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盧肇龍舟賽上展才情 盧肇,唐代江西袁州人。年少時家貧,篤志好學。沒有油燈,就點竹篾做燈燭,日夜苦讀詩書,自強不息。他曾寫下勵志詩鼓勵自己:“去日家無擔石儲,汝須勤苦事樵漁。古人盡向塵中遠,白日耕田夜讀書。”831年,十四歲的盧肇去謁見縣令盧萼,盧萼試了試他的才學後讚歎說,“即以異日有聞許之”,斷定盧肇將來定有出息。
據五代王定保《唐遮言》記載:武宗會昌三年癸亥科,出身寒微的江西籍舉子盧肇,在都城長安參加了這年的科考,憑著過人的才氣,加上時任宰相李德裕的幫助,大魁天下,一舉中了狀元。苦去甘來,青雲得志,盧肇當然是喜上眉梢,寫下了《及第後送潘圖歸宜春》詩:
三載皇都恨食貧,北溟今日化窮鱗。
青雲乍喜逢知己,白社猶悲送遠人。
對酒自驚千里別,看花應感一枝春。
君歸為說龍門事,雷雨初生電繞身。
盧肇之所以有如此感慨,這與他的人生經歷分不開。盧肇出身孤寒,當初,他參加當地的選拔考試時,大家都看不起他。有人問他從哪裡來,盧肇答:“我從袁州來。”旁邊有一人輕蔑地問:“袁州也能出舉子嗎?還沒聽說過哩!”盧肇坦然答道:“袁州舉子就像沅江出龜甲一樣,九斤的就很少了。”原來傳說中沅江流域出產異龜。此語一出,就把他自己的志向表露無遺。在場的人都佩服他對答巧妙,也就不再難為他了。
開成元年,盧肇參加了江西解試,儘管他的答卷出類拔萃,但因為出身低下而被試官取在最後一名。被錄取的舉子照例都得給主考官寫封“謝啟”。盧肇在謝啟中寫的是“巨鱉贔屓,首冠靈山”,他借用晉代左思《吳都賦》中的話,意思是說巨鰲非常用力地用頭頂著靈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試官看後很困惑,就問他:“昨日我為排名次絞盡了腦汁,將你的名次安排太靠後了,委屈了你,你怎麼還說‘首冠靈山’呢?”盧肇說:“我就料定明公要垂問的。有頑石在上,壓在下面的巨鰲難道不像是戴了個巨大的帽子麼?”在場的人聽了都大笑起來,主考官很難堪,又不好發作,只好陪著傻笑。
儘管是最後一名舉人,但總算取得了進京趕考的資格。盧肇與同鄉富家子弟黃頗相約一起進京。臨走的那天,袁州太守特地在驛站裡為黃頗設宴餞行,氣氛十分熱烈。盧肇的名次低,出身又寒酸,太守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當然不會請他。盧肇只得冷冷清清地騎著一頭瘦驢從驛站旁經過,出城外十里,等黃頗一起啟程。
中狀元后,盧肇回鄉省親。袁州太守心中有愧,為了補救,不僅遠道相迎,殷勤舉辦了酒宴,還特地籌辦了一場龍舟競渡。酒宴就設在江邊的一座樓上,以便邊飲酒邊觀賞龍舟比賽。
江面上鑼鼓喧天,兩岸觀者如堵,場面十分熱烈。盧肇發現,有條龍舟開始較靠後,其選手的裝束亦相對樸素,因此人們一直不怎麼重視和看好。沒想到,這條龍舟卻越戰越勇,將對手一個個超越,最終榮獲第一,兩岸不管是官還是民都倍感驚異。盧肇觸景生情,才情大發,即席口占一絕,這就是著名的《及第後江陵觀競渡寄袁州刺史成應元》: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靳鼓動時雷隱隱,畫橈翻處雪霏霏;
衝波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很顯然,盧肇最後兩句語帶雙關:表面是說龍舟奪了第一,而言外之意是說自己去年的遭遇。此時的太守也只好裝糊塗,連連稱讚:“狀元公出口不凡,切情切景,好詩!好詩!佩服!佩服!”
盧肇的這個暑假總算是過得很充實很愜意。此後,盧肇回京城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
宋許安世不當雅好遭牽連 許安世,宋代福建閩縣人,自幼聰明過人,才華超群。據《續長編》載:宋英宗治平四年,許安世中了狀元,皇帝照例給他假期返鄉省親。
當時,許安世的父親正在南方當僚佐,他即前往探親,正好途經杭州。此間,有一位以禮賢下士而聞名的文學家沈遘(後朝狀元沈晦的祖父)正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在家為母親守喪,許安世順便前往拜訪。沈遘熱情款待了許安世,用餐之後,沈遘將許安世請進自己的書齋閒聊。除了大量的書籍外,沈遘的書齋中還擺有各種古玩。其中有一把寶刀,上面是一對塗金的龍形圖案,製作精巧、光芒耀眼。許安世見了,十分喜愛,眼光都挪不開了,不住地讚歎。沈遘見狀,問道:“少張(許安世的字)喜歡這把寶刀嗎?自從得了這把寶刀,我家裡禍患不斷,常想將它送人,又怕害了別人。現在,您已大魁天下,福氣非凡,鎮住它不成問題,請允許我把它送給您吧!”許安世喜出望外,接過寶刀,連連稱謝。得到寶刀後,許安世愛惜備至,輕易不給人看。
許安世身邊有個叫李士寧的人,頗有法術,許一向很敬慕他。一天,許安世破例把李士寧請來,讓他欣賞自己的寶刀。李士寧一見就下拜道:“這件寶物在您府上嗎?這原是五代十國時吳國的大丞相徐溫所佩帶,此人強盜出身,奸詐多智。這寶刀有雌雄兩把,那把雌刀我已經得到了,您這把是雄的。為了尋求它,我曾漂洋過海到外國查訪,未果。原來它就在您府上。”說完,李士寧又驚歎許久。
許安世見李士寧喜愛有加,就問他為何苦苦尋覓,李士寧詭秘地說:“我煉丹始終不成,沒能昇仙而去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把寶刀還沒有弄到手。如果有了這兩把刀,再來煉丹,不光我能取得成功,仙丹煉成了也可以分些給您。”許安世深信李的丹術,沒有多想,就爽快地將寶刀拱手相送了。
後來,右羽林大將軍趙世居造反被處死,查抄其家產時,發現了這把寶刀。原來李士寧煉丹是謊話,實際上,他把那把寶刀悄悄地轉送給了趙世居,這個趙世居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四世孫。李士寧雖未參與“謀反”,但因私自入宮,並贈詩、贈刀給趙世居,而被判處流放永州。審訊李士寧,得知此刀乃許安世所贈。而許安世假期結束後,被封了官職上任去了,但卻因為此事而被降了職。許安世的這個“暑假”過得應當是終生難忘。
清林召棠返鄉搞扶貧 林召棠,清代吳陽(今廣東吳川)霞街村人,少年隨任東安縣教諭的父親攻讀。清嘉慶八年,17歲的林召棠考上秀才,學使姚文田稱讚他為“海濱俊才”。後來,學使程國仁評閱其考卷,認為極有前途,即選拔他為貢生。
據《廣東歷代狀元》載:林召棠於道光三年癸未科狀元及第,奉旨衣錦還鄉。在家鄉,林召棠看到發小林小平開了個粥店,生意冷冷清清。過了幾天,他專門帶了禮物,前往看望,想幫助發小擺脫困境。許多人聽說狀元在林小平粥店,便都來看熱鬧。當天,粥店的生意格外興隆。臨走時,林召棠緊緊握著林小平的手,親切地問他還需要幫什麼忙。因過於興奮,林小平只是嘿嘿地笑,還是他妻子機靈,連忙走過來恭恭敬敬地對林召棠行了一個禮,說:“你能來看我們,就是我們的福氣了,現在別無他求,如果狀元公能給小店題個店名,我們就心滿意足了。”林召棠當即應諾,派人找來筆墨之類,大筆一揮,寫下了“弓弓店”,落款寫上“道光癸未欽賜狀元及第林召棠題”,然後笑吟吟地道別離去。
林小平夫婦喜出望外,趕忙找人把字刻在上等的木板上,製成大匾,端端正正地懸掛在店門上方。很快,狀元為路邊粥店題名的訊息便傳開了,不斷有人前來參觀。狀元書法娟秀遒勁,每個字都十分有力好看。不過,有個讀書人發現了一個問題,私下議論道:“說是粥店吧,但那粥字只有兩個弓,中間卻缺少了一粒米,這是何故呢?”又一個人接過來說:“怕是狀元公失手,把字寫別了吧?”於是,狀元寫別字的特大新聞不脛而走,方圓百十里的人們也都聞訊趕來參觀。這樣,去去來來,熙熙攘攘,每天都把粥店圍得水洩不通。當時正值炎熱的夏天,口渴的,肚餓的,少不了要在店裡買粥吃,結果,林小平夫婦請了好幾個幫手,仍然應接不暇,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他們就發了大財。
林小平夫婦二人去林召棠府上致謝道:“多虧了狀元題店名,使我們的小店生意興隆。可是來參觀的人都說狀元寫了別字,這有損老朋友的名譽,我們內心深感不安。”林召棠聽後哈哈大笑,說:“我有時愛搞個拆字遊戲。正因為那個‘弓弓’字中間少了個‘米’字,你們的米和錢才會多起來。事情總是在變化的,掌握好了,少可以變多,無可以變有。你們再想想這裡頭的道理吧!”林小平夫婦聽後,恍然大悟,再三拜謝。林召棠用這種方式搞扶貧,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唐盧肇龍舟賽上展才情 盧肇,唐代江西袁州人。年少時家貧,篤志好學。沒有油燈,就點竹篾做燈燭,日夜苦讀詩書,自強不息。他曾寫下勵志詩鼓勵自己:“去日家無擔石儲,汝須勤苦事樵漁。古人盡向塵中遠,白日耕田夜讀書。”831年,十四歲的盧肇去謁見縣令盧萼,盧萼試了試他的才學後讚歎說,“即以異日有聞許之”,斷定盧肇將來定有出息。
據五代王定保《唐遮言》記載:武宗會昌三年癸亥科,出身寒微的江西籍舉子盧肇,在都城長安參加了這年的科考,憑著過人的才氣,加上時任宰相李德裕的幫助,大魁天下,一舉中了狀元。苦去甘來,青雲得志,盧肇當然是喜上眉梢,寫下了《及第後送潘圖歸宜春》詩:
三載皇都恨食貧,北溟今日化窮鱗。
青雲乍喜逢知己,白社猶悲送遠人。
對酒自驚千里別,看花應感一枝春。
君歸為說龍門事,雷雨初生電繞身。
盧肇之所以有如此感慨,這與他的人生經歷分不開。盧肇出身孤寒,當初,他參加當地的選拔考試時,大家都看不起他。有人問他從哪裡來,盧肇答:“我從袁州來。”旁邊有一人輕蔑地問:“袁州也能出舉子嗎?還沒聽說過哩!”盧肇坦然答道:“袁州舉子就像沅江出龜甲一樣,九斤的就很少了。”原來傳說中沅江流域出產異龜。此語一出,就把他自己的志向表露無遺。在場的人都佩服他對答巧妙,也就不再難為他了。
開成元年,盧肇參加了江西解試,儘管他的答卷出類拔萃,但因為出身低下而被試官取在最後一名。被錄取的舉子照例都得給主考官寫封“謝啟”。盧肇在謝啟中寫的是“巨鱉贔屓,首冠靈山”,他借用晉代左思《吳都賦》中的話,意思是說巨鰲非常用力地用頭頂著靈山,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試官看後很困惑,就問他:“昨日我為排名次絞盡了腦汁,將你的名次安排太靠後了,委屈了你,你怎麼還說‘首冠靈山’呢?”盧肇說:“我就料定明公要垂問的。有頑石在上,壓在下面的巨鰲難道不像是戴了個巨大的帽子麼?”在場的人聽了都大笑起來,主考官很難堪,又不好發作,只好陪著傻笑。
儘管是最後一名舉人,但總算取得了進京趕考的資格。盧肇與同鄉富家子弟黃頗相約一起進京。臨走的那天,袁州太守特地在驛站裡為黃頗設宴餞行,氣氛十分熱烈。盧肇的名次低,出身又寒酸,太守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當然不會請他。盧肇只得冷冷清清地騎著一頭瘦驢從驛站旁經過,出城外十里,等黃頗一起啟程。
中狀元后,盧肇回鄉省親。袁州太守心中有愧,為了補救,不僅遠道相迎,殷勤舉辦了酒宴,還特地籌辦了一場龍舟競渡。酒宴就設在江邊的一座樓上,以便邊飲酒邊觀賞龍舟比賽。
江面上鑼鼓喧天,兩岸觀者如堵,場面十分熱烈。盧肇發現,有條龍舟開始較靠後,其選手的裝束亦相對樸素,因此人們一直不怎麼重視和看好。沒想到,這條龍舟卻越戰越勇,將對手一個個超越,最終榮獲第一,兩岸不管是官還是民都倍感驚異。盧肇觸景生情,才情大發,即席口占一絕,這就是著名的《及第後江陵觀競渡寄袁州刺史成應元》: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靳鼓動時雷隱隱,畫橈翻處雪霏霏;
衝波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很顯然,盧肇最後兩句語帶雙關:表面是說龍舟奪了第一,而言外之意是說自己去年的遭遇。此時的太守也只好裝糊塗,連連稱讚:“狀元公出口不凡,切情切景,好詩!好詩!佩服!佩服!”
盧肇的這個暑假總算是過得很充實很愜意。此後,盧肇回京城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
宋許安世不當雅好遭牽連 許安世,宋代福建閩縣人,自幼聰明過人,才華超群。據《續長編》載:宋英宗治平四年,許安世中了狀元,皇帝照例給他假期返鄉省親。
當時,許安世的父親正在南方當僚佐,他即前往探親,正好途經杭州。此間,有一位以禮賢下士而聞名的文學家沈遘(後朝狀元沈晦的祖父)正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在家為母親守喪,許安世順便前往拜訪。沈遘熱情款待了許安世,用餐之後,沈遘將許安世請進自己的書齋閒聊。除了大量的書籍外,沈遘的書齋中還擺有各種古玩。其中有一把寶刀,上面是一對塗金的龍形圖案,製作精巧、光芒耀眼。許安世見了,十分喜愛,眼光都挪不開了,不住地讚歎。沈遘見狀,問道:“少張(許安世的字)喜歡這把寶刀嗎?自從得了這把寶刀,我家裡禍患不斷,常想將它送人,又怕害了別人。現在,您已大魁天下,福氣非凡,鎮住它不成問題,請允許我把它送給您吧!”許安世喜出望外,接過寶刀,連連稱謝。得到寶刀後,許安世愛惜備至,輕易不給人看。
許安世身邊有個叫李士寧的人,頗有法術,許一向很敬慕他。一天,許安世破例把李士寧請來,讓他欣賞自己的寶刀。李士寧一見就下拜道:“這件寶物在您府上嗎?這原是五代十國時吳國的大丞相徐溫所佩帶,此人強盜出身,奸詐多智。這寶刀有雌雄兩把,那把雌刀我已經得到了,您這把是雄的。為了尋求它,我曾漂洋過海到外國查訪,未果。原來它就在您府上。”說完,李士寧又驚歎許久。
許安世見李士寧喜愛有加,就問他為何苦苦尋覓,李士寧詭秘地說:“我煉丹始終不成,沒能昇仙而去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把寶刀還沒有弄到手。如果有了這兩把刀,再來煉丹,不光我能取得成功,仙丹煉成了也可以分些給您。”許安世深信李的丹術,沒有多想,就爽快地將寶刀拱手相送了。
後來,右羽林大將軍趙世居造反被處死,查抄其家產時,發現了這把寶刀。原來李士寧煉丹是謊話,實際上,他把那把寶刀悄悄地轉送給了趙世居,這個趙世居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四世孫。李士寧雖未參與“謀反”,但因私自入宮,並贈詩、贈刀給趙世居,而被判處流放永州。審訊李士寧,得知此刀乃許安世所贈。而許安世假期結束後,被封了官職上任去了,但卻因為此事而被降了職。許安世的這個“暑假”過得應當是終生難忘。
清林召棠返鄉搞扶貧 林召棠,清代吳陽(今廣東吳川)霞街村人,少年隨任東安縣教諭的父親攻讀。清嘉慶八年,17歲的林召棠考上秀才,學使姚文田稱讚他為“海濱俊才”。後來,學使程國仁評閱其考卷,認為極有前途,即選拔他為貢生。
據《廣東歷代狀元》載:林召棠於道光三年癸未科狀元及第,奉旨衣錦還鄉。在家鄉,林召棠看到發小林小平開了個粥店,生意冷冷清清。過了幾天,他專門帶了禮物,前往看望,想幫助發小擺脫困境。許多人聽說狀元在林小平粥店,便都來看熱鬧。當天,粥店的生意格外興隆。臨走時,林召棠緊緊握著林小平的手,親切地問他還需要幫什麼忙。因過於興奮,林小平只是嘿嘿地笑,還是他妻子機靈,連忙走過來恭恭敬敬地對林召棠行了一個禮,說:“你能來看我們,就是我們的福氣了,現在別無他求,如果狀元公能給小店題個店名,我們就心滿意足了。”林召棠當即應諾,派人找來筆墨之類,大筆一揮,寫下了“弓弓店”,落款寫上“道光癸未欽賜狀元及第林召棠題”,然後笑吟吟地道別離去。
林小平夫婦喜出望外,趕忙找人把字刻在上等的木板上,製成大匾,端端正正地懸掛在店門上方。很快,狀元為路邊粥店題名的訊息便傳開了,不斷有人前來參觀。狀元書法娟秀遒勁,每個字都十分有力好看。不過,有個讀書人發現了一個問題,私下議論道:“說是粥店吧,但那粥字只有兩個弓,中間卻缺少了一粒米,這是何故呢?”又一個人接過來說:“怕是狀元公失手,把字寫別了吧?”於是,狀元寫別字的特大新聞不脛而走,方圓百十里的人們也都聞訊趕來參觀。這樣,去去來來,熙熙攘攘,每天都把粥店圍得水洩不通。當時正值炎熱的夏天,口渴的,肚餓的,少不了要在店裡買粥吃,結果,林小平夫婦請了好幾個幫手,仍然應接不暇,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他們就發了大財。
林小平夫婦二人去林召棠府上致謝道:“多虧了狀元題店名,使我們的小店生意興隆。可是來參觀的人都說狀元寫了別字,這有損老朋友的名譽,我們內心深感不安。”林召棠聽後哈哈大笑,說:“我有時愛搞個拆字遊戲。正因為那個‘弓弓’字中間少了個‘米’字,你們的米和錢才會多起來。事情總是在變化的,掌握好了,少可以變多,無可以變有。你們再想想這裡頭的道理吧!”林小平夫婦聽後,恍然大悟,再三拜謝。林召棠用這種方式搞扶貧,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