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為了天空的蔚藍

    謝邀。散文的閱讀量多少決定的因素是它自身的質量,而不在於它的篇幅長短。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散文大國,形神兼備的散文佳作數不勝數。這其中篇幅短小的鉅著比比皆是。比如老子的《道德經》,區區五千言卻令人驚歎它的深度深不可測,廣度遼闊無邊,古今中外因它產生的閱讀量無法估量。比如《論語》每一則都那麼短,可是每一則產生的閱讀量從它問世至今,簡直就是形大無形了。諸如:“苛政猛於虎”、“君子喻於利,小人喻於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學而時習之”等等。可是《孟子》、《韓非子》的一些篇幅較之於《論語》、《道德經》就長大得很多了,但是由於它們形神兼備而在漫長的時間中、廣袤無際的空間中產生了無量的閱讀量。再比如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古文觀止》中的文章短有短的神韻,長有長的魅力,讀者如雲,讀量如海。法國蒙田的散文(隨筆)百萬字,巴金的《隨想錄》也有近四十七萬字,真的是篇幅多而長得不得了,可是由於它們各自的形神兼優而引起無數人愛不釋手,不必再說它們產生的閱讀量了。

    楊朔、劉白羽、峻青、孫犁、秦牧、魏巍、吳伯簫、袁鷹都曾寫出過篇幅短小卻產生巨大閱讀量的佳作散文,可是他們模式化的批次生產式的一些散文作品卻不論長短都無多大的閱讀量了。

    還是開頭那句話:散文(每一篇或每一集)產生的閱讀量多與少的關鍵在於它是否形神兼備、形神兼優,而不在於它們的篇幅長短。

  • 2 # 太陽照到徒駭河上

    散文越短閱讀量越高嗎?否,散文篇幅長短和閱讀量沒有半毛錢關係。

    散文的片幅取決於作品需要表達的主題,意盡話畢,言罷曲終。為了迎合部分觀眾的價值取向,隨意的拉長或者縮短,都是對自己作品的不負責,對自己的的不負責,對觀眾的不負責。正如削足適履,不知道觀眾看到削去一塊的腳是不是還能陶醉於它的美妙。曾幾何時,以女性裹足唯美,形成社會的病態審美,成為變態糟粕。難道時至今日,仍然要倡導裹足適履,迎合觀眾的病態審美?

    閱讀量高只是一種表現,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時候,曲高而和寡,就像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剛問世的時候,幾經波折,差點沒有機會發表,發表以後,當時也是反應平平,閱讀者不眾。就是現今目下,郭敬明的作品閱讀量高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閱讀量高?似乎也很能揭示這個問題。如果把創作當成一種遊戲,無可厚非。如果把創作當成一種責任,則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文章是訴說心靈的感悟還是迎合觀眾編織一個謊言,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3 # 李蘭頌

    【傳媒寫作類話題】

    謝邀。儘管早有不以長短論英雄說法,但是倡導寫短文時日久矣。高爾基說:“有時候在整個著作裡你發現不了什麼,除了唯一的一句話以外,然而正好是這句話指出一種新的微笑和新的顰眉,使你與人接近。”李又然語:“雖然寫的時候從來不隨便,總是改了又改,改了又改,常常一兩萬字只留下一兩千⋯⋯”

    寫散文最要有胸懷,寫詩最要有氣魄,譯文或譯詩亦如此。這是先父李又然,他借與我常年通訊之機,指導我寫作,一向叮囑我的——胸懷,氣魄。我理解,“胸懷”和“氣魄”實際就是“愛”,那無窮的感召力,那無畏的揭示性,原本就是一個“愛”字可以概括的。幫助一切最易受損害人群擺脫困境,就源於愛。

    關於“愛”字呢,何止是寫散文、寫詩呀,做人要這樣,作文亦如此,由此才會擁有“胸懷”和“氣魄”——那就是,寫散文、寫詩最根本的就是要說真話。什麼是真話?針對散文與詩而言,面對譯文與詩來說,一切追求著時代精神、藝術胸襟、全球視野、民族氣派的寫作實踐,哪怕寫意的筆法也好,均須真情實感。

    散文上品,務必含詩;又有論點,詩畫同源。再進一步說,學畫有四寫:速寫、慢寫、摹寫、默寫。比較散文與詩和譯文與詩,加之對學畫四寫的認識,我經常的比喻是——速寫類似於新聞採訪;慢寫即素描;摹寫是臨帖或描紅;默寫呢,是自考!四寫都要神似,似者即為逼真,結構,動態,質感,貴在惟妙惟肖!

    “瞭解一個戰士要在戰場上,瞭解一個作家要從作品裡”,是李又然對蕭軍講而被蕭軍記下來的話;散文即是詩,譯文也是詩,也是李又然文字生涯長編的重點呈現。讓散文與詩、譯文與詩的胸懷與氣魄,成為讀者、作者、編者共同的品質吧,電話、電視、電腦集中在人手盡有的手機自媒體上足以向全球即時傳播。

    1939年至1945年間,李又然在延安《中國婦女》《中國青年》《中國文化》《新中華報》《大眾文藝》《文藝月報》《解放日報》《穀雨》,《廣西日報》《救亡日報》《詩創作》,《新華日報》《七月》《青年文藝》,《晉察冀日報》等18種報刊書,發表散文19篇、詩6首、譯文30篇(首、部)。

    李又然木刻像【相關連結】李又然:《語文禮讚》

    義大利文。——但丁用它,寫《神曲》或《聖怒》。墨索里尼用它說假話,下非正義戰爭的動員令。我們就聆聽地獄、淨界與天堂的聲音,也留心騙子的謠言。有人說德文是相罵,法文是談心,義大利文是唱歌。許許多多人讀《神曲》譯本就一心只想學義大利文了。這不是擔心那譯者或許是華人;這是知道《神曲》太美、義大利文也太美,它們不可分,宛如鋼琴家與鋼琴。全世界到處有人在唱著義大利文的歌,使空氣清新,也使人類的聽覺不致於太寂寞。聽見的人也只想聽見自己也唱這種歌了,並且讓鄰人也聽見⋯⋯

    西班牙文。——塞萬提斯寫出吉訶德先生這個世界典型的語言。多洛列斯在民間,上講壇,以無產階級的莊嚴,召喚西班牙人民火柱樣站起來去戰鬥的語言。熾烈的,昂奮的,莊嚴的,豪華的,閃光的,彩色的語言。年青人在月光之下,在少女的樓窗之下,彈曼陀鈴,嘹亮的唱小夜曲,歌聲透過窗紗,飄進樓房裡,透過耳膜,飄進人家的心裡的語言。女人們頭頂著水壺,袒露著淡墨色的手臂一條叉腰、一條高高的環上去扶住那水壺,不叫水潑下來打溼頭髮和披在那肩上的大幅披肩,赤足踏落花,腳獨響著,穿過林間,從井邊歸家去,一路大家歡快說笑著的語言。——它的實用價值也很大。許許多雅緻的散香氣的日用品的說明書,在歐美用的是法文、英文、德文,再就是這西班牙文。南美洲,拉丁民族稱它拉丁美洲,西班牙人稱它西班牙美洲,那邊的那些國家有的產咖啡,有的產甘蔗⋯⋯,是不同的;可是那邊的那些國家都是大波浪的黑頭髮,一樣好看,都是講西班牙文的,一樣好聽⋯⋯

    英文。——有人說英文是做生意踢足球的,我不愛它。可是莎士比亞和拜倫,他們的戲曲和詩篇,既不是賬簿,也不是足球比賽記錄冊。是真有人要看李惠堂踢足球去,好用英文喝彩這才學英文。為做生意而學這語言的人那就是更其太多了的。可是我們都隨它。我們做一生人,匆匆的來了又將匆匆的去了,應該親近崇高的戲曲和崇高的詩篇。英文最現代化。它很爽朗⋯⋯

    法文。——你最富於人間味與人情美。難說你也有你的缺點,你總最被一切人們所寵愛。很多德華人讀德國古典著作,先讀你的譯本,因為你像你的人民,性格最明確。你是外交界的。你是訂國際條約的。你曾經流行於歐洲許多宮廷中;連你的世仇敵國的君臣們在討論要向你的祖國開戰的時候,所用的話也是你法文。歐洲有教養的人們在用你社交著。激起世界文學主潮的又幾乎總是你。如果義大利文和西班牙文是妹妹,那你法文就是長姊了;你不如她們華麗,可是你比她們素淡懂事得多了。她們是熱情的;你是明豔的。用你來思想,人的心裡流注著親切之感啊⋯⋯

    ⋯⋯⋯⋯⋯⋯⋯⋯⋯⋯

    我愛一切語文。因為每一種都記載著人類的苦難。都充滿著慈母的叮嚀,師友的規勸。都從勞動中產生。都消除過誤解、引起過哭泣。都有虔誠的禱文,神聖的誓言,忘我的祝詞,忠信的盟約⋯⋯

    所有的語文,你們都被誤用過,蹂躪著。一切惡人惡事都牽害你們,用你們造假證據,傷好人,迎合有權勢者,嘲弄不幸者⋯⋯。——但一切的惡人惡事的最後命運是毀滅。

    我愛一切語文。因為每一種都有“戰鬥”(為人民而戰鬥)這個詞。都有詩。都有“一切國家的無產者們聯合起來!”這句最響的話。都是詛咒罪惡、伸訴正義的⋯⋯

    1941年寫於延安,9月裡日食的一天。

  • 4 # 豆鄉花開

    散文可以抒情、言志、懷物等等,不是越短閱讀量就大,這個問題是相對的。朱自清的《春》,全篇只有722個字,卻把春的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讀來朗朗上口,感同身受。沈從文的《一點回憶一點感想》將近3000字,從文章裡可以跟隨他了解北京歷史,自身的生活經歷,對社會的看法等等,讀過一樣給人心靈的啟迪和對新中國的熱愛,同樣可以引起共鳴。所以,散文的長短是相對而論的,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感受在裡邊,找到最打動人心的故事。形散神不散,讓讀者走進你的內心世界,在閱讀中汲取精神給養,提升境界,讚美幸福生活。

  • 5 # 晨哨

    答,

    散文,唯精品,閱讀量才會有所提升。

    形散而神不散,有一條主題,主線,貫穿全文。

    要有真情實感,用心用情用腦,去寫每一個漢字,讓人回味,這就是我的童年,我的故鄉,要有身臨其境之感。

    寫文章,三要素,龍頭,豬肚,豹尾,要寫好,散文,要兼記敘,議論,描景,抒情等等

    相互融合,融到妙處,要給人有,如沐春風的美感,這樣寫,才算優秀文字。

    清新散文,

    《在金秋中漫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買的洗衣機滾筒裡為什麼會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