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註釋: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 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溼泥忙築巢, 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遲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溼又軟。 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絕句(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絕句(三)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鑑賞〗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彷彿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彷彿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此著一“上”字之妙。此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象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劃,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機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上句寫白鷺的飛翔上天,前間的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一說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澄,晴天麗日故可睹西山雪嶺。但我卻以為此說不甚如意。可否這般理解更好一點: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全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溼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溼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著溼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而“西嶺”則不妨理解為詩人看到帶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繼而以那西嶺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見之雪。但詩人為何以這“千秋雪”代窗上這上年的殘雪呢?詩人失落多年的運用,使所表達的意境更廣遠。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
絕句(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註釋: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 陣陣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飛翔的燕子銜著溼泥忙築巢, 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 遲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來臨,凍泥融化,又溼又軟。 鴛鴦:一種漂亮的水鳥,雄鳥與雌鳥時常雙雙出沒。 絕句(二)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綠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象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麼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絕句(三)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鑑賞〗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彷彿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彷彿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此著一“上”字之妙。此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象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劃,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機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上句寫白鷺的飛翔上天,前間的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一說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澄,晴天麗日故可睹西山雪嶺。但我卻以為此說不甚如意。可否這般理解更好一點: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全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溼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溼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著溼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而“西嶺”則不妨理解為詩人看到帶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繼而以那西嶺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見之雪。但詩人為何以這“千秋雪”代窗上這上年的殘雪呢?詩人失落多年的運用,使所表達的意境更廣遠。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