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點意思的事兒

    馬鈴薯黃萎病是一種枯萎性病害,是由隱藏在土壤和病株殘杆上的微菌核感染所致。被感染的根部和莖部被破壞,葉片的側脈之間變黃,逐漸轉褐色,有時葉片稍微往上卷,自頂端或者邊緣起枯死。該病害能夠導致減產40%~60%不等,嚴重影響經濟效益,具體的防治措施如下:

    種子播種前消毒處理

    在馬鈴薯播種之前進行種子消毒處理,防止隱藏在土壤之中的病菌趁機感染。可以使用50%多菌靈500倍液,對種薯消毒一小時,可保墒防水分蒸發、防曬抗汗、保溫防凍、防土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同時,在播種之前也順便對土壤進行消毒,可以使用石灰氮處理土壤。

    生物防治措施

    化學藥物防治固然有效、快速,但是容易在收到效果的同時,對環境造成汙染。因此,利用生物防治措施,不失為一種最好的方法。可以使用10億活芽孢/g枯草芽胞桿菌可溼性粉劑2kg拌種或者滴灌,可以有效防治馬鈴薯的黃萎病。

  • 2 # 洞察三農永珍

    問題:馬鈴薯黃萎病如何防治?

    馬鈴薯又叫土豆,是目前中國要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來培育的農作物,未來馬鈴薯將會成為我們的日常主食,當然這是題外話,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馬鈴薯的一種病害,叫做黃萎病,屬於一種枯萎性病害,主要表現是馬鈴薯植株出現早死亡,因此又被稱之為“早死病”,該病可以導致馬鈴薯當年減產50%左右,可謂是影響非常嚴重,這對於種植馬鈴薯的農戶來說是打擊性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下面主要和大家說說該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該病要從馬鈴薯種植的各個環節進行預防,不能等到病發才治療,那就比較晚了,那個時候多少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失。那麼提前防預是關鍵:首先是選用抗病品種並在下種時,可以選用地力旺150-300倍液加青枯力克150-300倍液對馬鈴薯種塊進行噴施,同時可以對栽種時的定植溝進行噴施,以達到消毒處理的目的。其次,在馬鈴薯現蕾的時候,可用同樣的藥劑另加沃豐素600倍進行葉面噴施或者滴灌等,再次阻止馬鈴薯黃萎病的發生。再次,當馬鈴薯的開花數量達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採取第二步同樣的藥劑進行預防,用藥方式可葉面噴施可滴灌可衝施。最後,種植馬鈴薯應該與禾穀類或其他豆科作物進行四年以上輪作,不能和茄科農作物輪作。

    總之,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預防黃萎病要趁早,嚴格按照上面的時間來進行防治,一旦防治過晚,比如花謝後在用藥,這個時候細菌已經侵入,防治起來就非常困難,效果還不好。

  • 3 # 薯界風雲

    馬鈴薯黃萎病發病時葉尖沿葉緣變黃,葉脈由外向內變黃,最後全部枯死。同時,黃萎病發病後,根莖的維管束褐變,停止營養輸送,薯塊切開後有褐色的變色環。

    馬鈴薯黃萎病屬於土傳病害。該病病菌長期在土壤中、雜草上、薯塊裡潛伏,當氣溫在19-24℃時,病菌就開始在維管束內繁殖,然後擴充套件到枝葉和薯塊。

    引發黃萎病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帶病的種薯;二是重茬種植,使土壤感染了病菌;三是不科學的水肥管理。比如地勢低窪,採用大水漫灌以及施用未腐熟好的農家有機肥等。

    黃萎病發病後對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影響特別大,輕則減產,嚴重時會造成絕收及商品性全軍覆沒。因此,在馬鈴薯生產中對防治黃萎病的發生非常關鍵。首先,選擇抗病性強的脫毒優質種薯;其次,播種前採用咪唑喹啉銅進行噴溝滅菌,每畝100克,苗期再進行一次葉噴;最後,種植非茄科作物,最少輪作三年以上。如果有條件,最好休耕一年,進行深翻、晾曬。

  • 4 # 雲種養

    馬鈴薯黃萎病又稱馬鈴薯早死病和馬鈴薯早熟病。馬鈴薯黃萎病是馬鈴薯上危害嚴重的難防土傳病害, 在馬鈴薯初花期發病, 盛花期過後即達到高峰, 減產達30%~50%以上, 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防治方法

    嚴格控制種薯質量

    由於馬鈴薯黃萎病可以透過種薯傳播,所以在栽種的時候要嚴格控制中數質量,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檢查種薯是否出現“八”字形和“半圓”形的變色環。選擇脫毒無病種薯進行栽培。

    改善栽培條件

    適時播種,避免遭遇春季凍害以及雨季。施肥過程注意合理搭配。晴天要適時澆水,在開花期後和塊莖膨大期要澆足水,切忌不要大水漫灌。在收穫後,要注意及時清理田間的病殘體,防止出現菌源導致再次感染。

    化學防治

    可以使用化學藥物進行防治,也可以利用百畝或苯萊特進行土壤燻蒸, 可降低黃萎病發生。

    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生物菌防治的方法進行有效防治。

  • 5 # songzhengzheng

    需要採用立體化模式治療:

    上面噴霧下面灌根

    噴霧用青枯立克加大蒜油加沃豐素噴霧三次

    灌根用青枯立克加地力旺加沃豐素

    想了解跟多用藥方案搜尋奧豐錚錚

  • 6 # 木雨聽風

    謝謝邀請,馬鈴薯黃萎病是馬鈴薯中後期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種土壤傳染病害,在連年重茬種植的馬鈴薯地裡發病相對嚴重。由於馬鈴薯黃萎病的發病時期大多在馬鈴薯的中後期,受黃萎病感染的馬鈴薯,葉片發黃,生長停滯,最後整株枯死,對馬鈴薯危害比較嚴重,一般減產可達到30%左右,嚴重者超過50%,表現為早熟早死等症狀。同時影響馬鈴薯的品質產量。

    馬鈴薯黃萎病發病初期,葉尖葉緣變黃逐漸向內黃化。逐漸乾枯變為褐色,出現過早成熟的症狀。地下塊莖一般從臍部開始感染,受感染的馬鈴薯塊,沒有明顯的病症出現。切開馬鈴薯可見有變為褐色的半圓形病環。

    馬鈴薯黃萎病病菌,最適宜的溫度為19~24度。從多年的種植經驗來看,在馬鈴薯的重茬地塊發病比較重,在種植時使用了過多的氮肥,使馬鈴薯植株徒長,群體密度過大,不良的通風透光環境,秸稈細弱,抗病能力明顯下降。使用了未經腐熟的有機肥,由於有機肥到後期逐漸發酵,產生一定量的熱能和有機酸,不利於馬鈴薯根系生長,抗病效能低下,容易感染馬鈴薯黃萎病。排水不良的低窪地,受水漬影響,馬鈴薯根系呼吸不良,植株吸收營養受阻,植株抗病性差,也容易感染黃萎病。在種植馬鈴薯時,選擇的薯種帶有病菌而感染致病。

    在馬鈴薯黃萎病的防治上,應採取綜合防治的辦法,比如,重視有機肥的投入,使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增加,配合增加生物菌肥等有益菌劑,在選用馬鈴薯種時,應注重健康薯種的選擇,最好是脫毒馬鈴薯種,或者是比較耐黃萎病的馬鈴薯品種等。在對馬鈴薯進行切塊前,在太陽下進行晾曬,剔除帶有病蟲害的薯種,然後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浸泡消毒。撈出之後進行切塊時,將所用的刀具也應進行消毒。切完薯塊將薯塊傷口處流出的液體,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再用500倍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進行拌種。

    選擇馬鈴薯種植土地,應具備排灌方便的條件。最好能與禾本科農作物進行三年以上的輪作。使用的底肥,應增加有機肥,提高磷肥鉀肥的比例,適當減少氮肥的用量,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使馬鈴薯植株生長健壯,不徒長。馬鈴薯在種植密度過大時,也容易因為植株相互爭奪Sunny,而引起徒長,這樣的馬鈴薯棵一般瘦弱細長,抗病能力明顯較低。在馬鈴薯需要澆水時應採用小水澆灌,切記不可大水漫灌,一般應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澆水,澆水之後田間不可有積水。

    在馬鈴薯的整個生長期,應定期採用0.3%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多種微量元素葉面肥+甲基託布津600倍液,進行葉面噴灑,預防病害。如果發病重的田塊,可在種植前採用敵克松殺菌劑或者惡黴靈進行土壤消毒等。

  • 7 # 興仁小表妹

    馬鈴薯是家裡常備的一種小菜,很多人都喜歡吃,不僅僅是因為它便宜。還很有營養。馬鈴薯的吃法也很多,有做土豆絲。煎薯片。做麻辣土豆等等,

    馬鈴薯易黃萎病。又稱馬鈴薯早死定。是馬鈴薯最重的一種病害。輕者減產20%。嚴重時可達50%。嚴重影響馬鈴薯的收成。

    黃萎病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開始時從脈向內開始發黃,慢慢的由黃變褐色乾枯。引起植株凋萎。也不捲曲,不脫落。直到全部葉子和植株枯死,剖開根莖可看到維管束已變褐色。塊莖染病初期多從臍部開始,嚴重時塊莖內部形成很大的空洞,

    黃萎病是典型土傳維管病害。病原菌主要以病種薯。病種薯包裝物以及病土進行遠離傳播。吃了病薯的人畜糞。透過根毛,傷口,枝條和葉面進行侵染。侵入後菌絲在細胞內和細胞間大量繁殖。並隨液流迅速向上向下擴充套件至全棵,導致馬鈴薯苗開始萎蔫,逐漸的發展到枝葉。

    除草時要注意不要傷到根,特別注意消滅地下害蟲和線蟲。合理施肥。增加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做到適時灌溉,在雨後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發現病株及時踢出清除殘體,可也直接減少侵染源。

    防治方法: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浸泡種薯一小時。發病重的地區或田塊每畝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千克進行土壤消毒。

    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劑1500倍液。也可用上述藥劑實施澆灌方式。每株膠罐100mL, 隔十天1次。一般1次或2次效果很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車顯示感嘆號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