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庚19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家謝家是兩晉南北朝名門旺族。主要成就王曦之書法書,謝安為代表門閥掌控中央政府,只代表大地主集團利益,惹來了五胡亂華,最黑暗中國史。王謝家族獨享王者榮耀,極盡當時社會資源,包括天下才色具全女人,且子女眾多,有幾個優秀的正常。王權旁落的時代,成就王謝家族。

  • 2 # 沅汰

    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

    王謝家族人才輩出不是千里馬難得,是寒族難有進身之階。而且士族以詩書傳家,家學淵源也是導致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

    曹魏時以九品中正制選官,士族豪門把持入仕的門徑。晉代曹魏,元帝南渡,與元帝契為友執的王導在幫助東晉王朝立足江南這件事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東晉的建立者晉元帝司馬睿在做琅邪王的時候出鎮下邳,王導為安東司馬。司馬睿徏鎮建康的時候,當地士族對司馬睿非常輕慢。王導和堂兄王敦覺得“琅邪王仁德雖厚,而名論猶輕”,於是有意讓司馬睿在三月上巳時觀禊,即在節日民眾會集的時候出現。這時司馬睿乘肩輿,具威儀,令人驚懼,首先就有了威望。後來王導又在江表輔助晉室禮賓故老收服士人之心,又收用北來士大夫,使東晉王朝得以紮根立足。所以要說“王與馬共天下”。

    謝氏的興起要晚於王氏,主要的領軍人物是謝安。謝安其實也是受到王導器重的。謝安出身於頂級門閥的陳郡謝氏,其父謝裒也是當時名士。陳郡謝氏是和琅邪王氏齊名並稱的門閥大族。

    國家仰賴士族門閥,同時保住國家也是保住門閥自己的權力。士族與庶族之間相去甚遠,庶族的入仕之路走得艱難,庶族入仕是對士族權力的挑戰,就是想為國盡力也沒有機會,不建功立業只是尋常小事,又能從哪裡知道是不是有才華?

    有個典故叫“青箱學”,比喻世傳的家學。這個典故就很能說明士族家傳學問的重要性。“青箱學”典故的來源是東晉王彪之,是王羲之的堂兄弟。王彪之著重研究典章制度,他把自己研究所得以及收集的各種資料放在裝個人物品的青箱裡傳給後代子孫。繼承了家學的王氏子孫將這門學問稱之為“王氏青箱學”。王氏的後代子孫就在繼承了青箱學的基礎上湧現出了一批政治家謀臣。

  • 3 # 南宮葭月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的這句詩指出了昔日的王謝大族也抵擋不住歷史車輪湮滅了,那麼讓他這麼仰望的王謝真的很厲害嗎?

    王謝指的是東晉時期王謝兩家世家大族,其中知名人物有王羲之、王獻之、謝安、謝玄。王羲之父子出自琅琊王氏,謝安叔侄出自陳郡謝氏。

    琅琊王氏南朝時期琅琊王氏但是不乏文學名人,如齊梁時期的王儉就是一代儒學宗師,梁代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肅等是當時知名的詩人。王融便是永明體詩歌的幾位創作家之一。陳郡謝氏謝安之後,陳郡謝氏在東晉到南朝的200多年中(公元317~589年),謝氏見於史傳的人數就有12代、100餘人,而他們則不受朝代的限制,可以累朝累世永遠貴顯。謝萬:名士,謝安之弟。謝玄:東晉名將,淝水之戰前線作戰者,謝安的侄子。謝道韞:才女,謝安侄女,謝奕之女,王羲之的兒媳婦,王凝之的妻子。謝琰:名將,謝安次子,孫恩之亂時殉國。謝混:名士,謝安之孫。為晉孝武帝女婿,號稱“風華江左第一”。謝晦:謝安之兄謝據的曾孫,宋武帝的大臣,曾與徐羨之等廢宋少帝。謝靈運:人稱謝康樂,謝玄之孫,著名詩人,作有《登池上樓》、《登江中孤嶼》等著名詩歌。唐朝大詩人李白贊之:“吾人詠歌,獨慚康樂。”謝惠連:南朝文學家,謝靈運之從弟。李白贊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謝朓(謝宣城、小謝),謝靈運之侄,著名“永明體”詩人,“竟陵八友”之一。作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等名詩。李白贊之:“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作為世家大族的王謝兩家,他們的崛起於當時的選官制度是分不開的,漢朝時採用孝廉制,地方管用推舉德行兼備之人給中央,中央給他們授予官職,但這種推舉沒有標準,漸漸成為了籠絡人心以公謀私的方法,被推舉的孝廉與推舉者形成師生關係,在政治上互相幫助,也就出現了袁紹那樣四世三公的顯赫世家。

    漢末魏初,曹丕為了順利篡權,採取了陳群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把人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個品級,根據他們的品級分別授予相應的官職,但這種對於人才分級的權利依然是世家大族的特權。寒門子弟由於沒錢讀書,很難被評選為好的品級。世家大族壟斷了讀書特權,他們自然很容易被評上高的品級,而這種世家大族互相品級的做法更進一步促進了壟斷。

    可以說,這些世家大族之所以人才輩出,並不是他們真的天之聰穎,而是壟斷讀書的必然結果!!!

  • 4 # 煮酒君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這首《烏衣巷》中,劉禹錫表達出了自己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而其中所提及的"舊時王謝",即是我們今天要來聊的主角——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

    說到豪門,看多了肥皂劇的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各式的"霸道Quattroporte",或者"嫁入豪門"的各位女明星。總之,"豪門"在當下,是一個滿含戲謔的名詞。人們看待當代的豪門,絕大多數都是看看熱鬧,以作談資。然而在古代,"豪門"便是真的有家業、有權勢、有政治權力的頂尖權貴之家和門閥。而王家和謝家,更是這些豪門之中的頂尖豪門。

    說到琅琊王氏,知名度最高的王氏子弟,應當是"書聖"王羲之。而王羲之背後的家族,有著更加耀眼的頭銜——"華夏首望"。王氏是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或稱"王謝桓庾")之首,被認為是中古時期中原地區豪門的最佳代表。

    王氏的歷史,要認真追溯,可以直至周靈王時期(公元前六世紀中葉)。普遍認為,王氏是周武靈王的太子姬晉的後代。姬晉曾因直言進諫而被剝奪太子之位,不過世人還是認可姬晉的高貴身份,遂稱呼姬晉一家為"王家"。久而久之,姬晉的後代,就以"王"為姓氏。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王翦,就是姬晉的後代。

    王翦與其子王賁,作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功臣,也是琅琊王氏的始祖。可以說,琅琊王氏有著其他豪門不可比擬的起點。王翦不僅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更是秦始皇親自認可的太師。這樣前無古人的殊榮,是後世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去"超越"的。

    而琅琊王氏從初露鋒芒到鼎盛,則是西漢到魏晉時期的事。漢昭帝時期,昌邑王劉賀門下有一以孝廉聞名的中尉王吉,即為王氏在西漢時期的第一位打響"王氏"名號的人。王吉因直言勸諫,躲過了昌邑王被廢時的殺身之禍,並得到漢宣帝重用。他官至博士諫大夫,且在經學上頗有研究,有著極高的學術地位。《漢書》曾讚譽:"漢興,有齊、魯之說。傳《齊論》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唯王陽(指王吉)名家。"

    而讓王氏達到巔峰,以至於"王與馬,共天下"的,則是王敦、王導一代。西晉永嘉之亂以後,王敦等人抓住此次分裂帶來的契機,支援琅琊王司馬睿稱帝。作為東晉的真正政治支柱,王氏此時的實力,完全受得起"王與馬,共天下",擔得起天下。

    宋人所作的《古今姓氏書辯證》中記載,"琅琊王氏自漢諫議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晉南北朝,一家正傳六十二人,三公令僕五十餘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書二十五人。"經過梳理,人們發現琅琊王氏前後共出了三十六位皇后、三十五位宰相和三十六位駙馬。"華夏首望",無人能及。即使是在王氏逐漸衰落的唐朝,王氏子弟中也出現了宰相王方慶、王睿等人。

    相比於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是要遜色不少的。然而即使不如琅琊王氏,謝氏作為晉代四大名門第二席,也是其他豪門甚至皇室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陳郡謝氏的源頭,是曹魏時的典農中郎將謝纘和他的兒子謝衡。典農中郎將雖然不是什麼朝廷命官,卻也如同太守,掌握著實權。且謝纘本人在當世有著極高的聲譽,為謝家後人入仕提供了便利。

    自謝纘起,之後謝家的五代人,有史可考的二十五人中,就有二十一人入朝為官。第四代謝安一代,及第五代,鑄造了陳郡謝氏最輝煌的歲月。在決定東晉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戰中,正是謝安指揮,謝石、謝玄和謝琰率軍,才指揮八萬晉軍大敗二十萬前秦軍隊的。而這次大勝,讓謝家人一門四將,一躍成為當時可與司馬共天下的頂尖豪門。

    陳郡謝氏的顯赫,在其所結姻親中也可體現。魏晉時期,門第觀念盛行,世家大族相互通婚,形成了不同層次的豪門間,相對封閉的聯姻圈。而謝家一崛起,就擠進了中山劉氏、河東裴氏、琅琊王氏的圈子。其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陳郡謝氏還有一個其他豪門難以比擬的特色,即——文化成就出眾。山水詩代表謝靈運、一代才女謝道韞、"竟陵八友"之一的謝脁、畫家謝赫……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文人騷客,皆出自謝家。甚至在佛教和玄學研究上,謝家也是獨領一代風騷。

    正是由於謝家在政治和文化領域都有著極高的地位,因而諸如南朝劉宋皇室,皇帝在登基時,都希望謝家人能來主持典禮。在這些皇室看來,親近陳郡謝氏就是他們融入真正上流社會的一種方式。

    "王謝",早已成為顯赫的世家大族的代名詞。然而烏衣巷的繁華已去,只留下了王謝兩家一段又一段令人豔羨的美談,容後人嚮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據(ju是一聲)能組什麼詞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