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鴿子80941182
-
2 # 茶壺裡有酒
先說龐統的個人能力如何?由於去世比較早,所以沒有比較大的成就讓我們去論證,但從劉備在龐統去世後,傷心的程度,以及帶上龐統去打成都來看,龐統肯定是很厲害的軍事謀劃人物,因為劉備是何許人?眼光十分毒辣,用人非常準,用魏延守漢中,跟諸葛亮說馬謖不可大用,這些都非常的準,可以說龐統必然能力強悍,劉備才如此看重他。
龐統死後,諸葛亮和張飛火速入川,接下來,劉備拿下成都漢中,勢力範圍迅勢發展,劉封取上庸,關羽出兵威震華夏,但轉折點也在這裡,孫權偷襲關羽大後方,曹操出動魏國名將,精銳部隊,而關羽沒有後援勢力,結果兵敗身死,這一死,不僅導致軍隊的損失,還起了一系列反應,丟了荊州,上庸,掛掉了一大批人才,軍事,人才,經濟損失巨大,也導致了,蜀國只能一路出兵,只能靠一州之力去抗衡中原,其實已經無能為力。
那麼龐統不死的意義在哪裡?在於諸葛亮不用入川,有諸葛亮在荊州,和關羽一同協助,政治外交上保證了孫權玩不了花樣,最次能保證荊州後方的大穩定,就算關羽出兵失敗而歸,也僅僅只是一場戰爭的失敗,不會導致丟了家當,這樣一來,荊州不丟,劉備拿下成都漢中之後,穩住陣腳,發展幾年,再加上荊州經營下的部分地區,還有劉封的上庸,就有叫板中原的可能。
所以關鍵點就在這,你說,龐統不死的話,影響大不大?
-
3 # 我是人間三月花
這個不好說,卻又很清晰。首先陳壽的三國志對龐士元的描述並不多。我們都知道,龐統英年早逝,還未出色發揮便去了。導致劉備後期少了很重要的一個謀士。有說道: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可見龐統之才絲毫不亞於諸葛亮,但各自命運卻天差地別!
我們來看看,劉備得荊州,進軍益州,採用龐統計策,進軍雒縣,最後卻中箭身亡於落鳳坡。
如果龐統沒有死於落鳳坡,那麼蜀國命運是否會有所改變。我想大家心裡都清楚,結局基本是不能改變。為什麼呢?
我們先按照史書記載的正常的思維來看,龐統沒有死於落鳳坡,進攻川蜀進度絕對是事半功倍。劉備攜帶龐士元入川,譴關羽鎮守荊州,士元無恙,若是諸葛亮便不會入川,至少不會這麼早入川,再者,臥龍鳳雛,得一可按天下,諸葛亮鎮守荊州,不會有關羽攻取樊城而腹背受敵之敗。那麼是不是荊州就不會丟呢?關羽就不會被殺,繼而張飛也不會被下屬殺害。是否就不會吳蜀關係破解,劉備就不會發動號稱70萬蜀軍的夷陵之戰。就不會有敗走白帝城呢?如若鳳雛鎮守荊州呢?其實不然,我們來看看龐統諸葛亮兩人:
諸葛亮是一個才高八斗,為人處世沉著穩重,也就是我們說的情商智商都很高,關鍵別人不急不躁,之前都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樣的隱世生活。龐士元呢?他其實早就出士了,他本襄陽人士,之前效力周瑜,無奈周瑜不中用且自心清高,後面劉備得荊州,他就跟隨,亦是諸葛亮推薦才知奇才也。兩個人的為人區別很大,龐統的獻計堪比魏徵,很直接,並且言語十分了當。很喜歡舉反例來示意劉備。肯定是不被喜歡的。那麼和關羽更加不能相處於荊州。
龐統若是順利入了川蜀,荊州的局面估計也是很難改變。試問龐統未死,能改變什麼,無非多贏幾場仗,蜀國多存在一些時日而已。有人就說,之前夷陵之戰不會爆發,蜀國國力不至於衰弱這麼多,那可不一定,諸葛亮作為第一謀士都沒能阻止吳蜀關係破裂,龐士元能否??
我們再來看看三國國力,蜀國國力不盛,不算富裕,富裕的地方都在江東和北方。只是據有天險和長江之險,你看這麼大地方,劉備佔據無非四川,貴州等偏西之地。魏國就不一樣。富饒人多地大。由此可見,蜀國的滅亡是遲早的問題,諸葛亮的六次北伐均無功而返,因為他知道,這樣的耗損無異於自取滅亡。試問這樣的局面龐士元何以打破。
龐士元雖才與諸葛,依然無法扭轉蜀國的局面。
-
4 # 千古浪
龐統沒有死,那麼我大天漢又可以滿血復活了。我不是在胡亂吹噓,這是真的,原因是啥?且聽我慢慢道來!
只講真實的歷史,不誇虛無的演繹。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狼狽而回。孫劉兩家雖然獲勝,但曹魏並沒有傷筋動骨,曹操走後,留下曹仁屯樊城,作為己方的荊州治所。又留下徐晃屯宛城,以示對曹仁的支援。
這一戰,獲利最大的當屬劉備,劉備幾乎全據荊湘,孫權屁都沒逮著,那叫一個鬱悶。周瑜不甘心,攛掇孫權取益州,可憐周瑜之後不久就一命嗚呼。劉備應劉璋之約,出戰張魯,後雙方產生嫌隙,二劉之戰爆發,最終以劉備全取益州並得到馬超的完美結局而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劉備取益州的時候,帶的人是龐統,魏延,黃忠等人。一眾大將如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廖化,周倉等都留守荊州。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防備孫權,如果益州取不下來,那還有個退路啊!
然而,就在取益州的時候,形式突變,劉備不得不加快了奪取益州的程序。建安十六年,鍾繇進攻張魯,隨後曹操親征,張魯只是稍加抵抗的情況下就投降了曹操。
面對這種情況,劉備很著急,雖然在拿下葭萌之後劉備很快就進攻雒城,成都近在眼前,但就是這一站,龐統龐士元中流矢而亡。肱骨之臣既亡,劉璋已有警惕,漢中激戰正酣。劉備已經沒時間了,他不得不調荊州之兵入川,否則劉備自己就可能再也回不去了,到那時,留著荊州有何用,劉備都犧牲了。
於是諸葛亮,趙雲,張飛等順江而上,戰白帝,下夷陵,分兵數路,分別攻佔益州諸城。要的就是速度,劉備等不起了,他沒時間了。
就在劉備剛剛平定益州,隨即派人迎接張魯的時候,張魯卻已經投降了曹操。眼看劉備既得益州,孫權馬上索要荊州,劉備當然不給了。孫權惱怒,一方面劉備一直推遲歸還荊州,另一方面劉備曾經對孫權說自己不會攻取益州,聯想到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周瑜平蜀之策,用魯迅的話說:我是出離的憤怒了。
在派往長沙,零陵,桂陽的官員被關羽趕回來後,孫權開啟了大招,派呂蒙領兵數萬,襲取了三郡,隨後與關羽相拒於益陽,孫權自己守住當口,防止劉備來襲。劉備聽到訊息,勃然大怒,當即帥兵五萬,東下荊州,孫劉大戰一觸即發,陰雲密佈,曹操眼冒金光。
夏侯淵擊張飛於巴西,曹劉戰火再起,荊州重要還是益州重要?劉備面臨艱難的選擇,最終劉備嚥了口吐沫,同意將荊州,桂陽,長沙,江夏分給孫權,雙方罷兵言和。
劉備隨即北出益州,經兩年激戰,最終坐擁漢中,進封漢中王。自此,三分局勢已基本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艱難的抉擇中,劉備集團喪失了隆中對的執行基礎,這就是因為自救而對孫權的妥協,分荊州給東吳。自從這件事發生後,荊州就只留了關羽一個大將去鎮守,其他人再也沒能回來,因為已無回來的必要,劉備手裡的荊州太小了,盛不下太多英雄。諸葛亮出兵宛洛已成遺恨。
龐統不死,接馬超之勢拿下近在咫尺的成都不是問題,荊州再派張飛或趙雲一員大將順流向西即可,益州同樣是甕中捉鱉。龐統一死,劉備方寸已亂,諸葛等人只能去營救主公了。若有諸葛亮,張飛在,孫權哪能那麼容易就奪取荊州三郡呢!
看看諸葛亮心目中的荊州和向孫吳妥協後的荊州,不是諸葛亮不智,而是無力勝天,劉備崛起的太晚了。諸葛亮心中的荊州和益州。
妥協後的荊州和益州。
龐統不死,荊益涼州大部都可到手,再加上漢中,想想就激動。
-
5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龐統不死,劉備的蜀漢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至少蜀漢的形勢將會根本好轉。區域性反攻魏地,區域性擴大地盤均有可能。
赤壁大戰後,劉備與孫權、曹操三分荊州,劉備為主帥,龐統為參謀長,按《隆中對》的預案,大兵壓川。龐統感激孔明的舉薦,劉備的知遇之恩,身先士卒,不幸在落鳳坡中了張任的埋伏,被射成了刺蝟。劉備急忙從荊州調兵,孔明、張飛、趙雲均奔赴益州,荊州後方空虛,尤其是孔明奔赴益州,使荊州在關羽出征後,少了個留守司令。
劉備、張飛、孔明會師後,收益州,暫時的革命形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劉備又在法正參謀長的幫助下,收漢中,黃忠還幹掉魏國名將夏候淵。劉備晉漢中王,又稱帝,蜀漢一片好風光,但龐統一死,法正一死,蜀漢危機四伏。
龐統不死,孔明可不入川。關羽北伐,孔明可留守荊州後方,孔明一生唯謹慎,這樣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美夢成空。這樣劉備無需發動夷陵戰役去奪荊州,張飛、馮習、馬良、黃權等骨幹及四海勁卒不亡。劉備日子會好過得多。
荊州、益州千里之遙。兩個方向至少需要兩個一流參謀長。從作戰角度,龐統、法正比孔明更優一點,龐統、法正一死,劉備不久也薨於永安城,孔明這個相才、戰略家,被迫披掛上陣北伐,以攻為守,保蜀漢。而且蜀漢失去荊州,幾乎失去了一半領土。
如等劉備修養生息數年,再按孔明在隆中給劉備設計的進攻線路圖,孫吳同時北伐,東吳、蜀漢同時向曹魏開疆拓土均有可能。
但歷史不容我等後人假設。
回覆列表
其實龐統早就被孔明害死了。落鳳坡只是這樣一說!蜀國失敗的原因就是內部鬥爭太激烈了。劉備殺關羽,張飛。就說明蜀國早晚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