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劇《瑪麗學園》,一開播就憑藉其沙雕爆笑的劇情在網路上引起熱議,還屢登熱搜榜。
甚至有豆瓣網友怒打五星:“如果《我是大哥大》都可以九分,《瑪麗學園》為什麼不可以?”
該劇主場景瑪麗學園是所有愛美女生的夢想之地。“顏值即正義,美就是戰鬥力”是這裡的生存法則。“一言不合化妝來鬥,眉眼口鼻成王敗寇”是這裡的金科玉律。
只有在化妝技巧上打敗對手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強者,成為瑪麗學園的最強者是每個女生的夢想和奮鬥目標。
但是化妝小白宋詩瑤和“最強新人”林夕的到來誤打誤撞使瑪麗學園的限妝令失效,林夕得以開始挑戰四大天王話劇社,在這期間與小透明筱竹和瑪麗學園唯一男生黃政宇一起成立了新美妝社,四人組友誼逐漸增進,志同道合,最終一起登上了瑪麗的頂點。
這劇情簡介一聽就讓人想吐槽啊,但是卻絲毫不影響大家的觀看欲。無流量演員無IP憑故事內容,上線8天播放量就達3423萬,《瑪麗學院》的確堪稱現代青年的解壓寶藏!
女主宋詩瑤作為化妝小白一進校園就因為過於囂張,素顏出行,被校園三姐妹“紅黃藍”攔截下來。
而這三人組的名字簡直就和她們的髮型著妝一致,熱情似火石小紅,深邃似海馬小綠,不可描述黃小明。這恐怕就是殺馬特時代的文藝復興吧。
在女主和“紅黃藍”僵持的時候,女二林夕出現,為了鋪墊這位富家千金的實力,場面一度失控,甚至出現了超自然現場:萬妝朝宗。
就是所有本來散落在地上的各類化妝品由於女二強大的個人魅力全部碼得整整齊齊!
而為了再襯托女二逆天改命的化妝技術,學院裡的Sophia甘願充當炮灰,和林夕比賽化妝。
下文圖片高能預警,膽小勿看!
但是這麼一部劇情清奇,製作較為粗糙的《瑪麗學園》卻在豆瓣裡得到了不俗的評價。還是讓人忍不住發問,憑什麼?
一、該劇精確的受眾定位,瞄準95後群體
資料顯示《瑪麗學院》為同時期網劇中最“低齡”的片(受眾平均年齡在23.2(-4.5)歲左右)。
這一群體普遍對接受度高,且長時間浸泡在娛樂氛圍的時間長,對於新事物更加包容。當看到裡面的人物一本正經地講解著辣眼睛的化妝技術,這種反差效果就好比當年楊冪自黑腳臭,黑著黑著就紅了。
二、“沙雕文化”的氛圍營造成功
“沙雕”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網名經常掛在嘴邊的詞彙,使用率較高。
而“沙雕文化”所營造的網路語境也在慢慢成為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可以是一種段子,一張圖片、一個事件等。日劇《我是大哥大》的跑火也是由於其極具沙雕特色的劇情和人物設定。
而《瑪麗學院》在劇本上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無論是劇情的誇張感幽默度,都在和其他青春類喜劇分裂開來。劇中的卸妝水術、跳舞蹦迪式上妝大發,都試圖將“沙雕”進行到底。
三、修仙打怪故事模式讓觀眾接受設定
在劇中菜鳥女主遇到高冷女二,組團開展化妝競技。打怪升級一路登頂的劇情簡直就和遊戲模式一樣的套路!
且故事背景設立在校園,沒有職場心機、家族紛爭等成人化標籤,而且劇情不僅腦洞清奇,爆笑點也接連不斷。看下來就是一個讓人慾罷不能的爽字。
四、特色流行元素的新增,抓住年輕人心理
劇中可謂是廣大青少年的想象力的溫床,反瑪麗蘇、流行語言、賣腐劇情、千奇百怪的妝容以及換裝大秀等,也是這部劇抓人的小亮點。
流量時代的雷劇《瑪麗學院》的爆火,更多體現出一種年輕群體的心理變化趨向。
雖然有日劇抄襲性質的故事設定,但是該類劇情卻仍在另一方面反映出,在物質充裕但精神壓力大的現在,年輕一代更渴望詼諧幽默度高的作品來解壓。
總之,這部劇的確口碑兩極分化嚴重,低齡化劇情既是敗筆也是亮點。但是以美妝題材為核心,也是其可以被肯定的創新點。
騰訊網劇《瑪麗學園》,一開播就憑藉其沙雕爆笑的劇情在網路上引起熱議,還屢登熱搜榜。
甚至有豆瓣網友怒打五星:“如果《我是大哥大》都可以九分,《瑪麗學園》為什麼不可以?”
該劇主場景瑪麗學園是所有愛美女生的夢想之地。“顏值即正義,美就是戰鬥力”是這裡的生存法則。“一言不合化妝來鬥,眉眼口鼻成王敗寇”是這裡的金科玉律。
只有在化妝技巧上打敗對手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強者,成為瑪麗學園的最強者是每個女生的夢想和奮鬥目標。
但是化妝小白宋詩瑤和“最強新人”林夕的到來誤打誤撞使瑪麗學園的限妝令失效,林夕得以開始挑戰四大天王話劇社,在這期間與小透明筱竹和瑪麗學園唯一男生黃政宇一起成立了新美妝社,四人組友誼逐漸增進,志同道合,最終一起登上了瑪麗的頂點。
這劇情簡介一聽就讓人想吐槽啊,但是卻絲毫不影響大家的觀看欲。無流量演員無IP憑故事內容,上線8天播放量就達3423萬,《瑪麗學院》的確堪稱現代青年的解壓寶藏!
女主宋詩瑤作為化妝小白一進校園就因為過於囂張,素顏出行,被校園三姐妹“紅黃藍”攔截下來。
而這三人組的名字簡直就和她們的髮型著妝一致,熱情似火石小紅,深邃似海馬小綠,不可描述黃小明。這恐怕就是殺馬特時代的文藝復興吧。
在女主和“紅黃藍”僵持的時候,女二林夕出現,為了鋪墊這位富家千金的實力,場面一度失控,甚至出現了超自然現場:萬妝朝宗。
就是所有本來散落在地上的各類化妝品由於女二強大的個人魅力全部碼得整整齊齊!
而為了再襯托女二逆天改命的化妝技術,學院裡的Sophia甘願充當炮灰,和林夕比賽化妝。
下文圖片高能預警,膽小勿看!
但是這麼一部劇情清奇,製作較為粗糙的《瑪麗學園》卻在豆瓣裡得到了不俗的評價。還是讓人忍不住發問,憑什麼?
一、該劇精確的受眾定位,瞄準95後群體
資料顯示《瑪麗學院》為同時期網劇中最“低齡”的片(受眾平均年齡在23.2(-4.5)歲左右)。
這一群體普遍對接受度高,且長時間浸泡在娛樂氛圍的時間長,對於新事物更加包容。當看到裡面的人物一本正經地講解著辣眼睛的化妝技術,這種反差效果就好比當年楊冪自黑腳臭,黑著黑著就紅了。
二、“沙雕文化”的氛圍營造成功
“沙雕”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網名經常掛在嘴邊的詞彙,使用率較高。
而“沙雕文化”所營造的網路語境也在慢慢成為一種新的娛樂方式,可以是一種段子,一張圖片、一個事件等。日劇《我是大哥大》的跑火也是由於其極具沙雕特色的劇情和人物設定。
而《瑪麗學院》在劇本上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無論是劇情的誇張感幽默度,都在和其他青春類喜劇分裂開來。劇中的卸妝水術、跳舞蹦迪式上妝大發,都試圖將“沙雕”進行到底。
三、修仙打怪故事模式讓觀眾接受設定
在劇中菜鳥女主遇到高冷女二,組團開展化妝競技。打怪升級一路登頂的劇情簡直就和遊戲模式一樣的套路!
且故事背景設立在校園,沒有職場心機、家族紛爭等成人化標籤,而且劇情不僅腦洞清奇,爆笑點也接連不斷。看下來就是一個讓人慾罷不能的爽字。
四、特色流行元素的新增,抓住年輕人心理
劇中可謂是廣大青少年的想象力的溫床,反瑪麗蘇、流行語言、賣腐劇情、千奇百怪的妝容以及換裝大秀等,也是這部劇抓人的小亮點。
流量時代的雷劇《瑪麗學院》的爆火,更多體現出一種年輕群體的心理變化趨向。
雖然有日劇抄襲性質的故事設定,但是該類劇情卻仍在另一方面反映出,在物質充裕但精神壓力大的現在,年輕一代更渴望詼諧幽默度高的作品來解壓。
總之,這部劇的確口碑兩極分化嚴重,低齡化劇情既是敗筆也是亮點。但是以美妝題材為核心,也是其可以被肯定的創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