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engshijituan_254

    世界一年的水消耗總量 全球水資源狀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工業、農業、城市的日益擴充套件,特別是世界人口急劇增多,加之,人類活動失控,造成環境惡化,水資源汙染及嚴重浪費,迫使世界水資源日趨匱缺。據材料統計:20世紀初,全球水消耗量為5000億m3/y,到世紀末已增長為50000億m3/y(增長10倍以上)1954年-1994年美洲大陸用水增加100%,非洲大陸用水量增加300%以上,歐洲大陸增加500%,而亞洲大陸增長幅度更高。地下水之開採量為5500億m3/y(80-90年代),其中大於100億m3/y的有10餘個國家,佔總開採量的8.5%。 2001年3月在海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水資源論壇”部長級會議上,21世紀世界水事委員會報告說,目前全球有10-11億人沒有用上潔淨水,有21億人沒有良好的衛生裝置,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今後20-25年,人類用水量將增加40%左右,世界將面臨水資源的嚴重危機;報告中還強調指出,地球上只有2.5%的水是淡水,而其中2/3存在於冰蓋和冰川中,無法直接利用,僅剩的那一小部分水資源,大約有20%在人跡罕至的地區,其餘80%的水則透過季風、暴風雨以及洪水等形式,在錯誤的時間降落到錯誤的地點,供給人類直接利用的水資源確實有限,僅為1%左右;報告中說,到2025年世界新增30億人口,所需供水缺少20%,加之浪費與汙染可達50%以上;據“平衡與人口協會”估計,20-30年內缺水人口可達15-20億人。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資料,按全世界人口為50-60億計算,人均佔有水量約為8000-10000噸。1997年“第一屆世界水論壇”報告說,由於世界水資源消費量急劇增加6倍,遠遠超過4000km3,人均淡水佔有量已降到4800m3,(1995年為7300m3)。由於僅有的淡水量分佈不平衡,有60%-65%以上的淡水集中分佈在9-10個國家,例如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等,其中奧地利每年有840億噸水可滿足歐盟3.7億人口的用水需求,供水收入達10億歐元。而佔世界人口總量40%的80多個國家卻為水資源匱乏的國家,其中有近30個國家為嚴重缺水國,非洲佔有19個,像卡達僅有91m3,科威特為95m3,利比亞為111m3,馬爾他為82m3,成為世界上四大缺水國;而幾個富水國,水資源消費急劇上升,像美國紐約人均日耗水量為600-800升,日本大阪為575升,法國巴黎443升,羅馬為435升,貧富相差極為懸殊。 中國水資源的危機形勢 中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1993年全國取水量(淡水)為5255億立方米,佔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由於人口眾多,目前中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後,被列為世界幾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另外,中國屬於季風氣候,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勻,南北自然環境差異大,其中北方9省區,人均水資源不到500立方米,實屬水少地區;特別是近年來,城市人口劇增,生態環境惡化,工農業用水技術落後,浪費嚴重,水源汙染,更使原本貧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瓶頸。 據最近有關媒體報道,中國364個縣級以上城市缺水,日缺水量達1300萬立方米,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嚴重缺水城市涉及17個省區,其中包括沿海發達城市。同時,目前有362億噸汙水被排放(其中80%未經處理)。據報道,全國1200條河流,有850條受到汙染,足以說明水源汙染的嚴峻形勢。 今年8月新華社報道:由於地下水惡性超採,已使中國形成8萬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導致地面沉降的地質災害。目前有30座城市發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華北區的漏斗形成早已有報道,近期西安市地面沉降已引人憂慮,已發現有9-11條裂縫貫穿全市155平方公里,有2600座建築物受到危脅。此外,環渤海地區和繆東半島有1200多平方公里發生海水倒灌。 水在社會、經濟上的戰略位置 隨著水資源的逐漸匱乏,水的經濟、社會功能性日趨顯著,水在經濟社會的地位日趨提高。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缺水國,都把水利建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投入巨資,修建各型別的水庫、水堤,以及儲水、蓄水、引水工程,來確保水的供求。 據世界水事委員會宣佈,全球在用水方面的投資,必須從如今的每年750億美元,增加到1800億美元。又如最近資料顯示,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啟動,在今後10年,僅東線引水工程(東部運河和中央運河),投資250億美元,全部工程投資那就更是驚人了。 此外,各國在防止水的環境汙染,水的迴圈利用,活水處理方面的新技術投資,日益迫切,日益劇增;中東地區的缺水國家,例如以色列、科威特、約旦、利比亞、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長國、葉門等十幾個國家以及加沙地帶等,主要飲用再生水;其中產油富國,像沙烏地阿拉伯在1997年前就已投資50億美元用於海水淡化工程,以試圖解決或緩解供水危機;以色列在海水淡化方面,無論在投資和技術裝備上都付之以頗大的投入,僅以色列每年從土耳其進口淡水1.5億立方米,耗資巨大;馬來西亞每年向海灣國家出口淡水3900萬噸,為運送淡水,才把過去輸油輪改為輸水輪。 為開發地下水,補充新水源,各國也投入巨大資金,進行水文地質基礎研究,並進行全面勘查與鑽探。 隨著世界水危機的加劇,水資源的地位,已不僅反映在經濟社會上,而日益強烈地涉及到軍事上,涉及到國與國的衝突上。 在摩洛哥中部古城馬拉喀什召開的世界水論壇會議上,為論壇準備的檔案“序言”中說,預測2050年以前世界水資源將發生一次大的危機……認為“到21世紀,水可能成為一種罕見之物,一種稀有資源”,呼籲要“避免水資源的匱乏而引發國際衝突”。 在伊斯坦布林舉行的聯合華人類住區會議,大會秘書長沃利·恩多警告說:“據我的推測,在未來50年中我們會看到導致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劇烈衝突的誘因,將不再是石油,而是水”。 在法國巴黎召開的84國部長級水資源專題會議上,世界水委員會主席阿布扎伊德提出“水資源匱乏是中東、非洲地區國家關係緊張的根源”。 以色列和敘利亞的和平談判,關鍵是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其戰略意義也是被稱之為中東水塔的水資源問題。30多年來,雖然多次談判,要求在戈蘭高地撒軍,甚難達成共識,其中涉及供水之源控制權問題,仍是主要障礙之一。 世界銀行副行長伊斯梅爾·薩拉傑丁曾預測說:“如果說上個世紀的許多戰爭是為爭奪石油,那麼下個世紀將會因水而戰”。 在湄公河流域,由於寮國、泰國修建水庫、水壩工程,威脅河域5000萬人用水,高棉、越南已發出警告說,由此將引起衝突。 水資源概念及其科學內涵 水資源是人類社會一切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沒有水和水資源就沒有人類,但水和水資源在自然物質概念上是不同的,資源不等於水,水資源只佔地球系統中水的十萬分之三,約47萬億噸,作為水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對水資源的定義是:“作為資源的水應當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數量和可用量,並適合對某地水需求而能長期供應的水源”。中國尚無統一的概念定義,故有的說:“地球表層可供人類利用的水”;有的則認為:“自然界各種形態(氣態、液態或固態)的天然水”等。實質上說,水資源就是指地表徑流、地下徑流的總和。 水資源一般分為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資源兩大類。地表水資源受制約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時空分佈不均,難以按其自然規律發揮其供水功能;地下水資源,受生態環境的汙染惡化,特別是過量開採,水位急劇下降,也早已發出“黃牌”警告。早在1977年聯合國水資源大會上,就已發出“水資源不久將成為一場深刻的社會危機”的資訊。近20年,約旦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幼發拉底河流域,以及尼羅河流域的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國與國之間分岐(衝突)導火線;南亞國際河流水的爭端此起彼伏;北美、南美、北非等地,也因國際河流和開發(利用)問題產生裂痕。特別是人口的急劇增加,環境日趨惡化,水資源匱乏與需求矛盾日趨尖銳,全球水資源問題,成為各國政府關注和迫切要解決的熱點課題。 在這一形勢下,各國政府及全世界有關國際組織,急迫地投入大量經費從事水資源問題的研究,歷經50-60年的實踐發展程序,水資源問題形成了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學科體系,主要是研究地球上水資源的形成及演變規律,以及科學利用規律,來解決人類生產、生活、工業、農業,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水資源學包括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水資源系統分析、水資源工程、環境改善等分支,並已向水資源社會學方面延伸。 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及水利科學、水文學相互交融、滲透與吸收基礎上,已建成的分支有:水資源生態學、水資源環境學、水資源資訊學、水資源工程學、水資源管理學、水資源系統分析學以及水資源經濟學、水資源法學、水資源倫理學等,並正在向外延發展,包括大氣、冰川、海洋、極地等。 隨著《21世紀議程》的實施,將會不斷髮揮學科本身的特點與優勢,不斷提高和豐富學科的內涵,將會建成一個多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性水資源學體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75級法師在諾森德最佳A怪地點,可以A到80級的地方,推薦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