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個金庸迷,對《天龍八部》中六脈神劍的充滿好奇,特地去趟雲南大理寺參訪,可惜沒能尋得半點蹤跡。對於聽說不少大理的故事傳說,同時欣賞了風景也拍了些相片,與大家分享。
從南詔到大理國時代(公元738年至1253年),由於社會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加上漢文化的影響和佛教的傳入,白族民間文學也相應趨於繁榮,湧現了大量的傳說和民間故事。
關於大理的傳說
大理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名紫城,原名葉榆。
相傳不知何年何月,出了一個名叫“羅剎”的妖怪,貪吃人眼和鹽巴,成為危害一方的妖孽。
眼看其天天興風作浪,殘害生靈,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化身為一書生,要與羅剎下棋賭輸嬴。二人約法三章,如果書生嬴了,只要羅剎讓書生袈裟一鋪,小白犬跳三跳的地盤就行了。
幾盤棋下過,羅剎慘敗。觀音將袈裟一鋪,小白犬了三跳,竟將羅剎所霸地盤盡數收入。為防羅剎再害百姓,觀音將其關進蒼山崖洞,臨行之時,羅剎可憐巴巴地問觀音“大士,我何年何月何日方可出洞?”觀音指著洞外的一顆鐵樹、一匹老馬說:“鐵樹開花、老馬長角之時,便是你出洞之日”。人們為紀念觀音大師大治葉榆,便將此地改名為大理,這就是大理的來歷。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實際上,大理一詞源於公元859年第十一世南詔國土世隆的國號“大禮”。至公元937年洱海節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國”,才正式以國名出現。此後,大理成為以洱海為中心的白族地區的專有地名。
關於風花雪月的傳說
風花雪月是大理有名的四景,這四景也各自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
關於下關的風,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後來,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乾以救出書生。
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其實,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上關花
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於遊觀的人太多,特別是官府的達官貴人到此賞花,都要當地白族群眾招待,人民忍受不了這種白吃負擔,於是把上關花砍了。
蒼山雪
蒼山上的積雪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不復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實際上是因為蒼山海拔太高,山頂氣溫低的緣故。
洱海月
關於洱海月,流傳最廣的是天宮公主下凡的故事。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地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大理蝴蝶泉的傳說
關於蝴蝶泉的由來,民間流傳著種種解釋和神奇有趣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蝴蝶泉原名無底潭,潭邊住著樵夫張老爹和孤女雯姑。一天,父女倆上山砍柴,忽見一隻受傷的小鹿跑來伏倒在雯姑身邊,呦呦哀叫。不一會,一個手持弓箭的獵手也緊緊追了上來,雯姑抱起可憐的小鹿向獵人請求不要殺死小鹿。
獵人名叫霞郎,他接受了雯姑的請求併為小鹿敷藥治傷。雯姑對霞郎感激不盡,兩人日久生情。誰知在大理城的虞王,對美貌的雯姑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求婚被拒絕後,藉口要讓雯姑去虞王府裡繡百蝶,把她搶走。張老爹上前救護,竟被虞王府兵丁活活打死。通人性的小鹿目睹這一幕莫慘狀,立即飛奔上山找到霞郎,咬著他的衣裳往山下拽。
霞郎來到無底潭邊,見了雯姑的遺信,他先安葬了老人,隨後便背上弓箭,騎馬舉刀趕到虞王府。趁著夜深人靜,霞郎救出了雯姑。虞王發現後,急派總管率兵追來。霞郎張弓搭箭,一箭射到倒一個追兵……無奈追兵人多勢眾,霞郎只得護著雯姑且戰且退,最後退到無底潭邊。這時,霞郎的箭射完了,刀也砍斷了。在無路可逃時,霞郎雯姑相抱著躍入無底潭,小鹿也跟著跳潭為自己的主人相殉。說來也怪,就在他倆跳潭時,萬里晴天突然變為電閃雷鳴,下起暴雨,把虞王的總管和兵丁嚇跑了。
雨過天晴,鳥語花香,潭中飛起一對大彩蝶,隨後又飛出一隻只彩蝶。相傳,他們就是霞郎、雯姑及小鹿相霞郎貼身所帶的"百蝶葉"的蝴蝶變出的。
為紀念霞郎、雯姑,人們不但把無底潭改名蝴蝶泉,還在他倆跳潭殉情的歷四月十五這天,到泉邊憑弔,懷念這對堅強不屈的情人。
望夫雲的傳說
望夫雲,大理地區流傳最廣的著名神話。望夫雲曲折動人的傳說,在大理幾乎是家喻戶曉。冬天,在萬里無雲的大好晴天,忽然在蒼山的玉局峰上,出現了一朵亮如銀,自似雪的雲彩。它潔淨而奇麗,柔美而輕盈,在深邃的藍天十分醒目。
驀地,它卻由白逐漸變黑,越升越高,身影也愈拉愈長,形如一個身材窈窕的女人,披頭散髮,罩著一件黑色喪衣,好象在俯視著茫茫洱海大哭大喊。這,就是傳說中的望夫雲。
望夫雲,傳說是南詔阿鳳公主的化身,她與蒼山上的一個年輕獵人相愛,因父王反對,請來羅荃法師將蒼山獵人害死,打入海底變為石螺,公主因此而憤鬱死於蒼山玉局峰上。公主的精氣便化為一朵白雲,怒而生風,要把海水吹開和情人楣見。於是,後人便把這朵雲彩稱為望夫雲。 望夫雲消散後,洱海又風平浪靜。據說,這是阿鳳公主已見到海底石螺——蒼山獵人。另一種情況則是狂風大作之時,蒼山頂上亂雲飛渡,湧出了更多的烏雲與望夫雲溶為一體。於是,風雨交加,閃電雷鳴,這種現象要延續很長時間才會停止。有人說,這是因為阿鳳公主一直未見到海底石螺而憤怒不止。
三月街的傳說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暴君每天吃一對人的眼球,給當地白族人帶來深重的災難。當時有個充滿神奇威力的勇士,為了給白族人民除魔滅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計,把暴君騙到蒼山的中和峰麓,喚來神狗消滅了他。為了紀念這個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們便每年在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蒼山腳下,歡歌樂舞。年復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們更喜歡的是另一個傳說:洱海邊有一個打魚的小夥子,妻子是龍王的三公主。有年農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別皎潔。三公主抬頭望月,想起那是嫦娥在月宮舉辦一年一度的月街。她就叫來了一條龍,夫妻雙雙騎著去趕月街。月亮上的街市貨物繁多,看得人心花怒放,可所有的貨物只能參觀不能買。空手而歸的夫婦倆在回家的路上商量定了一個主意:也要在蒼山腳下舉辦一個月街,而且要讓大家想買什麼就能買到什麼。於是,他們就來到蒼山中和峰東麓的緩坡上,種了一棵大青樹,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起在樹下做買賣七天。於是,有了這樣的一個熱鬧的集市,而人們習慣將這個節慶稱為“月街”。
火把節的傳說
在大理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原來共同存在六詔(詔即部落的確意思)即蒙舍詔(今巍山東南部、因在六詔之南,又稱南詔)、蒙巂詔(今巍山北部漾濞一帶)、鄧賧詔(今洱源鄧川)、浪穹詔(今洱源劍川一帶)、施浪詔(在浪穹詔東北)、越析詔(今賓川)。
南詔歷經高祖細奴羅、世宗邏盛炎、太宗盛邏皮三代的勵精圖治,到第四代詔主皮羅閣時,南詔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遠遠強於其他五詔,正因南詔實力最強,欲求一統六詔,於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蒙舍詔主皮邏閣,在巍山建了一座松明樓,連騙帶命地通知其餘五詔的詔王在六月二十四日,按時赴會共祭祖先。各詔主都上樓後,皮邏閣藉故下樓並命人撤了樓梯,隨即一把火燒了松明樓。五詔詔主同時罹難。
其中有鄧賧詔聰明美麗的慈善夫人(又稱柏潔夫人),幾日前便預感到丈夫此去凶多吉少,便在夫君臨行前為其戴上了一副銅手鐲。慘案發生後各詔夫人來尋夫君的遺骨,只有慈善夫人在炭火中依鐲辨認出了夫君遺骨,其餘四詔夫人都無法辨認。皮邏閣見慈善夫人不僅美麗而且聰明便企圖霸佔,使慈善夫人縱身彌苴江殉節。後人為紀念這出慘劇,便興起了火把節。
對於大理,你感覺怎樣?有機會還會追尋它久遠的傳說與神秘嗎?
本人是個金庸迷,對《天龍八部》中六脈神劍的充滿好奇,特地去趟雲南大理寺參訪,可惜沒能尋得半點蹤跡。對於聽說不少大理的故事傳說,同時欣賞了風景也拍了些相片,與大家分享。
從南詔到大理國時代(公元738年至1253年),由於社會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加上漢文化的影響和佛教的傳入,白族民間文學也相應趨於繁榮,湧現了大量的傳說和民間故事。
關於大理的傳說
大理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名紫城,原名葉榆。
相傳不知何年何月,出了一個名叫“羅剎”的妖怪,貪吃人眼和鹽巴,成為危害一方的妖孽。
眼看其天天興風作浪,殘害生靈,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化身為一書生,要與羅剎下棋賭輸嬴。二人約法三章,如果書生嬴了,只要羅剎讓書生袈裟一鋪,小白犬跳三跳的地盤就行了。
幾盤棋下過,羅剎慘敗。觀音將袈裟一鋪,小白犬了三跳,竟將羅剎所霸地盤盡數收入。為防羅剎再害百姓,觀音將其關進蒼山崖洞,臨行之時,羅剎可憐巴巴地問觀音“大士,我何年何月何日方可出洞?”觀音指著洞外的一顆鐵樹、一匹老馬說:“鐵樹開花、老馬長角之時,便是你出洞之日”。人們為紀念觀音大師大治葉榆,便將此地改名為大理,這就是大理的來歷。
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實際上,大理一詞源於公元859年第十一世南詔國土世隆的國號“大禮”。至公元937年洱海節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國”,才正式以國名出現。此後,大理成為以洱海為中心的白族地區的專有地名。
關於風花雪月的傳說
風花雪月是大理有名的四景,這四景也各自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
關於下關的風,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後來,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乾以救出書生。
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其實,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上關花
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於遊觀的人太多,特別是官府的達官貴人到此賞花,都要當地白族群眾招待,人民忍受不了這種白吃負擔,於是把上關花砍了。
蒼山雪
蒼山上的積雪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不復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實際上是因為蒼山海拔太高,山頂氣溫低的緣故。
洱海月
關於洱海月,流傳最廣的是天宮公主下凡的故事。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地變成了金月亮,放著光芒,照著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大理蝴蝶泉的傳說
關於蝴蝶泉的由來,民間流傳著種種解釋和神奇有趣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蝴蝶泉原名無底潭,潭邊住著樵夫張老爹和孤女雯姑。一天,父女倆上山砍柴,忽見一隻受傷的小鹿跑來伏倒在雯姑身邊,呦呦哀叫。不一會,一個手持弓箭的獵手也緊緊追了上來,雯姑抱起可憐的小鹿向獵人請求不要殺死小鹿。
獵人名叫霞郎,他接受了雯姑的請求併為小鹿敷藥治傷。雯姑對霞郎感激不盡,兩人日久生情。誰知在大理城的虞王,對美貌的雯姑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求婚被拒絕後,藉口要讓雯姑去虞王府裡繡百蝶,把她搶走。張老爹上前救護,竟被虞王府兵丁活活打死。通人性的小鹿目睹這一幕莫慘狀,立即飛奔上山找到霞郎,咬著他的衣裳往山下拽。
霞郎來到無底潭邊,見了雯姑的遺信,他先安葬了老人,隨後便背上弓箭,騎馬舉刀趕到虞王府。趁著夜深人靜,霞郎救出了雯姑。虞王發現後,急派總管率兵追來。霞郎張弓搭箭,一箭射到倒一個追兵……無奈追兵人多勢眾,霞郎只得護著雯姑且戰且退,最後退到無底潭邊。這時,霞郎的箭射完了,刀也砍斷了。在無路可逃時,霞郎雯姑相抱著躍入無底潭,小鹿也跟著跳潭為自己的主人相殉。說來也怪,就在他倆跳潭時,萬里晴天突然變為電閃雷鳴,下起暴雨,把虞王的總管和兵丁嚇跑了。
雨過天晴,鳥語花香,潭中飛起一對大彩蝶,隨後又飛出一隻只彩蝶。相傳,他們就是霞郎、雯姑及小鹿相霞郎貼身所帶的"百蝶葉"的蝴蝶變出的。
為紀念霞郎、雯姑,人們不但把無底潭改名蝴蝶泉,還在他倆跳潭殉情的歷四月十五這天,到泉邊憑弔,懷念這對堅強不屈的情人。
望夫雲的傳說
望夫雲,大理地區流傳最廣的著名神話。望夫雲曲折動人的傳說,在大理幾乎是家喻戶曉。冬天,在萬里無雲的大好晴天,忽然在蒼山的玉局峰上,出現了一朵亮如銀,自似雪的雲彩。它潔淨而奇麗,柔美而輕盈,在深邃的藍天十分醒目。
驀地,它卻由白逐漸變黑,越升越高,身影也愈拉愈長,形如一個身材窈窕的女人,披頭散髮,罩著一件黑色喪衣,好象在俯視著茫茫洱海大哭大喊。這,就是傳說中的望夫雲。
望夫雲,傳說是南詔阿鳳公主的化身,她與蒼山上的一個年輕獵人相愛,因父王反對,請來羅荃法師將蒼山獵人害死,打入海底變為石螺,公主因此而憤鬱死於蒼山玉局峰上。公主的精氣便化為一朵白雲,怒而生風,要把海水吹開和情人楣見。於是,後人便把這朵雲彩稱為望夫雲。 望夫雲消散後,洱海又風平浪靜。據說,這是阿鳳公主已見到海底石螺——蒼山獵人。另一種情況則是狂風大作之時,蒼山頂上亂雲飛渡,湧出了更多的烏雲與望夫雲溶為一體。於是,風雨交加,閃電雷鳴,這種現象要延續很長時間才會停止。有人說,這是因為阿鳳公主一直未見到海底石螺而憤怒不止。
三月街的傳說
三月街有一些奇妙的傳說。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暴君每天吃一對人的眼球,給當地白族人帶來深重的災難。當時有個充滿神奇威力的勇士,為了給白族人民除魔滅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計,把暴君騙到蒼山的中和峰麓,喚來神狗消滅了他。為了紀念這個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們便每年在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蒼山腳下,歡歌樂舞。年復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人們更喜歡的是另一個傳說:洱海邊有一個打魚的小夥子,妻子是龍王的三公主。有年農曆三月十五日晚,月亮特別皎潔。三公主抬頭望月,想起那是嫦娥在月宮舉辦一年一度的月街。她就叫來了一條龍,夫妻雙雙騎著去趕月街。月亮上的街市貨物繁多,看得人心花怒放,可所有的貨物只能參觀不能買。空手而歸的夫婦倆在回家的路上商量定了一個主意:也要在蒼山腳下舉辦一個月街,而且要讓大家想買什麼就能買到什麼。於是,他們就來到蒼山中和峰東麓的緩坡上,種了一棵大青樹,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起在樹下做買賣七天。於是,有了這樣的一個熱鬧的集市,而人們習慣將這個節慶稱為“月街”。
火把節的傳說
在大理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原來共同存在六詔(詔即部落的確意思)即蒙舍詔(今巍山東南部、因在六詔之南,又稱南詔)、蒙巂詔(今巍山北部漾濞一帶)、鄧賧詔(今洱源鄧川)、浪穹詔(今洱源劍川一帶)、施浪詔(在浪穹詔東北)、越析詔(今賓川)。
南詔歷經高祖細奴羅、世宗邏盛炎、太宗盛邏皮三代的勵精圖治,到第四代詔主皮羅閣時,南詔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遠遠強於其他五詔,正因南詔實力最強,欲求一統六詔,於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蒙舍詔主皮邏閣,在巍山建了一座松明樓,連騙帶命地通知其餘五詔的詔王在六月二十四日,按時赴會共祭祖先。各詔主都上樓後,皮邏閣藉故下樓並命人撤了樓梯,隨即一把火燒了松明樓。五詔詔主同時罹難。
其中有鄧賧詔聰明美麗的慈善夫人(又稱柏潔夫人),幾日前便預感到丈夫此去凶多吉少,便在夫君臨行前為其戴上了一副銅手鐲。慘案發生後各詔夫人來尋夫君的遺骨,只有慈善夫人在炭火中依鐲辨認出了夫君遺骨,其餘四詔夫人都無法辨認。皮邏閣見慈善夫人不僅美麗而且聰明便企圖霸佔,使慈善夫人縱身彌苴江殉節。後人為紀念這出慘劇,便興起了火把節。
對於大理,你感覺怎樣?有機會還會追尋它久遠的傳說與神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