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興子
-
2 # wolf76812
不談戰術戰略,整體來說,羅馬倒下後,教廷試圖以宗教整合歐洲力量,但並不成功,甚至連歐洲大陸內部矛盾都無法調停(或是指望在各國之間玩權衡之術?)。戰術上再成功,如果離開政治上對戰略的統籌,遲早是要失敗的。而薩拉丁做的都是教廷無法或不願意完成的,整合了穆斯林世界。
洗劫拜占庭和販賣兒童軍,都是十字軍東征的恥辱之舉。再,穆斯林世界的信仰比十字軍純粹多了,絕沒有贖罪券什麼的,也沒指望以征戰發財,只為信仰和尊嚴而戰。
-
3 # 米南德王問道
要明白十字軍為什麼會失敗,就要看到十字軍之前為什麼會成功。可以說十字軍東征事件本身,不是歐洲一方所左右的。他們的穆斯林對手內部的一系列變化,也促成了十字軍歷史的發展。十字軍最後的失敗,也是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
十字軍東征事件的起源,雖說是拜占庭皇帝向西方天主教世界的求援,但在實質上卻是因為歐洲內部的社會問題所促成的。在貴族普遍實行嫡長子繼承製的背景下,大量的貴族子弟在成年後需要用軍功來為自己賺的封號和領地。這就讓當時的歐洲社會,充滿了具備武力的職業戰士。
此外,教廷在經歷了之前的衰微後,已經在事實上得到了復興。他們也迫切需要透過引導十字軍東征一類的大事件,重新確立自己在精神世界的引導權威。大量新誕生的聖地十字軍國家和封建領,就是擴大的天主教世界版圖。他們對教會的認可,增加了羅馬教廷對世俗勢力的控制力。
當然,十字軍在早期的成功還有穆斯林對手的因素。除去軍事水平問題和武裝戰術風格差異,當時的穆斯林世界實質上也是分崩離析的。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因為信奉什葉派而與其他穆斯林勢力格格不入。控制聖地的塞爾柱王朝,是突厥化的奴隸軍體系。各地方長官已經獲得了很多的自主權,並且經常會為了地盤和權力而互相攻伐。
十字軍因為脫離了本土,而在戰爭中被客觀凝結成了一個整體。這讓他們在早期對四分五裂的穆斯林世界,具有決策和戰略反應層面的優勢。加之穆斯林世界對於歐洲形成的騎士衝鋒戰術,有很大的不適應。所以難免會將聖地沿海地區丟給了十字軍勢力。
但因為十字軍的強勢介入,直接導致了穆斯林內部勢力之間的一次大規模洗牌。沒有能力對十字軍強硬的派系,很快就會讓位於有能力組織武裝對抗基督教對手的強人。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在這種機制下出現的人是一代比一代強硬。早期的努爾丁還僅僅是強勢軍閥,到了中間層的薩拉丁就是有巨大野心的權謀家。晚期的拜巴爾斯,則已經是帝國與國際體系的操作者。
因此,十字軍面對的對手也是一代強過一代。從敘利亞北部幾個城市與封建領的地方軍,到薩拉丁在大半個西亞招募籌集的職業化精兵,再到古代世界最為可怕的馬穆魯克騎兵。十字軍自身在戰術、武器和指揮層面,並無什麼本質性的提高。戰績自然也是越來越差。
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字軍或者說歐洲內部世界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於十字軍的早期成功,推動了類似時間在更多地方發生。歐洲的無地騎士和破落貴族,除了去聖地外,還可以選擇就近去伊比利亞半島、波羅的海東南部,參加當地的十字軍活動。甚至於在十字軍佔領君士坦丁堡後,去巴爾幹半島的拉丁帝國求發展。
而那些在聖地長大的十字軍第二或第三代,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滿足於目前的現狀。他們總能利用穆斯林世界的內部鬥爭,聯合一些與自己友好的派系。和平與貿易,替代了武裝衝突,成為了後期十字軍國家的主要謀生手段。這樣,那些希望用戰功獲得新領地的後來者,就會在十字軍國家內部遭遇到本土派的抵制。這也讓後期的歐洲騎士和教會,逐漸失去了到亞洲作戰的慾望。
最後,在蒙古西征後,西亞的很多小勢力被橫掃或消滅。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成為了當時西亞穆斯林勢力的絕對核心。他們對十字軍採取了毫不留情的總攻。後期的十字軍勢力,根本無法抵抗這種層面的進攻。
所以,十字軍東征在持續了近200年後,還是不可避免的失敗了。他們的殘存力量,在塞普勒斯島存在到了15世紀後期。而在十字軍退卻後的400多年裡,天主教歐洲勢力主要透過威尼斯與熱那亞這兩個海上勢力,繼續同西亞等地發生密切的接觸。他們在東方的勢力擴張,本身也是十字軍東征的副產品。也算是十字軍事業失敗之餘,給予歐洲歷史發展所帶來的意外收穫。
回覆列表
希吉拉歷六百五十年,耶穌誕生的第一千二百九十一年。埃及蘇丹哈利勒指揮軍隊從開羅出發,圍攻東方十字軍的最後堡壘――阿卡。
兩年前,蘇丹哈利勒的父親蓋拉溫收復了十字軍盤踞的的黎波里,但他隨後就病倒了,蓋拉溫死的時候,抓著哈利勒的手,勉勵他佔領阿卡,奪回穆斯林在這片土地的權利。隨後他就去世了,蠢蠢欲動的巴赫裡馬穆魯克,土耳其軍官們懾於老蘇丹的餘威,將哈利勒推上了蘇丹的寶座。 寓居在埃及的阿巴斯哈里發將君主的白頭巾戴到他的頭上,人群中的文武官員們呼喊著蘇丹的名字“薩拉丁·哈利勒”。哈里發授予他的頭銜是:“權勢者,埃及之王,希賈茲之王。”
比起他的父親蓋拉溫,哈利勒還沒有組織過令人心服的大戰,雖然他秉承了巴赫裡諸王的習慣,從小學習戰鬥的技巧,精於馬術和搏鬥,但在他父親的時代,他不過是父親的陪襯,無論是在對陣伊兒阿八哈汗的戰爭中,還是攻佔十字軍的堡壘,哈利勒都是接受父親的指示,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監督那裡的軍官,傳達父親的命令。 蓋拉溫的去世並沒有引起埃及的震動,自拜巴爾斯開創巴赫裡王朝,統治這個國家的馬穆魯克軍人就習慣了對強者屈從,或許哈利勒做過什麼讓人畏懼的事,又或許形勢就是如此,哈利勒的王位還算穩固。 他需要組織一場獲得勝利的大戰鞏固他的統治。他需要打擊東方十字軍,消滅這些邪惡的入侵者獲得人民的支援,軍人的支援。
於是,他組織了一支三萬多人的軍隊從埃及出發,直逼十字軍的巢穴――阿卡。 士兵們組成的行軍線透過西奈半島,蔓延到巴勒斯坦,他們的西面是地中海,東北方是聖城耶路撒冷,嚴酷的沙漠和熱浪使得這些武士們在鎧甲外套上了長袍和斗篷。從外表的裝束上看不出他們隱藏的鎧甲,讓人產生了輕視的幻想,然而這些軍隊卻並非如此。 先鋒部隊由突厥土庫曼人組成,土庫曼人擁有優秀的輕騎兵,可以輕易的掠過各種阻礙,直接到達目標。隨後是埃及,巴勒斯坦和利比亞的輕步兵,弓箭手,他們擅長投擲標槍,使用直刃劍和長矛,構成了軍中的大多數。 當然,護衛著哈利勒蘇丹的主力部隊才是全軍的中堅,數百名儀表堂堂,驍勇善戰的皇家卡薩吉既是儀仗隊,也是最出類拔萃的一支馬穆魯克,他們和所有馬穆魯克一樣出身奴隸,然而最高階的奴隸才能成為蘇丹的衛兵。除開卡薩吉,宮廷中還有上千名皇家馬穆魯克,他們從兒童時代就開始訓練搏鬥和騎馬,打敗過努比亞人,蒙古人和西方人。當然,那些大大小小的領主也擁有自己的奴隸騎兵,馬穆魯克就是巴赫裡王朝的精華。 除此之外,還有擔任斥候的貝都因人,強壯的努比亞黑人。
一個阿拉伯人帶來訊息,阿卡的基督徒因為一對情侶私奔的爭執對穆斯林進行了屠殺,憂心忡忡的十字軍貴族畏懼埃及蘇丹以此開戰,他們爭取了來自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援助,二十五艘威尼斯大船載著一千六百名倫巴第,托斯卡納的僱傭軍,冒險者前往阿卡,他們在途中遇見了阿拉貢王國的援軍,但對於阿卡的基督教軍團來說,這麼一支不足兩千人的部隊面對哈利勒蘇丹簡直是杯水車薪,不堪一擊。這些從義大利,西班牙來到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並不是什麼保護聖地的好人,為了讓自己搜刮一點戰利品和財富,他們對城外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進行無差別的劫掠,殺戮,當他們殺死了諸多穆斯林商人之後,哈利勒蘇丹認為時機已至,可以以此名義向阿卡展開戰爭。
十字軍已經不是一百年前,兩百年前那樣熱衷於聖戰,他們丟失了耶路撒冷,丟失了黎巴嫩,拜巴爾斯,蓋拉溫這些巴赫裡的馬穆魯克國王一個個的奪取了安條克,塔爾蘇斯,的黎波里,在五年前,盤踞在加利利高原的十字軍就已經被埃及人消滅。 十字軍的使者無法說服蘇丹停止武力,蘇丹怒斥著基督徒,斥責他們在巴勒斯坦幹了幾百年的血火勾當,搶劫居民的土地財產去滿足無知,嗜血的歐洲人。 阿卡的上層人物對於穆斯林的態度和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沒什麼兩樣,他們把希望寄託在歐洲大陸上的君主,希望他們再發動一次遠征,然而遙遠的歐洲貴族們自身打得火熱,將阿卡丟在一邊,援助寥寥無幾。
圍攻開始了,阿拉伯人將城堡團團包圍,斷絕外部的補給。十字軍沒有能力組織部隊在野戰中獲得補給,他們只能期盼從海面獲得外部的援助,然而阿拉伯人在海上進行了封鎖,任憑城內的人缺衣少食。 三十三天的圍城之後,十字軍再也不能抵禦馬穆魯克的攻擊,阿拉伯人壓向城牆,他們消滅城牆上弱小的守軍,由精銳的奴隸軍開道,衝入基督徒修建的宮殿,守衛城堡的十字軍只有少數還在戰鬥,大多數人和居民們一樣湧向西面的海灘想要逃離這裡。
一番鏖戰,穆斯林奪取了城堡,為了懲罰這裡的十字軍。阿卡的基督徒被哈利勒蘇丹賣為奴隸,出售在中東的人口市場上。 哈利勒獲得了巨大的威望和榮耀,他拔除了這根釘子,贏得了戰爭。
基督徒失去東征獲得的一切基地,在亞洲大陸上的存在蕩然無存,雖然他們還從塞普勒斯出發,遊戈在艾爾瓦德島,但在幾年後,哈利勒蘇丹再次佔領了這裡,東方十字軍的行動歷經百年,最終全面失敗。 他們再也不能觸及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