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健講故事

    這個問題是著名的關公戰秦瓊。

    不過,我覺得只有他一個人穿越也不行,一定要帶上三傑,也就是蕭何,韓信和張良。

    蕭何是千古名相,運送糧草,安定地方,發展經濟,維持穩定,是缺少不得的。

    韓信是第一名將,他的軍事才能比起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可是高多了,一項善於以弱勝強。沒有韓信,打不贏曹操。曹操雖然是大軍事家,但是每打一次勝仗,就要驕傲,比起韓信還是不行的。

    還需要張良,出奇謀,搞外交,聯合好孫權,才能以弱勝強,戰勝曹魏,然後滅吳統一中國。

    如果劉邦一個人來,也是統一不了天下的。

  • 2 # 明太宗

    秦朝末年,起義紛紛爆發,最出名的莫過於這三隻起義軍:陳勝吳廣起義軍,項羽起義軍,沛公劉邦起義軍。在這三支起義軍中,最終劉邦勝出,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蜀國的開創者劉備是劉邦的後代。從一個賣草鞋的小販,到一國之君。雖是一國之君,但還未一統華夏,華夏大地上還有魏國和吳國這兩個國家。如果劉邦穿越到三國,頂替劉備,能否一統天下?

    秦朝末年,起義軍中兵力最強的兩位,非項羽、劉邦莫屬,項羽也是劉邦的勁敵。不過項羽雖兵馬強壯,人又勇猛,但項羽的性格缺陷,導致了他悲慘的一生,最終自刎烏江。項羽為人自大,不聽韓信好言,不聽范增好言。而劉邦知道自己的缺陷,知人善任。項羽不懂得收攏人心,一到咸陽便大開殺戒。而劉邦懂得收攏人心,攻入咸陽之時,與咸陽百姓約法三章。最重要的一點是,項羽太過死板。“中分鴻溝”之時,雙方答應同時退兵,可劉邦卻率兵殺來,項羽措手不及,被劉邦困在核下,最終四面楚歌,自刎烏江。最終劉邦一統天下,建立漢朝。

    劉邦若穿越到三國時代,頂替劉備,自身的性格,就沒那麼吃香了。曹操為人老奸巨猾,又懂得收攏人心,雖然疑心較重,但知人善任,不同於項羽,自大,自滿,自認為天下無雙。單單一個曹操,劉邦就未必把持的住了。除曹操外,又加一個孫權。孫權年少成名,繼承兄位後,又一統江東。雖沒有曹操那樣老奸巨猾,但手下能人眾多,周瑜,魯肅,陸遜,呂蒙。重要的是,孫權聽勸,不像項羽那樣自大。

    劉邦如果穿越到三國,頂替劉備,一樣統一不了天下。對手一個個太過強大,哪一個都可以媲美自己。

  • 3 # 電影中的歷史

    想多了,兩人性格、處置方式完全不同:

    劉邦地痞流氓出身,曾任派出所長(亭長),喜歡吃喝玩樂,黑白道通吃,因為押送犯人途中把犯人都放走,才上山落草為寇;

    劉備手工業個體戶出身,為人忠厚老實,不敢佔他人便宜,有仁義之名;

    這兩人做事明顯差個十萬八千里好不好?隨便說說一下幾次情況:

    1,張飛抽督郵那次,如果是劉邦,恐怕直接就上去一刀就把人家砍了,然後三兄弟直接去參加黃巾軍;

    2,投奔袁紹那次,結果關羽砍了顏良文丑,如果是劉邦,肯定怕被袁紹殺,早就投降曹操去了;

    3,三顧茅廬那次,諸葛亮那麼傲慢,如果是劉邦,早就帶著三兄弟把村夫一家全殺了;

    4,火燒新野那次,如果是劉邦,哪會帶著全城百姓走,早就帶大軍先溜了;

    5,投奔陶謙那次,既然陶謙要讓,如果是劉邦,早就高高興興接下太守信印了;

    6,呂布投靠那次,如果是劉邦,早就把呂布軍隊吞併了,哪會給他偷襲自己的機會;

    7,投靠劉璋那次,如果是劉邦,早就帶人殺入成都,哪還會幫劉璋去打張魯呢;

    8,魯肅催還荊州那次,如果是劉邦,肯定說,勞資什麼時候說這是借的?你趕緊給我滾;

    9,關羽被幹掉那次,如果是劉邦,肯定會忍辱負重,和孫吳妥協,繼續抗曹,這樣蜀漢也不至於由盛而衰,黃爺爺,張三弟也不會白死了;

    10,如果是劉邦,肯定會和三位夫人大生特生,不會就生劉嬋那一個龜孫子;

    11,曹操菜園問英雄那次,如果是劉邦,肯定說,天下你算第一,勞資算第二!曹操:說得好!然後刀斧手出來,劉邦卒。

    你看,這不是有好多創造平行世界的可能嘛。

  • 4 # 秋雨魯北說歷史

    統一天下靠的是實力,從三國的形勢來看劉備所在的蜀國面積最小實力最弱,完成天下一統本來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論是劉備還是劉邦都不會成功。

    劉邦替代劉備仍不能完成統一

    劉邦和劉備雖然都是在四川起兵但形勢不同,劉邦手下不僅有大批傑出的文臣武將,出川面對的對手實力也不強大,因此劉邦的軍隊從陳倉很輕鬆的就進入了中原地區。

    劉備出川要面對實力更為強大的魏國,想取勝本身就是不容易,即使是換了劉邦也不會那麼輕鬆,因此完成統一需要的是實力,而不在於皇帝是誰。

    荊州丟失後僅僅依靠益州是很難成功的

    荊州被孫吳的呂蒙偷襲丟失加上關羽的被殺,蜀國的實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此後劉備為了復仇又被陸遜打敗,可謂是元氣大傷。即使是劉邦在位不去復仇東吳,荊州的丟失對於志在統一的蜀國來說損失也是非常慘重的。

    假如荊州在手,不僅可以擴充兵力和實力還能讓北伐有更多的戰略選擇,假如佔領湖北就可以自安徽北上河南逼近魏國首都洛陽,這樣取勝的把握自然要大。

    也可以從四川和湖北同時北伐相互配合牽制魏軍,在戰略上也能取得主動,可惜荊州丟失一切變得被動,僅從四川北伐需要走祁山,不僅行軍不便後勤補給也困難,想取得大的成功也非常不容易。

    諸葛亮傾其一生都在北伐而不能成功,劉邦也是無計可施

    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後死在北伐的路上,為北伐事業傾其一生,怎奈蜀國實力不濟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反觀劉邦即使全力北伐也不見的比諸葛亮要強,所以北伐不成功實際上是實力不濟導致,而不在於誰是最高領導。

    古代的中國北方經濟本來就強於南方,加上人口基數也大,魏國實力遠在蜀國之上。曹操統一北方後實施屯田努力恢復生產編練軍隊為大一統積極準備,相比蜀國建立時間短、人口和經濟嚴重落後,想統一全國更是不可能,因此劉備也好、劉邦也罷都不能改變魏國統一的最終結果。

  • 5 # 看我正直的小眼神

    不能!很簡單!劉邦的敵人想要的僅僅是成為一方諸侯!可劉備所面對的敵人想要的是成為天下之主!對手不同,結果怎麼能一樣?

  • 6 # 信陵君讀歷史

    先給觀點:不能!

    一、時代不同,時勢造英雄,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他所在的時代。劉邦放在三國時代,可能一輩子都是個亭長。劉邦之所以能揭竿而起,應該感謝那個時代,陳勝、吳廣起義掀起了全國起義的熱潮,各地方有樣學樣,紛紛殺官吏起義,各地官員因嚴格執行秦朝的嚴峻刑法,被老百姓深惡痛絕,並且因為秦朝刑法嚴峻,好多官吏不敢帶頭造反,所以官吏造反成功的不多,反而基層造反成功的多,比如造反之初蕭何不願意當首領就有被秦法嚇怕的原因。劉邦在起義之初殺了條蛇冒充自己是赤帝斬了白帝、和呂雉串通造假說自己隱藏的山裡冒白氣等製造聲勢,並利用廣闊的人脈才在起義中站住了腳跟。這套做法在三國時代站不住腳。三國時代,東漢門第制度漸漸形成,一個人能否站得住腳,先要看你的出身,看你的品德,曹操雖然是大宦官曹曹騰的孫子,父親蓸嵩還做過太尉,也算是比較有權有勢,還要冒充是漢初名相曹參之後,獲得士族的認可,曹操之所以後來能一呼百應,聯合各地組建討伐董卓的聯盟,與他的家世、背後的財力以及多年做官的背景分不開。袁紹剛開始實力能迅速壯大,超過曹操,與袁家四世三公的背景分不開。劉備最菜,好歹也是中山靖王之後,一個沒落的皇族,雖然也到處遭人白眼,但好歹也算有點身世背景,另外劉備年輕時拜當世大儒盧植為老師,也為他加分不少。你想啊,當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時,關羽和張飛也是看中了劉備的皇族身份才願意跟著打天下,換做劉邦,一個地痞流氓,三人結義只能是落草為寇,成為黃巾軍倒有可能。三國動亂歸根到底是東漢中央宦官和外戚爭權作死,地方實力派趁機入主中央,開始火拼,像劉邦這樣的底層人物沒有起步的基礎,只能加入黃巾軍這樣的流寇。

    二、團隊資源不同,劉邦團隊整體實力要遠遠高於劉備團隊,CEO水平再高,也得團隊給力才行啊!蕭何+張良的實力絕對可以完勝諸葛亮,韓信的軍事才能在蜀漢團隊中無人能比,關羽雖然在後世中的地位被不斷提高,但更多的是他的忠義精神,他只能稱之為名將,韓信卻是軍事家,不在一個層次上。其他的人物更不用一一列舉。

    三、對手實力不同,劉邦時代最大的對手是項羽,項羽雖是個軍事奇才,但卻是個政治低能兒,不斷犯錯,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爛,優勢一點點喪失,錯失人才、錯失殺劉邦的機會,後院不斷起火,最終被劉邦抓住機會反敗為勝。可是三國時代,曹操和孫權都是明主,劉邦最大的優點是知人善任,可曹操和孫權都能知人善任,所以三個團隊火拼,劉邦並不佔明顯優勢,況且曹操還是著名的軍事家,可以算是文武全才,劉邦在項羽面前那點優勢在曹操面前根本發揮不出來。劉邦帶隊去滅袁紹到有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世界沒有美國這個軍事霸主,世界會變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