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和你的小王子

    必須必啊,中餐咱們華人的餐飲了,中餐對比與西餐的優勢就是量大飯美嘍,不說別的,就煎餅果子來說,那是咱中國最有名最好吃的小吃之一了,你沒聽說過那麼一句話嗎,呦呦切克鬧,煎餅果子來一套

  • 2 # 快樂順順

    外華人喜歡吃中餐,但吃的是改良過的中餐。

    以美式中餐為例。

    看過《生活大爆炸》的人都知道,

    每週六,大家都會開啟中餐的享用時刻,並且一連吃了八季。

    眼熟的中餐外賣盒子-牡蠣桶

    《生活大爆炸》中,中餐經常是幾位主角的選擇

    浙菜系-腰果雞丁

    聞名美國的湘菜“左宗棠雞”

    最後一集中,老友們再度圍坐客廳中吃著中餐

    但他們吃到的是正宗的中國菜嗎?

    對於歪果仁來說,一箇中式選單有上百道菜,他們不瞭解中國飲食文化,無從點起,也不知道兩菜一湯、葷素搭配的口訣。原料的選擇、烹調的方法、口感的偏好、上菜的順序以及飲食習慣等,都是明顯的中西方飲食差異體現。

    很多中餐館為了在當地生存下去,去考察當地人喜好,對中國菜做出了大番改良,由此出現了“左宗棠雞”、“陳皮雞”、“酸甜肉”“李鴻章炒雜碎”、“宮保麵條”等在中國幾乎吃不到的中國菜,而這些都成為了美式中餐館的招牌菜。

    《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打算學中文來對峙偷工減料的中餐廳老闆

    1.中餐館PF Chang"s

    在美劇《生活大爆炸》裡常常出鏡的中餐館PF Chang"s,就是美國的一個知名中餐連鎖品牌,去年還在上海南京東路開了中國首家門店,它有個中文名叫“華館”。PF Chang"s憑藉與各國文化創新融合的“美式中餐”、現代中式的裝修風格以及美式經營理念,在美國當地有著很高的人氣。

    霍華德心心念唸的中餐館PF Chang's

    從大眾點評上的消費者留言看,很多試營業期間去華館的人都稱是衝著《生活大爆炸》去的。有人評價說“酸酸甜甜的、口味可能更適合外華人”、“屬於外華人眼裡的中餐”。目前餐廳最受歡迎的三道菜是天婦羅、泰式炒麵、蒙古牛肉,其中只有蒙古烤肉能勉強算是中餐。

    2.熊貓餐廳Panda Express

    同樣在美國擁有盛名的中餐廳還有熊貓餐廳(Panda Express)。如今的它已然擁有2000多家分店、23000多名員工,還開遍了全美47個州,完全碾壓美國本土品牌“漢堡王”。

    熊貓餐廳的創始人是一對華裔夫妻,最開始他們開了家“聚豐園”,但這種傳統中餐館沒有激起任何水花。後來,他們發現,美華人更喜歡“酸甜中略帶一點辣”的口感,所以順勢推出了非常適合美華人口味的陳皮雞、酸甜排骨、五香蝦、北京牛肉等菜式。

    菜品和口味本土化了,顧客就多了起來。現在,熊貓餐廳分店已遍佈全美國,還在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南韓、波多黎各、迪拜等國家和地區開設了分店。

    3.中餐成美國聖誕新傳統

    一系列資料證明中餐館在聖誕期間的火爆程度。谷歌趨勢顯示,與一年中其他任何一天相比,聖誕節期間有關“中國菜”、“我附近有哪些中餐館營業”的搜尋量激增。美國最大點評網站Yelp也顯示同樣結果:中餐館的頁面瀏覽量在12月25日達到峰值,比平時記錄高出一倍多。

    在美國聖誕節最愛的中餐排行榜上,左宗棠雞名列首位。令美國老百姓感興趣的其他中式美食還有:餛飩湯、炸蟹角、蛋卷、炒飯、糖醋雞、酸辣湯、鍋貼等。

    深受美華人喜歡的左宗棠雞

    “紐約每一個角落的中餐館都在為一年中最繁忙的一天做準備,”《紐約時報》寫道,“人們在看完電影后,會在寒冷的天氣裡排上幾小時的隊,吃一口湯圓和北京烤鴨。”

    上面提到的這些在當地受追捧的中餐館,都是結合了當地人的口感偏好,對中餐進行了改良。

    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在飲食上都各有偏好,更遑論不同國家的美食了。而除了地區差異,飲食文化和飲食習慣也會受到宗教信仰、個別偏好等的影響。這其中,個別偏好又可能受某些生理特徵的影響,比如特殊的味覺、嗅覺,致使我們對辛辣、酸甜、苦澀、香氣等有不同的生理體驗,由此對食物產生不同的看法。

    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國際上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推崇。

  • 3 # 美國波士頓生活小達人

    非常受歡迎。中餐(這裡特指美式中餐,多煎炸,凡菜都喜歡用酸甜汁勾芡),相對於西餐來說便宜好吃分量大。美華人平時和新年前夕都有去中餐館吃飯的習慣。每次我去參加 party,小到三、五十人,多到一、二百人,朋友都要求吃我做的炒飯,也最快告罄。

    這裡列舉一、二華人都不知為何物的美式中餐名:左宗棠雞、陳皮雞(有次我去美式中餐館點此菜,女服務員貼心地用中文偷偷告訴我說:“這個菜你不會喜歡的,這是給老美吃的。”哈哈,有夠貼心有木有?)、chop suey (雜碎)...吃完人手一個的幸運曲奇,等等。

    有位很熟的朋友每次見我都大讚當地那家很有名裝潢也很講究的中餐館的lychee(荔枝)有多好吃,講了兩年多,令我產生好奇。後來有次又在一起吃飯她就點了這份lychee,我一試發現是罐頭的。再後來,荔枝季節的時候我就在唐人街買了新鮮的荔枝,請人給她送上門去。

  • 4 # 二抓歲月

    1

    只有黑暗料理般的假中餐賣的還算可以,最著名的有(黑暗度從高到低排列):

    甜酸豬(Sweet Sour Pork)-豬肉塊包裹一層面,炸好,加巨多糖和甜酸醬炒一炒,一盤都是甜酸醬的紅色,跟Williams蛋糕一樣甜,豬肉也沒處理過,超級腥。

    甜酸雞(Sweet Sour Chicken)-和甜酸豬同理,不同在於雞肉腥倒是不腥,但是甜到腮幫子疼

    炸蝦球(Shrimp Balls)-生蝦,用發麵包裹,放在油裡炸,之後澆上甜酸醬,面是蛋糕質感,超級腥,我差點吐了,你可以想象一下蛋糕裡面包一個生蝦的感覺

    炸雞球(Chicken Balls)-同上,雞肉沒處理,超級腥,但是比炸蝦球好點兒

    左宗雞(Genearl Tso’s Chicken)-雞肉塊加上巨多糖和甜酸醬,還有甜辣椒醬,炒一炒,聞起來都是辣椒醬的味道,那種外國辣椒醬,嗆鼻子,但是不辣,吃起來甜的受不了

    Chicken Broccoli- 雞腿肉切丁,不去肥,不處理,和西蘭花混在一起,澆上醬油,要點在於西蘭花炒完之後要是生的

    蠔油牛肉(Green Pepper Beef)- 大塊牛肉放嫩肉粉泡好,一塊比你嘴都大,吃的墊牙床子,吃完滿嘴起泡。青椒大塊切好,洋蔥大塊切好,入鍋時間應該不超過一分鐘,基本等同於放裡面拌一拌的沙拉,生洋蔥巨辣。不過基本能吃。

    宮爆雞丁(Kong Pao Chicken)- 角瓜丁,胡蘿蔔丁,還有雞肉在一起炒的,油巨多,鹽巨少,味道還可以,但是和正宗的宮爆雞丁不沾邊

    Blacken Chicken - 放了一種紫紅色超級甜的醬(感覺是廣式叉燒醬),之後煎到外表焦掉的雞腿肉,超級甜,基本能吃。

    Green Beans- 四季豆放鹽水裡過一下,味道還不錯

    炸假春捲(Deep Fried Spring Rolls)- 難吃,不知道里面是什麼料,黏糊糊的,50 cents 加一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將就吃吧

    芝麻雞(Sesame Chicken)-比較甜的炸雞塊,外面裹著面,粘點兒芝麻,味道還不錯

    最後一個,重頭戲,各種西餐廳甚至都會有的,我在上海住了這麼多年都沒聽說過的,上!海!炒!面!上海炒麵啊!Shanghai Noodle啊!!超級厲害哎有木有!!我就不明白,上海,和炒

  • 5 # 旭彥人生

    首先我強調一下這隻代表我的個人觀點和想法!

    第一點我個人從未踏出國門半步而且深居內陸,我從來不覺得外國的飯好吃,反而覺得舌尖上的中國中的,每一道菜都是那麼美味,而且更喜歡家鄉味道而不是異域風味!

    第二點,我們可以試想一下,換位思考中國有多少人喜歡吃西餐,我從來都覺著肉就要吃全熟的,什麼七分熟的牛排個人接受不了!同樣外華人會覺得皮蛋之類的奇葩菜他們也接受不了!

    所以我覺得歐美人應該也不是特別會喜歡吃中餐

  • 6 # 梅梅1203

    有一種說法,中餐、法餐和日料是世界三大美食。聽起來,似乎這三個國家的料理平起平坐,不過事實上,他們的情況卻不太一樣。

    在西方,有中餐廳的地方,比有法餐廳、日料店的地方要多得多。以美國為例,中餐館的數量是日料店、南韓餐、泰國餐、越南餐等各類餐館總數的兩倍。

    可惜的是,大部分中餐廳提供的都不是正宗的中餐,而是經過本土化後的中餐。比如美國的中餐會改良得較清淡、較濃稠和較甜;英國的中餐廳會推出「中西結合」的菜式,如「枸杞燕窩鵝肝湯」;德國的中餐還被大咧咧地跟泰國菜、越南菜混在一個選單內,唯一的區別是醬料:中餐用豆豉或者蠔油,越南或者泰國餐就給菜品澆上酸甜的醬汁。

    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在中餐館吃飯,餐後都會得到一枚「幸運餅乾」(又稱籤語餅),裡面有一張小紙條,寫著今日運勢或者幾個中國字。但在中國,根本沒有這樣一個傳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柴火灶拆下的“伏龍肝”有什麼作用呢?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