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本的文化當中,有多少是從唐朝學去的?
13
回覆列表
  • 1 # 包靜

    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泡茶的茶壺茶杯多種多樣,泡茶的技巧千變萬化。不僅聞了茶香,品了茶味,還欣賞了泡茶者優美的茶技,品著綠茶,彷彿置身於青翠的山澗中,微風撫來,溪水緩緩流淌。 除此之外,China,享譽中外的陶瓷也是源於中國,日本人用微相機偷拍技術是偷不走的,陶瓷還是中國的。還有文字,書法等,很多很多。

  • 2 # 麥丁影視

    日本從中國學到的東西,可以說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舉一部分例子:

    1.漢字

    日文中存在大量漢字,直到今天,日本的地名、政府機構的名稱,大多數都用漢字來寫。毫無疑問,這是從中國學去的。(南韓人估計對我這句話有意見)下圖是一張日本的報紙,其中有很多漢字。

    2、書法、繪畫藝術

    日本的書法和繪畫,有著濃濃的中國風。

    3、建築藝術

    日本的古建築,也是學自中國。直到今天,日本國內仍然保留著很多中國古典風格的建築物。即便是新的建築物,也仍有仿華復古風格的。

    4、榻榻米

    日本的榻榻米,是學自中國唐朝時期的榻。在宋朝之,高腳的床還沒普及,大多數華人都是睡榻。

    5、和服

    日本的民族服裝和服,是模仿借鑑的中國唐朝時期的服裝風格,婦女穿和服時,髮飾和妝容也帶走很濃厚的中國唐朝時期仕女風格。

    6、茶道

    茶文化起源於中國,日本的茶道,同樣是學自中國。唐朝時,士族間流行的茶道,工序有十六道之多,這比日本現在的茶道內涵更豐富。

    7、櫻花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但卻是從中國移植的。櫻花原生長於喜馬拉雅山地區,唐朝的貴族,已開始在庭院中種植櫻花,後來被遣唐使帶回日本移植。

    8、相撲

    相撲同樣源自中國,秦朝以前稱為“角抵”,到晉朝時改稱“相撲”。原本是供貴族觀賞的娛樂活動,唐朝時,民間也大為流行。《水滸傳》中,燕青就是個相撲高手。

  • 3 # 馨兒說歷史

    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中國文化到了唐朝,呈現出蓬勃發展、全面繁榮的場景,周邊遠近的各個大小國家,紛紛派出遣唐使來到中國中國文化繁榮之道、定國安邦之策,而日本,則是其中最積極的國家之一,也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 從公元七世紀初到九世紀末這約264年的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來到唐朝,其規模之大、次數之多、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以說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景、絕無僅有。 經過幾百年的學習,那日本的文化有多少是印著唐朝的影子呢?根據日本史書的記載:由於遣唐使跟回國留學生的推動,日本國廣泛的吸收和仿效大唐國的禮儀、服飾等各項制度,以至於影響到日本某些民族風俗的形成。 衣著服飾。遣唐使回國後,穿著唐玄宗所賜朝服朝見天皇,天皇贊其精美雅緻,上層社會因此移風服,此後天皇下詔,百姓衣服一律仿照唐朝模樣,改為右襟。製造的棉質襖以及甲冑,全部仿照唐朝新式樣,並且按五行配色。文官頭戴冠冕,身著大袖上衣、小袖內衣,下著外褲、內褲,腳穿朝靴,與唐朝文官裝束無差。此外,朝會之禮、常服之制、跪拜之度等等,不分男女,一律遵循唐朝禮制。 語言文字。在漢字東傳之前,日本並沒有文字,只有刻木、結繩,到五世紀時,在移居日本的漢人的幫助下,相當一部分日本人已經可以準確使用漢語,他們稱漢語為“真名”,喪失倭王曾用熟練的漢語給南朝宋明帝寫過一道奏表。後來,留唐學問僧空海編成日本史上第一部“真名”字典——《篆隸永珍名義》30卷。 736年,遣唐副使中臣名代邀請唐人衰晉卿赴日,講授漢語音韻,矯正“吳音”,普及“漢音”和“唐音”。很快,日本創造出以漢字未音符的“萬葉假名”,為日本語言文字的誕生並取代漢字開闢出道路,後來,“平假名”“片假名”相繼產生,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不過,漢字詞彙至今仍在現代日語中佔有相當比重。學校教育。聖武天皇在位期間,開設進士科,在京都設定“太學寮”,隸屬式部,招收五位以上的貴族、官僚子弟,地方設定“國學”,隸屬國司,招收一般小康之家子弟。學習科目為“明經”、“紀傳”兩道,“明經”道學習《尚書》《周易》《周禮》《春秋》《論語》《孝經》等,“紀傳”道學習《史記》等“前四史”、《晉書》、《文選》、《爾雅》,這同唐朝的國子學、太學,如出一轍,別無二致。而儒學,自六世紀初傳到日本,直到20世紀的千餘年間,一直影響著日本人的思想行為。 此外,還有音樂、圍棋、建築、樂器、相撲、漢方醫學、茶道、日本佛教藝術的黃金時代等等,都從各個方面彰顯著日本文化受到唐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日本文化的大部分都來源於唐朝文化,中國文化深深的烙進了日本的歷史裡;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日本繼承了中國的唐代文化,而且至今仍儲存在日本的各個方面。

  • 4 # 布夫舟

    謝邀,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其實日本文化不光是從唐朝開始學習,更早的漢朝,之後宋朝,明朝,日本都是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的。當時的中國是東亞最繁榮的中心,清代後期,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日本開始轉向西方學習。不光日本,甚至南韓,越南這些國家,其文化都是深受中國影響的。更為重要的一點,日本是個島國,遠離大陸,因此日本的文化延續得非常好。不像中國,中原王朝幾次易主,使得很多東西失傳了。很多源自中國的文化,在日本都廣為流傳,而且 日本人本身是承認自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這一點是和南韓非常不一樣的。

    日本文化本身有三部分,繩紋文化和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傳統文化,以及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近現代日本文化。日本雖然一直在學習外來文化,其實始終保持對自身的尊崇,這應該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若具體說到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其實影響最深的就是唐朝的文化,因為那個時候大唐聲望最高,而且大唐極其開放,日本派遣了大量遣唐使來華學習。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佛教和儒家文化

    佛教本身不是中國本土文化,後來逐步和中國本土文化結合,形成了以大乘佛教。唐朝初年的時候,日本開始了大華改新,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這個時候,日本的統治者開始重視佛教和儒家。特別是佛教,在日本得到了極為廣泛的傳播。最有名的就是鑑真東渡日本,他在日本引起了很大轟動,極大的促進了日本佛教的發展。即使到現在,佛教在日本文化領域也有著重要的地位。

    2.建築文化

    由於日本對中國文化的推崇,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國的建築技巧。最早的就日本新建了很多佛教寺廟,這些建築基本奠定了日本房屋的建築形式。比如庭院設計,亭、臺、樓、閣等等。最有名的就是日本的京都建築模仿唐朝長安。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結合自身的氣候,地理條件,對其進行了很多改造,形式了日本的建築風格。即使如此,很多日本的傳統建築,華人看到了,也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和熟悉。

    3.書法和文字

    這個其實大家看看漢字和日本的文字就馬上懂了。日本早期沒有文字,後來漢字傳入以後,日本上層是使用漢字的。不過後來由於掌握漢字不大容易,因此就在漢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並最終產生了日本文字。至於說日本什麼時候真正有書法藝術,還是從中國唐朝開始。即使到現在,日本還儲存了很多那個時代的書法作品,比如碑銘、墓誌和造像銘。聖武天皇抄寫的隋唐詩文,光明皇后臨摹王羲之的《樂毅論》等等。

    4.傳統節日

    比如日本也有端午節、七夕、盂蘭盆節(8月15)等等。

    5.和服

    遣唐使帶來了唐朝的服飾,從而帶動了上層社會的移風易俗。後來,天皇下詔書,天下百姓的衣服都模仿唐朝的模樣。到了平城天皇的時候,朝會的禮服都是按照唐朝的禮儀來的。唐朝的服裝和現在的和服其實還是很相似的,不過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逐漸發展處自身的和服。加上由於中國隋唐以後,遭受了非常大的動盪,然而古代的衣物式樣都已經失傳,不得不另起爐灶。日本由於是島國,沒有外來的損害,因此隋唐時代的文物習俗可以原封不動的儲存著。

  • 5 # 設食計

    日本的文化深受唐朝的影響

    1、文學

    唐詩在唐朝非常流行,當時出現了很多詩人,如李白、白居易等,《長恨歌》、《琵琶行》等比較流行。所以當時日本派遣過來的留學生,我們稱之為遣唐使都有和唐朝詩人交往的經歷,把唐朝的詩帶回了日本,所以日本的文學形式也有所發展。

    2、藝術

    眾所周知,在唐朝書法、繪畫、服裝,音樂、建築等都很有名氣。比如唐代書法大師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等,所以現在書法在日本依然很流行。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現在的京都奈良)也是模仿唐朝的大明宮影響,日本的建築形式也仿照唐朝建築,如:東大寺,法隆寺等。唐朝音樂和舞蹈也是非常有名的,唐玄宗就很喜歡樂器,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由唐玄宗創作,楊貴妃伴舞。這也深深的影響了日本,日本日後出現的歌舞伎就是由這一時期的歌舞影響,日式的和服也是收到唐朝女性的著裝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後再次懷孕,可以順產嗎?還是必須剖腹產,有什麼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