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蹟,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真卿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博學,工辭章。事親孝。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調醴泉尉,累遷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楊國忠,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明皇大喜,即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靈武,真卿數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採訪處置使。至德二年,朝於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改蒲州刺史。御史唐旻誣劾,貶饒州刺史。旋拜浙西節度使,召入為刑部侍郎。李輔國銜之,貶蓬州長史。代宗立,起為戶部侍郎,除荊南節度使。未行,改尚書右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改吉州司馬,遷撫、湖二州刺史。載誅,擢刑部尚書,進吏部。盧<*木巳當國,益惡之,改太子太師。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贈司徒,諡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於心。天下不以姓名稱,而獨曰魯公。善正、草書,筆力遒婉,世寶傳之。詩一卷。(國學)●顏真卿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進士,遷殿中侍御史,為楊國忠所惡,出為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唐德宗時李希烈叛亂,宰相盧杞銜恨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被縊殺。顏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工於尺牘。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年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美譽。宋歐陽修評雲:“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也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顏真卿的主要作品有:1、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並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於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並題雲:“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後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明人有云:“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2、祭侄文稿: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後魯公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雲:“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3、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勳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時,彷彿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為現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菩薩戒經》,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書畫跋》:“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4、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並書。時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當年四月遊覽南城縣麻姑山並撰文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時心情的反映。此碑莊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鉅細皆有法。”5、顏勤禮碑: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七十一歲。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現藏於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損,歷歷如新,雄邁遒勁能傳顏書之本來面目。6、中興頌:全稱《大唐中興頌》,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於摩崖,時年六十三歲,現在湖南祁陽縣浯溪。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後居於浯溪,溪邊山岩峰巒疊障,石壁嶙峋。《中興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石質堅硬,經千年尚儲存完整。《集古錄》稱讚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7、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並序》,顏真卿撰文並書。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陝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雲:“此書結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王世貞雲:“餘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8、爭座位帖:亦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於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此帖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通觀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裡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餘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鬱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9、自書告身帖:楷書。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裡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後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範。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蹟,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 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顏真卿顏真卿,字清臣,京兆長安人。博學,工辭章。事親孝。開元中舉進士,又擢制科。調醴泉尉,累遷殿中侍御史。忤宰相楊國忠,出為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明皇大喜,即拜戶部侍郎。肅宗即位靈武,真卿數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拜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為河北招討採訪處置使。至德二年,朝於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軍國之事,知無不言。為宰相所忌,出為馮翊太守,改蒲州刺史。御史唐旻誣劾,貶饒州刺史。旋拜浙西節度使,召入為刑部侍郎。李輔國銜之,貶蓬州長史。代宗立,起為戶部侍郎,除荊南節度使。未行,改尚書右丞。尋除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封魯國公。與元載不合,貶峽州別駕,改吉州司馬,遷撫、湖二州刺史。載誅,擢刑部尚書,進吏部。盧<*木巳當國,益惡之,改太子太師。李希烈陷汝州,<*木巳奏遣真卿往諭,拘脅累歲,不屈而死。贈司徒,諡文忠。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於心。天下不以姓名稱,而獨曰魯公。善正、草書,筆力遒婉,世寶傳之。詩一卷。(國學)●顏真卿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進士,遷殿中侍御史,為楊國忠所惡,出為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唐德宗時李希烈叛亂,宰相盧杞銜恨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被縊殺。顏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工於尺牘。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年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美譽。宋歐陽修評雲:“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也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顏真卿的主要作品有:1、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並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於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並題雲:“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後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明人有云:“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2、祭侄文稿: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後魯公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雲:“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3、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勳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時,彷彿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為現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菩薩戒經》,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書畫跋》:“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4、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並書。時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當年四月遊覽南城縣麻姑山並撰文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時心情的反映。此碑莊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鉅細皆有法。”5、顏勤禮碑: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七十一歲。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現藏於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損,歷歷如新,雄邁遒勁能傳顏書之本來面目。6、中興頌:全稱《大唐中興頌》,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於摩崖,時年六十三歲,現在湖南祁陽縣浯溪。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後居於浯溪,溪邊山岩峰巒疊障,石壁嶙峋。《中興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石質堅硬,經千年尚儲存完整。《集古錄》稱讚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7、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並序》,顏真卿撰文並書。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陝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雲:“此書結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王世貞雲:“餘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8、爭座位帖:亦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於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此帖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通觀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裡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餘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鬱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9、自書告身帖:楷書。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裡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後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