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各種醫療app上線方便了患者,但同時也經常出現發出來的片子翻拍質量太差,無法使用!這時候有什麼辦法解決?
5
回覆列表
  • 1 # 婦產科醫生龔曉明

    的確現在網路諮詢發展很快,而影像學是很常用到的一個輔助檢查,無論是x線,ct還是mri,都需要醫生自己來閱讀影象,才能夠更好的給諮詢者一個建議,其實哪怕是超聲,我們目前都是需要自己看了才能更好的給出建議的。

    但是大部分的公立醫院,都是做完檢查了給列印膠片,看診的時候需要帶著膠片就診,膠片不僅很大,還不能摺疊,攜帶並不是很方便,而且現在都是計算機時代了,其實很多醫生並不會看你的膠片,因為透過醫院內部的系統可以直接檢視到dicom格式的檔案,比膠片清楚,還方便很多(部分醫生只會看報告這裡就不討論了)。在上海有的醫院甚至已經不再預設提供膠片了。

    這樣只給膠片,患者如果需要諮詢其他的醫生,要麼只能帶著膠片親自面診(花費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要麼只能透過手機或者相機拍攝,然後並不是每個病人都知道醫生需要關注的細節在哪裡,自己拍攝的圖片往往很難達到要求,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診。

    那麼如果醫院能夠把這些dicom格式的檔案,透過燒錄光碟,或者透過一個新的隨身碟複製(使用全新的u盤避免病毒感染),那麼病人就可以把自己的檢查資料自己儲存起來,需要進行網路諮詢的時候,只需要把這些檔案傳送到醫生的郵箱,醫生就能詳細,清楚的瞭解到病人的情況了。

    Dicom檔案,其實是一種通用的影像學記錄標準,可以理解為使用單反相機輸出的raw檔案,這些檔案除了能夠輸出我們日常使用的jpg影象外,它還記錄了豐富的資訊,醫生可以自由的調節影象的“明暗”(窗寬窗位),方便的放大細節進行檢視,直接的準確的進行測量等等。目前基本所有的影像診斷都是透過dicom影象在計算機上進行檢視的,影像診斷醫生早就不看膠片而是看更舒服的dicom了,為什麼不能方便大家呢?

    很遺憾的是這麼方便的方式,目前很多公立醫院都不會提供,甚至就算是付費也不會提供,並不是他們的裝置不支援,目前所有的影像工作站都支援dicom的輸出,無論是光碟燒錄還是隨身碟複製都是支援的。其中的原因,只能說很無奈。

    當然也有很多醫院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服務了,患者甚至可以自己透過線上的系統檢視自己的影像資訊,並且都是支援dicom格式的,可以很方便的調節。

  • 2 # 放射科楊大夫

    網上有一些教程甚至教人怎麼翻拍片子給大夫看,讓我說這就叫誤導人群,誤人子弟。

    我們放射科大夫在醫院裡看的片子,是電子影象,這種影象的格式是DICOM格式,而且用的是專業的醫用的DCIOM顯示器。這種顯示器跟普通顯示器(你用的筆記本、桌上型電腦顯示器)看起來只是形狀不同,但實際的差距可能是地球和月球的距離。同樣的DICOM影象用專業屏能看到病,而用普通屏甚至有可能漏診。因為,病變是靠大夫眼睛看到的,顯示器不行,就是不把病變清楚地顯示出來。

    再來看DICOM,這種格式影象,允許大夫在顯示器上進行各種窗寬窗位,測量,聯動,重建等等各種操作,目的就是一個:準確的看病。

    而反之,用膠片翻拍的影象,上述兩點都滿足不了。況且,膠片本身的資訊也不定夠。

    可能有人會說,翻拍了,大體看看就行,有沒有大事。請問什麼是大事?

    一個10cm的肺癌,在翻拍影象上看到了,叫大事;而一個1cm的肺癌沒被看到,就叫小事?

    醫療沒有小事,關乎每個人的健康。

    解決方法很簡單,在放射科檢查的時候,讓放射科刻光碟,把所有的原始影象都刻到光碟上帶走,想怎麼會診都可以。也不貴,基本就一斤香菜的錢。

    還有些醫院的PACS直接就是雲PACS,甚至有電子膠片,拿著這個轉給你喜歡,信任的大夫會診就行。

    看完這些,還要教人翻拍膠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flash製作海水流動的動畫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