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167927631

    整個漢朝軍事實力都是很強的,西北羌族判卷被董卓鎮壓,抽取精裝組成西涼鐵騎。東北先有公孫瓚鎮壓鮮卑,後有曹操滅烏丸,西南有諸葛亮七擒孟獲,東南有孫吳政權鎮壓山越北越,可以說中國四邊的異族都處於被地方政權鎮壓狀態。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大漢四百年,整個漢民族的積累處於非常強盛的狀態,即便地方政權也能吊打蠻夷,但是到了東晉,經過三國百年混戰,漢族已經內耗到了一個非常虛弱的狀態,人口銳減,加上司馬家統一天下後,找不到敵人,採取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政策,軍備荒廢。經過八王之亂以後中央政府失去統治力,就像唐朝末年一樣,而此時四周異族經過多年的修養,已經壯大起來,見識了晉朝的虛弱,自然給異族提供了入侵的可趁之機。

  • 2 # 洞庭一葦1188

    西晉八王之亂,國家完全失去秩序,大量的漢族豪傑精英非正常死亡,政府在很多地區失去控制,導致異族勢力控制這些地區後,建立割據政權,勢力進一步強大,匈奴後裔劉淵公然叛亂,打敗西晉的政府軍,中國北方陷入混亂,釀成五胡亂華。

    三國紛爭時,中國北方一直處在漢族軍閥的控制之下,公孫瓚就是靠對付柔然而崛起的,之後的袁紹、曹操,其勢力和對形勢的判斷都比公孫瓚強,特別是曹操,一直在北方駐有重兵,柔然根本就不具備與曹操PK的勢力,這個時期,中國北方儘管戰亂頻繁,但控制權一直牢牢的把握在漢族割據政權手裡,異族沒有任何機會叛亂,更別提入侵中原了。

  • 3 # 蘑菇頭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一點就是,三國時期也是有異族入侵了的!我們的大文豪蔡邕家裡的女人蔡文姬,不就是被匈奴人擄去當老婆的嗎?最後還是曹操重金贖回的呢!

    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這個階段,當時北方的匈奴人也是在鬧分裂中度過的,雖然他們也想法南下參與東漢的內戰。

    但由於先前被鼎盛時期的漢武帝和漢宣帝打得一蹶不振,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喘過氣來。他們的幾次南下被又曹操等人給打了回去,當時的曹操老是想方設法讓他們也搞內耗。

    所以在三國時期異族很難大規模的南下侵擾,造成的社會影響也並不大。

    不過到了西晉就不一樣了,當時的司馬家族,經常僱傭胡人當僱傭兵來相互攻伐。由於八王之亂,導致西晉國力不斷的衰退,這就給了胡人僱傭兵有可乘之機。他們順勢做大,最後把西晉給滅了。

  • 4 # 宸海之思

      縱觀中國古代史,但凡中原內亂,四周遊牧民族總會趁機興兵入侵中原,但在三國時期少數民族卻顯的十分的老實,沒有能夠掀起什麼大的亂子。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第一,他們本身自己的不爭氣。東漢末年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分崩離析,難以形成統一的強大軍事力量。

      第二,漢集團內部本身非常爭氣。東漢本身的政治制度賦予了地方州郡很大的自主性,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當時的漢人有十分尚武,各地豪強都兵力雄厚,加上兩漢四百年來威名赫赫,北方遊牧民族也不敢侵犯。再加上,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即便有個別露頭的遊牧部落也被收拾的乾乾淨淨(如曹操徵烏桓,徵匈奴等)。

      不過,雖然三國時期少數民族大多掀不起什麼風浪,但因為北方草原環境惡化加之因為常年戰亂漢族人口銳減,為補充兵員及勞動力大量招誘少數民族致使少數民族大規模內遷。三國時期,這一趨勢尚還可控,但隨著三國末期及西晉時期,中央王朝內部內亂不斷,民間崇尚清談玄學,漢民族戰鬥力大大衰弱,連年的內亂又導致北方漢族人口銳減,經濟凋敝。加之少數民族不斷南遷,羸弱的中央政府又難以控制,終於造成了五胡亂華的歷史悲劇。

  • 5 # 青衫有淚

    只有一個原因:打不過啊!!!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異族亡我之心不死。三國時期,異族從來沒有停息過入主中原大地的野心,從早期西涼羌族的反叛,董卓遷都時匈奴的半路打劫,到烏桓的入侵,異族的活動從未停止。

    不過,異族的入侵次次都會碰釘子,被魏蜀吳三國各種吊打,讓我們看一下三國是怎麼吊打各個異族的。

    一、魏國

    魏國的異族敵人主要是在北方,當時北方有南匈奴、羌族、烏桓、鮮卑等異族。

    南匈奴在一直依附於袁紹和袁術,兩次和曹操交手,不過都被曹操打的不行不行的。

    羌族一直在曹操的控制之下,起初有馬騰和韓遂看著,後來馬騰和韓遂死後,羌族一直被魏國和蜀國來回利用,沒成什麼氣候。

    鮮卑離得比較遠,中間隔著一個烏桓,這個南北朝的主角只能默默發展。

    烏桓,也叫烏丸,野心勃勃,時常騷擾邊境。起初還有一個公孫瓚支撐著,一支白馬義從把烏桓打的寸步難行。但烏恆聯合袁紹打敗公孫瓚之後,就愈發猖獗。

    曹操打敗袁紹之後,袁紹的兩個敗家兒子袁熙和袁尚跑去投奔烏恆,曹操正好兩家一起收拾了。

    於是帶著手下張遼、徐晃等大將率兵殺過去,在白狼山一戰中大敗烏恆,俘獲20萬俘虜,一舉將烏恆徹底打殘,此後也再也沒有起來。

    曹操在與蜀吳的征戰中抽出那麼點時間就把北方的各異族挨個揍了一遍,足以看出當時曹魏的軍力的強悍。二、蜀國蜀國當時的外患是南方的蠻族,正當諸葛亮準備起兵伐魏之際,南蠻孟獲暴動,正好兵馬都準備好了,於是就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由向北改道向南。

    孟獲豈是諸葛亮的對手,不過諸葛亮還是頗會勤儉持家的,想著變廢為寶。把孟獲是抓了放,放了抓,七擒七縱。

    孟獲也是要臉面的人啊,幹了這麼多次都沒幹過,算了,投降吧。

    於是諸葛亮不僅平定了南蠻,還得到了一支“無當飛軍”。

    當時蜀漢的西邊還有一支羌族,不過把“天將軍”馬超往那一放,感動嗎?不敢動!!三、吳國

    魏蜀兩國是異族來了才打,人家吳國可不是,魏國打不過,蜀國還是聯盟,於是只能去欺負下異族,拿異族刷一下武將們的經驗。

    於是生活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山區之中的山越就倒了大黴,攤上了這樣的一個鄰居,不僅佔了我的地盤,還拿他們刷經驗,時常欺負一下。

    孫權與張遼在合肥大戰之後被張遼大敗,可轉過頭東吳就把氣撒在了山越身上,出兵大敗山越。

    東吳對山嶽的策略就是不停的敲打,讓你時刻忌憚我,看著我都得繞路走,這樣不就太平了嗎!

    三國時期雖然中國處於分裂狀態,不過魏蜀吳這三國連年征戰,軍力都保持得相當完整,都是善戰之兵,這個時期不是沒有異族入侵,而是豎著進來,橫著出去,都是給三國將領們刷經驗用的。

  • 6 # 使用者14008440532

    三國時期,五胡被打成渣了,匈奴,烏恆,鮮卑被曹操打的幾乎滅族,羌族三國前都被打的大殘!東漢到三國時期外族被大漢都打廢了。

  • 7 # 讀史知天下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動亂年代,最終司馬懿篡奪曹魏政權,其後代司馬炎最終統一天下,三分歸晉。本來近百年的紛爭終於平息,但卻好景不長,不久之後司馬氏家族便發生內亂,從而引起五胡亂華,使中華民族面臨了空前的大劫難。那麼,為什麼同樣戰亂不休的三國時期沒有異族入侵呢?

    縱觀數千年的歷史,胡人對中原大地一直是虎視眈眈,而三國這樣的戰亂年代,似乎是他們入侵的最好時機,可是三國時期胡人的入侵均以失敗而告終。當時那些異族雖有侵略之心,但卻沒有足夠的實力。大家最為熟知的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了,當時的南蠻確實是一個龐大的異族力量。

    要說當時威脅最大的異族,以孟獲為首的南蠻還得靠邊站,因為自古以來北方異族才是國之大患。魏國面對的才是最強悍的異族,經常有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前來犯邊,曹操何許人也,怎能任由匈奴前來逞兇。曹操曾率張遼等人在白狼山大破烏桓,並將烏桓首領踏頓當場斬首,令很多處於觀望之中的異族聞風喪膽。

    得知曹操將烏桓一舉掃滅後,鮮卑王坷比能立刻表示要臣服,再也不敢有冒犯之心。當時的曹操就是異族人心中的噩夢,他破匈奴、戰官渡、平北方、凌烏桓、服鮮卑。一次次的勝利使曹操成為那個時代的王者,他的威懾力令異族人望而生畏。

    當然還有一些客觀原因令異族不敢來犯,比如那個時候異族的生產方式相對落後,武器裝備遠不如我們,這直接導致實力上拉大了差距。而且雖然東漢末年國家動盪,但各路諸侯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一致,只要有異族入侵,肯定是先解決外族勢力的。

    當時的人們心中永遠都銘記一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漢朝自古以來對待外來侵略的強硬態度。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熱血男兒,手提三尺劍豈容異族踏入我中華大地。

    所以說,三國時期那些異族不敢前來冒犯,不僅是實力上有所差距,更是沒有膽量,一個曹操就令他們嚇破了膽,何況三國時期能人輩出,文臣武將個個英勇不凡,異族們自然心中有數,故而不敢輕舉妄動。

  • 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三國時期如果有北方的騎兵敢南下牧馬,他一定會後悔這次旅行。

    一般來說,中原興,四方安;中原衰,四方亂。中國歷史上一旦中原變亂,北方的少數民族就會蠢蠢欲動,三國時期應該算作中原的衰弱期,那麼為何沒有遊牧民族南下中原呢?匈奴和鮮卑又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原因就在於三國時期的中原的確十室九空,國力大損,但是三國的軍力可沒有絲毫的下降。

    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為了爭奪天下,各自擴充了軍隊,到三國建立的時候,各個都是帶甲十萬以上,特別是曹魏,有精兵四十萬,良將千員,此時的匈奴剛被東漢狠狠收拾過,分裂成南北兩部,哪裡是人家曹操的對手。

  • 9 # 小非談古今

    我們都知道,北方遊牧民族,自春秋戰國以來就不斷地騷擾中原大地,其中,以匈奴、胡人為主要代表。他們驍勇善戰,強盛時期一度將漢高祖劉邦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如果不是陳平用計解圍,怕是還沒當幾年皇帝的劉邦就要栽在匈奴手裡。

    後來漢武帝征戰匈奴,在衛青、霍去病等眾多名將的打擊下,匈奴國力衰敗。兩漢時期,漢朝也多次打擊匈奴,最終匈奴被漢朝打得一分為二,北匈奴被迫向歐洲遷移,南匈奴臣服漢朝。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紛紛自立,朝廷對南匈奴的控制逐漸削弱。匈奴趁機作亂,又開始在邊境掀風作浪,結果沒想到碰到曹操,匈奴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

    195年,匈奴有了新的單于欒提呼廚泉,這傢伙當上單于後,看到中原混亂,想要分一杯羹,於是參與了中原混戰,還趁機擄走了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

    在欒提呼廚泉喜滋滋想退出中原混戰時候,恰巧碰到了曹操的大軍,也許是自信心暴漲,欒提呼廚泉振臂一揮率領匈奴大軍進攻曹操,結果卻被曹操打得哭爹喊娘,最後戰敗後歸順了曹操。

    這一年,曹操很忙的,忙著與呂布作戰,還要忙著把漢獻帝接到許昌,所以把匈奴胖揍一頓後,並沒有怎麼處置他們。

    七年過去了,也就是202年,欒提呼廚泉覺得自己的匈奴大軍已經戰無不勝了,於是把投降書一撕,喊著:“曹賊,我又來了”,在平陽對曹操發起叛亂。

    曹操派司隸校尉鍾繇在平陽包圍呼廚泉單于,又聯合馬騰,讓馬超率軍一萬餘人與鍾繇會合。馬超,那可是三國出了名的猛將啊,把匈奴大軍打得落花流水。

    這一次,曹操就認真對待匈奴問題了,為了永久解決匈奴這個麻煩,曹操將呼廚泉留在了鄴城當內侍,讓右賢王回去管理政務。並將南匈奴分成五部,每一部以漢人擔任司馬,對其進行監督,匈奴權利落入曹操手裡,這標誌著南匈奴國家政權滅亡。

    收拾完匈奴後,曹操又盯上了另一個遊牧民族,就是胡人,也就是烏桓部落。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各部落四處逃散,烏桓這一脈逃往烏桓山(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以北),因此,被稱為“烏桓”。三國時期,烏桓與袁紹勾結。

    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殘餘勢力逃往烏桓,曹操為了平定北方邊境,便決定遠征烏桓。207年,曹操聽取謀士郭嘉的建議,決定親自率軍征戰烏桓。

    幾個月的長途跋涉,曹操大軍在白狼山與烏桓大軍碰見,張遼一馬當先率軍迎戰烏桓大軍,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此戰,曹操大獲全勝,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北方邊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哎,可惜的是此戰歸途中,郭嘉病逝,年僅38歲,至此,曹操也痛失最好的知己加謀士。曹操途經碣石,遙望渤海,更是寫下了千古名篇《觀滄海》。

    此次征戰烏桓,真是多虧了郭嘉,征戰前夕,曹操的其他謀士紛紛反對此次北上,都說一旦北伐,劉備一定會襲擊許都,多虧郭嘉力排眾議,曹操才決定北征烏桓。

    有了曹操的北伐,三國時期再怎麼打,也不會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這點不得不佩服曹操,一邊同劉備作戰,一邊防止孫權,還要分出兵力打擊異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有鎧甲勇士的資料和圖片呀(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