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唐說心理

    這對我的專業,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最主要的表現是消極厭世、缺乏動力。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臨床表現為三低“情緒低、思維遲、行動慢”,有晝重夜輕的表現,嚴重時有自殺念頭並付諸實施。

    如果在抑鬱發作期間,要求患者融入社會其實很難,社交呈退縮狀態,內心充滿絕望,感覺自己過去不好,現在不好,將來也不會好。

    抑鬱症其實最重要的認識到自己的狀態,對於自己有清醒的認知和理解,要時時提醒自己,現在的狀態不是我正常的狀態,是抑鬱的病導致我有這麼消極的心情和想法,就想人感冒了,就會渾身難受,發燒,頭疼,不願運動一樣,抑鬱症就是情緒感冒了。

    有了對自己狀態的認知,就是治癒的開始。那麼怎麼治癒並融入社會呢?

    第一步:求助

    透過向專業醫院心理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求助,尋找社會支援系統(親人和朋友),制定計劃並協助實施。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抑鬱症缺少動力,所以外界的干預和助力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第二步:循序漸進、及時獎勵

    從小目標開始,逐步恢復社會系統,比如透過娛樂增加興趣,聚會和遊戲提高參與度,參加同樣都是抑鬱群體的團隊輔導,效果很好,成員之間都是患者,沒有壓力,可以相互支援協助。對於獲得的小成果要及時給於自己鼓勵和獎勵。

    第三步:走出困境、重現活力

    透過自己的努力和諮詢師的配合,以及家人的支援,抑鬱症完全可以治癒,走出陰霾。

    抑鬱症的治療,各流派有不同的治療方案,只要尋求幫助,都會有效果。

    我的主要方向是“EFT情緒療法”,透過情緒調節,接納自己,找到情緒的卡點,重點解決,最終透過情緒的改變帶來認知的改變,達到治癒的目標。目前EFT情緒療法對抑鬱症的治療有比較好的效果。

  • 2 # 健身花草

    抑鬱症是個老話題,目前得這種病的人不少。有的人沒去治療,有的人偶然去治療,有的人經常去治療。這種病,表現形式多樣。胡思亂想、自殺、焦慮、恐懼、強迫、身體莫名其妙……等等,但不外三點。一是精神異常,二是軀體異常,三是二者兼有。至於病人如何融入社會,看病情輕重。

    本文只說輕、中度抑鬱症。

    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神經紊亂,錯誤的自我認知,會影響患者對外界的判斷。

    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不公、缺少Sunny,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

    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心;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不妨忘記自己的難受,忘記自己是病人,全身心投入工作。

    關於內心,一個內心煩躁的人縱然身處幽靜也是狂躁不安的,一個內心清淨的人雖然深處鬧市,他的世界還是清淨的。

    無論是追求什麼……都到你內心去尋找吧,那裡有無窮無盡的資源。

    請儘快在社會定位、找到你自己,早日心安,活出內心的喜悅! 那你離很好地融入社會不遠了。

  • 3 # 秀春說健康

    抑鬱症人該如何融入社會?

    我不再重複抑鬱症的概念,別的朋友回答問題也有提到。我只是因為走出抑鬱症,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走出抑鬱症,解開心結,人會感覺前所未有的精神;眼睛從無精打采,變得炯炯有神;每天Sunny燦爛,一點不瞎說。要知道以前陰個天,下個雨,我都會覺得鬱悶,會胡思亂想,感覺要出現什麼不好的事情。

    至於怎麼融入社會,要根據實際情況。

    有的朋友因為專注研究自己喜歡的學科和藝術,早已經超出以前的人脈圈子,自己的能力已經成曲線上升狀態,你說還用擔心以前的不快嗎?

    不能融於社會,其實是以前的為人處世太懦弱,不懂得保護自己。總是因為怕影響和氣,不願意發生爭吵,不願意跟人計較。不敢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可是這種事情在別人眼裡正好相反,覺得你是窩囊廢,軟柿子,可以隨便欺負,反正知道你不會反抗。

    這就要提到一種受孽的習慣了,你習慣了受孽,是不會覺得別人是在傷害你,也就不懂得反擊。怎麼來得?回想自己的原生家庭吧。

    父母都喜歡聽話的孩子,不聽話就會歇斯底里,感覺自己的威嚴受到威脅,感覺你不孝順,感覺你太叛逆,不好管教。想盡一切辦法讓你屈服。

    這可能也是我們深受儒家思想教育,認為孩子就該孝順父母。其實是孝敬,不是孝順,順服的孩子,沒有了鋒芒,以後可能對於受孽形成習慣。這是我們的家庭該反思的事情。

    管教孩子沒有錯誤,小樹不修剪,很難成才。但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分析是他做錯了什麼?還是隻是跟我們的觀點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也不會相同。我們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讓他早一天脫離父母的庇護。那樣走入社會,你不是更少一些擔心嗎?

    越沒有主見的孩子,走上社會,越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越不懂得表達自己的觀點。

    還有一種情況,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人,自己就是一輩子受孽待過來的,自然也教不了孩子去反抗不公平待遇。除了忍,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引申一下,我們有多少人敢於反抗權威?我覺得這是新聞中碩士研究生自殺的原因。父母辛辛苦苦養大,培養成才,因為受到教授的傷害選擇自殺離開人間,也不願意選擇反抗。這樣的死輕於鴻毛,你讓家長情何以堪?

    我提到的這些問題,我是說遇到不公平,不尊重的事情,要勇於抗爭,但是要有方法,而不是太沖動。有時候顧全大局也需要忍耐一下,這時候就要用到自己的腦子。

    走出抑鬱症,是為了更好的融於生活。有時候會感覺自己比以前聰明瞭,學習能力更強。這樣的轉變真是讓人欣喜,給自己定個更高的目標去實現吧,而不是因此覺得高處不勝寒。這就辜負了上天現在對你的厚愛!

    當我看到作家周國平老師說靠自己的思考就能感悟人生,我太羨慕了,因為我撞了無數南牆,碰的頭破血流也是懵懂的。可是有一天當我走出抑鬱症,再回想以前的事兒,眼前豁然開朗,才有了這樣的感悟。很多人這些年是在創造價值和金錢,而我們卻是在給自己不斷療傷。

    那些說經歷是一筆財富的,我真想說那我把經歷賣給你,你給我一筆財富吧。我相信沒人願意交換,更沒有人給予你補償。所以能早治療的,不要耽誤,抑鬱症會讓人在人生重大選擇上畏縮。

    治好了抑鬱症,我們內心迸發的力量是你現在想象不到的。做起事來再也不會畏手畏腳,因為我們有底線,有原則,也尊重別人的底線和原則,就能自然的培養一種互相尊重。

    當然這種能力也是因人而異,還在於不斷的學習和磨練自己。先接受自己的現在,順其自然的去融入社會。真正學會愛自己,允許自己有學習的過程,不用攀比,不要責備自己,只要開始改變,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除了自我覺醒和改變,沒人能讓你變得更好。多學習,多挖掘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你的才華說不定就能顯露出來。試試吧

    渴望看到你高飛……讓我們一起奔跑,直到讓自己變成風,把夢想放飛藍天!

  • 4 # 本科中藥師記日記

    抑鬱症患者融入社會的難點在哪兒?

    隨著新興自媒體的蓬勃發展,人們獲取資訊的手段更加便捷。抑鬱症,作為一個有過神秘面紗的疾病,現在已經普通得如同感冒了。抑鬱症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既離不開社會,又遊離於社會的邊緣,承受著生理、心理、精神多重壓力。

    抑鬱症,該如何融入社會?這是一個太大的話題,無數精神科學醫務工作者前仆後繼的努力,正是為了這一有價值的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在加快,工作、學習、生活、情感、家庭、社會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人們去面對去處理,自然而然會產生較強的外部壓力,給人們造成一定的精神困擾。

    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適可適度,這三點是難以適應社會的人可以參考的入世方法。

    無論是工作、學習、生活還是其它,想一蹴而就是不大可能的,除非你是天才(像櫻木花道),或者你湊了巧兒趕上了好運氣。做人做事,一定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剛開始,做得好的事情就做,做不好的事情就讓別人去做,您要說了,說的輕巧!你說不做就不做嗎?是的,你可以明確地告訴別人,這個事情我做不好,即使面對指責,也要清晰地說出來,這樣總比做差了、做錯了、出了大問題自己更難受強。如果工作任務很重,也要及時地反映情況,想盡辦法減輕壓力,因為即使你不做,事情也終究有人去做,備不住你不做結果會更好。做這一切的目的,就是讓自己面臨的壓力適可適度。

    總而言之,抑鬱症融入社會需要很大的努力,需要社會的關注、支援和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枸杞菜的常見病害有哪些?怎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