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餘範後

    艾灸反應人人不同,有人能感受到熱感貫通上下,有人卻只有上火、發燒等不良反應,真正的原因你知道嗎?這次,艾蓬軒給大家講解10種灸後反應及處理方法。

    1,灸後起紅點、紅疹,發癢

    解 釋:

    艾灸可以培補人體陽氣,待人體正氣充足之後,在氣機的鼓動下,體內的寒溼外邪被化開,就像我們打掃完房間需要把垃圾倒掉一樣,這些垃圾毒素就會從面板和經絡中排出來,其表現方式就是起紅點、紅疹,發癢,這都是排寒溼風等邪氣的重要表現。

    應對方案 :

    脾胃功能相對比較弱的人,艾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脾胃調理,同時適當吃一些山藥薏米粥等補脾祛溼的食物。

    對於起紅疹後不癢的人來說,只要堅持艾灸,提升陽氣,紅疹會逐漸消失的。

    如果癢得非常難受,一個方法就是立即艾灸,把已經返到體表的寒氣、溼氣、風氣盡快排乾淨,另外也可以直接在患處塗上艾灰,很快就能起到止癢的效果。

    如果有專業艾灸人士操作就更好了,可以選擇大椎、心俞、膻中、十宣等穴位,每週一到兩次,讓病邪及時排出去,待症狀緩解後就能及時停止。

    此時最好不用停止艾灸,否則會使病邪再一次入裡,甚至會侵蝕臟腑。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可以在大椎穴、膀胱經腧穴進行放血。

    注意:在此調理期間要儘量保持清淡的飲食,保持愉悅的心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一片一片的灸花

    解 釋:

    有些人艾灸完後面板會變得紅一塊,白一塊,呈花紋狀,這是為什麼呢?

    艾灸時間太長自然會留下燻烤的印跡,其實這種花斑與體質有重要的關係,有花斑的人多數體內寒溼比較重。

    應對方案 :

    經常露在外面的面板每次灸的時間不要太長,但為了健康,如果溼氣比較重,不得不調養身體,每個穴位每天堅持艾灸10~15分鐘,堅持下來,一般不會起花斑,而且也能起到非常好的調理效果。

    3,灸後失眠

    解 釋:

    艾灸之後,人體陽氣會上升,如果這個患者陰相對偏虛,陽氣在短時間內提升,相對於陰血就會過盛,所以精神會出現亢奮。

    如果艾灸患者體內邪氣太盛,在陽氣不足前邪氣就會佔上風,所以人體整體素質都會變弱,但一旦正氣提高,有能力和邪氣做鬥爭,這個時候陽就不會乖乖地受外邪的控制,起來反抗,這樣也會容易引起灸後失眠的好轉反應。這也是陰陽重新建立健康的合作關係的過程。

    應對方案:

    每次艾灸都要引火下行、滋陰,可以幫助身體儘快調整到陰陽的狀態,失眠的症狀會自然消失。

    注意事項:艾灸後導致的失眠,只要確定不是疾病導致的,都屬於正常現象,其作用機理和前面我們分析的其他反應是非常相似的,當艾灸透過經絡、腧穴的刺激,在傳熱、導熱、透熱等熱反應的作用下,達到了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進一步調動了臟腑器官的恢復功能。

    4,灸後嗜睡、乏力

    解 釋:

    艾灸後出現嗜睡,乏力這是典型的浮陽歸元現象,正常情況下人體是一種“陰平陽秘”的狀態,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內穩態,只有這樣人體各項機能才能夠相互協調,處於一個整體的平衡狀態,否則就會出現一系列症狀。

    人體陽氣過弱,或者陰血不足時,陽氣就會上浮,而艾灸透過對經絡腧穴的調理,真陰就會上升,外浮的虛陽會被引下來,起到歸元的效果。

    一方面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身體進行自我調整的過程實際上是正氣和邪氣相互抗爭的過程,而睡眠、休息可以幫人體提高免疫力,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身體能夠更快地得到恢復。

    應對方案:

    跟著感覺走,想睡就睡。

    5,灸後抑鬱、狂躁、易怒

    解 釋:

    多見於經常生氣,壓力大的人體內的酸毒積累越多,代謝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艾灸一段時間之後,體內的陽氣會上升,有能力將鬱氣排出體外,所以會以情緒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說容易發怒,看什麼都覺得不對,而且經常會感覺到悲傷,甚至會感覺到非常委屈,想哭,而邪氣外出也需要一條出路,即有可能以打嗝的方式從上面排來,也可能會放屁。

    應對方案:

    如果想哭,解決的辦法就是發洩出來,可以哭。中醫講“肺主悲”,所以此時可以艾灸強化一下肺的功能。如果感覺抑鬱難受,可配合點按太沖穴。

    注意事項:抑鬱或者狂躁的時候,一定要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散散心,把情緒發洩出來,一定不要悶在心裡,防止氣結在心,還要配合飲食調理,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保養好脾胃,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營養。

    6,灸後冒涼風、發冷

    解 釋:

    艾灸後出現寒、熱、酸、麻等感覺都被稱之為灸感,寒溼重的人艾灸後最容易冒涼風,但是部位不同,一般人會從腳心、腿上、肩部、頭部冒涼風,陽虛嚴重的人會感覺全身發冷。

    應對方案:

    艾灸後出現冒涼風、發冷的症狀,一定要結合艾葉、生薑煮水泡腳,增強血液迴圈,加強艾灸冒涼氣的關節部位,只要堅持下來,不僅症狀會所有改善,整個人體的機能也會跟著提高。

    7,灸後出現便秘

    解 釋:

    如果命門火不足以化動下焦陰邪,真陽元氣化施無力,寒極生熱則會引發虛火,導致大腸主“津”功能太過,從而出現腸燥便秘。其次,人為的憋大便也會導致津液不足。這是因為排洩物在大腸內呆的時間太長,大腸不斷吸收津液,最終導致大腸乾燥,這是人體自身原因導致。再次,如果氣血過弱,艾灸腹部的時間過長,同樣會把“津液”烤乾,最終導致的就是大便乾燥。

    應對方案:

    適當減少灸量,配穴中加入滋陰的穴位。還可以配合一些穴位按摩,幫助人體氣血升降,改變大腸的舒張及收縮情況,改善對便秘。

    注意事項:如果是老人,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因為便秘引發意外,家中可常備潤腸丸等有潤腸通便功能的中成藥,出現意外情況要及時就醫。

    8,灸後起泡、瘡

    解 釋:

    艾灸後可能會起水泡和膿皰,其中水泡更為常見。出現這種現象有兩大原因:一是操作時間過長或操作不當,二是身體溼氣比較重。

    《小品方》中記載:“灸得膿壞,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也。”

    《針灸資生經》中也認為只有艾灸後出現灸瘡,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溼氣重的人艾灸後最容易起泡,有時候會發現不知不覺就起泡了。是寒邪向外排出的好現象,正所謂“泡破邪出”。

    應對方案:

    對於一般水泡,可以任其自然乾癟,水泡比較大的,最好由專業人員操作,可以用一次性毫針從下方刺破,放出水液,不要擦破皮,碘伏外用,防止感染。

    然後用艾灸直接對著患處進行懸灸,藉助火力,增強殺菌的效果。刺破後繼續選擇溫和灸,可以不用進行包紮,期間如果有膿水排出來,也屬於正常現象,然後用醫用棉籤將水泡中滲出來的氺液吸乾淨,一定預防感染。

    注意事項:一般水泡是白色或者是略帶黃色的透明狀液體,如果發現水泡內的液體是渾濁粘稠狀則說明灸瘡感染,要及時就醫。

    9,灸後腹脹、打嗝、放屁

    解 釋:

    艾灸後陽氣提升,出現放屁、打嗝的現象也說明人體的腸胃功能開始恢復正常了。

    但並不是每個人艾灸後都會有放屁、打嗝的反應,如果正氣不足,就會表現為腹脹,一般來說表明身體上虛下寒,如果能夠及時將臟腑的邪氣排出體外,就會感覺身體非常輕鬆。

    有些人艾灸後排出的屁特別臭,這就說明腸胃問題相對比較重。

    另外,肝、膽、胰腺等消化性器官有問題也容易出現這種排氣反應,如果是寒性體質,放屁、打嗝的症狀反應的就更為劇烈。

    應對方案:

    這裡提醒大家一點,無論是大小便還是屁,都是人體應該及時排出去的垃圾,此時可以配合自己的症狀,如果是脾胃功能弱,就加強脾胃調理,如果是肝膽功能有問題,就配合肝膽穴位,加強肝膽調理。

    10,灸後血壓、血糖發生變化

    解 釋:

    血壓升高:是艾灸後的一種好轉現象,一般會與其他症狀同時存在。艾灸後體內陽氣增強,身體自我調整功能得到恢復,此時血壓的升高也是生理所需的高度,大血管的血壓會升高,有助於清除血管末梢的垃圾,同時也不會影響由毛細血管所主的人體組織其他功能。配合相應的調理方法,繼續艾灸一段時間,人體就有能力將血壓調整到符合人體正常生理需要的值域。高血壓與腎臟功能和失眠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血糖升高:艾灸之後出現血糖高,因為陽氣上升,潛藏在體內的陰邪被化,返回到血管、脾腎臟腑器官的一種表現。這種變動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直到體內的陰邪從深層逐漸沿經脈排出體外。

    應對方案:

    血壓升高:艾灸中配合血壓調理的穴位,調理過程中出現血壓不穩的現象,配合這些穴位,堅持幾次,就會有明顯的效果。

    血糖升高: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非常低,傷口癒合能力差,所以要把握好時間和灸量,一定不要起泡。糖尿病患者本身消耗比較大,所以在做艾灸期間一定要配合充足的營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存在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