是太充裕,可以選擇一些小資車,就好像現代朗動,豐田COROLLA。第三,安全性,最基本的車都要配置EPS,這個系統一般會在最緊急的時候保護你的安全。個人建議,會用未來錢,如果選擇供車,畢竟錢握在自己手裡還是可以錢滾錢的。謝謝

  • 3 # 二師兄玩車

    —初次購車除了三大件,你還應該關注些什麼?

    2.1發動機

    我們不討論什麼直列,V型,還是斯巴魯保時捷的水平對置,亦是馬自達心中的信仰轉子。很多朋友買車前網上看一通,千瓦數,扭矩等資料很直觀。其實一臺發動機並不直接能體現出整車效果的,華晨還用過原裝寶馬發動機呢......研究研究本身並沒錯,但是我們主要看這臺發動機還用在那些車上面,有無通病.硬傷就差不多了。發動機重要,但是如果只看發動機就斷定一款車,那就有是你的不對了!

    2.2變速箱

    我們不比較採埃孚,愛信等牌子。也不細挖MT,AT,CVT,雙離合。榮放和Tiguan都用一樣的變速箱,透過我自己的駕駛感受還問了蠻多開過兩車的童鞋,大部分都說榮放駕駛質感更好一些。所以網上有這麼一個結論:大眾是愛信的情人,得到的只有身體。豐田是愛信老公,得到了身體也得到了靈魂。所以同樣的變速箱給不同的廠家,工程團隊能整出不一樣的效果,千萬不要聽銷售妹子說我們的車用的是XXX變速箱就以為是很可靠了。

    此外,關於市場上很多認談雙離合色變。其實我想說其實雙離合並沒有那麼不堪,起碼大眾系的Golf,奧迪A4,A6的駕乘感受都有口皆碑。難道奧迪那麼多車主沒有開過其他車?所以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自己去體驗才最牢。至於4AT,6AT,9AT和CVT還有手動這些沒有太多可以說的,結合車自己去比較哈。

    2.3底盤

    藏在裡面,這玩意不是很直觀。我只能說點笨辦法,去看這部車在這個品牌車企裡處於一個什麼平臺生產。這個平臺還有哪些車。如果這個平臺還有更貴更高大上的車,那麼這個車底盤不會差到哪裡去。

    2.4懸架

    三大件以外一般銷售都不會細說,但是又很重要的一個大件。懸架系統是車身(架)和車輪之間的彈性連線系統。由彈性件,減震器,和導向機構組成。作用是減震,緩衝同力的傳遞。能很多程度的影響駕乘體驗和操控。懸架有前懸架和後懸架。一般車前懸架大都採用麥弗遜,豪華車用麥弗遜+雙叉臂。當然大奔那樣的多連桿前懸就更帥了。後懸架,有低成本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上來是2連桿獨立懸架,再高檔點的多連桿獨立懸架(當然也有2連桿加穩定杆說成多連桿的)。

    一般家用車前懸架基本都是麥弗遜,這點沒有毛病(成本)。但是連線車輪和車身的那個擺臂文章就大了啊。過去幾年常聽說XX車又斷軸了。主要說的就是這個擺臂設計和用料問題。奇葩的就是某車型全球在賣,為嘛只中國的車斷軸?當一個人好好的開車,突然前擺臂咔嚓,車輪歪一邊,車子失控去了馬路溝洗澡,或者頂上了公路中間隔離帶,後面正好又個大貨車,剎車還不及時。想著菊花就一緊。就車價而言入門家用車基本衝壓件為主,想知道長啥樣可以去萬能的百度淘寶看。看車的時候如果好奇懸架系統,可以瞄一下哪家的粗壯點,穿短裙的妹子可以帶個自拍杆伸進去拍。

    2.5內飾

    內飾和細節之處更顯一個企業的良心,內飾無非視覺,觸覺,味覺。大夥都顯而易見,多比較自然見效果。至於那些高逼格車的碳纖維,納帕,Alcantara不在研究之列。我有個朋友看車的時候很喜歡在中控臺上面用力按壓,他給我的解釋是中控臺如果松鬆垮垮的,久了就異響噪音不斷。這個暫且不去細究,我來說說我生活中的幾個鮮活的例子!

    如何在4S店獲得物美價廉的購物體驗?

    關於這個店,我認為早上去比較好,時間充足。帶上幾個朋友一起去幫你完成套路與反套路的博弈。一般你就讓朋友去和銷售一邊說著,你自己一邊研究上面說的細節什麼的摸摸看看。然後你就把前後排座椅坐他個15~20分鐘,越久越好!那樣你就能知道這車的座椅軟硬怎麼樣,靠背,腰部,腿部支撐,頭枕什麼的。然後你就能想象如果你開著這車出遊。你愛人,長輩在上面坐他大幾個小時啥感受了(家人很重要)。

    接著試駕,你開著車,銷售邊上給你解說,後排坐上滿滿的大夥伴。儘量試試走走停停起步加速,能上個坡,過幾個減速帶就更好了。這樣一通下來你就能知道這車能否滿足你一家出行了,動力夠不夠啊,什麼AT,CVT,雙離合,手動具體怎麼個情形,要不要來個渦輪,有無很強的頓挫,溝坎的過濾,隔音效果如何,起碼能分析的差不多。

    然後讓你的朋友開開。你去後面感受下後排體驗。總之蠻多朋友平常沒有都沒有機會開很多的車所以駕駛感受就是靠多體驗不同的車才能比較出來的。還有請記住一點,就是當你開某部車感覺駕駛感受不好的時候,不要聽銷售BB什麼人和車要適應,要磨合以後就會好(你心理要明白,你開其他車都這樣那是你的問題,如果就個別車讓你感覺不佳,果斷就是車的問題,咱們小老百姓花錢買車,體驗不好那買個屁,)結論就是多試,多試,實驗出真知。

    試車完了基本決定買哪款。接下來就該回家了,讓銷售自己找你。你也可以去其他4S或者靠譜的貿易公司去砍價。貿易公司相對靈活點所以價格也相對能下來一些(有的貿易商可以一同去4S提車的)。4S更放心點。不管你多喜歡一款車,在砍價那會千萬不要表現出來,你永遠要說還有其他車可以選擇(在貿易公司你就說他們那沒有的)。總之不能讓他們一會就把你拉去簽字了,其他地方還想去看看就是。什麼優惠送什麼也可以提,多看幾家他們都能給你個大概,都是為了省錢。

    總結:關於入門級家庭用車,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國車也有了很大提高。特別那幾家用心造車的企業。當然由於長期技術積累,合資車還有一定的優勢,但優勢不像前些年那麼明顯了。在懂車人眼中,是車都有毛病,東西本無完美。買車結合收入,自己喜歡就好,開著舒服就行。你一嘴他一舌,到頭來滿臉懵逼一頭霧水。特別是那些自己都沒有開超過5部車(開一個月以上算開過),一上來就告訴你買XXX車的,更是要慎重考慮。買車先了解,再多試驗。然後有主見,不要自己買車費個牛勁請教N個朋友,最後拿著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買了別人喜歡的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自己流鼻血是什麼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