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瞾字是武則天為自己生造的字,但是唐朝人的中文發音和現在差別很大,憑什麼我們知道這個字讀zhào音呢?
25
回覆列表
  • 1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這個問題真的看起來沒有什麼回答的價值,因為百度一下就能找到答案。但我想了一下,這個問題這牽扯到兩個方面:

    1、【中國文獻學】中一個分支【避諱學】:也就是古代帝王因為避諱心理會對漢字進行改造。

    2、漢字文字學上的「武制新字」。

    另外,我會盡量提供可靠詳實的一手資料,絕對不是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的。儘量淺說、短說,但涉及的問題較多,答案可能有點長。

    「瞾」字是「曌」字的「訛變」異體字,就是寫錯了,但積非成是被認可。引自:中華大字典,第1583頁。(「譌」是「訛」的異體字)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則天名字的專用字。「曌」從「明」從「空」,造字意圖很明確,「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我看到有篇論文說從「雙目」的「瞾」是駱賓王在《討武曌檄》故意篡改的,以貶低武則天:

    陳耀祖. (2015). 說 “曌 (瞾)”. 漢字文化, (3), 66-66.

    這個結論完全是胡扯,不知道是誰稽核的:

    第一,《討武曌檄》原文沒有墨跡流傳下來,你如何知道?

    第二,就算退而求其次,有哪個靠譜的文獻有記載?

    第三,徐敬業起兵反武則天是在武則天稱帝以前,684年年徐敬業兵敗而死。而「武曌」之名是武則天在載初元年(689年)改的,幕僚駱賓王怎麼可能未卜先知武則天會改名「武曌」?(這一點下文將會引《舊唐書》)

    「曌」為什麼讀「照」,很簡單呀,因為傳世文獻是這樣記載的。

    我們常說中國是唯一一個五千年來未曾間斷的古文明,我們的文化、文字、語言幾千年一脈相承,而且古人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傳世文獻,漢語語音古今變化較大,但我們的文字非常穩定,

    隋唐的漢語發音叫做中古音,以《切韻》等書為代表的字書、韻書,全面而系統地記錄了中古音的面貌。所以,唐代人的說話、發音,我們今天我們基本可以還原,如果以百分比來衡量,我認為靠譜程度達到了70%。

    這個小影片是音韻學愛好者製作的中古音朗讀李白《將進酒》:

    另外,唐代以來的各種文獻都有記載「曌」字來歷,注音為「照」,意義與「照」等價,武則天的名字。我們來考證梳理一下文獻:

    目前最早記載武則天自命為「曌」,的文獻是官修正史《舊唐書武后本紀》:

    引自:後晉劉昫,《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頁113、115、120

    宋代的《集韻》注音很清楚「之笑切」,並指出武則天所創:

    遼代文獻《龍龕手鏡》注音「照」。

    《康熙字典》指出與「照」同,來自《唐書武后本紀》

    而「照」在唐代字書《唐韻》中的注音是:之少切

    《唐韻》由唐人孫愐所著,成書時間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武則天逝世於705年。完全是一個時代的人。

    民國時代的老國音和今天的普通話會有細微差別,但新中國建立以後,70-80年代的普通話發音跟今天完全一樣。

    所以,綜上文獻脈絡,我們完全可以非常肯定唐代武則天時代,「曌」跟「照」的讀音一樣:至少切。那麼,《舊唐書》說的武則天【諱曌】是怎麼回事呢?如何解釋?

    我們來看宋人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和元人胡省三的註解(黑字是司馬光原文,藍字是胡省三的註解:

    引自:國學導航-《資治通鑑卷204》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zztjhz/204.htm原來,「曌」字並不是武則天自創,是底下拍馬屁的大臣宗秦客玩的改字遊戲,獻給武則天的,以投其所好。宗秦客一共改了十二個字:「照「為「曌」,「天」為「僐」,「地」為「凢」,「日」為「僼」,「月」為「囝」,「星」為「○」,「君」為「冮」,「臣」為「僟」,「人」為「僡」,「載」為「兠」,「年」為「儍」,「正」為「麿」。「證」為「冸」,「聖」為「儫」。《舊唐書》說的【諱曌】,則是古代帝王士人貴族中常見的文書避諱。文書避諱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現象,由於有很強的時代特徵性,今天可以依據文字避諱進行鑑定、斷代,因此,形成了一門叫做【避諱學】的學科。比如我們熟悉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他的老師是民國學林北斗陳垣先生(右),就是【避諱學】的奠基人。避諱說簡單一點就是一種【原始禁忌觀】,比如:我們把豬頭肉的【舌頭】叫【賺頭】,就是一種民間避諱,但是古代貴族和帝王的避諱則形成了體系和規則。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中國古代避諱,再來談《舊唐書》和《資治通鑑》說的【諱曌】:

    比如:唐代避諱「李世民」的「世、民」二字比比皆是,唐代經學家顏師古撰寫的《等慈寺塔記》裡「王世充」為「王充」,這就是避諱方法之一「空字」

    我看到百度百科說,武則天閨名叫「武照」,所以改「照」為「曌」。但是我暫時沒看到靠譜的古籍文獻記載了武則天的閨名叫「武照」。

    其實,在歷史學上,武則天出生地、原名這些資訊,有一個空白,目前還並不是很清楚。

    有說她本命叫「武元曄」,有說叫「武約」。。。。。。至於哪一個叫可靠,我對這個沒有研究,也就不亂下結論,我只能說存疑,我看到的一些資料顯示,還沒有取得一致。

    所以,「武曌」之「曌」之名來歷,最好的解釋就是她登基臨朝稱制以前為自己造勢玩的小把戲:曌,日月凌空,王者氣象,普照萬民。說不定就是她授意這個叫宗秦客的傢伙搞的。

    我們不難想象,儘管武則天是歷史少有的明君,完全不輸給男人,但畢竟她是女人,江山又是老李家的,而且她殺自己的血親非常冷酷,殺了一個遍。

    在一千多年以前儒家男權社會,「牝雞司晨,狐媚惑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帶來的社會輿論肯定是「鴨梨山大」!

    武則天需要搞一點「玄學」,讓自己名正言順,或者玩點花樣,讓自己的政權和李家不一樣,不然那些「食君之祿」的「正人君子」老惦記著老李家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總之,這套用玄學造輿論改朝換代的把戲,歷代野心家都玩,董卓、王莽、曹丕、黃巾軍。大美興,川普王,公元2016年,黴利堅川普大統領得到了一股東方神秘力量的幫助!

    武則天改名武曌以後,按照中國古代的避諱制度,就要避諱了,從前面對避諱學的簡單介紹可以看出來,這屬於「國諱(君諱)」,文字避諱的方法有「改字、缺筆、空字」。

    從歷史文獻來看,確實很多地方避諱「曌」以及本字「照」,「改字、缺筆、空字」三種避諱都有。

    比如:唐中宗的兒子本命叫【李重照】,改名為李重潤。。。。。。。。

    我懶得打字了,引用專攻避諱學的學者王彥坤的著作《歷代避諱字典》的一部分結果:王彥坤. (1997). 歷代避諱字彙典. 中州古籍出版社.頁623--624並考證出頒佈時間:施安昌. 從院藏拓本探討武則天造字[J]. 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 (4):30-38.

    其實,武則天造字從文字學角度並沒有值得特別研究的地方,主要是文獻學可依據這些字進行斷代。比如考古發現遠在新疆吐魯番發現的唐代告身官方文書,都有唐代武制新字的應用,足以證明是武則天時代的文書。

    武則天曾經為「國」造了一個從「口」從「武」的字,後來別人說這個造字不是把你自己囚禁起來嗎?武則天就又改了一個從「口」從「八方」的「國」字。

    綜上所述:1、從「雙目」的「瞾」字,是「曌」字的訛變異體,而「曌」的本字是「照」。2、這個字來自唐代載初元年,武則天臨朝稱制,為自己改名「武曌」。「曌(瞾)」字讀音來自傳世文獻,有非常完整、清晰記載:音「照」。3、那麼,根據中國的避諱制度,帝王名字是要避諱,所以唐代文書避諱中要避諱「曌」和本字「照」,這個是非常好的斷代、鑑別指標。4、除「曌」以外,武則天時期還創制18個新字,出土文獻來看,這些字在武則天時代官方文書被廣泛使用,所以,這些字也是非常好斷代、鑑偽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測張依涵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