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gcgnbv

    賦比興的手法 後人曾經把《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概括為賦、比、興三種,這三者也確實是《詩經》最基本的藝術手法。關於賦比興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宋代朱熹的解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他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是《詩經》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之一,這種直接敘寫的例子多不勝舉,《豳風·七月》就集中運用了賦的手法,按照季節物候變化的順序,鋪敘了農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他如《氓》中棄婦的不幸遭遇、《君子于役》中黃昏時分農家小院的情景、《擊鼓》中對家鄉妻子的深摯思念以及《溱洧》中男女相約遊春的歡樂等,也都是用賦的手法直接敘寫出來的。 “興”一般用於詩歌的開頭,《詩經》民歌中藉以起興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如爛漫的桃花(《桃夭》)、和鳴的雎鳩(《關雎》)、猗猗的綠竹(《淇奧》)、皎潔的月亮(《月出》)等。這些物象本身就使人感覺優美的詩意。而興的妙處更在於藉以起興的物象和下文之間有著一種若有若無的關聯,它或襯托,或暗喻,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在粗獷尚武的《秦風》中有一首蕩氣迴腸的戀曲《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一唱三嘆,訴說著對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嚮往,而那用來起興的蒼蒼蒹葭、清清白露,和主人公憂傷悵惘的心情互相映襯,使全詩都籠著一層淡淡的哀傷。王國維曾經讚譽它“最得風人深致”,而這正得力於“興”的妙用。 “比”在民歌中也俯拾皆是,比的運用使得詩歌的語言更加生動傳神,如《碩人》連用了六個比喻來誇寫女子的美貌: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些比喻把女子的美麗描畫地鮮活靈動,使人幾乎有耳聞目睹之感,而這些比喻也因此被後世不斷沿用,成為描寫女子美麗的習語。其他如用癩蛤蟆比喻荒淫好色的衛莊公(《新臺》)、用美麗的蕣華比喻女子的容顏(《有女同車》)等,也同樣貼切逼真。 《國風》民歌中還經常用比喻把抽象的心情甚至品德具象化,像下面這樣的句子: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邶風·柏舟》 未見君子,惄如朝飢。《周南·汝墳》)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魏風·汾沮洳》) 這些新穎活潑的比喻,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迴環復沓的章法 《詩經》民歌一般由若干章組成,每章之間常常只更換一兩個字,例如《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這首詩三章之間只變換了六個字,其他的語言全都一樣。這就是迴環復沓的結構形式。這種形式是民歌中獨有的。民歌大多是即興抒情之作,它全部的目的只在抒情。而《詩經》民歌的語言是洗練的,往往寥寥幾句就能表明主題 追問: 以《蒹葭》或 《關雎》 做具體分析,是? 回答: 看漢儒對它的解釋。《 毛詩序 》曰:“ 《關雎》 ,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 進賢 ,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這裡所謂后妃指 周文王 妃太姒。《毛詩序》認為《關雎》的主題是頌美后妃之德,她見到 窈窕淑女 便寤寐思求,以配文王,毫不縱恣己色以求專寵。如此說來,這是一首美詩了。而申培《魯詩故》的解釋正相反,他說:“後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 周康 後不然,詩人嘆而傷之。”認為這首詩諷刺康後不遵禮法,以致康王晚起誤了朝政。薛漢《韓詩章句》也認為“詩人言 關雎 貞潔 慎匹,以聲相求,必於河之洲,隱蔽於無人之處。……今時大人內傾於色,賢人見其萌,故詠關雎、說淑女、正容儀,以刺時也。”毛、魯、韓三家對此詩的解釋雖有所不同,但都認為與王、妃有關,是一首關乎政治教化的作品。這種解釋一直被承襲下來,唐 孔穎達 《毛詩正義》固然是如此,宋 朱熹 的《詩集傳》也是如此。《詩集傳》曰:“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於其始至,見其有幽閒貞靜之德,故作是詩。言彼關關然之 雎鳩 ,則相與和鳴於 河洲 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則豈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與和樂而恭敬,亦若雎鳩之情摯而有別也。”朱熹以淑女指文王之妃太姒,認為《關雎》是宮中之人頌美她和文王相與和樂而恭敬的關係,這與毛詩的講法 大同 小異,仍然是一脈相承的。 漢儒解詩有很大的弊病,他們主觀地認為 《詩經》 都是為聖道王功而作,是先 王用 以“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所以對詩的解釋多有穿鑿附會之處,而且常常往政治教化的大題目上牽扯,於是許多作品被 曲解 了。今人看到漢儒的毛病,以另一種眼光讀《詩經》,遂有不少新的發現。《關雎》這首詩遂不再視為頌美后妃之德,而認為它是一首民間的情歌了。例如 聞一多 《風詩類鈔》說:“女子採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餘冠英《 詩經 選擇》說:“河邊一個採 荇菜 的姑娘引起一個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條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要是能熱熱鬧鬧地娶地到家,那是多好!”北大中文系所編《先 秦文 學史參考資料》也說:“這是一首描寫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間情歌。”顯然,這種解釋比漢儒、宋儒的解釋更切合實際。 然而再往細處追究,《關雎》的風格和《詩經》中其他一些民間情歌如《木瓜》、《狡童》、《溱洧》有所不同。即使風格不同我們可以用地域特點來解釋,那麼《關雎》裡那位“君子”的身分畢竟是不能迴避的一個問題。“君子”可釋為人君,也可釋為貴族男子。如果釋為人君,這正符合漢儒的解釋。如果釋為貴族男子,則此詩是一個 公子哥 在思念一個鄉間姑娘,也未必 妥貼 。幸好“君子”還有另外的意思,就是有才德的人。如《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述而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論語 ·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荀子 · 勸學 》:“故君子結於一也。”《 禮記 ·曲禮》:“ 博聞強識 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我看《關雎》裡的“君子”就是指這種人。那位“窈窕”的“淑女”是配得上一個“君子”的,而“君子”也正思念著這樣的姑娘。娶這樣的姑娘必須有隆重的儀式,彈奏琴瑟以表示親愛(琴瑟友之),敲鐘打鼓以使之歡樂(鐘鼓樂之),豈能輕易就得到她呢?那麼,“窈窕淑女”究竟是怎樣的女子呢?《毛傳》:“窈窕,幽閒也。”即幽雅閒靜的意思。 《方言》 卷二:“秦晉之間, 美心 為窈,美狀曰窕。”秦晉與《 周南 》地理位置不合,《方言》著於漢代,“窈窕”又是聯綿字,似不宜拆開解釋,所以此說可以不取。“淑”者,《毛傳》:“善也。”意思是說她是個 好姑娘 ;“窈窕”形容她怎麼個好法,她不是輕簿放蕩之輩,她有高尚的品德。“淑女”配“君子”正相宜,所以說“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好的配偶)。” 那麼,這“淑女”是不是正在採擇荇菜呢?我看詩的原意並非如此。這與《 采葛 》不同,《采葛》說:“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明明用了一個“彼”字,指出是思念那個采葛的姑娘。在《關雎》裡並沒有類似的提示。我看,與其說採荇的是淑女,還不如說是那君子,或者說這只是一個比喻。我們不要忽略“參差”二字,“參差”是長短不齊的樣子。還不可忽略“左右”二字,“左右”有到處尋找的意思。那“流”字釋為“求”,似乎暗示並不易得。那“採”字和“芼”字,都有擇取的意味。採荇,是要從那些 參差不齊 的荇中採到那最好的荇;求女,是要從眾女中求到那“窈窕淑女”。這和“采采芣苜,薄言採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不同,這裡有一番選擇。在這一點上和《關雎》接近的倒是《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 匪我思存 。縞衣綦中,聊樂我員。”一般的女子是不值得為她“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就是詩一開頭的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關關”,《毛傳》:“和聲也。”“雎鳩”, 水鳥 名,俗稱 魚鷹 ,相傳雌雄有固定的配偶。然則這裡的“關關”就是雌雄求偶相和的鳴聲了。這兩句既有“比”的意思,又有“興”的意思,妙語天成,原是不待修飾的。 現在可以對全詩加以疏解了。此詩依 鄭玄 分為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以雎鳩和鳴 比興 ,引出一位幽閒的好姑娘,她正是君子適宜的配偶。次章,以採荇為喻,採到如意的荇菜不容易,求得“窈窕淑女”也不容易,不管醒著還是睡著都在追求她。三章,接著二章遞進一層,求之既不可得,則更加深了對她的思念,不管醒著還是睡著都在想她(“服”,懷也)。這思念是如此悠長,以致輾轉反側不能入睡了。四章五章,復以採荇為喻,想象一旦求得她,則必以和美的音樂迎接她,使她高興。全詩以追求和思念為 主旋律 ,展示了一個男子的痴情,中和平正中含蓄著一股難以 遏止 的激情,代表了《詩經》的總體風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月光的詞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