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春89

    毛澤東時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是激情燃燒的年代,是積極向上的年代,是團結奮鬥的年代,是同甘共苦的年代,是風清氣正的年代,是好人揚氣壞人受氣的年代,文藝作品歌頌人民,歌頌英雄必然成就精品,以後很難有精品超越那個時代了。

  • 2 # 世通27

    大家都明白任何作品都出於實踐,出於生活。有真正的生活體驗才能演藝出好的作品。

    以前每個演員都去實際體驗生活。比如演個煤礦工人,最少下井挖煤體驗三個月以上。回來再演煤礦工人,不用說了很象。可現在不成任何演員沒有實際生活體驗。導演讓怎麼演就怎麼演。導演更沒有實際生活體驗。都是評自己想象而導的。所以現代老人看了很不真實。年輕人不懂跟著瞎胡鬧,還追星,真是華人的悲哀。

    七十年代以前的人都不會象現代人那多虛偽,那時的人誠實可佳,所以文藝中才能出精品。很值得七十年代後的年輕人學習和借籤。

  • 3 #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首先那個年代,對文藝工作者的生活作風得重視,為什麼?因為文藝公作者是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正能量,若他們有生活作風的問題,處罰是很嚴重的,比如當年的遲志強那個事情,今天來說就不是回事。

    主要是那個年代的文藝主題思想,是為工農兵服務,演員沒有炒作,演員演出很敬業,是當政治任務來完成的,為了反應真實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有的演員還需要下基層體驗生活,所以那吋的文藝故事,塑造的人物和故事都會有原形的,所以那個年代的精品很多。

  • 4 # 杭州老葉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我先後訂閱雜誌有巜收荻》巜當代》巜十月》還有記不清了,都是月刊,一年12本,一本1元,當時工資每月40元

    每當看到新的雜誌到了,那高興啊勁兒,現在年輕人不會懂的,當天晚上先挑喜歡看的,不用三天全看完(因為白天要上班)。後來又會多次重複看,看過的雜誌仍舊整潔乾淨,一年十二本,一本不缺,八四年調動工作到外省,這些雜誌也全部和傢俱一起託運。

    那時候能在雜誌上發表文章,多數是有名的大作家,當然也有新作家。每篇文章都會引人入勝。寫的的事也不是糊編亂造,更沒有俗氣低階荒謬的下三爛。

    看完後不僅僅學到了知識,也會是自己的心靈得到進化,同時對末來的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除了雜誌,還有電影,話劇等等都是精品,記得八二年看電影巜大浪淘沙》,我總共看了四遍。裡面的臺詞都能背誦好幾段。

    好懷念那些逝去的歲月。

  • 5 # 張軍120126032

    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逼死英雄漢!誰都知道黃金和白銀不如五穀雜糧,不如山珍海味,但黃金和白銀可以換來大米小米和高梁,可以換來青菜白菜和豬羊牛肉和高檔產品,人類生存離不開天然物資,而這些物資靠金銀流通也是上上代人留下的規距,無論是資本主義制度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錢幣交換物資現象仍要持續長遠時段,直至實現共產主義!

  • 6 # 心畫齋主人

    那是那年代的精品,隨著改革開放侷限的文藝精品並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推陳出新,百花齊放“應開碩果。實踐證明了這一論斷是正確的。有些人以極"左“的面目出現,逆朝流而動,實際是開歷史倒車!

  • 7 # ABC鳳凰工藝

    ABC時代藝人,

    時代藝人,

    六七十年代老戲骨,

    文化大革命後,

    這批時代文藝學員,

    是真才實學,文藝隊伍,

    大軍,這批是新時代出生,年青人,

    是小孩吃過苦難年青人,

    經歷上山下鄉,年青人,

    頻繁吃苦耐勞,

    學習學員,

    經歷:艱苦奮鬥,認真學藝,急先鋒學員,

    當時出道,

    最低工資,在第一線文藝戲,

    當時是在,

    百花齊放,百家爭豔,

    文藝大軍,

    陶出最精英名星,藝人,

    中國文藝大軍,在文化大革命,沉默十多年,停頓不前,在條成熟,人人當時代文藝急先鋒,

    勒勞吃苦,要給十年文有,戲劇電影,電視,

    供獻社會大眾,

    中國十年沒有文藝,急幹一夜完成,供獻全華人民,

    這批有為時代年青人,

    勒勞忘食認真,

    煉習,演技,

    以實力為基礎學,

    為社會,為人民服務,

    精神,在當時未來十年,

    電影電視歷史戲劇種,

    好看懶看戲劇本,

    在電視第一批次,

    紅樓春夢,西遊記,

    三國演義,水滸傳,

    四部經典,歷史劇,

    這是,難於超越,

    的歷史大型電視連繼劇,

    第二批次,

    雍正皇帝,康熙大帝,

    乾隆皇帝,武漢大帝,

    等等,多部大型古裝歷史,

    電視劇,

    得到全部懂得看好評,

    中國文藝世界,

    在東南亞,有華人,

    看所之處,最好評價,

    這前十年電影電視難於超,

    真可惜,文藝世界,

    後繼無人難於,

    繼承經典再創輝煌,

    給這批老戲骨,

    再活五百年。

    感嘆!

    21.02.04日寫作,

  • 8 # 啄木鳥146104662

    毛澤東時代是個特殊年代!是人民精神煥然一新的年代。人的思想素質,榮譽高於金錢的時代。來自延安《魯藝》的文化知識分子,都是頂級文化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到70年代,文化,文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造就成千上萬的文藝工作者走向創作,走向舞臺!普寫和創作了千萬首歌頌黨,歌頌毛主席歌頌偉大的祖國。從創作的歌劇,歌曲,電影都是老一輩藝術家的精華,給祖國留下許多寶貴的遺產。至今,百聽不厭,經久不衰,名歌,名曲,都出自那個年代!生活在火紅年代人民,和老一輩的知識分子,嘔心瀝血,不為金錢,無私奉獻。他(她)們才是真正的明星,真正的人民藝術家!雖然有些老藝術家己過世了,但是,他(她)們的文藝精華,影視作品與世長存,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毛主席早就教導我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歷史是人民書寫的。

  • 9 # 空境一塵

    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有一個準確的方向和目標,精鑽細研,把所有畢生經歷全部投入到文藝作品之中,人品合一,精品是心血和智慧的結晶。

  • 10 # 梅松柳

    毛澤東時代文藝戰線切實貫徹了一條馬列主義的文藝路線一一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政治標準與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的科學統一,必然經久不衰永流傳。科學路線出精品。

  • 11 # 臘樂

    毛主席說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才有深入工農兵之中,取素材,出作品,這些來自生活之中的作品肯定會是精品,那象現在,坐在家裡搞創作,談什麼精品

  • 12 # 拉風11963

    那個時代沒有銅臭氣,因為毛主席一身正氣,人民擁護,世界觀是為共產主義而奮鬥,別的不說,八大樣板戲不僅經典,而且絕版,

  • 13 # 春風擺柳

    七十年代為什麼文藝能出精品?

    一是在高舉毛澤東偉大旗幟時代,人民的精神面貌特別好,創造的奇蹟特別多,愛國家愛集體捨己為公的亊跡特別多,破舊立新創新發展新生事物特別多。為創作優秀作品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二是透過20多年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祖國日新月異,蒸蒸日上,國泰民安,繁榮富強。發展速度驚人,取得成績顯著。為創作優秀作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三是文藝創作人員素質好。方向上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為人民服務。創作道路上,深入三大革命實踐,深入工農兵群眾,運用毛澤東思想指導,在實際中發掘素材,所以作品有靈魂有血有肉,湧現出八大樣板戲、《豔陽天》、《春苗》、《雷鋒》、《奪印》等等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

  • 14 # 笑看東籬

    七十年代後期,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傷痕文學”,在華夏大地應運而生,迎來了“文藝的春天”,文藝百花園萬物復甦!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華人民開始了反思……北京市中學教師劉心武率先創作了短篇小說《班主任》,刊發在《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引起全國轟動。小說的主要價值在於“文革”中“相當數量的青少年靈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內傷”,發出了“救救被四人幫坑害了的孩子”的時代呼聲。產生了一種深刻的歷史反思勇氣,充滿著一種強烈的啟蒙精神。應全國讀者要求,迅速拍成了廣播劇《班主任》,在全國播放。

    △1978年8月11日,《文匯報》發表了盧新華(在校大學生)的短篇小說《傷痕》,發出了四人幫給人們造成的“心靈傷痕”遠遠超過肉體傷痕的呼聲!從此,所有揭露反思“文革”的文藝作品,被稱為——“傷痕文學”。

    △這時,國家級別各種期刋應運創刋,各地期刋競相興起。國家迅速出版了1977至1978年9月的《短篇小說選集》。優秀的短篇小說還有《我該怎麼辦?》《靈魂的博鬥》《靈與肉》(後拍成電影《Wrangler》《高潔的青松》《獻身》等。

    △歌曲有《祝酒歌》等。

    △電影有:《淚痕》《神聖的使命》《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於無聲處》等多部。

    △相聲《帽子工廠》,我們當年百聽不厭,記憶猶新。

    △在一大批新作家、新作品不斷湧現的同時,一大批優秀的文化典籍、書刋、電影、戲劇、歌曲及民間傳統文藝獲得“解放”,與觀眾重見天日。

    △傷痕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沉重文學。它在反映人們思想內傷的嚴重性和呼籲治療創傷的意義。讓人們去反思,反思,再反思!

    ——※2月5日於長春※——

  • 15 # 白山黑

    堅定文藝正確的政治方向,文藝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是文藝能不能繁榮,能不能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能不能出精品的根本問題。

    七十年代能出精品,那是因為堅持了毛主席提倡的:文藝是服務於工農兵大眾的方針路線;堅持了弘揚正氣、正能量的時代主旋律,歌頌祖國,歌頌真善美,崇尚英雄。激勵鼓舞作家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文藝創作的思想端正了,方向明確了,所以,作家們創作了大量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作品;七十年代堅持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兼收幷蓄,推陳出新”的創作原則,所以激勵了作家的創作熱情!(產生了一大批好的作品。如金光大道,豔陽天,青松嶺,火紅的年代,來自西沙的報告等文藝作品。)

  • 16 # 羽全2

    這個問題問的好!因為那時的文藝工作者把發財拋在一邊…為祖國、為社會主義建設,學英雄、樹新風,為人民服務為宗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去你失去勇氣失去意義是哪首歌的歌詞?