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耳聰目明oso

    就當今吃魚中毒而論 ,大致上可分為七大類。  一、肉毒魚類  所謂“肉毒魚類” ,就是其魚肉有毒 ,千萬吃不得 ,早在十六世紀已有報道。這些肉毒魚類 ,其肌肉和內臟含有“雪卡”毒素 ,食後會引起中毒 ,稱之為“肉毒魚類中毒”。  肉毒魚類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種類很多 ,生活習性各異。有的生活在珊瑚礁附近 ,有的在近海底層 ,也有的遊於遠洋的上層。  據初步統計 ,屬於肉毒魚類的有 300餘種 ,中國亦有 30種 ,主要分佈在廣東和海南沿海 ,少數種類亦見於東海南部和中國臺灣省。  肉毒魚類的外表和一般食用魚類無多大差別。而且有些科、屬的大多數種類是食用魚類 ,其中少部分有毒 ,因此區別難度很大 ,容易誤食中毒。肉毒魚類的食毒原因十分複雜 ,有些魚類在某個地區無毒 ,為食用魚 ,但到了另一個地區卻有毒 ,不堪食用 ;也有的種類 ,平時沒有毒 ,但一到生殖季節就有毒。  吃了肉毒魚類後 ,一般在進食後 1~ 6個小時內出現症狀 ,首先是口唇、舌、咽喉部產生刺痛感 ,繼之出現麻痺。有的病例出現噁心、嘔吐、口乾 ,口有金屬樣味覺 ,痙攣性腹痛、腹瀉等症狀 ,繼之口、頰、頜部肌肉僵直。全身症狀包括頭痛、焦慮、關節痛、神經過敏、眩暈、失眠、蒼白、寒戰、發熱、大汗、脈快而微弱 ,肌肉疼痛、不能步行。尤其是腕部、腳部感到極痛 ,視物不清 ,瞳孔放大等。面板瘙癢 ,出現紅斑、水瘡 ,手腳大面積脫皮 ,甚至潰瘍 ,毛髮和指甲脫落等。嚴重中毒者 ,肢體感覺異常 ,出現冷熱倒錯 (冷感為燒灼 ,溫感為冷 ),而後出現全身性肌肉運動失調 ,痙攣性 ,抽搐 ,發音困難 ,昏迷 ,直至呼吸麻痺而死亡。目前 ,尚無特效藥可治。其種類有 :黃邊裸胸鱔 (海鱔科 ),形體如黃鱔 ,但肥厚得多 ,體長達 1. 5米。黃褐色 ,布有暗褐色斑點。為暖水性大型魚類 ,分佈於臺灣和海南省 ,在珊瑚礁間常見 ,是肉食性兇猛魚類 ,以魚、蝦為食。肉有猛毒 ,毒性強烈。為肉毒魚類的代表 ,在臺灣省曾有誤食中毒的報道。  與它同科的還有斑點裸胸鱔。廣佈於廣東、海南和臺灣沿海。曾發生僅進食魚肉 200克而死亡的事例 ,中毒症狀劇烈 ,痙攣、麻痺顯著 ,死亡率也高 ,在臺灣省亦有誤食此魚中毒的報道。  分佈在海南省沿海的還有花斑裸胸鱔 (海鱔科 ),以及分佈在廣東、海南和臺灣省沿海的波紋裸胸鱔 (海鱔科 ),俗稱“海黃鱔”。在臺灣省曾發生誤食中毒的報道。  用金槍魚延繩釣能夠釣到 ,產於臺灣和海南省沿海的肉食性大型鱘類──大鱘 (鱘科 ),體長 1 . 8米 ,喜叢集 ,性貪食 ,容易釣到。其肉有毒 ,特別是 5~ 9月生殖期毒性更大。一般進食 30分鐘至 2小時就發作。口部周圍顏面麻痺 ,四肢和全身有觸電樣麻感 ,兼有酒醉樣。嚴重時會流涎 ,下嚥困難 ,言語不清 ,起立和步行艱難。但一般 1- 2天會自愈 ,重者要幾天才能康復 ,在臺灣省有誤食此魚中毒的報道。  與鱸魚同科 (脂科 )的斑點九棘鱸。體橢圓形 ,稍延長 ,側扁 ,背、腹圓鈍 ,體黑褐色 ,背鰭有九根棘 ,故名。產於中國海南省沿海 ,體長為5 0釐米肉有毒。較輕症狀為嘔吐、下痢 ,舌口麻木 ,手足部產生水泡、哆嗦和痛感。  同科的還有棕點石斑魚 ,體褐色 ,有黑色斑點 ,分佈於海南 60米以內淺海底層的肉食性魚類 ,體長可達 1. 2米 ,其肉有毒 ,毒性輕微。屬於鰺科的黑尻鰺 (鰺科 ),俗稱黃尾 ,體藍綠色或褐色 ,腹部淺白色 ,尾鰭淺黃色 ,故有此俗稱。分佈於臺灣和海南省 ,為中上層大型魚 ,體長 1米以上。肉有毒 ,毒性強烈 (越大的魚毒性越強 )。症狀為知覺、運動神經麻痺 ,但不至於死亡 ,臺灣曾有誤食此魚中毒的報道。  與它同科的大眼鰺 ,產於臺灣省 ,體長 50釐米 ,幼魚無毒 ,成魚有強毒 ,臺灣亦有食此魚中毒的報道。  屬笛鯛科的白斑笛鯛 ,背側紫褐色 ,腹側紅褐色 ,尾鰭暗紫色 ,分佈於中國海南沿海珊瑚礁間的中下層魚類。體重 1千克以下者 25%無毒 , 5千克以上者 100%有毒 ,一般內臟毒性大 ,肉也有毒。  同科的金鯿笛鯛 ,體淺紅色 ,背側綠褐色 ,腹部淡色 ,鰭黃色 ,分佈於廣東、海南和臺灣省 ,生活在珊瑚礁附近海區 ,有時也進入淡水 ,肉有毒。  時下經常釣到鯛科魚類 ,其中的單列齒鯛的肉有毒 ,且毒性猛烈。體橢圓形、側扁而高 ,兩頜前部有 2~ 3對犬齒 ,側部有一列白齒 ,圓形、強大 ,故名。體藍銀灰色 ,腹部灰色 ,頭背深紫灰色、鰭橙色帶紅色。產於中國海南珊瑚礁60米以內的淺海 ,大的體長可達 60釐米 ,食用20釐米長的魚就會致人於死地。  隆頭魚科的三葉唇魚。體綠褐色 ,體側有紅色垂直線紋 ,頭部也有紅色線紋和斑紋 ,背鰭和臀鰭綠色 ,邊緣紅色 ,胸鰭黃色 ,分佈於廣東沿海。小個體無毒 , 40釐米以上者肉有輕毒。與它同科的橫帶唇魚、伸口魚、露珠盔魚等的肉也有輕毒。  尾鰭像半月亮形的刺尾魚科的櫛齒刺尾魚。體橢圓形 ,側扁 ,背緣淺弧形 ,體暗橄欖色 ,體側有多條不規則藍色線 ,頭部有橙色小點 ,尾鰭是半月亮形 ,產於臺灣和海南珊瑚礁間 ,肝臟、血液、肉均有毒 ,但毒性不大。  同科還有肩斑刺尾魚和長斑刺尾魚 ,產於臺灣和海南 ,毒性不大。  餐桌上的蝦虎魚是一款美餚 ,但同科的雲斑櫛蝦虎魚卻吃不得。體被大中櫛鱗 ,體為淺棕色 ,頭部和體側有不規則褐色斑紋 ,故名 ,分佈於臺灣和廣東沿岸的一種小型有毒蝦虎魚類。魚體面板毒性最大 ,內臟和肉次之 ,卵巢也有毒。 19 64年臺灣省基隆市曾發生數起食此魚的中毒事故。  頭部活像老鼠的鼠鱔 (鼠鱔科 )。體延長 ,圓筒形 ,吻尖長、突出 ,吻端腹面有短鬚 1對。體灰棕色 ,腹部白色 ,背鰭、胸鰭和腹鰭為黑色。見於東海和海南省 ,為近海底層魚類 ,體較小 ,約 20釐米 ,在福建閩南一帶 , 7月份常見。據報道 , 19 76年 7月在福建廈門曾發生食此魚中毒事例。廈港漁民多人 ,煮食新鮮鼠鱔 ,食後頭昏難受 ,眩暈 ,隨後死亡。有人試飲其湯 ,感到舌麻。把魚肉喂貓吃 ,貓食後不久就躺倒打滾 ,隨後昏迷而死 ,說明此魚肉有毒。  肉脂幾乎成為蠟狀的玉梭魚 (蛇鰭科 ),產於中國海南沿海 ,體紫褐色 ,腹部灰白色 ,其肉有毒 ,食後會引起急性腹瀉。據海南省西沙群島永興島漁民反映 ,這魚肉有股油辣味 ,刺口、麻舌。 19 77年 3月 ,某漁船漁民進食 1條 5千多克的玉梭魚 ,全船人員均發生急性腹瀉、下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粵海隧道什麼時候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