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矛頭666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一經改編之後,無論是電視劇版本還是電影版本,都廣受好評!可以說是為滿足廣大的金庸迷,武俠迷送來了饕餮盛宴。雖然《倚天屠龍記》的主角是張無忌,但是作為張無忌師祖的張三丰卻是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七大弟子也是鋤強扶弱行俠仗義的大俠,人稱“武當七俠”。雖然張三丰的七位弟子武功個個都不弱,但是沒有一個徒弟超越張三丰的。

    張三丰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1314年-1320年)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方伎》稱,元﹑明著名道士。在各種張三丰的傳記或有關他的材料裡,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蹋仙等諸多名號。張三丰太極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的結晶。

    張三丰太極功是張三丰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思想、理論、實踐而加以總結,從而比較系統地留給我們的道家精粹、中華瑰寶。然而一代武術大師,為何教出來的徒弟都不如他呢?其實也不是張三丰帶徒弟的能力不夠,比如,在趙敏帶著一群高手圍攻武當派時候,張三丰能夠在自己受傷,又如此危急的時刻,迅速教會了張無忌由他親自研創的太極拳。

    所以說到底原因就出在這裡,因為武當派屬於道家學派,武功基礎以內功為主。張三丰在學會部分九陽真經基礎上,創出武當九陽功,並將這些武功傳給了他的七位弟子。那麼為什麼張三丰教出來的徒弟都那麼弱?其實是張三丰的弟子們雖然都學到了其精髓,但都不是完整版的九陽神功,因而威力有限。就憑這一點,張三丰的弟子都很難超越師傅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歷史上,張三丰確有其人,而且還是一個高材生。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與元朝丞相劉秉忠、名臣廉希憲相識,南宋滅亡的第二年,就辭官出家修道!後來,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和太極拳!不論是在中國道教史上,還是在中國文化史上,他都已是個符號式的人物。雖然近乎於神話故事,但是張三丰依然活躍在民間傳說、武俠小說、影視螢幕中。

    而且歷史上的張三丰還以長壽著稱,根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的考證,張三丰享年212歲。《張三丰外傳》中記載,永樂十四年,張三丰已經達到167歲。《邵武府志》中記載的張三丰,更是早已經成為長生不老的神仙。

  • 2 # 小舟君

    在倚天屠龍記書中,為了襯托主角張無忌的武功,金庸先生刻意弱化了武當七俠的戲份和武功。其實武當七俠的武功都不弱。武當派的內力特點就是練的越久越厲害,所以前期七俠的武功並不都是頂尖的。而到了小說的後期,從少林寺屠獅大會中就能看出,俞連舟和殷梨亭的武功已位於當世一流高手之列。其中武功最高的俞連舟,恐怕已不亞於空聞、楊逍等人,僅遜於張三丰、張無忌等幾位絕頂高手。所以武當七俠的武功並不弱,只是張三丰和張無忌這幾個人太厲害了,所以才顯得他們的武功很弱

  • 3 # 太極寄暢

    張三丰最早熟悉於金庸的武俠小說,而後感興趣了就去收集有關張三丰的資料,從所有記載來看,主要都是關於體現道家思想和修道的記載,與武功稍有聯絡的是描述其體型魁梧,不修邊幅,行事如痴如顛,或日進鬥米、或一月不食。其道情中吟唱的內容基本與唐李洞賓的法訣一致,所以我認為張三丰只是一個純粹的修道士,而非傳言中的武林高手。因為武術與道意本質上是有衝突的,道家重在辟邪驅魔(主要是自身內心的邪魔),注重自然,反對外在的好勇鬥狠。所以在這樣的意識氛圍中,怎麼可能產生以人為對手的搏擊之技呢?引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就成了路。就好像金庸創作出了降龍十八掌,不久,武當就有人會這種功夫了,聽著可笑,但偏偏還有人相信!什麼內家三拳都出自武當等等,一切均不足為信。張三丰就是一個道法高深的修道士,而不是武林高手。武當也只是一個道家聖地而非武林門派,而根源就是人們把小說當作史實去傳頌,更牽強附會的去豐富這場不願醒來的夢。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武當七俠的真武七截陣威震武林,呵呵,但幾乎只聞其名而已。

    俞岱巖遭偷襲殘廢,張翠山自刎,莫聲谷被偷襲殺害,沒一個是被光明正大幹掉,或者張翠山是被光明正大逼死。

    這就是江湖,即便武功再高也攔不住下三濫的手段。

    還有一個特點,張三丰教徒弟並非為的是稱霸,純粹是強身健體,行俠仗義。

    這就解釋一個特點,張三丰的徒弟武功雖高,但攻擊力、侵略性不足,如此一來就展現一個致命的弱點:實戰能力差。

    如此象牙塔內的高材生如何擋得住常年混跡江湖,刀口舔血過生活的梟雄,傷了,掛了就沒有發揮實力的機會。

    若是張三丰真的言過其實,武當早就被滅了,呵呵,趙敏也只敢玩陰狠伎倆才敢犯武當。

    最終武當的武術依舊存在,這就是證明張三丰其實看得很清楚,武學真正的意義不是靠玩卑劣而是誰可以萬古長存。

    畢竟常玩卑劣的人必死在卑劣,這就夠了。

  • 5 # 異域思想空間

    在金庸的小說體系當中,九陰九陽可以說是無上的武功寶典了。而且這兩門武功都是天下不世出的內功功法。金庸自己也認為,這門純陽無極功單論威力,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了。

    但是這門功夫,一方面張三丰自己也不願去教授給徒弟們,徒弟們也不怎麼願意去學。

    因為無敵的招數他們沒學到。。。。。

  • 6 # 龍一歐

    華人崇古,所以開山太袓水平是最高的,張三丰是開山太袓,所以張三丰的徒弟沒法和張三丰比。佛教及其它教派的場面人物沒有一個是開山太袓,所以師徙差別沒那麼大。

  • 7 # 良人執戟2

    張三丰是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道家思想,從理論和實踐加以總結,系統地創造了"太極內功"。

    簡單談一下太極,中國最早的太極圖產生於5000多年前的湖北京山屈家嶺的彩陶上,我認為應該是文字的前身。《易經.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極是什麼?唐代大學者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乙也。故《老子》雲:道生一。太極是也。

    兩儀為陰陽,如白天、黑夜。

    四象如春夏秋冬、風雨雷電等。

    八卦為萬事萬物。道教祖師張道陵。

    張三丰是元延佑年間到明永樂年間的著名道士。

    張三丰總結和發揚了道家太極內功,這是中華本土誕生和發展的"國碎"。張三丰活動地區很廣,四川大邑鶴鳴山及三十公里外青城山的"上清宮",江西龍虎山,最著名的當數頗有歷史積澱和規模的湖北武當山。(四川大邑鶴嗚山)

    真正讓張三丰廣為百姓知曉卻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書中主角張無忌與師父張三丰的師徒情深,令人深感今人的人心不古。而江湖的險惡,人情冷暖也令英豪張無忌頓生退意。

    武當七俠功夫可以笑傲江湖,但是遺憾的是卻無一人超越師傅張三丰。張三丰在歷史上鼎鼎大名,對太極玄妙瞭解透徹,教學經驗是沒有問題的,原因出在太極的最高境界是"純陽無極功",只有保持童子之身方可能練成,可惜七個徒弟無法了結紅顏之纏,凡心未了,終無一人看破紅塵,而更上一層樓。以致在今天,誰能敢說他終生不娶,而專心修身,即使有這樣的人,那師傅呢,張三丰早已乘鶴於雲遊間,誰來教你這玄之又玄的"導引之術"?

    只有寄希望於未來,看能否石破天驚,出現一個天才!

  • 8 # 江南俗士1972

    按照《倚天屠龍記》原著的說法,張三丰的弟子武當七俠乃名師出高徒,都是武林一流高手。

    武當諸俠的武功特點是厚積薄發、循序漸進,越到後面越厲害,因此在小說中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菜鳥階段。也就是張翠山剛出道的時期。那時包括宋遠橋、俞蓮舟在內的武當七俠初出茅廬,武功不過二三流。金毛獅王謝遜都有把握殺掉宋遠橋。

    第二階段,小成階段。也就是張翠山從冰火島返回中原那時。當時面對各大門派上門逼迫張翠山交出謝遜下落,俞蓮舟準備硬抗,武力解決問題。他認為,自己和宋遠橋可以各自戰平一位少林神僧,而其他師弟還沒這個實力。武當七俠雖然性格各異,但都不是狂妄自大之人,俞蓮舟的內心判斷應該比較準確。

    第三階段,大成階段。以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為標誌。當時武當三俠輪戰白眉鷹王,其中老四張松溪輸了鷹王半招,但這不是鷹王發現的,而是張松溪光明磊落,主動承認比拼內力比鷹王多退了一步,可見此時兩人武功差距極小。而鷹王對宋遠橋的評價是,就算自己神完氣足時與之交手,也不知鹿死誰手。鷹王不是謙虛低調之人,他的判斷應該可信。由此可見,此時宋遠橋武功已跟鷹王平手,張松溪略遜半籌,應與獅王持平,而俞蓮舟武功高於宋遠橋,應該也高於鷹王和範遙(張無忌認為鷹王武功不亞於逍遙二使),與楊逍差不多。

    第四階段,技壓群雄。也就是屠獅大會時。雖然距離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間不算太長,但此時武當諸俠均已習得太極功夫,武功更上一層樓。比如,面對宋青書的九陰白骨爪,範遙是在張無忌的指點下才想出破解辦法,而俞蓮舟僅靠自己觀察就找出了命門,而且還找出了破解周芷若武功的方法,只不過為了救殷梨亭,才打成了同歸於盡的局面。可見,此時的俞蓮舟已明顯高於範遙,應該也略勝楊逍。

    綜合分析,到了小說結尾時,健在的武當諸俠武功大成,其中俞蓮舟應在楊逍之上,宋遠橋與楊逍平手,張松溪可敵範遙,殷梨亭也有獅王的實力,此時的武當可稱得上江湖第一門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示吃虧長記性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