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二三年級以後就開始發現,孩子的時間管理概念非常的差,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作為家長想幫助孩子。首先家長要知道造成這樣磨磨蹭蹭,不知道該做什麼的原因在哪裡。
第一點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家庭當中,如果有時間概念不是特別強,做事情比較拖拉的家長的話,孩子在這個家庭生活過程中,感受到的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一拖在拖,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因素就是在三年級之前的整個養育過程中是否替代包辦太多了,並沒有以孩子為主體,而是家長認為他該做什麼就讓他做什麼所導致的。家長覺得自己很苦惱,作為家長,一切為了孩子沒錯,但是如果是屬於他自己的事情,都不能夠讓他自己去做,而是幫他做或者提前給他規劃好了,那麼這個孩子成長的模式就是被動式的模式,這種被動式的模式就會讓孩子潛意識認為所有的事情跟自己沒有關係,所以他對時間的概念並不清楚,因為他覺得跟自己沒有關係。
第三,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一些規則,尤其是時間規則方面,家長起到的監督管理不到位,在一年級到三年級是養成學習習慣的好階段,在這個階段,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要先寫作業,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是否監管到位,本應先寫作業而他先玩了,家長可能說玩就玩吧,完了之後就一玩再玩,孩子就一直拖後寫作業的時間,這就屬於家長在培養過程當中監管力度不夠,既然已經說好了,要先寫作業再幹其他,那家長就要嚴厲的執行跟孩子共同的約定。最後一點原因,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家長是否起到了及時的幫助,鼓勵他堅持下來,如果這一點沒有做到,也是孩子放棄或者是拖拉的重點的原因。
原因找到了,家長就要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孩子已經三年級了,還可不可以做一些調整?當然可以。
首先一點,家長做事情就不能拖拉,如果家長磨蹭,然後說孩子,那就是自己責怪自己,所以家長做事不可以拖拉。第二方面,把屬於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即便他做不好,可能會被責罵,被責怪,也要讓他自己去練,去體驗,比如說收拾書包這個事情,一定要教給孩子獨立完成,即便收拾的過程中哪一天忘記了帶本子、筆、紅領巾或者要交的東西,當他忘記帶了,後果就是被老師訓一頓、罰站或者是讓回家,這些都要讓他自己體驗,體驗過之後就會積累成長的經驗,下次他是不會再忘掉的。如果他每一次忘記,家長要給他送過去,或者家長比他本人還要著急,他就會認為這些都是媽媽的事兒,所以很多孩子會把責任推到家長身上,問你怎麼不給我拿本子,你怎麼不給我拿紅領巾或者你怎麼忘記給我放那個,這些反而變成了家長的責任,所以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注意,把屬於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
比如明天他要參加一個活動,幾點參加,讓他來說,事後並不是家長叫他起床,要讓他自己定個鬧鐘,告訴他說:“是不是要提前半個小時起床,因為你收拾的時間應該是十分鐘,那出門可能需要二十分鐘。”家長可以起提示作用,但是定鬧鈴的那個人是孩子自己,他能夠按時醒來的時候,就誇大其詞地表揚他:“哇,你做的特別好,你能夠知道自己要明天參加活動,然後自己定了鬧鈴還能按時起來,這點做的特別特別好。”這就是及時的表揚。當他做不到的時候,家長就給他加油,甚至可以幫一點點小忙,但並不是幫他全部完成。
那具體怎麼做呢?具體要從一件小事上入手,做好這件之後再做下一件事情,家長只有在一件小的事情上開始著手,讓孩子在一個假期內完成若干件小事,等開學以後,孩子自己的時間管理可能就被調整過來了,具體方法和技巧,建議點進公益課堂之後的連結去聽,裡面有具體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幫得到家長如何做調整。那麼簡單的說,第一家長以身作則,自己要做到雷厲風行,第二,把屬於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學會規劃時間和管理時間,第三,在過程當中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第四,在暑期可以從一件小事上開始做訓練,那麼只要完成一件,家長繼續把屬於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讓他學會整體的規劃,家長在過程中做好監督管理和鼓勵表揚的作用即可。這個問題我就回復到這裡了,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感謝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很多家長在孩子二三年級以後就開始發現,孩子的時間管理概念非常的差,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作為家長想幫助孩子。首先家長要知道造成這樣磨磨蹭蹭,不知道該做什麼的原因在哪裡。
第一點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在家庭當中,如果有時間概念不是特別強,做事情比較拖拉的家長的話,孩子在這個家庭生活過程中,感受到的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一拖在拖,所以家庭環境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因素就是在三年級之前的整個養育過程中是否替代包辦太多了,並沒有以孩子為主體,而是家長認為他該做什麼就讓他做什麼所導致的。家長覺得自己很苦惱,作為家長,一切為了孩子沒錯,但是如果是屬於他自己的事情,都不能夠讓他自己去做,而是幫他做或者提前給他規劃好了,那麼這個孩子成長的模式就是被動式的模式,這種被動式的模式就會讓孩子潛意識認為所有的事情跟自己沒有關係,所以他對時間的概念並不清楚,因為他覺得跟自己沒有關係。
第三,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一些規則,尤其是時間規則方面,家長起到的監督管理不到位,在一年級到三年級是養成學習習慣的好階段,在這個階段,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要先寫作業,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是否監管到位,本應先寫作業而他先玩了,家長可能說玩就玩吧,完了之後就一玩再玩,孩子就一直拖後寫作業的時間,這就屬於家長在培養過程當中監管力度不夠,既然已經說好了,要先寫作業再幹其他,那家長就要嚴厲的執行跟孩子共同的約定。最後一點原因,當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家長是否起到了及時的幫助,鼓勵他堅持下來,如果這一點沒有做到,也是孩子放棄或者是拖拉的重點的原因。
原因找到了,家長就要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孩子已經三年級了,還可不可以做一些調整?當然可以。
首先一點,家長做事情就不能拖拉,如果家長磨蹭,然後說孩子,那就是自己責怪自己,所以家長做事不可以拖拉。第二方面,把屬於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即便他做不好,可能會被責罵,被責怪,也要讓他自己去練,去體驗,比如說收拾書包這個事情,一定要教給孩子獨立完成,即便收拾的過程中哪一天忘記了帶本子、筆、紅領巾或者要交的東西,當他忘記帶了,後果就是被老師訓一頓、罰站或者是讓回家,這些都要讓他自己體驗,體驗過之後就會積累成長的經驗,下次他是不會再忘掉的。如果他每一次忘記,家長要給他送過去,或者家長比他本人還要著急,他就會認為這些都是媽媽的事兒,所以很多孩子會把責任推到家長身上,問你怎麼不給我拿本子,你怎麼不給我拿紅領巾或者你怎麼忘記給我放那個,這些反而變成了家長的責任,所以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注意,把屬於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
比如明天他要參加一個活動,幾點參加,讓他來說,事後並不是家長叫他起床,要讓他自己定個鬧鐘,告訴他說:“是不是要提前半個小時起床,因為你收拾的時間應該是十分鐘,那出門可能需要二十分鐘。”家長可以起提示作用,但是定鬧鈴的那個人是孩子自己,他能夠按時醒來的時候,就誇大其詞地表揚他:“哇,你做的特別好,你能夠知道自己要明天參加活動,然後自己定了鬧鈴還能按時起來,這點做的特別特別好。”這就是及時的表揚。當他做不到的時候,家長就給他加油,甚至可以幫一點點小忙,但並不是幫他全部完成。
那具體怎麼做呢?具體要從一件小事上入手,做好這件之後再做下一件事情,家長只有在一件小的事情上開始著手,讓孩子在一個假期內完成若干件小事,等開學以後,孩子自己的時間管理可能就被調整過來了,具體方法和技巧,建議點進公益課堂之後的連結去聽,裡面有具體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幫得到家長如何做調整。那麼簡單的說,第一家長以身作則,自己要做到雷厲風行,第二,把屬於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學會規劃時間和管理時間,第三,在過程當中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第四,在暑期可以從一件小事上開始做訓練,那麼只要完成一件,家長繼續把屬於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讓他學會整體的規劃,家長在過程中做好監督管理和鼓勵表揚的作用即可。這個問題我就回復到這裡了,謝謝。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