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期中成績一出來。正在上初三的A同學就急了,面臨中考,他知道一個好成績意味著什麼,所以他很努力,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他看了很多的方法,一個個拿來試;他把認為有用的知識都打印出來,貼滿了自己房間的一面牆,有空就拼命背;他甚至比班裡大多數同學睡得都要少 本以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拼命,這次成績可以有所改觀,然而,期中成績依然如故,在中游晃盪,失望的情緒讓他低落了許久,他很迷惑,為什麼自己那麼努力,卻依然考不出一個好成績呢?
10
回覆列表
  • 1 # 荷葉傘教育

    1.容易陷入機械的完成任務的狀態。

    學校老師要求他整理改錯本,A同學忙了一個晚上終於把改錯本整理完成,並且按照了之前老師教的方式,用了不同顏色筆,整理的非常漂亮,而且有條理,老師和爸媽看了非常的欣慰,孩子自己也把自己感動了。

    然而,對A同學來說,整理錯題本,只是陷入機械的完成任務的狀態,而不是為了自己查缺補漏。所以,雖然他可能整理的非常漂亮,但如果拿另外一道同類型的題目去考查他,就能知道他對這個知識點並非真的理解,還是隻是在抄題目,搬解析。

    2.知識聽進去但沒有消化吸收

    一天下來,A同學覺得上課聽課效果很好,聽課筆記也做的非常好,但回家面對作業,他開始有一種強烈的負擔感和逃避感。

    這個時候,往往是求速度而無質量,做作業過程中會按照自己聽課時候的第一印象,沒有消化吸收,沒有自己的加工。寫出來的答案帶有自己的主觀臆斷,而把老師額外補充的遺漏。甚至到後來改錯的時候,會出現答案和解析完全按照照搬標準的情況。

    3.時間用來做無用功

    在作文課上,老師很少講語法、詞彙、修辭,而是把思維方法放在第一位,老師一再強調“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寫作文的時候,學生參考範文過程中要獨立思考,而非照抄。

    但是,對時間有巨大恐慌感的A還是決心背下書裡的一百多篇範文。他覺得這樣,在考場時即便自己寫不出來,也可以默寫一篇,不至於交白卷。

    總結A同學這類很“努力”卻看不到成效的同學們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陷入了“假勤奮”的陷阱,假勤奮的判定標準:靠虛假的努力安慰自己,讓自己產生勤奮的表象,喜歡跟他人或者自己表白自己多麼努力,獲得心靈的慰藉,但長期堅持下去,發現勞而無功。

    A同學怎麼做才能花費同樣的精力卻有更多的收穫呢?

    1學習方法要改變

    現在世界就業非常困難的大背景下,學生學習總有黑雲壓頂的感覺。於是每天只睡5個小時覺,做大量的習題卻不知道總結,只追求量多。認為如果自己不勤奮,肯定學不好。這是一種帶有原始上進心態的勤奮,只需要調整方法,便會成為真勤奮。

    對策:

    調整方法,步步為營,紮紮實實,把每一套自己做過的題全部學會,碰見不會就問同學、問老師,不留任何漏洞。做過的錯題本經常翻看、總結,加深印象。

    2不要過於看重外界的評價

    為了不被老師家長認為自己懶惰,被人認為是不好的學生,每天假裝很努力學習,熬夜做大量習題,就是為了和同學家長講起來時能有證據證明自己很勤奮。從不管自己的身體是否吃得消,知識點是否已經掌握。

    分析:

    如果熬夜學習不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可以適當晚點睡覺,如果熬夜導致第二天頹靡就沒必要了。為了給人營造一種勤奮學習的狀態,來欺騙別人、折磨自己。如果不懂得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習題做得再多也是沒有用,倒不如精做習題,舉一反三,沒必要用題量來安慰自己,忽悠別人。

    3內心缺少面對現狀的勇氣

    既然選擇了熬夜和做題,為何還不認真學和認真做呢?缺少直面困難的勇氣。沒有勇氣改變還裝作很努力?乾脆不要折磨自己了,這種虛偽帶給了周圍人很多希望,卻總是換回來絕望,一次次的刺痛父母的心,長痛不如短痛!下定決心,讓父母驚喜一次!一個人學習一科沒學好,可能是不喜歡或者不適合這個科目,但科科都沒學好,究竟是誰的原因?

    分析:

    既然選擇了熬夜學拼命做,就明確一下自己的現狀。看清楚哪裡學好了,哪裡沒學好,學好的保持,學不好的一步步各個擊破。一個科目是弱科,也總有我們擅長的部分和不擅長的部分,先把自己覺得相對簡單的學好,然後由易到難,會慢慢培養出勇氣和細心。

  • 2 # 中學老師顫抖吧化學

    你好,我是一箇中學老師!

    其實您標題裡面也標註了努力這兩個字,其實那些真的很努力,卻沒有效果的人!她們的內心也很痛苦,家長內心也很痛苦!

    在排除學生智力問題外,(因為大多數人的智力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主要是學生自己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有的很努力的學生,努力表現

    1.使勁的背誦,可是記住的確不多!

    2.使勁的刷題,可是試卷依舊錯的很多!

    3.每次考試完或者平時的作業形成的錯題集越來越厚

    可是每次考試成績都不是很理想!

    我想說,大多數人都是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就這一個解釋!

    其他的什麼基礎不好啊,什麼老師不好啊,氣氛不好啊,基本上都是藉口!

    學生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

    比如我記得我以前有一個學生,在記憶用什麼物質驗證DNA的時候,人家直接就取物質的前兩個字,‘甲D’,這樣就好啊!

  • 3 # 樹童英語官方號

    “我女兒申請大學的時候,指導老師看了一眼成績,直接說太低了。她其實很喜歡學習,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在考試中發揮不佳。”

    美國《瞭望》新聞週刊高階編輯蓋爾·貝爾斯基講述女兒的學習經歷時,一臉愁容。

    學生很聰明,也足夠努力,但考試卻交不出滿意的成績單。這看似是矛盾的悖論,但卻真實存在。不僅是蓋爾·貝爾斯基疑惑的難題,也是很多教師在考試季遇到的疑問。

    對此,蓋爾諮詢了教育學專家、教育從業者並結合她女兒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後認為:這種矛盾現狀的存在,是因為標準化考試往往涉及到孩子綜合能力,除了智商即是否聰明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考試效果。

    【因素一:資訊處理能力 】

    也許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學生:回答問題時,思考時間明顯比其他學生更久;做題準確率很高,但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教師碰到這樣的學生,通常會歸於“慢性子”一類,但其實深層反映了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學生比起其他人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內化和迴應資訊。

    Tips:

    1)非正式的額外練習。學生資訊處理能力較慢,問題主要在輸出:可以接受,但無法理解。課業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總是在接受新知識。授新階段,非正式課堂時間額外給學生一些理解練習,破除新知識障礙。

    2)課外活動與才藝特長。蓋爾女兒原本申請的大學只有6%的錄取機會,雖然成績不夠突出,但課外活動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最終破格錄取。

    在國外,申請大學除了看SAT成績,還會將學生的課外活動表現和才藝特長納入考核。在國內,如果創新和實踐能力、文學和藝術等造詣突出,也能在高校自主招生中脫穎而出,得到相應高考降分優惠。

    【因素二:考試挑戰性不夠 】

    低分並不總是因為學生處理資訊速度慢,無法理解考試內容。

    還有一種可能性:學生認為考試內容挑戰性不夠,因此就會出現分心、粗心和敷衍等問題。

    Tips:

    1)考試難度梯度合理。儘管試題要照顧大部分學生的平均水平,但從易到難,試題難度梯度設定應該要合理。

    2)增加平時測驗頻率。聰明的學生如果覺得課業內容挑戰性不夠,就會認為上課無聊,分心時往往會遺漏基礎但重要的知識點。適當增加平時測驗頻率,有效檢測掌握情況,避免漏洞越來越多。

    3)考前系統備考。這一點需要家長的配合與監督,智商較高的孩子,通常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監督之下能夠自行考前查漏補缺。

    【因素三:考試焦慮症 】

    對於多數學生來說,面臨考試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緊張感,適度的緊張可以提高警覺性,有益於考試發揮;但過度緊張,則會導致心理紊亂,知識梳理與回憶受阻,甚至出現某些生理反應:心跳加速、大汗不止、腹瀉噁心等。

    平時表現聰明的學生,受到外界的成績期許也會越高,出現考試焦慮症的情況也隨之增多。

    Tips:

    1)從源頭入手。找出學生焦慮的外界因素所在,究竟是父母給孩子的壓力太大?還是自身過度擔心他人的評價?從源頭幫助學生消除焦慮的隱患所在。

    2)按部就班的同時適當放鬆。越發臨近考試,就越不能打破作息規律,如果本著“臨時抱佛腳”的心思考前努力,往往只會加劇焦慮。按一貫的方法學習,同時留出一定的時間給興趣愛好:音樂、繪畫和運動等等,都能驅散一定的焦慮。

    3)生物反饋治療。如果焦慮症趨於嚴重,建議學生尋求一定的心理專業輔導,透過語言指導、行為治療等將緊張、焦慮以生物學指標的形式反饋呈現,反覆的干涉訓練最後消除緊張、放鬆心情。

    影響學生在考試中表現的因素還有許多,比如輔導教師缺位、自信心缺乏和備考時間不足等。的確,學生能力與考試結果不匹配,會讓人很沮喪。

    但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在考試上的失利,就否認他們的天分,而是應該積極幫助學生尋求影響因素所在,解決問題。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要每天都有進步,那麼怎樣堅持每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