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0
回覆列表
  • 1 # 本是微塵

    收到問答邀請回答這個問題真的很為難。因為問的是演義,那麼回答就應該按小說來吧!沒讀過三國志和蜀漢曹魏東吳歷史的很多,讀過三國演義的肯定不少,對裡面的內容早就爛熟於胸。雖然小說內容基本都和歷史相差甚遠,內容寫的很傳奇很精彩,其實謀略和真正的三國曆史比真的都是粗淺小道,更是把很多經典埋沒了,我就說說裡面有代表性的撼動歷史程序的吧,因為問的是演義真的放不開。

    先說董卓,由於皇帝昏庸外戚干政太監亂朝袁紹出昏招等等前奏把董卓招來了。董卓當時其實就是一個地方軍閥,不是最牛逼也不是最強大,但是確實最有頭腦的,起碼比那會袁紹聰明,遊戲演義都低估他了,他先叫他弟弟打前站了解長安情況,然後趁虛而入第一時間掌控皇帝和長安城,又用離間計拉攏呂布幹掉最強的對手丁原,叫自己部下晚上喬裝出城白天列隊進城迷惑對手,可惜他出生不好,又太任意妄為,所以演義裡面第一個出場的梟雄戲份不多成了最大反派。

    賈詡,這個三國曆史上最聰明的,打敗曹操集團黃金組合兩次的傢伙,第一次出場就給李傕郭汜出了一個置於死地而後生的主意,估計他要是瞭解情況多半也不會叫他倆打回去了。後來投靠張秀,讓張秀風風光光投降曹操,他看穿了曹操需要立一個仁德大旗不會加害張秀和自己,總之這貨能看穿一切事物本質,陽謀高手。

    曹操對漢中的絕戶計,這一招算是釜底抽薪,當時幹什麼都靠人,張魯統治漢中期間可謂把漢中打理的路不拾遺府庫充實,人口達到三十萬,全叫曹操一鍋端了,更是把人口都遷移走留給劉備一個空殼。三十萬人口在當時什麼概念呢?劉備當時全部控制地人口也才二十來萬,反過來說劉備能頂住曹操說明他還是有點本事的,就是一直沒有平臺施展。

    劉備攻打東吳,陸遜的堅壁清野火燒夷陵。孫權總是在背後捅劉備刀子,終於把劉備惹毛了,舉國之力和孫權一戰,不管是在西蜀的總體戰略上還是個人感情上我可以說劉備做的都沒錯,因為劉備沒有退路了,這一戰東吳老實了幾十年,元氣大傷也沒辦法搞什麼么蛾子了。陸遜是明白人,蜀國兵強馬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硬拼沒有好果子吃,所以堅壁清野消耗蜀軍銳氣,這是陽謀正確的戰略,即便如此夷陵之戰後東吳很多大將都在演義裡消失了,如果說陸遜拯救了東吳也不為過。至於曹丕這會當然是看戲,等他們兩敗俱傷,這是明白人,只要他一插手這兩家保不定一起幹他。

    要是說歷史能寫厚厚幾本書,可是演義本身就那麼本書,就說這麼多吧,多少英傑埋沒在小說裡

  • 2 # 使用者6624936983

    印象比較深的是諸葛亮的空城計,用三千老弱病殘之兵民守護一座城池並嚇退司馬懿,感覺那場戰役,就是心理戰的加強版,此計之所以能成功,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因為是諸葛亮設的計,要是換作他人,司馬懿早一鍋端了,司馬懿忌憚諸葛亮,因為遇上諸葛亮,他很少打勝仗。所以說,這是兩個軍師之間的博弈,摸透對方會想什麼,從而精準判斷對方的選擇,即使到了現代也是心理學的泰山級人物。有時候想想,要是臨時換一個思維簡單的人去打這場仗,說不定陰差陽錯的就勝利了。

    第二個,不得不說偽裝的市民,神態自然,看不出一丁點破綻,著實厲害。

  • 3 # 菖蒲先生

    《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可謂是家喻戶曉,因馬謖不聽勸阻,痛失街亭,導致身在西城的諸葛陷於危難。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將至,作為一軍主帥,為穩定人心他並沒有表現出慌亂。他想到與司馬懿數次交戰中的場景,以及取得的經驗,在腦海中大膽地勾畫出一場空城的計謀,一場心理戰拉開序幕。

    正所謂“最瞭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難道司馬懿真的是太相信自己對孔明的判斷而退兵麼?我想,這未必是真相!

    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諸葛略高一籌,他明知司馬懿善疑,事後說道: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而司馬懿確實也是這樣做的: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我要說的是,司馬懿明知孔明此招是兵行險路劍走偏鋒而對孔明實施的“反心理戰”!

    水鏡先生曾說道:臥龍鳳雛得一者得天下!蜀漢兩個都得了,再加上個幼麟,可還是被司馬氏得了天下。由此可見,“冢虎”司馬懿心機之深遠非諸葛亮能比,那為什麼西城門前就退兵了呢?好好的一個活捉諸葛亮建不世之功的機會就白白放棄了?

    《三國演義》中早有說明,說曹操曾夢見“三馬共食一槽”,曹操可是出了名的多疑,於是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之後又用強制手段約束司馬懿為文學掾,不讓其掌兵,曹丕快繼位的時候,曹操又秘密囑咐“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於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曹魏自曹操開始祖孫六代雖然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實際上傳到曹睿的時候就已經大權旁落。

    曹魏對司馬懿一直是防範加猜忌的,司馬懿在魏國朝堂之上可謂是十面埋伏伴君伴虎,曹真、曹休等皇親國戚,陳群、華歆、王朗等一干重臣,都對司馬懿深懷戒心。勝了,功高震主,也會引起同僚嫉妒;敗了,對立的大臣馬上藉機上位,剝奪兵權,身處此等危機之中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奉行的軍事方針就是:贏不能大贏,輸不能大輸,攻不宜大攻,守不宜大守。司馬懿的心機、謹慎,韜略和隱忍由此可見一斑。

    看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司馬懿的真實想法:呵呵,我就是不殺你,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我還是懂的!只要諸葛亮還活著,蜀漢堅持伐魏,魏國的其他將軍又打不過諸葛亮,那麼魏主就會繼續重用他,繼續重用司馬懿,那司馬懿就會繼續兵權在握,只要手裡有軍隊,皇上就是傀儡罷了!孔明自以為司馬懿瞭解自己,上演一場空城計,殊不知司馬懿早已看穿他的把戲,藉機平衡朝中得失。

    空城計確實是一場精彩的的心理博弈,心理戰!諸葛亮說"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如果是司馬昭和曹操的話,我是絕對不敢實施此計的."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套路了司馬懿,而司馬懿也很配合的退軍了,可他不知道,這其實是司馬懿玩的一手計中計,被套路的其實是孔明自己罷了!

    套路中藏有套路和反套路,心理戰司馬仲達還是技高孔明一籌!

  • 4 # Cleverlove8plus

    曹操火燒烏巢,8萬軍隊大破袁紹80萬大軍,巧妙利用袁紹監糧官愛喝酒這個細節,官渡之戰,一站成名,創造了歷史!

  • 5 # 木無夏

    劉備三請諸葛亮

    劉備屯軍新野期間,謀士徐庶和名士司馬徽先後向他推薦在隆中隱居的諸葛亮是輔佐君主成功統一天下大業的奇才。劉備喜不自勝,即日帶關羽、張飛去隆中恭請諸葛亮出山。 他們第一次來到隆中臥龍崗諸葛亮的茅屋前,書僮出門說:“先生今早出去了,蹤跡不定,歸期也不知道。” 劉備很失望,囑咐書僮說:“如諸葛先生回來,只說劉備拜訪。”便帶關羽、張飛回新野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派使者打探訊息。使者回報說:“臥龍先生已回來了。” 劉備很高興,傳令備馬。 張飛不滿地說:“一小小鄉下村民;哥哥何必親自會見,派人去叫來就是了。” 劉備責備道:“諸葛亮是當代賢人,豈能召喚!”說完上馬,關、張只好相隨。 當時正值嚴冬,烏雲密佈。走了幾里,北風勁吹,雪花飄落。張飛說:“天寒地凍,不如回去避避風雪。” 劉備說:“我正要使諸葛亮知我真誠重視賢才的心願,這是用人的第一要著。如你們怕冷,先回去好啦。” 張飛說:“我死都不怕,還怕冷嗎?只是伯哥哥空勞神思,徒費精力罷了。” 劉備說:“不必多說廢話,只相隨同去就是。” 三人走進茅廬,又沒遇見諸葛亮,只看到他的弟弟諸葛均。 諸葛均說:“昨天家兄與友出外閒遊去了。” 劉備說:“何處閒遊?” 諸葛均說:“往來奠定,不知去所。家兄返家,當來回禮。” 劉備說:“怎能勞駕諸葛先生?過幾天,我還要來。”說完,借了紙筆手寫留言,以表敬慕諸葛亮之心。寫罷,遞與諸葛均,辭別返回新野。 光陰如箭,很快到了新春。劉備選擇黃道吉日,齋戒三日,沐浴換衣,再去臥龍崗拜訪諸葛亮。 關公說:“兄長兩次親去,禮節算是到頂了,想來諸葛亮有名無實,故意迴避。” 張飛叫道:“何勞哥哥去,我拿根繩子把他捆來就是了。” 劉備斥道:“不要無禮!古代齊桓公拜訪東郭野人去五次才見一面,何況我要見大賢人呢?你今天不要去,我帶二弟去。” 張飛說:“哥哥們都去。小弟怎敢落後?” 劉備說:“你要去,不可失禮!” 三人快近茅廬時.碰見諸葛均,說諸葛亮正在屋裡。劉備大喜,書僮卻說:“先生在草堂睡覺。” 劉備關照書僮不要驚動,只是下馬站在門口石階下等候,等了好久還不見諸葛亮起床。 張飛大怒道:“這傢伙如此傲慢,待我去屋後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關公再三將他勸住。劉備足足等了兩三個時辰,才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的誠心和謙恭所感動,與劉備進行一番關於天下大勢的隆中對策後,終於答應出山輔助劉備。 劉備善於讓賢才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用人之道,真是大智大謀啊!

  • 6 # 遁世豪情

    “草船借箭”

    此計成本低,見效快,鼓舞士氣,可無限極貶低對方智商。

    蜀國軍師

    諸葛亮

    運用計謀從

    曹操

    處騙得十萬支弓箭,讓

    心胸狹窄

    周瑜

    想殺害自己陰謀落空。表現了諸葛亮

    有膽有識

    ,才智過人。 由於《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讚美,因而引申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語三個音標組合的字怎樣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