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姓卜名商,衛國溫人,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子夏是繼孔子之後,系統傳授儒家經典的第一人,對儒家文獻的流傳和學術思想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後世譽為傳經之鼻祖。子夏還在儒家思想的發展和創新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他晚年時,到魏國西河一帶教學,開創的“西河學派”培育出大批經國治世的良材,併成為前期法家成長的搖籃。子夏在傳播儒家經典、發揚儒家學說、繼承和發展孔子思想,以及培育具有法家特色的弟子等方面都貢獻卓著。(《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1.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論語·學而第一》 2.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為政第二》 3.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論語·八佾第三》 4.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論語·雍也第六》 5.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論語·先進第十一》 6.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論語·顏淵第十二》 7.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論語·顏淵第十二》 8.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子路第十三》 9.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主 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知 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齋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主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知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古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齋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主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知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齋 子夏曰:“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主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古 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主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夏,姓卜名商,衛國溫人,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子夏是繼孔子之後,系統傳授儒家經典的第一人,對儒家文獻的流傳和學術思想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後世譽為傳經之鼻祖。子夏還在儒家思想的發展和創新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他晚年時,到魏國西河一帶教學,開創的“西河學派”培育出大批經國治世的良材,併成為前期法家成長的搖籃。子夏在傳播儒家經典、發揚儒家學說、繼承和發展孔子思想,以及培育具有法家特色的弟子等方面都貢獻卓著。(《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1.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論語·學而第一》 2.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為政第二》 3.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論語·八佾第三》 4.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論語·雍也第六》 5.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論語·先進第十一》 6.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論語·顏淵第十二》 7.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論語·顏淵第十二》 8.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子路第十三》 9.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主 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知 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齋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主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知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古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齋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主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知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齋 子夏曰:“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主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古 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主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