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撒視界

    (推斷題,比的是腦洞,不光要大,還要形狀整齊)

    關羽攻樊城不是一個簡單的單一事件。

    同一時期,劉備從蜀中北上,從曹魏手中奪得漢中,從而打開了關中的門戶。再進一步可以直接威脅長安。我們可以把這一戰線稱作西路軍。

    那麼,關羽從荊州北上,攻打樊城,自然就是東路軍了。

    這是蜀漢對曹魏發動的一次全方位的戰略進逼。

    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再把目光收回到這個問題本身:

    如果關羽攻破樊城,必然證明荊州沒有被孫吳偷襲(否則就是歷史上真正發生的事了),意味著在這場蜀魏對抗中,東吳選擇了作壁上觀。樊城已下,關羽攜勝勢一鼓作氣拿下緊鄰的襄陽必然不是難事。荊襄在手,扼九州之咽喉,易守難攻,首先面對曹魏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然後的事就順理成章了。劉備自關中直搗長安,然後沿洛水自西向東水陸並進進攻洛陽;關羽從襄陽->南陽->洛陽或許都,一路北上。曹魏將陷入最危險的兩線作戰。無論哪一路得手,都直接威脅曹魏國都。而曹操分身乏術,兩路無法兼顧,再加上他年紀也不輕了,極有可能失手。蜀漢將能夠滅掉曹魏,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大業。

    如果這樣,理論上要去焦作迎回被貶為山陽公的漢獻帝劉協,重新擁立他為帝才對。但是劉備已經是皇帝了,天無二日。怎麼辦。我覺得劉備一定會做出退位擁立劉協的姿態,然後暗中幹掉劉協,灑幾滴淚、殺幾個替罪羊,然後安安穩穩當他的皇帝。再轉頭把東吳一收拾,完成一統天下、光復大漢江山社稷的壯舉,成為光武帝第二。

    在多瞎掰幾句吧。如果在整個過程中,東吳一直按兵不動,那麼就會是前面提到的情況。如果東吳也想插一腿進來的話,要麼助魏伐蜀,要麼助蜀伐魏。

    如果是前者,東吳還是隻能去打荊州。但是樊城、甚至襄陽、南陽都已經被關羽打下來了,實力大增,最低限度不再是無處安身了,完全可以不理東吳,繼續北上,也可以掉頭對孫吳予以打擊。那時就不是敗走麥城了,憑關羽的實力及其在東吳的威望名氣,堂堂正正的打東吳不是對手。

    如果是後者,那麼東吳則會從東路北上西進(那時關羽這一路就成中路了)。憑藉東吳的實力和水平(北方無船),估計也就是個打醬油的可有可無的添頭,撐死是個第三男配角。等蜀漢勝利了分一杯羹,撈點大好處。

    所以,樊城之戰看似名氣不大,卻對整個三國局勢與力量對比起到了關鍵作用,決定了之後天下的走勢。

    (現象現敲,鄙視摘抄)

  • 2 # AlmostW

    出自簡光

    關公真拿不下樊城。。。。我這個蜀漢粉也必須承認這個事。

    理由很簡單,關公就算再加五萬人,只要曹魏和孫吳和談,南邊軍隊調過來一樣守的好好的。孫吳即使不偷襲關公,他看到這麼多曹魏軍隊也會猜到孫吳不打了,一定會火速撤兵。

  • 3 # 秦皇漢武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關羽為什麼要攻打樊城。

    關羽發動樊城之戰常常被看做是關羽自作主張發起的北伐戰爭,但實際上,如果把該戰放到曹魏和蜀漢大戰略格局中來看,關羽的軍事進攻主要目的並非是滅亡曹魏(事實上,以數萬荊州孤軍是無法做到的),而是為了打通荊州、上庸、漢中一線的聯絡,從而為後續的兩線出兵打下前沿基地。

    在關羽發動樊城之戰前夕,劉備剛剛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不過這場戰役劉備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除了以“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竭澤而漁式的戰術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外,劉備取得的漢中其實是一座空城,曹操在撤退前從容的撤走了漢中所有的百姓。

    所以,得勝之後的劉備一方面需要修整,減輕曹操大軍對漢中一帶的軍事壓力,另一方面在劉封、孟達拿下上庸、房陵後,需要打通漢中與荊州一線的水路聯絡,以便於蜀中的軍事資源能夠透過漢中順流東下直達荊州。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關羽發動了樊城之戰,這也解釋了為何關羽在長達半年的樊城之戰中,沒有獲得任何來自益州方面的策應(如果關羽屬於自作主張發起的攻勢,劉備方面必然要作出某種應對)。只可惜,關羽從勝利到敗亡只在旬月間,這也讓益州方面無法及時作出應對。

    弄清了關羽的戰略目的,接下來我們再來回答假如關羽攻破樊城會怎樣。

    關羽拿到樊城,也就意味著曹軍嵌在荊州北境的“釘子”被拔除,關羽可以從容的與漢中、上庸連成一線,後來的孟達反叛、上庸丟失也就不存在了,宛城、許昌一帶的曹魏反叛勢力也可以及時得到關羽的接應,那麼曹操擔心的關羽逼近許都的可能性就會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漢獻帝極有可能被遷到鄴城,曹操屆時會以許都、鄴城組成新的前沿防線。

    在曹操的戰略收縮當中,劉備可以從容的恢復蜀地生產,依靠其在漢中之戰後修築的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傳舍、亭障,成都平原的糧餉兵源可以迅速北進,蜀漢的形勢將會一片大好。

  • 4 # 9紫氣東來

    關羽攻不破樊城結果大家都知道,走麥城被斬,但有一好處他計程車兵逃的逃降的降,至少還有不少活命的,若攻破樊城死是或俘是必然的,因關羽犯了軍家大忌,孤軍深入,襄樊戰爭前後百天左右,蜀漢無任何動靜,既無糧草,又無援兵,曹魏大軍一圍,關羽計程車兵恐怕想逃也逃不了,投降又怕關羽,只能死一塊了,三萬多人馬與關羽一齊損葬,關羽沾了漢江發水的光,否則哪來什麼擒于禁,也別威鎮華夏了,也沒什麼好形容的了,連頭都沒了還形容什麼呢?也無需做攻破樊城的設想了。

  • 5 # 玄鋒夜話

    單打曹操的話關羽還能仗著地利用兵士素質碰碰運氣。而且也不太可能取得全面勝利,一出荊州,南方士兵就不是曹操的對手。所以關羽最有利的戰略是:穩住孫權,趁曹不備把荊州全境佔領並牢牢守住,等待劉備策應。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一旦劉備集團徹底佔領荊州,就會對孫權產生比曹操更大的威脅,孫權不可能坐視。而關羽只要最終被曹操孫權夾擊,那結局只能是敗亡。其實關羽盲目打曹操完全打亂了劉備的部署。其時劉備剛剛佔領漢中還沒消化(曹操把百姓都遷走了),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理想對曹作戰的時間段應至少在兩三年後。介時劉備出漢中,關羽出荊襄,理想狀況再加上孫權出宛城。三路齊出,或許有五成打敗曹操的機會。從這個角度講,關羽還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6 # 初心如舊

    如果關羽攻破樊城,結局會怎麼樣?

    這有個時間問題,拿下樊城最佳時機,包括整個襄樊戰役,都應該再提前多半年,就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拿下樊城。不過那時,劉備在漢中,也打得如火如荼,雖然已有老黃忠力斬夏侯淵,曹軍漢中沒了統帥,但曹操已經親率大軍,進入漢中,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按照《三國演義》中描述,關羽攻打樊城時,襄陽已經拿下,時間應該在七八月份,攻樊城最吃緊時,也正是于禁被擒、龐德被殺、七軍全軍覆沒,徐晃作為第二批支援,已經抵達襄樊前線,曹操、孫權密謀勾結的時刻,如果這時拿下樊城,似乎已不太那麼有利。以下試就建安二十四(219)年初,攻破樊城,其利弊形勢分析如下 :

    如果建安二十四年(219)初,關羽攻破樊城,雖然不會有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但“威震華夏”就不會光是紙上談兵,很可能會變成真實。因為,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 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宛城守將侯音,帶兵造反,活捉了南陽太守,還糾集了當地民眾,佔據宛城。到二十四年(219)正月,曹仁攻破宛城並屠城,斬首侯音。

    想想,屠城是一個啥概念?那是不問青紅皂白,進城見人就殺啊!如果關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初攻破樊城,解放南陽宛城人民,曹仁別說屠宛城、斬侯音,恐怕自顧不暇,弄不好連南陽都丟了。那麼,結合《三國志.關羽傳》中,【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的記載,再接著攻破許都,劫救漢獻帝,就具有很大的成功可能。

    而且,如果組織、處置得當,那大批的梁、郟、陸渾群盜,很快就會“游擊隊變成正規軍”,補充關羽兵力不足,組成強大的荊州兵團。要說明的是,這批兵與抓住的于禁俘虜兵,完全不同,政治素質那是槓槓的,而且,還有從曹仁刀下逃生的老領導--侯音,所以只要稍稍整編,加強領導,強化訓練,當時拉上去就能打,戰鬥力應該非常棒。

    建安二十四年(219)初,曹操還被牽制在漢中戰場,根本無暇顧及襄樊、南陽,更不可能聯結孫權,從背後下手。而孫權是一個最能鑽空子的領導,關羽這邊進軍中原,一路順風,說不定合肥的張遼,也被大幅度牽制,孫權有極大可能,會給張遼一個強力反擊,從東線往北開啟缺口。這樣的話,曹操在西線焦頭爛額,退出漢中,曹仁在中線退出樊城、甚至南陽,更進一步或許漢獻帝也被劫走,這樣,張遼在東線估計也很難獨力支撐。如此,曹魏即使不被滅國,也將在某個方向大幅度後撤(最大可能是西涼、關中、荊襄、合肥),魏、蜀、吳三國疆域,肯定會重新劃界。(613)

  • 7 # 靜夜思160519196

    襄樊大戰,關羽水淹七軍,斬了龐德,擒了于禁,聲威大震。曹操都準備遷都避讓,因為襄樊一旦被關②佔據,那整個河南地區就等於不設防。曹操不愧為一代梟雄,短暫的慌亂之後,很快就鎮定下來,派徐晃過去主持襄樊防線,成功阻止了關②的進攻,保住了襄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際乒聯年終總決賽中,水谷隼喊出奪冠目標後被林高遠4比0橫掃打臉,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