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遊戲

    近兩年,數字城市與智慧城市的聲浪可謂是此起彼伏,在社會上也由此產生了諸多疑問,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究竟有何區別?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我們所處的城市是什麼樣的城市?未來的城市應該是怎樣的形態、怎樣的面貌?這裡有作為一位普通城市居民的困惑,也有城市建設者的困惑,讓我們看看眾專家對於數字城市與智慧城市的一些看法。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院士: 數字城市為城市規劃、智慧化交通、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基於位置的服務、城市安全應急響應等創造了條件,是資訊時代城市和諧發展的重要手段。數字地球以空間位置為關聯點整合相關資源(以地理資訊系統和虛擬現實技術整合各類資料資源),實現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根據智慧地球的特徵,智慧城市應具備以下4個特徵:第一,智慧城市包含物聯網。實現全面感知:利用RFID、感測器、二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取物體的資訊。實現可靠傳遞:透過各種電信網路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將物體的資訊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實現智慧處理:利用雲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慧計算技術,對海量的資料和資訊進行分析與處理,對物體實施智慧化的控制。第二,智慧城市面嚮應用和服務。第三,智慧城市與物理城市融為一體。第四,智慧城市能實現自主組網、自維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南京二十八研究所高階工程師杜成章教授: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發展的高階階段,是數字城市的發展和繼續,以物聯網為基礎,透過更深入的感知和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有效的交換共享、更好寫作和關聯應用,最終成為一個高效安全、學習創新、和諧友好、智慧開放的類生命體。 中國智慧城市促進會會長、新加坡新電子系統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林教授:智慧城市是指數字城市網路化與數字化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應用自動化與智慧化科技,將數字城市中政府資訊化、城市資訊化、社會資訊化、企業資訊化有機的整合為一體。透過城市物聯網和雲計算中心,整合整個城市所涉及的社會綜合管理與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包括地理環境、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經濟資源、醫療資源、教育資源、旅遊資源和人文資源等,實現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為城市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資訊的共享交換和資源綜合利用,為城市低碳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為城市資源在空間上的最佳化配置,構建和諧幸福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廈門精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槐先生: 數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只有數字城市打下堅實基礎,智慧城市才有保障,數字城市與物聯網相結合才有智慧城市。

  • 2 # 創客製造

    5G時代,是萬網物聯的時代,是IOT的時代,是音影片技術應用最廣泛的時代,是智慧城市開啟的時代.

    5G讓城市更加智慧,如智慧物流,智慧政務,智慧醫院,智慧電力,智慧交通,智慧市場等等,5G能夠提升城市的綜合實力.

  • 3 # 小和談科技

    5G時代,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指利用各種資訊科技或創新意念,整合城市的組成系統和服務,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最佳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智慧城市把新一代資訊科技充分運用在城市各行各業之中的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資訊化高階形態,實現資訊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於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並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智慧城市的具體定義比較廣泛,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認同的定義是,新一代資訊科技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強調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應用,更重要的是透過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的方法論應用,構建使用者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城市可持續創新生態。

    智慧城市概念源於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數字城市與物聯網相結合的產物,被認為是資訊時代城市發展的方向、文明發展的趨勢,其實質是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推動城市執行系統的互聯、高效和智慧,從而為城市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使城市發展更加和諧、更具活力。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願景,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IBM經過研究認為,城市由關係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型別的網路、基礎設施和環境6個核心繫統組成: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能源。這些系統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種協作的方式相互銜接。而城市本身,則是由這些系統所組成的宏觀系統。與此同時,國內不少公司也在“智慧地球”啟示下提出架構體系,如“智慧城市5大核心平臺體系”,已在智慧城市案例智慧徐州、智慧豐縣、智慧克拉瑪依等專案中得到應用。2012年,中國首批確定了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

  • 4 # 懷柔平谷土著

    隨著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 度應用,智慧城市已經從理論構想進化到實踐。同時,5G技術時代的到來,不僅加快了網路速度,也將終端全部納入網路,實現“萬物皆可聯”的狀態,這為未來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智慧城市經過多年發展,也已從最早的智慧城市1.0階段進入以智慧化、精細化治理為重要特徵的新型智慧城市階段。

    自5G牌照落地,北京、成都、深圳等地相繼釋出5G行動計劃或規劃方案,智慧城市成為普遍展開的專案之一,各級地方政府也將打造智慧城市標杆應用作為重要工作內容被納入工作目標。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社群成為試點專案的一大亮點。隨著5G技術商用的發展,智慧社群將插上翅膀,迎來發展關鍵期。

    首先,國家政策方面在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及智慧社群的建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按照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務實推進智慧社群資訊系統建設,積極開發智慧社群移動客戶端,實現服務專案、資源和資訊的多平臺互動和多終端同步。

    5G技術來臨前夜,探索智慧城市發展新機遇

    今年初印發的《北京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中,北京明確將智慧城市納入率先開展的5個5G典型場景示範應用之一,並提出,要將5G技術在智慧社群、智慧家庭等領域廣泛應用。

    青島市則在《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19-2023年)》(徵求意見稿)中,特別提出“數字社群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成10個數字社群示範點和5個智慧街區。到2023年,建成30個數字社群示範點。要實施社群裝置設施的智慧化升級改造工程,建設社群綜合管理系統,建立家庭數字檔案,建設青島市數字社群感知資訊聯網共享平臺等。

    如何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

    面對智慧城市和智慧社群巨大的海量應用市場,不能忽視研發的重要性,更不能忘記科技創新的關鍵性,特別是以5G和人工智慧引領物聯網技術突破顯得尤為關鍵。智慧城市創新發展,正在為物聯網提供廣闊的舞臺和天地,從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到各個行業的智慧應用,其實都離不開物聯網作為支撐,城市生命線和城市大腦的打造,物聯網的新技術將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一、 樹立新理念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各級黨委政府新型智慧城市規劃與頂層設計,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和建設新模式,促進新型智慧城市整體發展。

    二、 採用新技術

    深入推進“5G+”計劃,加強5G+4G協同發展,推進5G+AICDE,促進5G與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新資訊科技緊密融合,為智慧城市建設構建安全、高效、智慧的資訊通訊基礎設施。

    三、 打造新平臺

    以大資料為核心,建設新型智慧城市“超腦”平臺,開放資料、網路和計算等能力,實現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資料融合,對城市交通、環保、應急指揮等場景實現智慧分析與決策,消除數字壁壘和資訊孤島,賦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四、 豐富新應用

    圍繞交通、醫療、工業、農業、能源、金融、教育、影片娛樂等重點領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智慧城市應用,打造綠色低碳、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滿足人們美好數字生活需要。

    五、 構建新生態

    深化開放合作,做“最容易合作的企業”,與合作伙伴共同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構建可持續、共贏、可信的生態系統,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創新發展。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了理性探索、創新發展期,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結構的變革成為中國智慧城市關注的兩大核心。融合5G+AICDE能力,透過研發融合、融通、融智的智慧城市超腦平臺、共同打造基於5G+MEC+新一代室分產品的智慧園區、依託5G+智慧感知實現智慧安防、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

    從系統服務功能出發,智慧社群主要分為資訊服務系統、物業管理系統和安防系統。對於居民來說,更看重的是智慧社群能否提供居住環境和所提供服務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適性等。

    專家認為,智慧社群的發展還面臨著智慧系統平臺不相通,產品無法相融的難題。智慧社群要想實現綠色發展,還需要房地產商、運營商、資本方以及智慧產品提供商等多方力量跨界融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對租女友回家過年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