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切糕10

    那得看什麼導彈,彈道導彈,尤其是戰略核武器,依靠陀螺儀慣性制導或星光制導,不需要全球定位系統。短距導彈,像反坦克,戰鬥機格鬥導彈,防空導彈等,依靠雷達,紅外或鐳射制導,也不需要全球定位系統。需要全球定位系統的,只有中、短程彈道導彈或尋航導彈。

  • 2 # 嵐楓418

    導彈有多種定位和目標引導系統、四十年前沒有全球定位系統時、洲際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大約在500米、加了全球定位系統後能提升到350米、如今多項制導系統整合後能使得洲際彈道導彈精度達到150米。所以沒有GPS系統會使洲際彈道導彈精度降低。不過低個一百五十米左右的誤差所以它殺傷面積幾十上百公里來說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全球定位系統對於那種巡航導彈的影響巨大。好比陌生地區開車、沒導航第一次走會瞎幾把走!

  • 3 # 老鷹航空

    如果沒有全球定位系統的誤差糾正,導彈依靠自身慣導系統進行導航的話,如果沒有其他修正方式的介入,誤差就會隨著射程的增加而放大。通俗的說,打的越遠,誤差越大,反之,誤差越小。打1000km之外的目標和打100米之外的目標,誤差是完全不一樣的。

    首先介紹一下慣性導航的大致原理吧,通俗的說,導彈從發射之後,由於速度(方向和大小)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的,為了繪製其執行軌跡,就要將其先“微分”化處理,也就是每一秒(或者更小的時間單位)的速度值和方向確定了(依靠的就是慣導陀螺儀),就可以計算出這一秒鐘(或者更小的時間單位)內導彈的軌跡。然後,隨著時間的累計作用,進行“積分”處理,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軌跡,透過這個軌跡就可以檢視目前導彈所在點與目標之間的相對位置,從而實現制導。

    但是,從這個先微分到積分的過程中,就可以發現,每一個微分階段都是存在著誤差的,而且隨著時間的累計,積分計算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的放大這種誤差。如果沒有額外的修正方式介入,射程越遠,飛行時間越長,導彈最終的射擊精度,也就是圓周誤差CEP就比較大。

    當然,現代導彈在慣導基礎上會引入各種修正方式,從而構建成一個複合式指導系統,確保導彈的射擊精度。

    在這些修正方法中,全球定位系統是覆蓋範圍最廣,不受天氣氣象條件影響,可以全天候使用的,且定位精度也比較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修正方式,比如地形匹配技術、鐳射制導、紅外、光電影象制導、甚至人在迴路的制導模式。不同的導彈會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選擇。比如巡航導彈往往採用地形匹配技術進行修正;空投型的鐳射制導炸彈就是以鐳射制導修正為主;部分反坦克導彈採用光纖制導,發射手可以全程操控。

    但是,每一種修正技術都有應用的侷限性,洲際導彈不可能依靠鐳射制導在飛行過程中進行修正,目前,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侷限性是最小的,正因為如此,全球定位系統才是軍事領域的必不可少的支撐系統,缺一不可。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4 # 紫龍防務觀察

    導彈在世界軍事上的地位還是十分的靠前的,尤其是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那在世界範圍內的也是能具備很高的發言權的。

    在這種定位系統的出現和發展上,導彈利用其全球覆蓋的特性可以做到幾乎零誤差的打擊,可以說是能做到指哪打哪的地步了。那麼,如果沒有了這種定位系統,導彈還能夠打得準嗎?這肯定是還能打得準的。

    在導彈剛出來的時候,那時還沒有衛星,沒有這種定位系統。當時的導彈是靠著慣性進行制導的,除此之外還有透過星光制導的。而其它的還有透過紅外線、雷達、鐳射等等方式進行導彈的制導的。所以,就算是沒有這種定位系統,導彈依舊能夠正常的發射,那麼對於射擊精度如何呢?就拿中國的東風5來講,射擊誤差在240米左右,而這壓根就沒有運用到現代的這些個定位系統。雖然說,240米也是誤差,但是對於洲際導彈那恐怖的威力,這一點距離的誤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怎麼說也都是30萬噸當量起步的存在。

    所以說,哪怕是沒有了這種定位系統的存在,也是能夠打得很準。只是和運用定位系統的導彈相比有那麼一點點的差距而已。而且,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制導的方式以外,在現實的生活中還能夠利用一些載體平臺來進行引導導彈的打擊。如一些預警機、潛艇、軍艦等等一些裝備裝置。因此,全球定位系統不是唯一的途徑,但會是最精準的途徑。

  • 5 # 傷心時吃糖

    這就要看指導方式了。事實是,導彈有很多種型別,也有很多種制導方式。影響最大的,怕就是洲際導彈了。比如空空,空地導彈是不受或者不怎麼受影響的。紅外製導,雷達制導,光纖制導,電視制導,慣性制導,衛星制導,等等。其實沒有衛星確實會影響導彈的打擊精度,比如洲際導彈。但是一個問題洲際導彈裝在載核彈頭的話,其實10誤差,50米誤差,100米誤差,沒有什麼關係的,東風41裝載10顆50萬噸當量的彈頭,知道這威力多大麼?廣島那顆僅僅是3萬噸。估計影響最大的,當屬中國獨有的反艦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精度10米以內,靠慣性不可能完成,尤其是十幾倍的音速。

  • 6 # 邵永靈

    可以的。全球定位系統在導彈制導當中的運用大約只有20多年的時間,而此前,精確制導武器就已經出現了。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一開始都使用慣性制導,巡航導彈增加了一個無線電指令制導。彈道導彈飛行速度快,大部分時間在大氣層外飛行,雖然只有慣性制導,但精度也還過得去,特別是因為使用了核彈頭,準不準的問題並不是十分突出。上世紀70年代之後,因為慣性制導元器件工藝水平越來越高,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的精度開始具備打擊硬點目標的能力,即可以打擊對手加固的洲際導彈發射井。民兵3的精度進入300米,和平衛士更是達到90米,這是目前洲際彈道導彈精度的世界紀錄,也可以說是慣性制導的極限水平。

    早期的巡航導彈體積大,飛行速度慢,採用慣性和無線電指令制導,在發射中經常發生丟失的現象,故50年代末以後美國基本停止了巡航導彈的發展。巡航導彈再次獲得發展機遇是在上世紀70年代之後,伴隨著一系列新技術的問世,如小型渦扇發動機技術,地形匹配技術,巡航導彈開始具備實戰價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的戰斧系列。直到上世紀90年代,巡航導彈制導並未使用衛星定位,而是採取了中段慣性+地形匹配,末段景象匹配等制導方式。這一複合制導模式使巡航導彈的精度可以達到10米左右,成為真正意義的精確制導武器。而射程相近的戰術彈道導彈此時因為只採用慣性制導,精度都在百米左右,只能算是準精確制導武器。

    海灣戰爭時美軍使用的戰斧巡航導彈是C/D型,到科索沃戰爭時就換上了戰斧3,後來又推出戰斧4,即戰術戰斧,它們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加裝了衛星制導。衛星制導不僅不受天候的影響,而且在航跡規劃上更靈活,比如在沒有景象可以匹配的海上,大漠也能夠飛行。因為衛星制導可以更精確地調整飛行軌跡,故導彈的精度有了顯著提高,達到了3米,對於巡航導彈來說,這也算是一個極限精度了。

    在彈道導彈方面,除了洲際彈道導彈仍然採用純慣性制導外,戰術彈道導彈都開始採用複合制導,在慣性制導之外,增加使用衛星定位,景象匹配,主動雷達等制導方式,所以,戰術彈道導彈的精度也得到顯著提高,基本具備精確打擊的能力。

  • 7 # 諸葛小徹

    導彈是一種具有制導能力的武器,需要數千噸傳統不具備指導能力炸彈才能夠解決的目標,僅僅需要一發導彈就夠了。過去,制導系統的成本佔據的很大一部分導彈的造價,隨著GPS這類衛星制導系統的出現,制導武器的價格大幅度降低,甚至變成了白菜價,打擊精度也大幅度提高。在沒有定位系統沒有推出的時候,導彈的精度也能夠做到不低。

    簡單的說全球衛星定位就是利用多顆衛星發射出來訊號計算出自己的座標,再將自己的座標對映到電子地圖上實現導航。由於定位晶片的成本比較低,因此採用了GPS制導系統的導彈造價會便宜很多。更加重要的是,如今GPS民用版的定位精度就高達10米,精度比傳統的導彈高了很多。

    過去的導彈主要採用了慣性制導的模式,這種制導方式類似於盲人憑藉自己的記憶走路。在發射導彈前需要調整好陀螺儀的引數,提前規劃好導彈的彈道。由於陀螺儀會形成累計誤差,導彈飛行的距離越遠,誤差越大,因此當導彈飛向目標時往往有數百米的誤差。數百米的誤差對於使用核彈頭的導彈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於使用常規彈頭的導彈來說威力就會大打折扣了。

    導彈普遍採用了複合制導模式,通常情況下在導彈飛行的中段會使用慣性制導。等到達目標附近會採用其他的制導模式,有的導彈會採用電視制導原理。也就是在導彈上面安裝一個攝像頭,後方的指揮中心利用攝像頭反饋的資訊進行遙控攻擊目標。這種制導模式使得導彈具有極高的精度。

    第一代“戰斧”巡航導彈還採用了獨特的地形匹配+慣性制導的中端制導模式,在發射前將飛行路線的引數輸入到導彈的計算機中,飛行過程中導彈的感測器會更具收集到的資料和計算機中的對比,修整慣性制導帶來的誤差。

    雖然早期的導彈沒有全球定位系統,但是這不代表導彈的精度不高。透過各種最佳化,沒有使用全球制導系統的導彈的精度也能夠做到不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盟為艾弗森修改的規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