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骨科王健醫生
-
2 # 李藥師談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們天天說痛風,那麼到底痛風有什麼症狀呢,如何確診痛風呢?對於痛風疾病的診斷,不管國際上還是國內,是有很完整的評分標準的,如果達到評分標準,就可以確診為痛風,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準備將評分標準來給大家一條條的分析,這是風溼免疫科醫生要做的事情,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痛風的一些典型症狀,如果發現這樣的症狀,那麼應該考慮就醫診察,是否是痛風性疾病。
在說典型症狀之前,先給大家提一個建議,對於肥胖的朋友,對於長期飲酒的朋友,對於有高血壓的朋友,對於45歲以上的朋友,建議有條件的話,每年查一次血尿酸值,即使的發現血尿酸偏高的情況,如果您的血尿酸值偏高,同時又有以下典型症狀,那麼應當及時就醫,確診是否是痛風發作。
典型的痛風性關節炎大家普遍認為,痛風就是指尿酸結晶沉積導致的關節疼痛的炎症,其實痛風的概念要更廣一些,由於尿酸結晶引起的不同部位產生的痛風石,包括腎臟的結石,都屬於痛風病的範疇。
我們先來說一下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經常累及發生疼痛的關節包括:
第一蹠趾關節——大腳拇指的指關節部位(如圖)
踝關節及足中關節
手指關節
膝關節等
疼痛症狀:關節或滑囊疼痛,腫痛或壓痛,同時伴有發紅,灼熱等症狀,通常不能觸控或受壓,走路或受累關節存在明顯的活動障礙。
疼痛發作時間:一般從開始疼痛,到疼痛發作高峰,不超過24小時,疼痛緩解時間≥14天。
如果本身有尿酸的高的問題,身體又出現上述症狀的話,應當及時就醫,如果醫生透過檢查外周關節或滑囊中,有尿酸鹽結晶或痛風石,那麼就可以確診為痛風了。
痛風性腎結石的典型症狀尿酸結晶除了會引起痛風性關節炎外,還可能會引起痛風性腎結石,痛風性腎結石的主要症狀包括
血尿(一般間斷性出現,但肉眼可見,有時需要顯微鏡才能看出來)
排尿困難等
疼痛,可見於兩側腰部,小腹,會陰部等部位,常為劇烈的絞痛,嚴重時難以忍受
因疼痛常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心動過速,甚至虛脫等情況
如果本身存在高尿酸的情況,又出現上述症狀的話,也應及時就醫,透過超聲診斷是否腎病有尿酸結石,一般早期情況下,尿酸結石小而分散,主要分佈於腎的乳頭部,後期則會出現腎臟縮小,腎實質變薄等情況。
-
3 # 痛靜風平
作為一名高尿酸血癥導致痛風的患者,我的回答是,確定患上痛風有3個條件:①體內尿酸指標長期偏高;②關節出現紅腫和劇痛;③專業醫生的檢查診斷和確診。
目前,高尿酸血癥患者越來越多。許多朋友非常擔心,自己的尿酸指標偏高,是不是就會患上痛風。其實,朋友們不必害怕,高尿酸血癥患者最終出現痛風症狀,“升級”為痛風患者的成功率只有10%左右。但是,即便如此尿酸高的朋友們也不可掉以輕心,畢竟長期的尿酸指標超標,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高尿酸血癥患者要判斷自己是否成功“升級”為痛風患者,可以看看以下三個方面。①體內尿酸指標長期偏高;我們知道,長期的高尿酸是痛風的發病基礎。如果不是長期高尿酸,就不可能患上痛風。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高尿酸血癥是母親,痛風就是孩子,沒有母親就不會有孩子,沒有高尿酸血癥就不會有痛風。所以,尿酸是否長期超標,是判斷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正常嘌呤飲食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大於420μmol/L、女性大於360μmol/L,就可以確認尿酸水平超標了。尿酸是否超標,一看數字就知道了。但是,判斷尿酸超標多久才算“長期”,可就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了。一個月還是兩個月,六個月還是十二個月,好像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有的人三個月就犯了,而有的人三年也沒犯過,因人而異。
②關節出現紅腫和劇痛;當血尿酸濃度長期超過飽和度,血液中的尿酸成分開始析出,形成尿酸鹽結晶。這些尿酸鹽結晶被流動的血液帶到全身各處,當尿酸鹽結晶隨血液經過關節滑膜、軟骨等酸度較高的組織、血液流動速度緩慢而體溫偏低的遠端肢體處時,就會在此沉積聚集,主要是大腳趾、腳踝、膝蓋、手腕、肘關節等關節部位。當發生嘌呤攝入量過高、過度運動或飲酒等誘因時,血尿酸濃度發生劇烈變化,導致原本穩定附著的尿酸鹽結晶脫落到關節腔內,身體的免疫系統被迫啟動來清除這些“異類”,免疫細胞在“消滅”掉尿酸鹽結晶的過程中,出現一系列的嚴重的炎症反應,其表現就是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和明顯的紅腫。痛風發病通常是每次只在一個部位,最常見的是大腳趾關節。但是同樣因人而異,比如我每次都是左腳的腳踝。痛風的發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疾風驟雨”,毫無先兆。睡覺前還是好好的,半夜突然被劇痛“叫醒”,從而踏上一段大約十天才能結束的“痛苦之旅”。
③專業醫生的檢查診斷和確診。關於這點我就不再“班門弄斧”了,隔行如隔山,免得丟人現眼。但是,請你一定請專業的醫生檢查確診,不能諱疾忌醫。即使前面的兩個條件都已經發生了,也不能自己就判定就是患上了痛風,還是需要醫生的專業判斷。囉裡囉嗦寫了一堆,希望對你有些幫助。我是長樂未央,祝朋友們尿酸降,痛風停,身體健康。 -
4 # 劉醫生談骨論筋
痛風
痛風為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排洩障礙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種疾病。它的特點是高尿酸血癥、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形成、關節炎和關節畸形,最後腎臟病變。
痛風的症狀:1.關節劇烈疼痛。常於午夜發生,因疼痛而驚醒。最常見的部位是足的第一蹠趾關節。2.發熱。區域性關節紅腫發熱,皮溫明顯增高。3.病變關節在症狀緩解後,可出現面板瘙癢和蛻皮的現象,是本病特有的症狀。4.查血可見高尿酸血癥。5.關節內可見痛風石形成。6.關節破壞、畸形和功能障礙。7.痛風性腎病和泌尿繫結石。
怎麼診斷痛風?1.抽血查血尿酸。空腹抽血如果血尿酸高於420mol/l,可以確定高尿酸血癥。
2.尿尿酸測定。限制嘌呤飲食5天后,測的尿酸超過3.57mol/l,就有意義。
3.滑膜液或者痛風石檢查,如果看到針形尿酸結晶就能明確。
4.X線檢查。急性期可見非特異性軟組織腫脹。慢性期可見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整。出現穿鑿樣、蟲樣蝕改變。
5.CT和核磁共振檢查。可見痛風石影像。
6.診斷困難的可以用秋水仙鹼診斷性治療,效果顯著的就能診斷。因為這個具有特徵性診斷價值。
對於痛風目前還不能根治,只能透過預防來減少它的發生。1.平時要控制飲食,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2.大量喝水和粗纖維的食物,促進尿酸排洩。3.戒酒。4.不能過度勞累,適當的體育鍛煉。5.減肥。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6.可以適當的喝鹼性液體來鹼化血液。
希望透過我說的這些,大家能對痛風的診斷有個初步的瞭解。出現上面的症狀就要引起注意,要到醫院檢查明確,不能耽誤了病情,還忍受著疼痛。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回覆列表
患者因膝蓋疼痛導致整夜無法入睡,並發現膝蓋有紅腫現象,抽血發現白細胞計數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醫生根據臨床表現診斷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這個是門診常見的痛風患者的就診情況。
患者自己如果想判斷是否是痛風,需要對痛風有個清晰的認識。
什麼是痛風呢?其實,痛風是由於人體中嘌呤代謝產物尿酸沒有及時排出,從而造成代謝疾病。這實際上也是屬於內分泌的疾病。
痛風有兩種,一種是原發性痛風,是由於先天基因缺陷造成的,另一種為繼發性痛風,是由於後天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者某些藥物所導致。一般來說,痛風特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這兩種都是血尿酸過高對肌肉關節造成損傷而導致的。當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沒有及時處理時,往往就有可能逐漸變嚴重從而產生皮下痛風石,嚴重者會導致腎臟功能不全。特別要注意,痛風通常伴有腹型肥胖,高脂,高血壓等等表現。
痛風有什麼表現嗎?如何發現得了痛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時間一般是夜間,發作部位為身體的較低部位,如腳趾,腳踝關節等等。現象為急劇疼痛導致無法入睡,持續時間12到24小時,會伴有紅腫,局部發熱,關節無法彎曲等現象。
得了痛風應該如何及時治療呢?一旦發現得了痛風,應該及時就醫。如果是急性痛風的發作期,可以食用秋水仙鹼進行鎮痛處理,快速消炎。同時,應該臥床休息,不宜走動,對於疼痛部位可以用冰敷稍微緩解,同時應該將腳抬高。在非急性發作期,應該食用別嘌呤等有利於降血尿酸的藥物,預防再次發作。所有的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並堅持治療。此外,以目前的醫療水平,痛風只能暫時性緩解,並且防止加重,還未能完全治癒。
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喝水多運動,痛風大部分是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一旦得了痛風,應該早發現早治療,防止尿酸鹽沉積在腎臟而引起的各種併發症還有要預防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併發症。只有堅持治療,才能使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