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爭史

    日本為什麼始終不肯向中國認罪,承認戰爭責任?因為大多數日本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打敗日本的是美國和蘇聯,而不是中國。臺灣著名的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回憶過這樣一件事:上世紀50年代他 訪問日本,會見一位日本教授。這位漢學功底精深的日本教授告訴他,日本是被兩位中國古人打敗的,一個是“蘇武”,一個是“屈原”。“蘇武”指的是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全殲日本關東軍;“屈原”指的是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言下之意,日本不是被中國打敗的,日本不願意向中國謝罪。

    (“密蘇里”號上的受降儀式)

    1945年9月4日,也就是日本代表在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籤署無條件投降書兩天之後,短暫任日本首相的東久邇宮稔彥親王在日本帝國議會發表施政演說。他用詳細的資料總結了導致日本戰敗的日本戰爭力量對比差距,強調日本戰敗的原因——戰爭力量與國力遭到美國的毀滅性打擊。這是日本官方首次對日本戰敗的原因進行正面總結和論述,裡面完全沒有提到中國,而是開啟了日本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新紀元。

    (東久邇宮稔彥親王,日本皇族,陸軍大將,唯一的皇族首相,裕仁天皇的叔叔,曾作為侵華日軍第二軍司令官參加過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日本投降後,於1945年8月17日—1945年10月9日擔任日本首相54天,1990年以103歲高齡去世,比裕仁天皇活得還長。)

    從此,日本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和地位。無論是謝罪還是服從,物件都是美國,而遠非中國。眾所周知,日本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尊卑有序,講究服從。日本列島資源貧乏,地少人多,地震颱風頻繁,嚴酷的生存環境造就了日本人以服從和等級為特徵的價值觀。兩個陌生人見面,首先要確定彼此身份地位的高下,才能用不同的詞彙和敬語交流。美國著名學者本尼迪克特在其經典名著《菊與刀》中將日本稱作“唯一真正徹底的等級國家”。在日本的國家觀念中,美國比自己的等級高,要服從;而中國比自己等級低,自然無須謝罪和道歉。

    這種等級觀念發揮到極致,就是將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奉為圭臬。在日本,尊崇強者、欺凌弱者歷來被認為是天經地義。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有忍讓和服從。日本的中小學校裡有著名的“異己滅”現象,即高年級可以毆打低年級,體格壯欺負體格弱,拉幫結夥可以欺負單獨一個人。欺負人的感覺天經地義,被欺負的則是命運使然,往往寧可自殺也不會向學校告發或反抗。至於國家層面,只要稍微積蓄出一點力量,日本一定會向鄰國的領土和財富開刀。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剛統一日本列島就征伐北韓自不必言。近代以來,日本認為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和吞併北韓為殖民地,都不過是“國際常識”而已。所以,被美國打敗而從此俯首帖耳也是“國際常識”,對不如自己的中國拒不道歉和謝罪,自然也是“國際常識”。

    (日本的校園暴力問題極為嚴重。欺負人的感覺天經地義,被欺負的則是命運使然,往往寧可自殺也不會向學校告發或反抗。)

    (日軍侵華中受害的中國勞工)

    拒不認罪和道歉的另一個原因,是日本根深蒂固的對華優越感。自中國明朝滅亡和日本江戶時代以來的文化優越感自不必言,明治維新之後的脫亞入歐觀念更讓這種優越感不斷強化。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讓日本的對華優越感達到頂峰。二戰中日本戰敗,這種優越感受到挫折。但是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日本經濟奇蹟般復甦並高速增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對華優越感重新復甦。從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到1990年,日本GDP相當於中國的9倍。當時日本人普遍相信,中國不可能趕上日本,也不可能趕上日本。

    (世界各國GDP排名,今天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3倍多。)

    然而,變化讓日本人驚愕不已。中國經濟進入快車道的二十多年裡,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相反,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卻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乃至三十年。2010年,中國GDP第一次反超日本。2014年,中國GDP達到日本的2倍。到今天,中國GDP已經是日本的3倍多。這種世紀大逆轉,卻不能一時扭轉日本的對華優越感。更何況,華人均GDP還遠不如日本,日本許多經濟指標遠優於中國。而且,日本經過戰後的全方位改革,在價值觀上與歐美國家一致,所以對中國的優越感依然根深蒂固存在。

    要真正打破日本的對華優越感,重塑日本的“國際常識”和“等級觀念”,讓日本真正向中國認罪和道歉,中華民族還需要不斷努力。加油。參考資料:日本謝罪為什麼這樣難

  • 2 # 姜運倉

    個人認為,日本沒有真正就侵略問題道歉主要有四點原因:

    第一,日本並沒有真正認輸。它認為自已的投降是被迫的,被美蘇所迫,尤其是被原子彈所迫;

    第二,日本並沒有真心認錯。它至今仍不認為它當年對周邊國家的行為是侵略,也不承認其犯下的滔天罪行;

    第三,美國並沒有認真清除與懲罰戰犯及戰爭邪惡理念。由於二戰後美蘇迅速陷入冷戰,美國並沒有認真讓日本進行反思及懲戒日本,而且還出於戰略需要而重新武裝日本;

    第四,日本的文化使然。日本人崇尚祖先,哪怕是對外罪犯,也會把其供奉起來。此外,日本人重面子但缺乏犯罪感,不願公開認罪。

  • 3 # 紅小巖談古論今

    德國和日本,兩個二戰主要軸心國家,在崛起過程中,有許多的類似與反差。明治維新後,日本學習德國的君主立憲體制、國家主義和權威主義,德國軍隊嚴格的風紀,更使日本陸軍轉向取經。

    二戰後,德國上下作了徹底反省,贏得國際的認同與肯定。1970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驚天一跪,成為加暴國與受害國和解的里程碑。

    圖片——二戰爆發80週年紀念儀式,德國總理:“我請求原諒。”

    今天的德國,似乎與過去一刀兩斷,昂然邁向新的歷史。曾經向德國學習現代文明的日本,卻絲毫沒學到反省,選擇對歷史的漠視與遺忘過去,卻不知此種行為,根本不可能走不出歷史的陰影!只會讓受害國更加銘記他們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本盛行的“恥感文化”,是讓他們理直氣壯的不認罪、不道歉的根源

    日本盛行所謂的“恥感文化"。

    日本的“恥感文化”與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西方的“罪感文化”是承認有錯的自我反省,藉由自省得到重生。

    而日本的“恥感文化”特徵是不管對錯,只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如果多數人認為有錯,則千夫所指,無地自容。沒人發現,則縱有天大不是,也是無罪無恥。

    這裡小巖覺得有必要再清楚解釋一下日本人的“恥感文化”。

    恥感也就是罪惡感,日本人的民族性格里深深地耕植了這種“恥感文化”。

    通俗點講就是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下的行為,如果會被其他人排斥、批評的話,那他就會覺得羞恥和不好意思。

    這種“恥感文化”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是當整個群體都處於狂熱狀態的時候,其中的一些人就會覺得大家的道德標準都降低了,那我也可以為所欲為了,於是就會變得厚顏無恥起來。

    要注意的是,日本人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裡的“他人”,指的是其他的日本人,而不是任何華人、南韓人或美華人。(這種厚顏無恥的文化,真讓小巖無語)

    日本人雖然用從中國學來的禮儀將自己的外表包裝起來,但這樣的厚顏無恥的“恥感文化”,早就讓他們脫下了內心一直用來偽裝的外衣。

    所以對日本人而言,多數日本人的看法才是重要的。

    同理可證,只要多數日本人對二戰的共識是“進出”中國、“終戰、非投降”,認為無需負責、道歉,那就沒有所謂知恥、懺悔等問題。恥感文化,在這裡獲得最大的引申與實踐!

    連的日本左派學者小熊英二,都在他所寫的《單一民族神話的起源》書中,提出混合民族論與單一民族論觀點。意即日本在強大時,抱持混合民族論,可見諸明治維新後,高倡“大東亞共榮圈”、“南進論”,侵略中國臺灣、庫頁島、兼併南韓、涉足南太,種族融合成為侵略主義的藉口。當其積弱時,則信守單一民族論,退而強調萬世一系的民族正統血脈。

    進再引申,當日本強盛時,可以經略世界、擴大有形的領土與民族範疇。當遭遇挫敗,則退守無形的民族精神領域,將之視為國土概念的無限延伸。

    日本人都認為戰爭可以失敗,形體可以被打倒,但是無形的精神領域,絕不容許褻瀆與侵犯,代表敵人沒有徹底勝利,己方不是完全失敗。

    可是日本昭和的談話記錄問世,讓他們再也不能掩飾日本上下將戰爭諉過予軍部或是上一代的事實。多數日本人選擇對歷史的漠視與遺忘,是一種多麼愚蠢的行為表現。這也說明為何在重重國際壓力下,多數日本人不願對二戰公開說一聲抱歉的原因了。

    所以,全世界公認的問題,日本戰敗了嗎?

    沒有。小巖想直到現在,絕大多數日本人都會深深地這樣認為。

    這樣的民族,這樣的國家,連戰敗都不承認,還想要他們學習德國反省道歉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輸卵管堵塞了該做什麼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