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sMillion

    懶惰的人有福了,因為床榻是他們的;貪婪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憂慮;暴躁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傷害;不冷不熱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被吐出;恨惡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恨惡;昏睡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美夢;使人爭鬥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可怒之子;為罪所轄制的人有福了,因為敗壞是他們的。“八福”又稱“真福八端”,根據《馬太福音》第四章的記載,耶穌是在加利利一帶的山上向大眾講過一次道,其講道的內容載於《馬太福音》的第五章至第七章,而就是這幾章的講道為信徒們制定了“基督徒的天國守則”,這次的講道被後人稱為“登山寶訓”。那麼“八福”就是“登山寶訓”其中教導的一部分(在《路加福音》第六章也有八福的記載),而筆者近日講“反八福”並非是反對八福真理,而是因為我們人往往喜歡聽好話,聽那些對我們祝福的那些話,正所謂“良藥可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可往往那些扎耳朵的話讓我們接受不了,甚至對於《聖經》的態度是選擇性的遵行,“不知者無罪”是我們的文化概念造成的,我們體貼自己的肉體,任人說欺哄自己的好話,甚至自己還經常地安慰自己,這是不可取的行為,需要我們自己時常地省察自己、時常地端正自己。《以弗所書》第五章十八節說到“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與其自己麻痺自己,倒不如時常省察自己,對人對己、對事對物常常保持清醒的認識,你是要拿純釀灌醉自己,還是用應許沉溺自己?其實我們中國的老人還有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酒,不過是人放縱自己的藉口罷了。所謂“反八福”是我們看到了八福,哎——真好,在我的身上有神的應許和祝福哎!對於《聖經》裡的祝福是對我說的,那些不好責罵及將來的懲罰不管我的事,反正神不是小心眼的神,不會跟我計較的,於是又把自己給糊弄過去了,好像恩典變得那麼廉價一般。這是既可憐而又可悲的一種人,他們沒有喝酒也是醉了,不用酒精麻痺自己豈不比用酒精麻痺自己更甚麼?酒欺人,人欺心。到了《新約》的出現,現代的人們說已經進入了“恩典時代”,《舊約》之時為“律法時代”,律法聽說過,恩典也聽說過,所謂律法和恩典的時代論又是誰定義的?此種論調的依據在哪裡?《新約》是《聖經》,《舊約》也是,一碗水傾斜於那一邊都會灑出來,自馬丁路德的“五個唯獨”以來,後世的部分基督徒在信心與行為中間變得迷惘起來,我們是靠信心得救還是靠行為?首先這個問題暫不回答,“因信稱義”和“因行稱義”是兩個明明地出現在《聖經》裡的詞彙,所以我們不能去否認這樣的事實,至於得救的確據,如果還不明白需要自己再看一遍《聖經》。簡單來說,“得救”是我們得到了救贖,“稱義”是我們在神那裡得稱為義人。“十誡”與“八福”相輔相成,一個是外在的行為規範,一個是內在生命的準則,不可脫離我們生活的實際到了自己臆想的世界中去,之前我們的國家倡導過“八榮”、警戒過“八恥”,對照“八榮八恥”則就可以知道我現在是可恥的,還是光榮的,在我們看《聖經》的時候亦是如此,看得通透、看得全面了,自己便有辨析的能力了,知道了什麼是神所喜悅的、什麼是神不喜悅的。“八福”實在是美好的應許,可是有一天這些遠離了你,你的心中沒有平安,那麼你就沒有了“八福”的應許,甚至還站在了“八福”的對立面而不自知,那可是自己招致了“八禍”呀!恩典不是懈墮的藉口,而是努力的緣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聖經裡撒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