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學的大表哥

    1:《三個火槍手》 作者:大仲馬 餘華推薦語:我兒子11歲的時候,迷上了《哈利·波特》 。我告訴他除了《哈利·波特》之外,不妨試著讀一些其他的作品,之後向他推薦的第一部就是《三個火槍手》 。他讀完之後,滿臉驚訝地對我說: ‘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比《哈利·波特》更好看的小說! 或許評論家會對大仲馬頗有微詞,嫌他的書太‘好看’ ,不夠晦澀玄妙,但對我來說,他的書能帶來閱讀其他作品時得不到的感受,有很神奇的吸引力。

    2:《伊豆的舞女》 作者:川端康成 餘華推薦語:我難以忘記1980年冬天最初讀到《伊豆的歌女》時的情景,當時我20歲,我是在浙江寧波靠近甬江的一間昏的公寓裡與川端康成相遇。我曾經迷戀於川端康成的描述,那些用纖維連線起來的細部,我說的就是他描述細部的方式,他敘述的目光無微不至,幾乎抵達了事物的每一條紋路,同時又像是沒有抵達,我曾經認為這若即若離的描述是屬於感受的方式。 川端康成喜歡用目光和內心的波動去撫摸事物,他很少用手去撫摸,因此當他不斷地展示細部的時候,他也在不斷地隱藏著什麼,被隱藏的總是更加令人著迷。它會使閱讀走向不可接近的狀態,因為後面有著一個神奇的空間,而且是一個沒有疆界的空間,可以無限擴大,也可以隨時縮小。為什麼我們在閱讀之後會掩卷沉思?這是因為我們需要走進那個神奇的空間,並且繼續行走。

    3:《禮拜二午睡時刻》 作者:馬爾克斯 餘華推薦語:加西亞•馬爾克斯是無可爭議的大師,而且生前就已獲此殊榮。《百年孤獨》塑造了一個天馬行空的作家的偶像,一個對想象力盡情揮霍的偶像,其實馬爾克斯在敘述裡隱藏著小心翼翼的剋制,正是這兩者間激烈的對抗,造就了偉大的馬爾克斯。 《禮拜二午睡時刻》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剋制的才華,這是一個在任何時代都有可能出現的故事,因此也是任何時代的作家都有可能寫下的故事。為什麼神甫都會在一個普通母親面前不安?為什麼枯萎的鮮花會令我們戰慄?馬爾克斯留下的疑問十分清晰,疑問後面的答案也是同樣的清晰,讓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感受到了,同時又覺得自己的感受還遠遠不夠。

    4:《孔乙己》 作者:魯迅《孔乙己》選自魯迅短篇小說集《吶喊》 餘華推薦語:在《孔乙己》裡,魯迅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幾次來到酒店的描述,當孔乙己的腿被打斷後,魯迅才開始寫他是如何走來的。這是一個偉大作家的責任,當孔乙己雙腿健全時,可以忽視他來到的方式,然而當他腿斷了,就不能迴避。於是,我們讀到了文學敘述中的絕唱。這就是我為什麼熱愛魯迅的理由,他的敘述在抵達現實時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彈穿越了身體,而不是留在了身體裡。

    5:《南方》 作者:博爾赫斯 《南方》選自博爾赫斯短篇集《杜撰集》 餘華推薦語:據我所知,魯迅和博爾赫斯是我們文學裡思維清晰和思維敏捷的象徵,前者猶如山脈隆出地表,後者則像是河流陷入了進去,這兩人都指出了思維的一目瞭然,同時也展示了思維存在的兩個不同方式。這裡選擇的《孔乙己》和《南方》都是敘述上惜墨如金的典範,都是文學中精瘦如骨的形象。 《南方》中的胡安·達爾曼則是一個努力返回記憶的人,敘述方向的不同命名使這兩個人物獲得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孔乙己是現實的和可觸控的,胡安·達爾曼則是神秘和難以把握的。前者從記憶出發,來到現實;後者卻從現實出發,回到記憶之中。魯迅和博爾赫斯似乎都懷疑歲月會撫平傷疼,因此他們筆下的人物只會在自己的厄運裡越走越遠,最後他們殊途同歸,消失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命運。

    6:《傻瓜吉姆佩爾》 作者:辛格 餘華推薦語:《傻瓜吉姆佩爾》是一部震撼靈魂的傑作,吉姆佩爾的一生在短短的幾千字的篇幅裡得到了幾乎是全部的展現,就像寫下了浪尖就是寫下整個大海一樣,辛格的敘述雖然只是讓吉姆佩爾人生的幾個片段閃閃發亮,然而他全部的人生也因此被照亮了。這是一個比白紙還要潔白的靈魂,他的名字因為和傻瓜緊密相連,他的命運也就書寫了一部受騙和被欺壓的歷史。 辛格筆下的人物總是難以擺脫流浪的命運,這其實是一個民族的命運。不同的是,卡夫卡和舒爾茨筆下的人物是在內心的深淵裡流浪,辛格的人物則是行走在現實之路上。這也是為什麼辛格的人物充滿了塵土飛揚的氣息,而卡夫卡和舒爾茨的人物一塵不染,因為後者生活在想象的深處。然而,他們都是迷途的羔羊。

    7:《鳥》 作者:布魯諾·舒爾茨 《鳥》選自布魯諾·舒爾茨短篇集《鱷魚街》 餘華推薦語:舒爾茨在《鳥》中賦予的這個“父親”,差不多是我們文學中最為靈活的形象。他在擁有了人的形象之外,還擁有了鳥、蟑螂和幸福蟹的形象,而且他在不斷地死去之後,還能夠不斷地回來。這是一個空曠的父親,他既沒有人的邊界,也沒有動物的邊界,彷彿幽靈似的飄蕩著,只要他依附其上,任何東西都會散發出生命的慾望。因此,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命,可以說是人的生命。

    8:《在流放地》 作者:卡夫卡 餘華推薦語:卡夫卡有著長驅直人的力量,彷彿匕首插人身體,慢慢湧出的鮮血是為了證實插人行為的可靠。卡夫卡的敘述具有同樣的景象,細緻、堅實和觸目驚心,而且每一段敘述在推進的同時也證實了前面完成的段落,如同匕首插入後鮮血的迴流。 困此、當故事變得越來越不可思議的時候,故事本身的真實性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增強。 《在流放地》清晰地展示了卡夫卡敘述中伸展出去的枝葉,在對那架殺人機器細緻入微的描寫裡,這位作家表達出了和巴爾扎克同樣準確的現實感,這樣的現實感也在故事的其他部分不斷湧現,正是這些擁有了現實依據的描述,才構造了卡夫卡故事的地基。事實上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只是人們更容易被大廈的荒誕佐所吸引,從而忽視了建築材料的實用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白寫的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