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亮624
-
2 # 宮殿君
這個當然是有的,而且還不止一次,小君僅以清朝為例來給大家講講“平民覲見皇帝的捷徑。”
眾所周知,皇帝是真龍天子,就算是當官的都不一定能親自見到,尤其是一些品級很低的官員,也許一輩子吃皇家的飯,卻連“給飯人”皇帝長啥樣都不知道。
可有一些人,就算不當官,身為平民百姓,但憑藉“身體”也能見到皇帝!
身體?難道是??
“憑身體見到皇帝”小夥伴們別想歪了,這憑身體見到皇帝並不是說皇帝要選啥,其實“憑身體”,主要是靠著自己的長壽見皇帝!因為清朝自康熙朝以來就一直流行一種“宴席”——千叟宴!
“千叟宴,長壽是福”在康熙和乾隆兩朝,為了表示尊老優老敬老,同時也是顯示國家太平繁榮,清廷舉辦過四次千叟宴。
最早的一次由康熙皇帝發起,據記載,康熙五十二年,那是康熙帝已經60歲了,他特下聖旨,令全國60歲以上年長者,不管做不做官,是不是皇親國戚,都可以來暢春園參加宴會,算是皇家請客孝敬老人。
當時從全國各地來參會的老人多達數千人,其中就不乏很多平民百姓,而康熙皇帝也在席間與老人們一同宴飲。
在康熙70歲生日時,他又在乾清宮前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
而到了乾隆時,他效仿自己的祖父,也舉辦過兩次千叟宴,比如在嘉慶元年時,當時剛退位的乾隆皇帝人已經85歲了,他下旨讓全國70歲以上老人都進宮參加千叟宴,而且還特別優待:“90歲以上者可以由子孫攙扶入席。”
而這次千叟宴的舉辦地就是如今故宮的寧壽宮花園內。
在筵席中,千餘名老人一齊與皇帝宴飲,據記載,參會者中不乏很多平民百姓。乾隆皇帝還特賜給老人們銀牌一枚,並對特別高壽者進行了嘉獎。
比如活了100多歲的安徽人熊國沛,山東人梁廷玉被賜予六品頂戴花翎;活了90多歲的山西人邱永屺,安徽人梁玉被賜給了七品頂戴花翎。
同時,還對參宴的千餘名老人進行了賞賜,貂皮、手杖、金銀等。
所以,健康是福啊!只要活的久,啥好事你都能碰上!
-
3 # 曲終乆散14827337
當然有了,初中課文的《曹劌論戰》裡,"乃入見"三個字直接就面見了魯莊公,並且還當面質問"何以戰";下文裡"公與之乘"而不是"與公乘"可見魯莊公還是很待見曹劌的。戰國時期的王還不算是皇帝,
-
4 #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1.陳勝稱王后他的老夥計們去過
2.西漢文帝是綈縈救父去過
3.隋文帝時,小官王伽,送囚人李參等去京城,至滎陽,不忍同行押送的民夫受累,於是約定各自趕路至京師。那天,沒有一個人遲到。文帝召李參等攜帶妻子入宮。賜宴。
4.唐太宗李世民釋放400囚徒,他們都是被皇帝直接召見審問的。
5.武則天是很多,武則天下令,任何人都可進京告發貪汙腐敗官員,沿途驛站須特別照顧。
6.建國後,溥儀去故宮玩耍,同批遊客都見過。
-
5 # 夢露居士
有。
第一,很多皇帝為了顯示自己親民、與民同樂,會在皇宮中召見平民百姓,或者在宮中舉辦慶典時允許百姓參加。
前段時間的電影《妖貓傳》中的極樂之宴,平民百姓就能見到皇上。這雖然是藝術的虛構,但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每到上元佳節,唐玄宗會登花萼相輝樓觀賞花燈,百姓們則聚集樓下與皇帝互動。
宋徽宗也曾在皇宮的宣德樓前設立花燈,允許百姓們前往參觀,還賜每個人一杯御酒。
第二,平民百姓如果膽子大,還可以混進皇宮。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皇宮一定防衛森嚴,普通人很難混進去。其實不是這樣,歷史上混進紫禁城的平民百姓還真不少。
比如《萬曆野獲編》記載,當時每次大雪後,都會調三千名士兵入皇宮掃雪。有些人就會冒名頂替,混進皇宮開眼界。
咸豐年間,有一個老百姓撿到一塊皇宮侍衛腰牌,他居然憑著腰牌混進皇宮賣饅頭,而且賣了兩年才被查出來。估計這哥們的生意應該不錯,畢竟在皇宮中賣饅頭的就他一家生意。
光緒年間,還有混進宮中放火的、跳舞的,估計都是精神不太正常的病人。
當然,這些只是混進皇宮,想見到皇帝還是不容易的。畢竟皇宮守衛再怎麼鬆弛,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肯定是不會放鬆的。不過也有例外。
比如嘉慶年間有個叫陳德的人就帶著自己十五歲的兒子,混進神武門想刺殺皇帝。當嘉慶皇帝的鑾輿進入神武門門時,陳德突然躥出,手持尖刀,直奔皇帝衝了過去。這哥們最後當然被擒住了,不過也算是見到了皇帝……的轎子。
還有同治結婚的時候,規定只要穿蟒衣就可以進入午門參觀婚禮。蟒衣只有七品以上官員才能穿,但是很多有創意的商家居然出售紙做的蟒衣,很多平民穿上混入紫禁城,還偷了不少婚禮用品,也算是個奇聞了。能參觀婚禮,那肯定是見到皇上了,不過估計只能遠遠的看上一眼。
-
6 # 楚邾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確立了皇帝的權威,此後歷朝歷代不斷加強皇權。所以能夠面見皇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傳統社會後期,哪怕是低階官員,想見到皇帝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更不要說是平民百姓。但事情也不是絕對的,只是發生的機率較低,且一定是針對特定的人群或者特定的人,試以明清為例分析其機率。
在時間上,王朝初期、中期機率大於後期或者末期。這是因為初期,王朝剛剛建立,急需人才,所以會適當放寬用人標準。如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在地方推行糧長制,糧長是由地主擔任,“於是以巨室為糧長,大著督糧萬石,小者數千石”,旨在達到“以良民治良民”的目的。朱元璋會定期接見糧長,並對其中優秀者進行獎勵,甚至直接授予官職。糧長雖為地主,其實也可算作平民一種。糧長制在洪武以後雖然還存在一段時間,但是也名存實亡,且再也沒有皇帝接見糧長的情況。
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平民也有可能進宮面見皇帝。如前述很多答主提到的千叟宴,在清代中期盛行,通常是指定多少歲以上的老人參加,並進行旌表。
當然,在皇帝外出巡視時期,平民也有機會見到皇帝,如項羽在秦始皇巡遊會稽時,說出“彼可取而代也”之語。(見《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還有清代康熙、乾隆南巡等。不過這與皇帝主動在皇宮召見有多不同。
-
7 # 老叟講史
一
當然有了,而且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就說漢朝的婁敬,可以說就是婁敬的一句話,奠定了大漢四百年的基業。
關於婁敬到底給劉邦說過什麼,我們從頭開始說起。
婁敬是齊地的一個農民,在劉邦平定天下後,他從齊地到隴西去戍邊,因為要經過洛陽,婁敬一想,天子劉邦就在洛陽,不行我要去見見他,給他提個意見。
二
婁敬就開始捉摸怎麼去見劉邦了,你說一個小小的農民要如何才能見到當今的天子呢?
若說一般人想見劉邦,還是很難的,但是婁敬有辦法。他的老鄉在劉邦手下當將軍,於是,他就找到這個老鄉,讓他引薦一下。
這個老鄉告訴他,給你引薦沒關係,但是你穿的體面一點,你看看你現在的衣服,那能見天子呢?
婁敬說這不用你管,你給我引薦就可以了。
這個老鄉也很給力,他就把婁敬給引薦到劉邦那裡。
三
劉邦見到婁敬先是賜給了他吃的,然後說道,你找我有什麼事吧。
婁敬說道,是的,我想問問陛下,您想在洛陽建都城嗎?
劉邦說對呀,我們都是中原人,建都洛陽符合大臣們的心意呀。
婁敬說到,洛陽並非建都的好地方。這個地方沒有天險可守,如今天下並不太平,若是敵人來攻打,很容易攻破城池。
劉邦說,那不對呀,周朝不就是建都洛陽嗎?
婁敬說道你不要和人家周朝相比,人家如何得到的天下呀,人家是各地諸侯王擁護當的皇帝,周天子當皇帝深的民心。你在看看,你是如何得到的天下,帶著幾千人起義,經過大小七十餘戰才取得了勝利。
四
你知道你得到天下取得的勝利,死了多少人嗎?百姓都恨死你們了。你們得天下是不得人心的。
劉邦問婁敬,那你說我該在那裡建都合適?
婁敬告訴他,當然是關中咸陽之地了。
劉覺得有道理,但是遷都是大事,他自己不能做主,他要和大臣商議一下。
結果所有的大臣,武將都說建都洛陽比關中好。只有張良覺婁敬說的對。
張良的意見劉邦不會不聽的,於是劉邦開始決定遷都關中。
無疑,這一政策及其的英明。
後來婁敬因為建議遷都有功,被劉邦賜姓劉,所以婁敬也被稱為劉敬。劉邦還給了他一個高官來做,從此他就改變了命運。也不用當農民去戍邊了。
回覆列表
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應該是有的!在古代,帝王為了展現自己親民愛民的形象,應該會安排平民百姓進皇宮見皇上的。歷史上有名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辦的所謂千叟宴,裡面應該會有平民百姓的,這樣即可以彰顯皇帝的文治武功,又可以展現親民愛民的形象,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在歷史上應該有平民百姓進皇宮見到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