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我有很多技巧

    電影讓父母更瞭解青年的困境,欺凌,冷暴力,及教育方式等,很榮幸在過去我也有過類似經歷,但好在個人能化解,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大人也許不會明白孩子的想法,有些東西是需要被重視的

  • 2 # 流浪小生

    電影比原著凌厲得多,它要努力要做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來——在中國,做到疑似現實主義是多麼不容易,這部電影檔期因此被推了又推。

    電影的主題,要努力反應當今校園暴力的現實。

    這個社會的初衷,是要對青少年善意一點,犯了錯要給他們改正的機會,可是,這反而成了一些少年為所欲為的空子。

    電影裡被欺辱到絕望的陳念,拼了命也要考個好大學,逃脫這個可怕的地方。比小說裡表現要“狠”得多——是努力學習的狠勁,和考去北京的決心的堅定。

    電影因為要努力地實現現實主義,虐心的情節,都有“生活在陰溝裡”的晦暗。

    而小說,外包裝了更多的青春言情小說的成分,因而顯得稍甜。

    文字營造故事,可以更從容,主題與人物內心可以直接表述;

    電影要用大量特寫鏡頭,眼神、嘴唇、雀斑、傷疤、眼淚、短髮……才容易使觀眾有代入感,所以頻頻被打動。

    所以這對演技要求特別高,恰好倆主角一顰一笑,都表演得很到位。

    電影裡北望說:“陳念,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加上初見他被打時,她為他報警,甚至那個強迫的吻;加上少年特有的心性,他愛上她並誓死保護她,就成為了可能。

    北望說:“我這個人什麼也不是,沒腦子,沒錢,也沒有未來,我喜歡一個人,就想給她一個好結局。”

    他自己看不到星空,就拼足全身力氣,托出她去看。

    愛情是有的,它存在少年人的心裡。

    每個人的成長,都充滿疼痛。說青春的美好,其實都只是看到了青春外表的美麗。

    想起青春期時代的那些躲不過的鹹豬手……

    想起外甥被下暴的雜痞嚇得青白的臉……

    想起那些個被生父猥褻的女學生……

    為什麼會有校園暴力?是不是也因為叢林法則?

    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是一個叢林,或者一個小社會。

    嘲笑和排斥從幼兒園開始,孩子的等級劃分、拉幫結派和打壓異己,偏偏是最原始最殘酷的。(誰說人之初性本善呢)

    他們不像成年人還要掩飾。他們看不起誰,討厭誰,就“光明正大”表現出來,光明正大地欺壓他,嘲笑他,孤立他,打擊他。

    孩子是不是像一群小獸,大概天生能分辨出誰是弱者。

    誰殘缺誰懦弱,誰就可能不幸成為被欺凌的物件。

    可人畢竟不同於獸。人類可以透過努力,習得Sunny、平靜、善良、美好。

    可總有的孩子充滿戾氣。他們的戾氣從哪裡來?是從小缺愛,還是家庭教育扭曲的價值觀?

    他們有那麼多不滿:“這群少年瘋了般對她發洩所有的不滿,不滿她的口吃,不滿她的漂亮,她的安靜,她的好成績;不滿她的揭發,她的不被震懾;或許有更多的不滿,不滿老師的教訓,父母的責罵,不滿她們自己無聊枯燥的現在,不滿她們迷茫無望的未來……”

    陳念說:“誰能幫我?是錄影片的人嗎?是看熱鬧的人嗎?還是那些問為什麼不是別人偏偏選中我的人……”

    單親母親為了生存東躲西藏,反而給她帶來麻煩;老師只是批評教育,他知道那沒用,所以給她畫了一個餅:你努力,考上大學就好了;警察辦案要講證據,鄭易也不可能每天陪她保護她……

    所以,最諷刺的是,能幫她的,就只有一個被社會瞧不起的小混混。

    被欺凌的孩子以為長大了一切都解決了。

    陳念說:“高考完,我們就變成大人了。但是,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我們的教育,除了分數,也教做人,只是我們教的太抽象。我們的教育是有問題的。

    更何況家庭教育的缺失。

    小說裡一個參與霸凌的女孩,因為家長嚴格的管理,最後走上了正軌。現實中思想溫良樸素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也不會有大問題。

    除了教育,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

    大連殺10歲女童的少年兇手被收容三年,警方稱是法律框架內最嚴措施這個未成年兇手的權益可是得到了最好的保護,可是那個被殺的女童連生命權都被剝奪了,不知道她的權益去哪裡尋求保護?

    希望這種保護未成年犯罪的法律能夠早日被廢除,不要讓法律成為他們犯罪的合法庇護。

    小說和電影裡都有一個比喻:“生活,就像夏天的柑橘樹,掛著青皮的果,苦是一定的,甜也有。”

    很幸運我們很多人沒有成為被霸凌者。

    但它確確實實廣泛存在,事實比電影小說更殘酷。那些被欺辱的人,可能還沒有陳唸的美貌,沒有愛她的北望出面來保護。

    他們更暗無天日。

    小說裡被撕毀衣服拍照遊街的極度絕望的陳念,嘴裡念著聖經裡的句子:

    請免我無法承受的苦難考驗,

    請救我脫離兇險……

    奉以愛之名。阿門。

    小說有個繞不過去的坎:抄襲。說是集中了《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等小說的精華。

    電影設定的複習班不太合理,因為那樣打高考雞血的班級,不會隨便玩手機,也幾乎不會有那樣的班霸,以及助長霸凌的烏合之眾。

    但它為我們提出了校園霸凌的嚴重的社會問題,但願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 3 # 溪鷂君

    雖然《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講述校園霸凌事件,但是意外的是並沒有像《當悲傷逆流成河》那種讓人窒息卻無能為力的感覺.氣易遙的隱忍,恨齊銘的懦弱.易烊千璽主演的男主小北表面叛逆冷漠但他堅韌果敢,他默默守護周冬雨主演女主的陳念,陳念雖然被霸凌但她有反抗不屈服。他們在電影中守護彼此。這部電影的第一個淚點是小北說“陳念,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一個從小被拋棄的男孩小北,第一次感受溫暖”我覺的從這一刻起小北堅定保護這個女孩的信念.第二次讓我淚崩的是那句“這個人什麼都不是,沒腦子,沒錢,也沒有未來,可是我喜歡一個人,就要給她最好的結局。”此刻他決定幫陳念頂殺人的罪名。用自己一生的自由甚至是生命去換取女主的一時自由。

    這部劇我只能說易烊千璽的演技炸裂完全不像一個新人演員。每當他看陳念時眼中都好像有星星。但對別人時只有憤恨和冷漠。周冬雨也將陳念那種壓抑想改變生活窘迫現狀卻又堅定的女孩演繹的很好。

    最後想說就是拒絕校園暴力。一部電影不能改變現狀,但它卻可以撼動我們內心。當發現身邊發生校園暴力時不要冷漠,伸出援手。

  • 4 # 柯柯的心靈之旅

    電影《少年的你》:成長不是輕鬆的話題,它是觸及童年的心理障礙!

    在接待成人的心理諮詢時,我們常常是和來訪者的潛意識在對話和工作。一個人經過童年、求學、工作的成長曆程,受到家庭、學校、社會各種環境的共同影響,成長成今天的樣子。當來訪者的問題深層觸及童年早期,在諮詢的過程裡,諮詢師也能從他的心理障礙或情緒困擾中,看到來訪者的內在小孩,內心沒有成長的部分,以及背後的故事。

    《少年的你》:我們都是這麼長大的?

    聯想到我看過的電影《少年的你》,裡面警察、學校老師、孩子幾代人的對話部分,在面對真相時有幾次我都能感覺到,一種欲言又止的傷感。成長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有苦惱,有無奈,有像小北似的迷茫,有時候成年人也未必能說得清楚。影片裡有一句無奈也很敷衍的回答,“我們都是這麼長大的。”

    女主人公陳念在親眼見證霸凌後,思考再三告訴學校,也選擇報警,得到的結果,是她要獨自承受身心雙倍的壓力:高考在即班主任被撤換,無辜同學受打壓,自己受挫孤立無援,還要提防隨時被報復。校園霸凌,健全法制非常必要,但再好的法制,亦不足以安定人心。

    影片的結尾處理得太匆忙,讓女主角陳念自首,那個拐點也讓我感覺特別壓抑難受。在很多校園霸凌反轉案件裡,善惡難辨,情理難分。例如,2014年4月30日,貴州甕安四中初三學生陳泗翰在校遭李小東等人毆打兩次,放學後又將其強行拉到校外“單殺”,結果一死一傷。倖存下來的陳泗翰以故意傷害罪被判刑8年。後服刑六年被假釋回家。陳泗翰原本是被毆打了兩次,因為對方挑起互殺,他失手傷人,一夜之間成了殺人兇手。

    總結:

    “高考後,我們長大成人了,但從來沒有上過一節課教我們如何成為成年人”。

    《少年的你》中,第一次報警,當被霸凌的少年陳念問過年輕的警官,成長是什麼感覺?警官的答案挺蒼白的,就像成長是順理成章,無可奈何的一種過程。第二次在審訊室,當陳念反問審訊她的懷孕女警察,“那麼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是這樣的話。你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出來嗎?”當新老警官之間談及校園事件,也顯得很無力。也許這種無力,才能更深地去召喚人們內心真實的力量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寶寶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