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過的大仙

    清代一共有十二位鐵帽子其中王,其中清初因戰功冊封了八大鐵帽子王、雍正時期,怡親王允祥被封為鐵帽子王,清末又有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被封世襲罔替。

    禮親王代善,為努爾哈赤兒子,清初諸王之首,禮親王一脈傳承十世,共十五人襲爵,三人被奪爵,末代禮親王為濬銘。

    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其子濟度改稱為簡親王,乾隆時又改回為鄭親王,一共傳了十代,共有八位鄭親王、九位簡親王,五人被奪爵。末代鄭親王是昭煦。

    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之子,清初攝政王。多爾袞死後,睿親王一脈被剝奪了王爵,乾隆時恢復其後人世襲罔替的爵位。睿親王一脈共傳八代十三位。末代睿親王是中銓。

    豫親王多鐸,多爾袞之之弟,豫親王一脈共傳了九代、十位豫親王以及五位信郡王。 最後一位豫親王是端鎮。

    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其子富綬時改稱為顯親王,乾隆時又改稱回肅親王。共傳十代八位肅親王和四位顯親王。末代肅親王為善耆,也就是川島芳子的父親。

    莊親王碩塞,皇太極的第五子。共傳十二人,末代莊親王是溥緒,嗜好京劇,1931年病死於北京。

    克勤郡王嶽託,代善長子,一共傳了十三代十七人,末代克勤郡王為晏森。民國年間因為家財變賣乾淨,晏森曾以拉洋車為生,人送綽號為車王。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的孫子,順治五年受封為順承郡王,共傳10代15王,末代順承郡王為訥勒赫。

    怡親王允祥,康熙第十三字,雍正時冊封為親王。共傳八代九人,末代怡親王為毓麒。

    恭親王奕訢,道光第六子,共傳三代,末代恭親王為奕訢之孫毓嶦。

    醇親王奕譞為道光皇帝之子,初封郡王,1872年進親王,1874年準世襲罔替。共傳兩代,末代醇親王為溥儀的生父,攝政王載灃

    慶親王奕劻,為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孫子,1894年,慈禧太后封其為慶親王。共傳兩代,末代慶親王為奕劻的兒子載振。

    綜上所述,清朝十二位鐵帽子王都一直傳承到清朝滅亡,一些人甚至是在民國後承襲的末代鐵帽子王爵位。

  • 2 # 青言論史

    滿清號稱“八大鐵帽子王”,實際上不止八個,一共有十二位,其中十個親王,兩個郡王。他們不僅全部流傳到清末,還有三個就是清末封的。

    滿清入關之初,為了獎掖在定鼎中原過程中立下大功的宗室,一共定下了“八大鐵帽子王”,其中六位親王,兩位郡王,分別如下:

    和碩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和碩莊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莊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多羅克勤郡王:嶽託,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到了乾隆年間,為了表彰怡親王的功德,乾隆帝又將怡親王這一支定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至於清末的三大鐵帽子王——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就很為人熟知了。

  • 3 # 劉心羽

    帽子王12個,分別是多爾袞,濟爾哈朗,代善,多鐸,豪格,碩塞,嶽託,勒克德渾,允祥,羅奕,奕劻,奕譲皆為愛新覺羅家族

  • 4 # 情言君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 5 # 淡定0523

    最近這幾年清朝宮廷劇陳出不窮,絢麗的宮廷裝飾,端莊大方的清廷服飾,再搭配上顏值超高的小鮮肉和美女小姐姐,讓無數少男少女痴迷傾心!那麼熟悉清朝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關於清朝有三樣代表著無上榮耀地位的稱號,那就是鐵帽子王、三眼花翎、黃馬褂。

    三眼花翎,花翎是清朝官員、貴族的冠飾,清朝官員頂戴的頂珠之下有一支兩寸長短的翎管,用於安插翎羽,翎羽有花翎和藍翎之分,其中花翎指的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所謂的“目暈”就是影視劇中經常說到的“眼”,有一眼、雙眼和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說明地位越高。整個清朝兩百多年一共誕生了七位擁有三眼花翎者,可見其地位有多麼崇高!

    黃馬褂,清代的一種官服。凡領侍衛內大臣,護軍統領等,皆服黃馬褂。後也賜與有軍功的臣下。亦作“黃馬袿”。清代的巡行扈從大臣,如御前大臣、內大臣、內廷王大臣、侍衛什長等,皆例準穿黃馬褂。有功大臣也特賜穿著。雖然穿黃馬褂人的數量比鐵帽子王、三眼花翎的數量多,但是也體現了功勳卓著官員的一種無上地位!

    如果說前兩者可以靠治國安邦之能,能征善戰之才,匡扶社稷之謀,得到皇帝的肯定和垂青,就可以被賜予三眼花翎和黃馬褂,那麼清朝的鐵帽子王就不是一般的人能獲得的,或者說想要也得不到!那為什麼鐵帽子王能有這麼高的準則和地位呢?

    在清朝,皇帝的兒子們並不像之前的漢朝、明朝一樣都會獲得封地或者成為王爺,而是他們可能被封為郡王、貝勒、鎮國公,輔國公等。就算被封為親王,這個王位也並不是世襲的,一般親王的後代繼承爵位時要要降級別的,比如說父親為親王,他的孩子可能只能只封為郡王了,孩子的孩子當然封為貝勒,如此迴圈降級,到最後就幾乎成為了平民!

    那麼在這種規定下,清朝建立之初的一些功勳卓絕,立下汗馬功勞的皇親國戚,為了國家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最後卻不能讓子孫後代永享富貴,於是就想出了“世襲罔替”,所謂“世襲罔替”,即世襲次數無限、而且承襲者承襲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通俗來講就是其子孫後代永遠繼承王爵,永遠不降級。也就是開篇所說的,民間俗稱的“鐵帽子王”,他們三大特權一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祿優厚;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自乾隆時期才有,是後世之人對他們的尊稱,而非入關之時即已具備。八王之得以入世襲罔替之列,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曲折歷史。清朝兩百多年一共誕生了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入關的時候初立下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受封之初的功臣 前期八位鐵帽子王

    一、和碩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

    二、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

    三、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

    四、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

    五、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與多爾袞不和。

    六、和碩承澤親王(後改為和碩莊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

    七、多羅克勤郡王:嶽託,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

    八、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

    後期四位鐵帽子王

    九、和碩怡親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和雍正皇帝形影不離,鐵桿粉絲那位爺。

    十、和碩恭親王:奕訢,道光帝六子。

    十一、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

    十二、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皇帝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長子。

    鐵帽子王的權利並不大,他們多擔任滿蒙八旗都統之類的職務,有時還可擔任侍郎、巡撫、提督、將軍、軍機處大臣等實職,但是在為人處世上稍有不慎就會被奪爵!也就是說即便是地位崇高的鐵帽子王,在清朝也不能無視皇權,不能藐視皇帝。

    如今封建帝王時代已經過去,“鐵帽子王”也稱為過往雲煙,塵封於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嶄新的民主共和國將在新時期的中華兒女帶領下,團結一致,奮勇向前,去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舊服獵人用什麼飾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