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魑魅涅磐
-
2 # 手機使用者3032962863
首先,艦艇沒有什麼開工一艘、兩艘的說法,可能是看見052、051B、052B、052C這幾型開工時特例當慣例了。其實軍用艦艇開工多少主要受需求影響,比如二戰期間,巡洋艦以下各國開工時都是卯足勁兒可勁兒造,很多都是幾十艘一同開工。現在中國056、054A、052D、055、022等都是多艘周時開工。一、兩艘的小批次生產主要是技術上不可靠或者需求、資金問題。
-
3 # 國平軍史
90年代初,國內開始建造排水量遠超051型的驅逐艦,最初,建了2艘滿載排水量4800噸的052型驅逐艦112艦和113艦。
052型驅逐艦,就國內海軍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首先動力系統是從國外進口的燃氣輪機,效能遠超先前國內海軍蒸汽機作動力的驅逐艦。
其次,首次在驅逐艦上配齊了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魚雷、多功能火箭發射器、反潛直升機等武備,對海軍意義非常重大,因為以前的驅逐艦,不是缺防空導彈,就是缺反潛魚雷,要麼缺反潛直升機,缺多功能火箭發射器等。
將所有武器系統整合在一條驅逐艦上,海軍開天闢地屬於第一次,所以,對後續其他型號驅逐艦的開艦,具備了借鑑作用。
90年代中後期,051B型驅逐艦甚至只建造了1艘,為167號深圳艦,儘管是一棵獨苗,但其滿載6600噸的體量,是當時國內海軍最大的驅逐艦,所以成了南海艦隊的旗艦。
21世紀初,為按裝隨4艘現代級驅逐艦一同採購的俄製S300防空導彈的艦載版,國內開建了2艘051C型驅逐艦115艦和116艦,滿排達到了創記錄的7100噸,一舉反超6600噸的051B型167艦,成了最大的中國產驅逐艦。
差不多同時開建了2艘052B型驅逐艦168艦和169艦,以及2艘052C型驅逐艦170艦和171艦,相隔時間不多,都服役於南海艦隊,成了國內海軍“新四大金剛”。
由於052C型艦上首次上了中國產海紅旗9遠端防空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所以2艦一直處於裝置設施安裝除錯、主動相控陣雷達系統、防空導彈系統的測試當中,後續服役於東海艦隊4艘同型艦150艦、151艦、152艦和153艦,一直等到10年後,才陸續成軍。
當時,國內海軍缺乏建造排水量5000噸級以上驅逐艦的經驗,先前建造的17艘051系列驅逐艦,排水量僅為3670噸,還不如當下4200噸級的054A型護衛艦大。所以,海軍就採取了所謂“小步快跑”的造艦節奏,儘量開建多型驅逐艦,但數量不多,最多艦2艘,作為技術儲備;其中,051B型僅建造了1艘,所以167艦就成了南海艦隊的一棵獨苗。
051C型驅逐艦,只開建2艘的最大原因是,俄製S300防空導彈艦載版,只引進了2套,所以不可能多建此型驅逐艦。
至於052型驅逐艦,由於美製燃氣輪機後來不能引進了,所以也只能建造2艘,海軍本打算此型驅逐艦大批次生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美歐對華實施了軍貿制裁,導致艦用燃氣輪機引進無望。
052B型驅逐艦,僅建2艘原因,只是驗證俄製中程防空導彈、俄製火控雷達、俄製對空對海警戒雷達、反艦導彈制導雷達的效能,所以也不會多建,052B型驅逐艦上成熟的導彈、雷達等技術,以後全都移植到了054A型護衛艦上,並開始了大批次建造。
待052C型驅逐艦上的相控陣改型雷達、新型垂直髮射系統成熟後,052D型驅逐艦就不再是僅建2艘,而是大批次產了,用軍迷的話來說開始下餃子了。
-
4 # 漩渦鳴人yy
事實上,這一點關乎的原因那就多了。
首先,建造一艘船或者是設計一艘戰艦的話,他不單單是要準備材料那麼簡單,設計的研發費用還有整個中間所需要消耗以及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博弈,最後導致整艘船必須得承擔所有的這一切的話,那一艘船的造價太高,多造幾艘分攤一下研發費用,這是世界的共識,比如說美國的f35,為什麼那麼積極地向外面推銷?就是想平攤那一些高昂的研發費用!
第二,一艘戰艦,它的使用不可能一直在海上漂著,或者一直執行自己的作戰任務,他必定會有一段時間的維修期,常規動力的戰艦可能維修期稍微短一點兒,但是核動力的那些戰艦維修期那叫一個漫長啊!如果說這種型別的戰艦你只製造了一艘接下來,如果說發生了戰爭,這艘戰艦處於維修期,他的任務由誰來承擔,你去找誰來替代這一艘戰艦,那當然是兩艘一起服役了比較好,一搜在哪兒服役,另外宿舍的維修或者是訓練,在西方的話,航空母艦通常來說需要準備三艘,一艘維修,一艘訓練,一艘作戰。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一艘新型的戰艦肯定要承擔的是試驗平臺,就是你這一艘戰艦,接下來作戰任務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我要在你身上測試某些武器的使用度。
在這個上面,美國的企業級航空母艦那一艘可以說最有代表性,我們發現美國的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插在四艘小鷹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中間的,事實上,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他就是一個試驗平臺,美華人把兩項成熟的技術混合到了一起,首先就是核潛艇上面的核反應堆,當然核潛艇上面的核反應堆動力太小了,美國一下子裝了八臺,然後就是把小鷹級航空母艦的艦體設計沿用到了企業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上面,這樣的話,我們就發現實際上,企業級航空母艦就是小鷹級航空母艦的一行試驗品。
多了一艘船有這麼大的好處,結果美華人在企業級上面論證了核動力航空母艦才是大型航空母艦發展的必需之路,這就是多了一艘姊妹艦的,你想想看,如果小鷹級航空母艦沒有多出來的健體的話,那就要對小鷹級航空母艦本身進行下到這開膛破肚的事情,你覺得合適嗎?
所以在成熟的西方造艦廠,他們一般選擇就是多建造幾艘,最起碼形成一個雙搭檔,就是俗稱的姊妹艦,這樣的話,以後面臨一些問題也好處理了,不至於突然一個命令下來,急頭白臉的還得重新再建造一艘或者是對原來的那一艘進行大規模的徹底改變,這樣的話對於整個建造艦隻的工業來說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
回覆列表
這是中國自90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前十年在發展中國產主戰軍艦時小步快跑的建造策略,既每一批次只建造2艘,由於只建造1艘看不出是建造上的缺陷還是設計上的缺陷的,建造的過多又會佔用經費和造成無用的浪費。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造軍艦的技術相對比較落後,但是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基本上每一批次都帶有試驗性質,像051B、051C、052B/C都是基於這種方式建造的。而1艘軍艦的試驗資料畢竟沒有2艘完整和準確,再加上當時的技術都不是很成熟,所以都是一開始就建造2艘,一是為了平攤研發成本,畢竟建造數量多了,單價就低了。二是為了取得完整而準確的試驗資料,以便測試是否達到設計和建造標準,能不能繼續大批次建造的關鍵一步。同時也能及時給海軍更換先進裝備和極大的保留船廠和設計單位的工人和設計人才。比如像052B/C的艦體和動力系統都是全新設計的,很多地方都需要實際測試才能知道是否可用,有哪些缺點需要改進等。所以一開始只建造2艘就是為了測試艦體結構、船型、動力系統、武器裝備、電子系統等。像052系列是採用了我們自己設計的艦體結構和船型,這就要試驗船體在各種海況下的適航能力,同時也有艦體結構在安裝其他電子裝置、武器裝備時的相容性問題,並保留下大量的測試資料以便後期改進和完善。其次像我們的中華神盾艦採用的是柴燃聯合動力,技術比較複雜,要測試整個動力系統的各種引數和透過長期執行得來的穩定性、可靠性問題。所以052B和C/D型採用的是同樣艦體船型、動力系統,當然三者之間或有差別,不過整體上來說後者都是在前者試驗後的資料上改進完善而來的。後期每個改進型號都是先建造一兩艘試驗,再決定是否大批次建造,像052C初期只建造了170蘭州艦和171海口艦,直到8年後才續建了剩下4艘。而170/171艦作為中國產第一型區域防空艦,裝備了我們自己研發的346相控陣雷達和垂直髮射系統以及海紅旗9防空導彈,所以稱之為中華神盾艦。直到052C的改進型號052D在052C首艦下水的9年後開始以每年2艘的數量大批次建造,說明我軍才真正掌握並改進好包括船體、武器、電子裝置等功能完善性,具備大批次建造資質。並且相對052C型的不足之處和時代變化及時做了改進,比如相控陣雷達從052C型的346雷達升級為更先進的346A型,艦炮由仿製法國的100毫米緊湊炮換為我們自己設計製造的更先進的130毫米艦炮,垂直髮射系統也由只能發射防空導彈的圓筒型變為載彈量更多、更緊湊和具備冷熱共架、多彈種發射能力的方形垂直髮射系統,同時垂直髮射系統的發射單元數量也更多了。所以這種一開始只建造2艘的做法都是基於穩定高效的原則而做的,既保證了高新技術的應用,以保持先進水平。其次是可以保持軍費不會被浪費的問題。當然這種做法不光在我們國家用到,其他國家也會這樣做,基本上這是軍艦發展歷程上最高效的方式。比如美國的自由級和獨立級濱海戰鬥艦雖然是一型兩種船體結構設計,像外形不那麼科幻的自由級戰鬥艦由於高速效能採用的先進半滑航行船體,所以在首艦服役4年後第2艘才服役,後續小批次建造了2艘後才開始大批次建造。更科幻的獨立級戰鬥艦由於船體結構採用了三體船結構,也是在首艦下水服役4年後才開始大批次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