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直播教學與傳統的線下教學有什麼不同。
線下課堂無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的小班課,老師與學生處於同一個空間,家長和學生更注重的是老師與學員的面對面、手把手教學。
而線上直播教學則是透過電腦(手機、PAD)和網路,把老師的講授與學生連結起來,對於學生和家長的體驗來說,線上教學缺少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有效監管和實時的輔導,這種體驗在K12學科類線上課堂還好一些,在素質類教育尤其是藝體培訓行業體驗感就更差了。
傳統線下教學場景
學生透過線上平臺上課
線下教學老師與學生同處一室,學生處於線下課堂,是一種固化的,有紀律要求的場景,老師的目光隨時與學生目光進行交流,每個學生都會感覺到老師會隨時關注到自己,也會提醒自己時刻保持課堂注意力的集中。
線上教學,老師同學處於各自的攝像頭之下,如果沒有選擇實時雙向影片互動的方式 ,學生會更加放鬆,反正老師也看不見自己,只要老師點名、連MIC或轉播自己影片時,自己假裝專注就可以了。
老師又忙於應付網路是否斷線、MIC是否靜音、切換課件……等各種隨時可能發生或是不太熟悉的操作,就更加難以兼顧學生的上課情況。因為老師難以監管學生是否真的在聽講,還是在做別的事情,所以線上教學更考驗學生的自覺性。
反正老師看不見,我再開個遊戲吧
線上直播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活動都會產生痕跡,都會被記錄下來。基本上所有的直播平臺都支援回放,這讓教學時間得以延長。
學生線上沒有聽懂或理解的地方,可以透過回看來自主學習。
而傳統的線下教學一般不會記錄下來。
直播教學並不適用於所有學科,如實驗類課程、技能類等課程等需要特定裝置、要求及時指導反饋的,就難以運用直播教學。
上面分析了線上課堂和傳統線下課堂的主要不同點。明白了兩種教學模式的主要差異,透過技術手段、教學方法改革等對線上教學針對學科性質進行最佳化,才能更好的解決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感,獲得家長的認同。
那麼線上直播應該做哪些準備呢?下面跟米豆一起來了解一下線上教學環境的準備工作。
直播教學中,聲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有雜音、聲音不清晰,那直播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會“趕跑”學生。
流暢的影片、清晰的聲音是線上教學功能最基本的要求。在直播教學準備過程中,很多老師最容易忽略的是燈光問題。有了上面所說的電腦、攝像頭、麥克風高品質硬體外,簡單的背景和合理的燈光,會給畫面帶來質的提升。
如果對教學直播要求比較高,可以搭建專門的演播室,或是虛擬演播室(這一部以後會專門來講)。
低成本高效果的虛擬演播室場景
2.流暢的網路支援
線上教學過程中,音、影片是否流暢、與網路的頻寬和上網形式有著直接關係。
大型機構自建平臺的,可以選擇專線。選用第三方SAAS平臺的,在教師端,網路一般的家庭寬頻就足夠用。在連線方式上,選擇的順序為:有線網路>無線WI-FI>手機熱點
有線網路沒有無線網路的訊號和通道干擾,相對比較穩定。
3.安靜的環境
建議選擇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下進行直播,安靜的環境有利於教師專心教學。
疫情期間,就出過老師在試播過程中,以為攝像頭MIC沒有連線,而把在家裡教訓自己孩子的過程在線上班級進行了直播的笑話。
4.直播平臺
經過幾年的發展,線上教學平臺各類繁多。傳統的流媒體平臺、課程分享平臺、影片會議平臺、社交平臺都借這次疫情機會,紛紛轉型線上直播教學服務。
讓機構和老師最頭疼的,就是直播平臺的選擇。
面對如此紛雜的平臺,到底應該選哪個?
我給出的答案是:沒有最優的平臺,結合自己的學科內容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
在選型過程中,老師們需要進行多多的測試,多功能、易用性、互動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選擇最適合自己教學的直播平臺就好。
幾類平臺的優劣勢比較第一類是從教學管理平臺上新增的線上直播課堂功能,打通了機構管理的各個層面。
如從前端的招生引流到學生的課程管理、課堂管理、課後作業點評、老師管理等各項管理功能。線上教學系統是強大的機構管理功能中的一個模組。
如教務可以對學生進行排課,一鍵可以通知到學生端(家長端),學生點選通知的連結就可以直接加入課堂。線上課堂結束後,教師端可以直接在系統內佈置作業,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點評。還有很多如學生作業打卡、分享作業等都可以與機構的積分系統進行對接,自動獲得機構設定的相應積分等激勵手段
第二類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推出的產品,具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平臺能力,對於線上課堂,也有不同的產品推出,如騰訊的線上互動課堂、線上直播課堂、線上點播課等。
釘釘直播也是內建在釘釘系統內的個個模組,可以線上建立班級,展開群直播。
第三類影片會議系統平臺在音影片壓縮演算法上具有獨到的優勢,音影片互動功能強大。在網路不穩定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流暢的音、影片互動。
同時媒體體課件分享與互動、雙流、對學生端方便的管控等功能,也是此類平臺突出優勢。
這類平臺脫胎於影片會議系統,在與機構管理系統對接上,如果想深耕線上教學行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影片會議應用
第四類平臺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短影片社交和直播功能的延伸。
這類平臺可以將老師分分鐘變身十八線網路主播。但在課堂管理、課件分享與機構管理平臺對接等功能上,還是比較弱的。畢竟,這類平臺主打的是娛樂互動,學生在課上刷個火箭、老鐵走一個這種氛圍,對於K12類的線上教學,有失莊重
那麼,機構到底應該選擇哪類平臺呢?機構對於直播平臺的基本功能要求有哪些呢?
透過與眾多機構校長、老師的交流,總結出線上教學平臺的基本要求如下:
理想線上教學平臺的三要素
一個好的線上直播平臺。應該從學科覆蓋、場景支援以及與機構內部管理平臺融合這三個大的方面去考量。
要素一:學科覆蓋範圍廣
平臺採用開放設計,功能上可以滿足不同學科的個性需求。
K12類
語言類
STEAM
職業培訓
素質教育類
……
要素二:多種教學場景支援
豐富的班型設計,不同場景教學模式支援,並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探索全新教學模式。
一對一
小班課
大班課
雙師課堂
網頁大直播
會場直播
要素三:滿足機構管理需求
備課、教學、練習、測試、點評,貫穿教學整個閉環的全流程管理,同時,打通教學平臺與機構內部管理平臺的無縫對接,一個應用內解決全部需求,讓學生家長儘可能少的在不同應用上進行切換。
作業提交
課堂筆記
雲盤分享
多向螢幕分享與互動
文件協同編輯
IM即時通訊
大資料分析
AI輔助
多方位的機構管理需求
透過上面的總結,可以看出,機構在選擇線上教學平臺時,關注的還是便捷的操作、功能的滿足與擴充套件效能。
無論線上教學平臺在技術上如何發展,在滿足基本的教學功能基礎之上,簡易上手,操作簡便是首要條件,可以讓老師和學生輕鬆上手。
而作為亮點,AI輔助教學和後臺的大資料分析,可以更好的為機構和老師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的改進教學方法和質量。
【米豆觀點】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教學的本質是不變的,教學質量始終要擺在第一位。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師價值的體現。教學質量不僅是一個量化的數字,更是學生、家長的口碑相傳,做好這個根本,才會使機構得以生存和發展。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直播教學與傳統的線下教學有什麼不同。
一、直播教學與傳統線下教學的不同1.場景不同線下課堂無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的小班課,老師與學生處於同一個空間,家長和學生更注重的是老師與學員的面對面、手把手教學。
而線上直播教學則是透過電腦(手機、PAD)和網路,把老師的講授與學生連結起來,對於學生和家長的體驗來說,線上教學缺少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有效監管和實時的輔導,這種體驗在K12學科類線上課堂還好一些,在素質類教育尤其是藝體培訓行業體驗感就更差了。
傳統線下教學場景
學生透過線上平臺上課
2.相較於傳統線下教學,有效的直播教學要求學生有更高自覺性線下教學老師與學生同處一室,學生處於線下課堂,是一種固化的,有紀律要求的場景,老師的目光隨時與學生目光進行交流,每個學生都會感覺到老師會隨時關注到自己,也會提醒自己時刻保持課堂注意力的集中。
線上教學,老師同學處於各自的攝像頭之下,如果沒有選擇實時雙向影片互動的方式 ,學生會更加放鬆,反正老師也看不見自己,只要老師點名、連MIC或轉播自己影片時,自己假裝專注就可以了。
老師又忙於應付網路是否斷線、MIC是否靜音、切換課件……等各種隨時可能發生或是不太熟悉的操作,就更加難以兼顧學生的上課情況。因為老師難以監管學生是否真的在聽講,還是在做別的事情,所以線上教學更考驗學生的自覺性。
反正老師看不見,我再開個遊戲吧
3.直播教學是全程可記錄的教學線上直播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活動都會產生痕跡,都會被記錄下來。基本上所有的直播平臺都支援回放,這讓教學時間得以延長。
學生線上沒有聽懂或理解的地方,可以透過回看來自主學習。
而傳統的線下教學一般不會記錄下來。
4.直播教學的內容是有限制的直播教學並不適用於所有學科,如實驗類課程、技能類等課程等需要特定裝置、要求及時指導反饋的,就難以運用直播教學。
上面分析了線上課堂和傳統線下課堂的主要不同點。明白了兩種教學模式的主要差異,透過技術手段、教學方法改革等對線上教學針對學科性質進行最佳化,才能更好的解決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感,獲得家長的認同。
那麼線上直播應該做哪些準備呢?下面跟米豆一起來了解一下線上教學環境的準備工作。
二、直播教學必備的軟、硬體環境1.電腦、網路直播攝像頭、麥克風直播教學中,聲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有雜音、聲音不清晰,那直播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會“趕跑”學生。
電腦(或手機、PAD)一般主流配置就可以;攝像頭一般要選支援720P以上的高畫質攝像頭。根據課程需要,如分享手寫教案,還可以準備實物展臺;MIC根據場景選擇頭戴、領夾或桌面式。主要的要求是降噪和指向性,一般要選單指向MIC。流暢的影片、清晰的聲音是線上教學功能最基本的要求。在直播教學準備過程中,很多老師最容易忽略的是燈光問題。有了上面所說的電腦、攝像頭、麥克風高品質硬體外,簡單的背景和合理的燈光,會給畫面帶來質的提升。
如果對教學直播要求比較高,可以搭建專門的演播室,或是虛擬演播室(這一部以後會專門來講)。
低成本高效果的虛擬演播室場景
2.流暢的網路支援
線上教學過程中,音、影片是否流暢、與網路的頻寬和上網形式有著直接關係。
大型機構自建平臺的,可以選擇專線。選用第三方SAAS平臺的,在教師端,網路一般的家庭寬頻就足夠用。在連線方式上,選擇的順序為:有線網路>無線WI-FI>手機熱點
有線網路沒有無線網路的訊號和通道干擾,相對比較穩定。
3.安靜的環境
建議選擇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下進行直播,安靜的環境有利於教師專心教學。
疫情期間,就出過老師在試播過程中,以為攝像頭MIC沒有連線,而把在家裡教訓自己孩子的過程在線上班級進行了直播的笑話。
4.直播平臺
經過幾年的發展,線上教學平臺各類繁多。傳統的流媒體平臺、課程分享平臺、影片會議平臺、社交平臺都借這次疫情機會,紛紛轉型線上直播教學服務。
讓機構和老師最頭疼的,就是直播平臺的選擇。
面對如此紛雜的平臺,到底應該選哪個?
我給出的答案是:沒有最優的平臺,結合自己的學科內容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
在選型過程中,老師們需要進行多多的測試,多功能、易用性、互動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選擇最適合自己教學的直播平臺就好。
教學管理平臺整合的直播頻道:如雲朵CRM所屬的雲朵課堂、ClassIn、小麥助教等網際網路公司影片直播平臺:騰訊雲課堂(QQ,微信)、釘釘等技術型直播公司(原影片會議平臺):ZOOM、矚目、小魚易連等短影片直播平臺:如抖音、西瓜、快手等幾類平臺的優劣勢比較第一類是從教學管理平臺上新增的線上直播課堂功能,打通了機構管理的各個層面。
如從前端的招生引流到學生的課程管理、課堂管理、課後作業點評、老師管理等各項管理功能。線上教學系統是強大的機構管理功能中的一個模組。
如教務可以對學生進行排課,一鍵可以通知到學生端(家長端),學生點選通知的連結就可以直接加入課堂。線上課堂結束後,教師端可以直接在系統內佈置作業,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點評。還有很多如學生作業打卡、分享作業等都可以與機構的積分系統進行對接,自動獲得機構設定的相應積分等激勵手段
第二類網際網路服務平臺推出的產品,具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平臺能力,對於線上課堂,也有不同的產品推出,如騰訊的線上互動課堂、線上直播課堂、線上點播課等。
釘釘直播也是內建在釘釘系統內的個個模組,可以線上建立班級,展開群直播。
第三類影片會議系統平臺在音影片壓縮演算法上具有獨到的優勢,音影片互動功能強大。在網路不穩定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流暢的音、影片互動。
同時媒體體課件分享與互動、雙流、對學生端方便的管控等功能,也是此類平臺突出優勢。
這類平臺脫胎於影片會議系統,在與機構管理系統對接上,如果想深耕線上教學行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影片會議應用
第四類平臺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短影片社交和直播功能的延伸。
這類平臺可以將老師分分鐘變身十八線網路主播。但在課堂管理、課件分享與機構管理平臺對接等功能上,還是比較弱的。畢竟,這類平臺主打的是娛樂互動,學生在課上刷個火箭、老鐵走一個這種氛圍,對於K12類的線上教學,有失莊重
那麼,機構到底應該選擇哪類平臺呢?機構對於直播平臺的基本功能要求有哪些呢?
透過與眾多機構校長、老師的交流,總結出線上教學平臺的基本要求如下:
理想線上教學平臺的三要素
一個好的線上直播平臺。應該從學科覆蓋、場景支援以及與機構內部管理平臺融合這三個大的方面去考量。
理想線上教學平臺三要素要素一:學科覆蓋範圍廣
平臺採用開放設計,功能上可以滿足不同學科的個性需求。
K12類
語言類
STEAM
職業培訓
素質教育類
……
要素二:多種教學場景支援
豐富的班型設計,不同場景教學模式支援,並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探索全新教學模式。
一對一
小班課
大班課
雙師課堂
網頁大直播
會場直播
要素三:滿足機構管理需求
備課、教學、練習、測試、點評,貫穿教學整個閉環的全流程管理,同時,打通教學平臺與機構內部管理平臺的無縫對接,一個應用內解決全部需求,讓學生家長儘可能少的在不同應用上進行切換。
作業提交
課堂筆記
雲盤分享
多向螢幕分享與互動
文件協同編輯
IM即時通訊
大資料分析
AI輔助
多方位的機構管理需求
透過上面的總結,可以看出,機構在選擇線上教學平臺時,關注的還是便捷的操作、功能的滿足與擴充套件效能。
無論線上教學平臺在技術上如何發展,在滿足基本的教學功能基礎之上,簡易上手,操作簡便是首要條件,可以讓老師和學生輕鬆上手。
而作為亮點,AI輔助教學和後臺的大資料分析,可以更好的為機構和老師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的改進教學方法和質量。
【米豆觀點】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教學的本質是不變的,教學質量始終要擺在第一位。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師價值的體現。教學質量不僅是一個量化的數字,更是學生、家長的口碑相傳,做好這個根本,才會使機構得以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