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ratskid

    國家內憂外患頻發。國力耗盡,國庫空虛不能養兵,政治腐敗,暴民紛起,清軍未曾殺入,朝廷已倒,整個國家紛亂如麻,像無頭的蒼蠅,到了苟延殘喘的當口,就差致命一擊了。

  • 2 # 度度狼gg

    袁崇煥的紅衣大炮一傢伙將努爾哈赤轟成重傷,在明與後金的戰爭初期,明軍火器是佔優勢的,但是這個優勢很快被趕超上來了。清軍不傻,吃了火器的虧自然要研究,他們首先利用降將李永芳仿製出一批火炮,算是走出了科技強軍的第一步。

    就火器一項來說,危害最大的是投清的漢奸孔有德,這廝是皮島毛文龍的部下,本來隨著毛文龍一直騷擾清軍後方,毛文龍被袁崇煥擅殺後,釀成孔有德、耿仲明的“登萊之亂”。孔部連破山東十餘城,佔領登州後率12000人渡海赴遼東投清。

    登州是明廷製造新式火炮和訓練炮兵的基地,僅重金請來的葡萄牙技師和工匠即多達百人,還有大批經過訓練的炮兵,俱被孔有德的叛軍所獲並擄往遼東,這一損失是非常巨大的,不僅是給滿洲軍隊雪中送炭,還極大影響了後續戰爭程序,孔明德之害,遠勝吳三桂與洪承疇,他將清軍落後的火器整整提升了一代。

    滿洲八旗本來攻城就有一套,重甲步兵悍不畏死,冒矢登城,再有火炮相助,明危矣。

    清軍大炮後來轟開揚州,轟開嘉定,皆拜孔有德所賜,實為明朝第一罪人。後被清廷封為“定南王”鎮守廣西,被南明抗清名將李定國破城滅門,臨死前哀嘆自己是認賊作父,只逃出一個女兒孔四貞,算是報應 。

    即便如此,清軍取得松錦大捷後,只是完全佔領了關外大部而已,以山海關為核心的“關寧防線”仍然掌握在明廷手中,清軍終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任老大,也沒能攻破山海關關隘,去往北京和河北山東的騷擾擄掠都是從古北口越過的長城,天下第一關和“關寧鐵騎”仍然是時任攝政王多爾袞揮之不去的痛。

    結果出來個吳三桂。

    北京城破,吳三桂先降大順,旋又反悔,李自成大軍征討。吳三桂苦戰不支,向多爾袞借兵,多爾袞不允,要求吳三桂必須剃髮稱臣;吳三桂懾漢奸之名不敢答應,返身再戰,再敗,無奈親往清營叛降,兩軍合擊,李自成一片石大敗,清軍入關。

    很多事,怪不得別人,問題多半出在華人自己身上。

  • 3 # 奈何2476355

    那個時候錢是真金白銀,都讓貪官汙吏藏起來了,國庫沒了就沒了,將士領不到軍餉,百姓沒錢了就會餓死,所以百姓造反了,將士無心打戰,假如那個時候現在用紙幣的話那漢人就不會亡,或者遲亡幾十年,忠心耿耿的都讓貪官太監害了,根都爛了,崇禎再有能力也迴天無力,一切都是天意

  • 4 # 郭路4

    這個問題就有毛病,清朝能夠統一天下,只要是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的大門,平定中原又主要依靠的漢人,像吳三桂,洪承疇,耿精忠等漢人將領,如果中原不內亂,只靠滿清那八旗官兵,可能連北京都打不到就死光了

  • 5 # 靜夜史

    這個問題真是個問題啊。

    首先,依靠堅固的城牆和眾多火器,就一定可以擋住遊牧民族?其次,清朝入關時,明朝已經在40多天前滅亡了好伐?清軍直到明朝滅亡都沒有入關好伐?

    那麼,明朝究竟敗在哪裡?

    1、城牆是死的,敵人是活的

    這就是明朝城高牆厚,火器眾多卻還是失敗的原因所在。既然山海關啃不動,那麼其他地方是不是可以迂迴一下?

    答案是肯定的。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為了報一箭之仇,到關錦防線打了一仗,被揍得很慘,有了心理陰影,所以他的後半生都在琢磨怎麼繞過關錦防線。

    他找到了,在蒙古。

    所以,雖然打不過明朝,但是可以打敗漠南蒙古,就這樣,在1635年,漠南蒙古終於臣服。

    漠南蒙古的倒戈,標誌著明朝將要面臨的敵人正面將不再是遼東,而是整個東部長城,國防壓力驟增,而皇太極也喜歡兜圈子玩兒,多玩幾次,明朝就疲於奔命,龐大的軍費開支最終徹底拖垮明朝。

    火器再厲害,也不可能隨時等來遊牧民族的衝擊,為了防備遊牧民族任何可能的進攻點,明朝需要在所有地方都準備上火器,這是一筆難以承受的軍費開支。

    2、火器真的沒有那麼神

    在一些網友的印象裡,火器就是明朝的護身符,只要有了火器,明朝就可以天下無敵,吊打四方蠻夷,其中也包括女真。

    但是火器真的不是萬能的啊,從一開始火器就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有的責任。

    為啥呢?因為明朝在幾百年間,所面臨的對手多是周邊的小政權,小部落,兩者實力懸殊,說難聽點,明朝就是耗,也能把這些小嘍囉耗幹,對付他們實在不是很需要技術含量。

    而真正能促進技術飛躍的,是哪些和自己實力相當甚至要遠遠超越自己的敵人,很可惜,明朝遇到的最大敵人,也就是葡萄牙、荷蘭甚至日本。

    在加上明朝的火器製造技術一直以來都沒有明顯的進步,雖然種類繁多,但質量卻一直都得不到有效提升。

    再有就是,火藥相當難儲存,在南方這些氣候潮溼的地方,火器的使用和維護簡直就是噩夢。

    所以,明軍相當一部分軍隊使用弓箭也就不足為奇了,弓箭雖然簡陋,但畢竟質量可靠信得過。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6 # 火器工坊

    首先要明確一點,清軍入關是打進來的還是被放進來的,這個答案很明顯,如果不是吳三桂開關,清軍也不能從山海關進來。至於清軍能不能打下山海關,那結果自然是不能的,一方面山海關城高牆厚,上面一堆紅夷炮,關城內還有大量的火器儲備。最主要一點,關城與城池不同,敵人只能從一面進攻,無法圍城,這樣一來只要守軍能保證糧草軍械的供給,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說山海關,在之前明朝盡失遼東,城池並非堅固不可破,一般來說像當時瀋陽遼陽的城池也就5米多點,而且那個時候的火炮威力不夠強大,不像近代的火炮一炮就能崩飛一片,再者明軍大部戰鬥意志低下,基本上不敢和清軍硬碰硬,所以每逢短兵交接,基本上就幹不過了。而且對於明軍的火器,清軍也有防禦武器,比如大盾車,就可以阻擋明軍的火槍弓箭和輕型火炮,在盾車的掩護下,清軍得以靠近城牆,然後攻城。

    除了強攻之外,清軍還採用過內外呼應的方法,讓自己人化妝成商人難民混入城內,然後在兩軍開戰之際,突然開啟城門,放清軍進來。當初努爾哈赤攻取撫順的時候,便是用的這種戰法。

    雖說清軍攻不下寧遠和山海關,但是入關也不止一條路。1628年,皇太極就帶人借道蒙古從薊北入關,然後把北京城周圍打了一個遍,最後被袁崇煥領人攆走。1637年,多爾袞又一次領兵從薊北殺入關內,最後還幹掉了盧象升。不過清軍兩次入關都沒有站穩腳,原因就是根基不穩,沒有後援,繞道路長,只能搶劫。

    那問題又回到了最初的那句話,清軍想要安穩的入關,就必須攻克山海關,但是明朝方面佈防堅固,讓清軍難以下手。而且清軍內部也是問題重重,清軍最為仰賴的滿八旗從最初的12萬已經只剩下了6萬,而清主並不信任蒙八旗和漢八旗,所以他們人數不多,戰力一般,這也就是說,憑滿清的實力,無論如何也是入不了關的。

    然而老天總愛開玩笑,讓大明內部亂成一鍋粥,然後派了個沒見識的李自成接盤,最後搞得吳三桂降清,讓本來沒什麼機會的清軍入主了天下,成了一個新王朝。

  • 7 # 讀史坊

    這個問題可以做一個比喻,明朝想依靠堅固的城牆和火器抵抗清軍入關,就好比植物的根爛了,葉子根本就沒法長了一樣。

    明朝內部相當於植物的根,城牆和火器相當於葉子。葉子再高大,也需要根部輸送的營養滋潤。現實是,明朝朝廷這個根爛了,葉子失去了營養,遲早會腐爛,沒有抵抗力。

  • 8 # 北洋海軍炮手

    總有人認為清軍攻克城市是依靠紅衣炮的助力,其實這個認知很荒謬,在沒有紅衣炮的時候,清軍照樣可以攻克城市。撫順、鐵嶺、瀋陽、遼陽被攻克,就已經說明了結果。

    在列裝紅衣炮之前,清軍攻克城市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段:

    第一,以詐敗引誘對手出城野戰。這招八旗經常使用,只要你一出城,憑藉八旗重步兵強悍的戰鬥力以及優良的防護,明軍基本上不夠砍。這樣在野戰中摧毀明軍出城兵力,削弱其防守力量,自然會對攻堅有所助力。

    第二,收買敵軍叛徒,令其開啟城門。這種方式八旗也經常用,畢竟能用更小的代價開啟城門,那就沒必要非得硬取。至於有人說這麼玩勝之不武,這就屬於失敗者的遮羞布而已。

    第三,採取挖壕溝,對城市進行封鎖。這一點在大淩河戰役時候使用過。清軍在城外總共挖了三道壕溝,將大淩河城圍的死死的,而且明軍援軍也被多次擊退,祖大壽只好開城投降。當然,撻後來又反水了,可謂是反覆無常。

    即便是沒有紅衣炮,清軍也可以掠奪明朝工匠製造回回炮、投石機,以明朝脆弱的城防很笨抵擋不了重型石彈的轟擊,只要城牆轟開一道缺口,八旗重步兵就足夠施展自己強悍的肉搏能力。而且明軍火器,多為三眼銃這種原始火門槍(射程不到50米,殺傷力低,破甲能力垃圾)以及佛郎機這種大號噴子,對清軍重步兵殺傷幾乎是0,曾經有過明軍槍炮齊鳴卻只打傷了八旗不到10人,而自己全軍覆沒的戰例。

    當然,會有人用清軍一直沒有攻破山海關來給明朝遮住,但是他們選擇性忽略了長城已經差不多快被清軍給拆了這一事實。而吳三桂開關只不過讓清軍有了最佳的進軍路線,清朝統一天下是大勢所趨,迷信說法就是天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俄羅斯已經無法對美國稱霸世界進行挑戰只能被動的反擊,你認同這一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