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岡老學霸
-
2 # 漁耕樵讀
從分封制的衰落談起
其實也不是姜氏不堪,因為西周時期建立的禮樂制度在春秋末期已經完全崩潰了。我們需要從西周的分封制談起,在最早的時候,因為生產力的問題,人口不足,周王室只能實行分封制來統領偌大的天下。
諸侯的爵位和封地是周天子分封的,但是土地是靠自己爭取的。以姜太公為例,姜子牙因輔佐武王伐紂,被封為齊侯,封地在營丘(今山東臨淄)。於是姜子牙就帶著自己部下趕到那裡去就國,到了營丘先和萊國打了一架,才搶過來營丘。
現在有人告訴你一個靠著仁德,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你可能不信。但是在那個時候卻是一個事實。因為當時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很模糊,如果齊國國君對百姓很好,處理國政也很在行,國家富裕,那萊國,魯國的人都會來投奔他。同樣如果萊國富裕,齊國的人可能就來投奔萊國。
姜子牙到了齊國之後修德政,簡化禮儀,利用漁鹽便利很快使齊國富足起來。於是投奔齊國的人越來越多,齊國就成了大國,然後就逐漸吞併了其它國家,諸侯國就是這樣坐大的。諸侯國坐大就意味著周王室的衰落。
鄭莊公向周王室開了第一槍,鄭莊公原來是周的一個國卿,平王東遷後國力衰弱,靠著鄭國和晉國才勉強撐住檯面。平王想要脫離鄭國的控制,於是平王趁鄭莊公不在於虢公商量廢掉鄭莊公。
結果被鄭莊公知道了,帶著人到了周王室問平王:“聽說你想要廢了我?”
平王很尷尬:“沒有的事,謠言,謠言!”虢公更尷尬:“哪有,鄭公說笑了。”
然後三方進行了深入而友好的交流,他們共同對散佈謠言的人進行強烈的譴責,三方共同表示今後一定會互信互助,共同建設大周美好家園。平王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主動表示要與鄭國互換人質。
鄭莊公表示,這於禮不合,但是周平王盛情難卻,於是會議在熱烈而友好的氣氛中結束了。會議的見證者虢公表示,這次會議取得的重大成果,一定會被歷史所銘記,史稱周鄭互質。於是會議沒有結束多久,鄭莊公看周國的麥子長勢不錯,就割了周王的麥子。
這就是周朝的分封制,王室未必比諸侯強大,只是受於禮制的制約,諸侯不敢明目張膽的違背周王室。
田氏代齊到了春秋末期,各個強大起來的諸侯,也都有了周王室的煩惱。特別是越大的國家,煩惱越多。公室就控制那麼大的地方,國家那麼大,還是要靠分封的伯爵,子爵來統治。於是在晉國有智氏,中行氏,範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個家族控制。而齊國有田氏,國氏,高氏三家控制,當然齊國公室呂氏也有一定勢力。
其實春秋末期幾個大國都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秦國引發了四代亂政,楚國都被吳國攻破了都城,就連魯國也有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控制。
在田恆殺齊簡公的時候,孔子請求魯公討伐田恆,魯公說:“你去問季孫肥吧”。魯國的國政同樣也不在魯公手裡了,春秋時期各大國都出現周王室的尷尬局面。可以說分封制在這個時候已經走到了盡頭,只要疆域大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田氏其實壯大起來,其實也是靠的收買人心。在周朝的時候,大夫的官職是世襲的,田乞成為了齊國大夫後掌管了齊國徵稅的工作。田乞徵稅的時候用小鬥,但是在救濟災民的時候用大斗,齊華人非常擁戴他。實際上他就是假公濟私,收買人心。當年子路也曾做過這樣的事,但是被孔子罵了一通。莊子評價田氏的這種行為就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田氏雖然勢力壯大起來了,但是人口不多啊。於是田恆就想了一個辦法,田恆在齊國選了很多美女,養在他的後宮。然後允許門客隨意進出後宮。田恆的這個“借種計劃”,很快得到了回報。他在死的時候已經有了七十多個孩子了。於是田氏就開始壯大起來,被任命到了齊國各個險要的職位上。田氏逐漸掌握了齊國的國政。
-
3 # 微論歷史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這標誌著田氏開始成為齊國的正式君主。還有就是得到了所有諸侯的承認。這也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齊。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田氏代齊的事情進展非常順利,沒有人反對,而且很多諸侯都給予支援。這個現象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周王室衰微我們知道諸侯都是周王室分封的,只要分封之後不管你治理的怎麼樣,這個地方時代都是你們家族的。除非周王室收回,這也就是分封制。不過田氏代齊可以說是正宗的篡位,但是周王室和諸侯不僅不聞不問,反而還都給與支援。我們看一下原因。
首先就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壞。分封制之所以能夠順利的執行下去,主要是因為有周王室強大的國力作為後盾。平王東遷之後王室衰微,進入了東周時期。在春秋時代還有人打著禮法的幌子來討伐諸侯,但是戰國時期都是諸侯兼併了。沒有人在乎你的地位來源是否合法。只要實力強大就可以了。所以田氏代齊的時候別人才不管呢,因為齊國實力本來就非常強大。諸侯和周王室都不敢招惹這個大國。
齊國內部其次就是田氏代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上百年的。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從這個時候起到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齊,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時間。田氏完全控制了齊國。而且齊國的公室都被田氏排擠和殺完了。齊國已經沒有人反對田氏了,相反大家都非常支援田氏。既然齊國自己人民都不反對,諸侯又怎麼可能反對呢。
三家分晉最後就是和當時的魏國有關。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合起來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這個時候已經出現了第一個篡權了,而周王室也只能默許。也就是說田氏代齊之前已經有這個先例了。而且戰國初期魏國率先強大起來,為了得到諸侯認可,魏國強迫周王室承認田氏地位。因為如果周王室承認田氏的地位。這個時候田氏就會感激魏國,齊國和魏國至少會聯合起來,相互承認。到時候其他國家也都會緊隨齊國承認自己。即使到時候別人不承認自己也沒有關係,反正魏國已經有強大的盟友了。
所以田氏代齊,周天子早就失去權威,齊國內部田氏早已取得大權齊姜貴族被趕盡殺絕,更有魏國強大的盟友支援,田氏才順利拿到齊國的土地。
-
4 # t七天影視集
歷史課本給的說法是春秋時代權力下移,權力下移不僅是說周天子的權利下移到諸侯的手裡,也指代國君的權力普遍下移到卿大夫手裡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簡單點講,由於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轉變,生產力極大的增長了,這必定會導致生產關係的調整和改變。具體到政治領域,那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在這場政治變革中,作為政治組織,表現的越集權,組織度越高,則越有優勢,贏面越大。相對於國君的公室統治,卿大夫的家族統治有以下三大優勢:(1)公室統治的基本盤是國都,卿大夫統治的基本盤是國都外的城池。在鐵器文明到來之前,國都之外是原野,華人之外是野人,國都壟斷著青銅和生產力;鐵器文明到來之後,國都之外的原野受到開墾,野人變成農民和奴隸被組織起來。國都對於其他封地城池沒有絕對的資源優勢,公室的政治優勢相對下降。(2)隨著鐵器的使用,人類對土地的開墾能力增強,西周時期的井田制慢慢破壞,華人(乃至野人)爭相開墾私田,在公田幹活也不賣力了。此時華人掌握的生產資源增加,成為了有破壞力和戰鬥力的一個群體,不必牢固束縛在公室統治的生產管理當中,此時,公室統治的基本盤已經不穩了,於是出現公室統治和卿大夫家族爭奪民眾(支援)的歷史現象。(3)公室統治習慣把封地分封給卿和大夫,卿和大夫是父死子繼的,權力和資源分散,統治是否有效要看卿和大夫的忠臣程度;卿大夫通常把封地分封給家臣打理,家臣不世襲,有效防止資源分散。卿大夫家族統治相比公室統治有更高的集權性和組織度。
政治改革(統治階級由上而下的自我改革)、爭奪民眾、公室自殘其實都建立在資源和組織度之上的,擁有的資源越多,集團的組織度越高,則在鬥爭當中就更有優勢。當然這是歷史的大趨勢,整個春秋戰國來看,也有秦國、楚國等老牌諸侯度過了權力下移的政治危機(其實一直在和本國公卿貴族作鬥爭當中),權利下移是一種歷史現象,並不是歷史本質。歷史本質是什麼呢?那就是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生產關係得到進一步調整;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上層建築得到劇烈的變動。所以區區弱秦能透過商鞅變法變成了一個最集權組織度最高的軍功體制國家,並在戰國的紛爭中最終獲勝。
放眼看整個春秋時代,先有魯國三桓、鄭國七穆、晉國六卿,後有三家分晉、田氏代齊,權力下移是春秋時期的普遍現象。但其本質即是擁有資源(人口、土地和生產力)和能有效利用資源(組織力和執行力)的組織對正在損失資源(擁有人口和土地,但仍是落後的生產力)和不能有效利用資源(政治腐敗、權力分散)的組織的戰勝和消滅。
最後補上一句: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5 # dylmwyuhuang
田氏先祖陳完投奔齊國時,被齊桓公委以工正,即總管手工業的職官。五代後,田無宇時的田氏工商業應該最強於齊國,又在崔慶之亂中消滅了崔、慶兩家,與鮑氏結盟。後來,晏嬰與晉國叔向談論“季世”,晏嬰說田氏會籠絡人心,使田氏成為民心所向。而國、高二家不會經營,死守貴族老傳統,又在吳、齊艾陵之戰中損失殆盡。子貢遊說田常,於是田常發動政變,控制了齊國公室。田氏由此不斷做大,最終取代姜氏。
回覆列表
歷史提要
齊國,本來是姜姓的封國,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便就是出自這一脈,而正是在齊桓公之時,齊國發生了一件當時來說並不算大、此後影響深遠的事情——陳國公子完逃亡齊國,被齊桓公收留,而從此公子完這一支便在齊國開枝散葉,成長成了田陳氏這一棵參天大樹。
本來田陳氏只是逃難,被收留的可憐孩子,可到最後,竟成為了能夠影響姜齊國政的參天大樹,最後甚至取代了姜氏,成為了齊國王室,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齊”。
關於田氏代齊,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段充滿謀略的驚心動魄歷史。
初期的謀略:施恩於民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景公九年,即公元前539年,景公派晏嬰出使晉國,晏嬰私下對叔向說: “齊國政權最終將歸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於民,人民擁戴。
中期的謀略:合縱連橫公元前545年,田氏聯合鮑氏,欒氏,高氏共同擊敗了執掌國政的慶氏,齊國自此改由欒氏,高氏執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欒氏,高氏之間的矛盾,聯合鮑氏分別擊敗了欒氏,高氏,並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孫召回國內,歸還其原有的封地財產,以取得公族的支援。
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後,晉國的範氏、中行氏起來反晉定公,到齊國請求援助借糧,田常支援了晉國的反君者,在新興地主階級勢力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中期的謀略:外交手腕為了安定鄰邦,取信於諸侯,爭取諸侯的信任,盡歸魯國、衛國的侵地,西與晉國的韓、魏、趙氏訂立了盟約,南方和吳、越互通使節。
後期的謀略:扶植宗親擴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恆為相時,修治武功,論功行賞,親近百姓,使齊國內部進一步得到了安定。此時,田氏幾乎已經擁有齊國。
齊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齊宣公去世,子呂貸立,是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貸即位14年,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權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至此,田氏已經是權霸天下。
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於周朝王室。到此齊國的呂氏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