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衝的影像聲色

    《路加福音》裡,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新年又來了,祝福簡訊即將轟炸,請大家做好防護,珍惜手機,保護頭腦,以免被各種假惺惺的群發信息迷暈。

    說假惺惺,肯定有人要罵。

    但別急,請聽我說。

    之所以說假,是因為我們都沒有想象的,希望別人混得好。

    你在群發簡訊裡說,朋友,祝你發大財!但對方真的發大財了,你會覺得特別不是滋味;

    人就是這樣的虛偽。

    比之於身邊人發達,我們潛意識中更渴望的,是看到他們灰暗、貧窮、弱,反正怎麼折騰,都比不上自己。

    《當你熟睡》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男主角禿頂、肥胖、單身、窮、醜、挫,總而言之,是我們觸目所及處,那最不被人正眼瞧的一類老屌絲。

    他當然不快樂。也因此,他看不慣身邊快樂的人,於是極盡所能,摧毀他人的幸福,讓大家都同化成和他一樣陰暗抑鬱的物種,方才甘心。

    他私闖民宅、偷竊、威脅、殺貓、迷姦、殺人、借腹生子......無所不用其極。

    對於一個以恨意為食的人,一切的青春、喜樂、安寧,都是他要吞噬的物件。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極品敗類為什麼要這樣?

    4月在友誼劇院看話劇《琥珀》,其中有一句臺詞,用來解釋最為精準: “只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平等,那就是痛苦。”

    我懷疑《讓你熟睡》的主人公,就是把它當成了座右銘,並踐行始終。

    這種“你過得不開心,我也就開心了”的行徑,不止在電影中繁衍,它誕下的子嗣,遍佈五湖四海,橫行海陸空、歐亞非。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小鎮女人一直對光芒萬丈的瑪蓮娜耿耿於懷,直到她長髮剪短、發胖、平庸,變得和她們並無兩樣,小鎮女人才接納了她。

    呂后一直對美貌的戚夫人懷恨在心,直到將她做成了人彘,才消除心頭大患。

    而在你我的生活中,只能容你失敗,不能容你成功的例子,同樣屢見不鮮。

    前些日子,和一作家聊被罵的事情,她說,她發現,罵她最狠的、最執著的、最下作的,不是別人,而是她剛剛擺脫的圈子裡的人。

    我笑,你真是後知後覺啊,還才發現!這是常識好嗎?!誰不知道,罪犯多是身邊人,人們最難以忍受的,多是親友或至交。

    古龍說,最親近的人,往往就是你的敵人。

    她講起了以前的一些事,說,當年灰頭土臉的時候,身邊有一個挺好的朋友。也曾一起立黃昏,也曾問她粥可溫。關係也算親密。只不過,她隱隱地覺得,好朋友不應該在長夜裡抱頭痛哭,而應該在黎明時結伴奔跑。

    然而,對方是一個典型的怨婦,想過上等的生活,又不付中等的勞力,只知在最低等的情慾裡忽生忽死,忽死忽生。

    她漸漸倦怠了這種關係,膩了在“你說他到底愛不愛我”、“他會不為因為我離婚”、“聽說王華約炮的事被他老公知道了,這個女人真是讓人無語”……等和下半身有著不解之緣的話題裡周旋,於是有意無意地疏離,一個人專注於手中事。

    三年以後,她遊歷各國,被萬人景仰,作品如雪紛飛,過上了一直憧憬的生活,有一天,她忽然發現,曾經的那個朋友,調轉矛頭,對她惡言惡語,再無半句好話。

    從前有多愛,現在翻臉就有多快。

    從前有多好,現在罵得就有多粗暴。

    從前有多親近,現在的倒戈就有多虐心。

    “可是,你甚至都無法去對她說,我不是這樣的啊,你當年說的和這截然相反啊……你只會冷笑一聲,更堅定了‘朋友必須三觀相同、財富地位相近’這條真理。”

    人生於世,就不得不與他人爭奪資源。比如財富、權力、配偶。於是,每一個身邊人,都是競爭對手。

    這種不由自主的競爭,帶來的就是永無止息的社會比較。外貌的、能力的、心智的、背景的、財富的……擁有的多寡,決定了地位的高低。

    但這種比較,也會選擇物件。

    我們不會與陌生人較勁,因為群體不同,他們造不成威脅。

    范冰冰再美,不會跟我搶隔壁的王二;

    李嘉城再富,不會天天開著勞斯萊斯來我單位上班;

    陳冠希再浪,不會讓我戴一頂鮮豔欲滴的綠帽子。

    請看以下的圖:

    兩個中間圓圈是一樣大的。

    但我們會覺得,圖2的更大,圖1更小。這就是比較產生的認知謬誤。

    在社會比較中,也是一樣。

    當身邊人是醜逼,我們就覺得自己美麗或英俊;

    當身邊人是傻逼;我們就覺得自己聰明;

    當身邊人是low逼,我們就覺得自己高大上。

    推而廣之。他們強大,你便自覺懦弱;他們厲害,你便自覺失敗;他們是超人,你便自覺是蟲豕;他們今天LV明天Hermes後天又來了一打PRADA,你便自覺窮得叮噹響;他們努力逆襲成為人上人,你便自覺碌碌無為浪費糧食。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相對剝奪。

    當人們將自己的處境與某種標準或某種參照物相比較,發現自己處於劣勢時,會產生一種受剝奪感。這種感覺會產生消極情緒,可以表現為憤怒、怨恨或不滿。

    陌生人與我們無關,他們的晉升與發達,相對剝奪感微乎其微,所以,我們會接受他們的成功。

    朋友不一樣,都是地位相同的人,突然一個人高不可攀,平視變成仰望,強烈的落差感當然會讓另一人不爽。

    《三傻大鬧寶萊塢》裡說:“當你的朋友失敗時,你會很難過;當你的朋友成功時,你會更難過。”就是這個道理。

    乞丐從不嫉妒富翁,卻會嫉妒比他混得好的乞丐。

    醜逼從不嫉妒美人,卻會嫉妒比她嫁得好的醜逼。

    因此,《當你熟睡》中的主人公與周圍人相比時,發現只有自己不快樂,產生強烈的摧毀欲。

    也因此,那位作家的朋友在她的成功下,看到自己的無能與懶惰,產生強烈的嫉妒心,在背後說盡壞話。

    嫉妒發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意淫,一種是傷害。

    這裡說的意淫不是幻想,而是一種阿Q式攻擊。

    比如你的美女同學開寶馬,住豪宅,你便在背後說,心機婊,白蓮花,絕對是利用潛規則上位的。我要是有她那麼不要臉,我也年薪百萬了。

    你的一朋友很成功,便說,還不是拼爹,要不是有後臺有背景,他能有今天?我要是有那樣的爹,別說總經理,就是董事長,我也做得下來。

    人之所以如此酸嘰嘰,是因為看到了差距,但又無法消滅這差距,便只能貶低對方的成就,讓對方變低階,來達到內心平衡。

    等到對方在你的意念中,被推入某個莫須有的大坑,你得已俯視他,便心平氣和,繼續心安理得地懶惰下去。

    因此,這種意淫對自己產生的直接影響,便是拒絕進步。久而久之,你就成了一個怨婦,成了“寡人無疾”的蔡桓公,出了任何事,只知從他人身上找問題,而不從自身找原因。

    當然,這種狀態雖然讓人不齒,但好在並不傷害他人,還不算過分。

    但到了實施階段,就逾越底線了。

    傷害分語言傷害,和行為傷害。

    語言傷害即《當你熟睡》中男主對女主的簡訊騷擾,那個作家的朋友的流言攻擊,還有各種造謠傳謠、誹謗詆譭。

    行為傷害即電影中的殺貓殺人迷姦,對他人造成切切實實的傷害。到了這一階段,那就是自尋死路了,畢竟,我們還有法制。

    嫉妒人人都有。

    但之所以我們沒有變成一個陰暗的怨婦,是因為還有另一些像繩索一樣的東西,將自己拔離於陰影:向上的力量,從善的本能。

    因為向上,所以我們正視差距,努力去接近偶像;

    因為從善,所以我們有足夠的良知,不去傷害他人。

    假若你還在嫉妒,無從擺脫,請努力尋找自我價值。

    她能歌善舞,你能寫會畫呀;

    她善於社交,你擅長賺錢呀;

    她會用大腿勾引男人,你會用才華征服世界呀。

    郭芙蓉說得好,世界如此美妙,你卻偏愛比較,這樣不好,不好。

    耽溺於比較,會對自己形成巨大的內耗。它會威脅自我認知,讓我們隨時處於低人一等的幻覺。為了抵抗這種傷害,心理防禦機制自行啟動,導致晝夜不安、焦慮、煩躁、抑鬱。

    人生於世,究其根本,不是為了與身邊人攀比,而是要證明自我價值。

    當你認清自己為何來到世間,知道自己方向何在,生命就定了錨,難以在花樣迭出的比較中左右動盪,失去本心。

    為朋友的成功傷神一生,都無濟於事,時光依然被蹉跎,心力依然被荒廢。

    不如低下頭來,在生活的土壤中,開始為自己種植,開枝散葉,生花結籽,才有可能在秋日,看見自己豐盛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只有一天的時間,是去斯特拉斯堡還是布魯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