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大知事
-
2 # 原地奔跑吧
作為一個資深從業者,對於這一行業是既愛又恨。
首先,農業是一個具有生命的行業,這有別於其他製造業,農產品的生產受種植管理、天氣、氣候等多方面影響,產品輸出受時間、季節的限制,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很大,加之資訊流通不暢,“蒜你狠”“姜你軍”“蔥你來”才會頻頻上演;
第二,農資品牌集中度底且很難提高,從2011年開始接觸這個行業,就在關注品牌的形成,到目前為止品牌集中度依然不高,我們以種子公司為例,2011年全國種子公司8000家,到2016年減少為4000家,看似品牌在集中,但是到2018年種子公司的數量又上升為5000多家,同時有更多的團體或者“團伙”轉入地下,開展私繁爛制,其市場佔有率也不可小覷。農資行業用一句話來概括:低門檻、低技術含量,你來,我也來。
第三,農業在轉型,路途很遙遠。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土地流轉、新型農民大量湧現,雖然有很多亮點,但是並未形成氣候,主要原因是能夠得到國家政策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農民是得不到專項政策的,換句話說,現在在農村還沒有形成農業大發展、大進步的土壤和環境。
最後,農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吧,從事這個行業需要勇氣,你會面對很多質疑、歧視和不理解,朝五晚九是常態,付出會很多,收入卻不會很理想,但是他每年都會讓你體會到播種的希望、管理的艱辛和收穫的喜悅,只要深耕下去,定能有所得。
-
3 # 使用者322558209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第一首《憫農》,通俗易懂,大家耳熟能詳,就連小孩子都能背誦,就不多說了。第二首《觀刈麥》描述了麥收時節收麥子的情形。
其實真正讓人感到苦的不是秋收麥收幹農活,更多的是過低的產量和批發商過低的價格。像小麥,玉米,棉花等一般作物投入比較少,如果是種植果樹或者蔬菜大棚一類的投入是相當大,可能要傾其家底,趕上豐收或者行情好還好說。萬一有天災人禍,真心賠不起。一下回到解放前。之所以感到“苦”是因為全家老小都指著這些作物買了換錢來過日子。一旦產量和行情不好一年的收入就會減少,日子也過得緊吧。還有就是忙活了一年,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心裡落差比較大。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提高單位產量不斷提高,單位付出的人力也不斷減少。以前過麥7-10天,現在有收割機2天就完事了。閒暇時間還可以找個工作增加收入。
幹農活苦,沒有農活幹會更苦。
“以苦樂為苦樂,非苦樂之本。”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為人民服務,放鬆心態,平和情感,認真踏實的做好每一天,生活肯定會更好的!
-
4 # 溫室工程技術
做農業的人都不怕苦,怕苦就不會選擇性做農業了,最怕辛苦了確不賺錢。現在菜價便宜,糧食便宜,水果價便宜,農作物滯銷經常發生,好多農作物都賣不到他們應有的價值。這才是農業從業者最怕的。
-
5 # 糧油市場報
說句實在話,現在大多數農村地區的能夠完全依靠幾畝薄田就能夠發家致富的人幾乎是沒有的,大多數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剩下一些老幼婦孺在家留守,那些青壯年勞動力等到農忙的時候再回到家鄉,呆上幾天忙完農活,再度返回城市,下一次再返鄉可能就是重大節假日或者其他重要的事情了。
中國的農村地區正在逐步的衰落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農村傳統農業種植也在愈發的艱難這也值得重視!農村正在塌陷,成為整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個短板,或許一直以來它都是一個短板,只不過在近些年城鄉之間的差距被拉的越來越大了吧。
筆者以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更多的是中國的農村發展一直受到很大阻礙,這些年進步不大,面臨的困境確實越來越大了。
首先是糧食價格下降,讓農民的種植收益大不如前!
真心希望今後的糧食補貼將會再提高一些,讓農民的種植收入儘可能的增加。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
6 # 天藍草叢青
村幹部逐年謊報農民的收入遞增和旱澇保收,專家無限擴大農民的富有,活在畫餅充飢的情形裡。
如今,光靠單純的莊稼地根本西北風都喝不上,土地種一輩子窮到老。
-
7 # 使用者6670392614724旭
最苦是糧食不值錢去年我這小麥4毛一斤,玉米8毛,水稻1塊1一市斤。水還1元一瓶呢。農民種地有什麼勁。悲哀。九億農民怎麼活。
-
8 # 明天更會好151271406
我是農民,雖然每天勞作很辛苦,但是我覺得最苦的就是,辛苦了一年收成不好,糧食賣不到好的價格,付出收穫的不成比例
-
9 # 2018我們一起走過
農民最苦的是社會最最低層的高等動物,不管那個時代,那個好的政策!真正樸實的農民享受不到國家好的政策,為什麼!按農民的話說,天高皇帝遠!再為什呢?一,樸實農民隨人宰割,隨人玩弄,隨人擺佈!二,沒有文化,沒有膽識,怕事!三,更沒有時間一生勤耕細做,更沒有花言巧語。
-
10 # 使用者572796324398
我認為做農民最幸福了,地裡的產值可以頂過合作醫療的增長,每人一畝多地,靠天吃飯,小麥畝產400斤除過化肥等開支剛夠交合療,而且過去一百元看好的病現在化兩幹,報銷一千元,自己可以倒貼伍佰元,有什麼可苦的
回覆列表
做農業覺得最苦的是什麼?
不是做農業覺得最苦的是什麼?而是做農業原本就是苦逼的行業,過去農民的那種苦累就不再說了,大家都知道,即便是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的現在,我認為僅靠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那依然不會有什麼改變。
農業這一行業,在目前糧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還以種糧食作物為主,不去主動調整結構等種植模式,依然很難盈利。這還要看天給不給你面子,如果再遇到惡劣天氣,那幹農業的也只有欲哭無淚了。
我地有河灘地面積較大,就有人從農民手裡流轉了一千多畝,原本打算著種地哪怕不賺錢,能保本就行,能拿到農業補貼就是利潤,現在他們那可謂一個後悔,卻又欲罷無能。
大面積流轉了土地,雖然說在種植上利於了機械化操作,降低了成本,但在種地的成本逐年遞增的情況下,每畝地除了流轉金,種子農藥化肥生產資料與人工機械等費用外,基本上都要虧本,拿到的農業補貼資金貼補上都不夠。
這也是我親見的做農業的苦累,土地一旦流轉到手,土地的產出不能大於付出,那不僅是身體上的累,還是精神上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