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彼可取而代也。
2、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 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4、 將相寧無種,本無富和窮。四海皆兄弟,世界應大同。
5、 無顏見江東父老!
6、 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
7、 生為人傑,死做鬼雄。
8、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9、 縱彼不言, 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長者。“
10、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11、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 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12、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3、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14、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一、項羽簡介: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等人齊名。身死東城載於史書。《史記·項羽本紀》論贊中就曾點明:項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更為明確:“漢五年……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 202 年兵敗,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烏江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
二、軼事典故:
1、破釜沉舟:鉅鹿之戰時,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後,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只帶著三日糧草與秦軍作戰,項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項羽軍因此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個個以一擋十,殺的諸侯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
1、 彼可取而代也。
2、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 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4、 將相寧無種,本無富和窮。四海皆兄弟,世界應大同。
5、 無顏見江東父老!
6、 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
7、 生為人傑,死做鬼雄。
8、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9、 縱彼不言, 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長者。“
10、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11、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 屬於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12、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3、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14、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一、項羽簡介: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等人齊名。身死東城載於史書。《史記·項羽本紀》論贊中就曾點明:項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更為明確:“漢五年……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 202 年兵敗,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烏江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
二、軼事典故:
1、破釜沉舟:鉅鹿之戰時,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後,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只帶著三日糧草與秦軍作戰,項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項羽軍因此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個個以一擋十,殺的諸侯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