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勞倫茲,1903年出生於奧地利最美麗的城市維也納,是世界動物行為學研究的開山鼻祖。從大學時代開始,勞倫茲便一直潛心於醫學和生物學的研究並獲得了博士學位。 1942年到1944年,勞倫茲在德國軍隊中當軍醫,隨軍到達蘇聯時被俘,1948年被釋放後,在奧地利艾頓堡成立“比較行為研究所”。1951年出任馬克斯蒲郎克行為研究所所長,直到1973年才卸任。1973生,勞倫茲與荷蘭的尼考拉斯·汀伯根、當時西德的卡爾·凡·弗利施都因為對動物行為的研究而共享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不過,勞倫茲與其他動物學者的不同在於,他認為攻擊性是動物的本能,並認為攻擊性也是人的本能,尤其後者。 德國的麥克斯普蘭克學院為了研究行為生理學,裡面養了鵝、鴨、貓頭鷹等多種動物。就在那兒,康拉德·勞倫茲統治著一個小小的巴伐利亞王國,一批人就獻身在這一個和平的王國裡,研究動物——看這些動物在自然環境裡是怎樣生活、學習和交配。這兒是逃避城市喧譁和危險的好地方,勞倫茲和他的同事就在這個露天的實驗室研究描繪動物的行為,充滿著無拘無束與和平的田園氣氛——只有那些野生實驗物傳來粗啞的嘎嘎聲、吱吱聲,才會劃破寧靜。這是多麼動人的景象:人是如此和諧地融在自然裡。但是,勞倫茲發現圍繞在他周遭的人竟很難和諧地相處。他的一些有關人性的著作,以及對動物行為的廣泛研究,在近幾年已經相當盛行,而且得到全世界科學界的承認。但是,他的理論也在同一個時期引起了風暴般的爭論。 勞倫茲退休以後,馬克斯蒲郎克學會在奧地利北部的阿姆塔區為他設了一個工作站,好讓他能繼續為奧地利科學院的比較行為研究所做研究工作。 在這裡,勞倫茲曾經進行過很多有趣的實驗。如他把灰腿鵝生的蛋分作兩組孵化。第一組蛋由母鵝孵育,孵出的幼鵝和母鵝生活在一起。第二組蛋在人工孵化器裡孵化,幼鵝出生後不讓它們看見母鵝,而是讓它們最先看到勞倫茲本人。結果,這些幼鵝將勞倫茲當作母親而形影不離地追隨。如果把兩群小鵝放在一起,用一個箱子將它們扣住,過一會兒再把箱子提起,受驚的小鵝朝兩個方向跑:由母鵝養育的小鵝朝母鵝跑去,由勞倫茲撫養的小鵝則向他跑來。勞倫茲把幼鵝的這種學習行為命名為印記。印記指處於發育早期的幼齡動物追隨生活環境中某一合適物體的學習現象。透過觀察研究,勞倫茲發現除了雁鴨等鳥類,很多昆蟲、魚類和哺乳動物的幼齡個體同樣具有印記學習能力。 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攻擊的秘密》、《雁語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我們身邊的鴨、鵝、狗、鳥、魚的生活全都鮮活地呈現在眼前,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趣味,同時也對動物的友情世界及相類似的人類行為本身,產生更深一層的瞭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從而體認生命的真諦。讀勞倫茲,人們完全不必有科學書籍艱深難懂的顧慮,這也許正是動物行為研究的獨特奇妙之處。 1989年,勞倫茲在艾頓堡與世長辭。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勞倫茲,1903年出生於奧地利最美麗的城市維也納,是世界動物行為學研究的開山鼻祖。從大學時代開始,勞倫茲便一直潛心於醫學和生物學的研究並獲得了博士學位。 1942年到1944年,勞倫茲在德國軍隊中當軍醫,隨軍到達蘇聯時被俘,1948年被釋放後,在奧地利艾頓堡成立“比較行為研究所”。1951年出任馬克斯蒲郎克行為研究所所長,直到1973年才卸任。1973生,勞倫茲與荷蘭的尼考拉斯·汀伯根、當時西德的卡爾·凡·弗利施都因為對動物行為的研究而共享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不過,勞倫茲與其他動物學者的不同在於,他認為攻擊性是動物的本能,並認為攻擊性也是人的本能,尤其後者。 德國的麥克斯普蘭克學院為了研究行為生理學,裡面養了鵝、鴨、貓頭鷹等多種動物。就在那兒,康拉德·勞倫茲統治著一個小小的巴伐利亞王國,一批人就獻身在這一個和平的王國裡,研究動物——看這些動物在自然環境裡是怎樣生活、學習和交配。這兒是逃避城市喧譁和危險的好地方,勞倫茲和他的同事就在這個露天的實驗室研究描繪動物的行為,充滿著無拘無束與和平的田園氣氛——只有那些野生實驗物傳來粗啞的嘎嘎聲、吱吱聲,才會劃破寧靜。這是多麼動人的景象:人是如此和諧地融在自然裡。但是,勞倫茲發現圍繞在他周遭的人竟很難和諧地相處。他的一些有關人性的著作,以及對動物行為的廣泛研究,在近幾年已經相當盛行,而且得到全世界科學界的承認。但是,他的理論也在同一個時期引起了風暴般的爭論。 勞倫茲退休以後,馬克斯蒲郎克學會在奧地利北部的阿姆塔區為他設了一個工作站,好讓他能繼續為奧地利科學院的比較行為研究所做研究工作。 在這裡,勞倫茲曾經進行過很多有趣的實驗。如他把灰腿鵝生的蛋分作兩組孵化。第一組蛋由母鵝孵育,孵出的幼鵝和母鵝生活在一起。第二組蛋在人工孵化器裡孵化,幼鵝出生後不讓它們看見母鵝,而是讓它們最先看到勞倫茲本人。結果,這些幼鵝將勞倫茲當作母親而形影不離地追隨。如果把兩群小鵝放在一起,用一個箱子將它們扣住,過一會兒再把箱子提起,受驚的小鵝朝兩個方向跑:由母鵝養育的小鵝朝母鵝跑去,由勞倫茲撫養的小鵝則向他跑來。勞倫茲把幼鵝的這種學習行為命名為印記。印記指處於發育早期的幼齡動物追隨生活環境中某一合適物體的學習現象。透過觀察研究,勞倫茲發現除了雁鴨等鳥類,很多昆蟲、魚類和哺乳動物的幼齡個體同樣具有印記學習能力。 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攻擊的秘密》、《雁語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我們身邊的鴨、鵝、狗、鳥、魚的生活全都鮮活地呈現在眼前,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趣味,同時也對動物的友情世界及相類似的人類行為本身,產生更深一層的瞭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從而體認生命的真諦。讀勞倫茲,人們完全不必有科學書籍艱深難懂的顧慮,這也許正是動物行為研究的獨特奇妙之處。 1989年,勞倫茲在艾頓堡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